上次寫的多是心態(tài)和道理上的,這次寫點更實際的東西——面對教材,應該做些什么。
學習語文,我們最大的倚仗就是教材。盡管有一些負責任的老師會給學生做一些額外的補充,但這樣做的只是少數(shù),再加上補充的教材是什么,好不好,老師怎么教,和通用教材之間如何取舍,這都是問題;而且老師補充不補充,對于學生來說這都是被動的。所以從學生的角度說,你們所倚仗的,基本上就是教材。
新教材實施已經(jīng)第五個年頭了吧,但很多老師還是愿意稱其為新教材,似乎只愿意承認其新,這里面大約就暗含了持續(xù)多年的腹誹。
我曾經(jīng)也是對新教材心懷不滿的人之一。我不贊成把時下語文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都歸咎于教材,我自然也不認為教材能解決一切問題。又想著自己再過幾年就退休了,也不想對新教材再說些于別人看來不痛不癢的話了。再者,這個世界上有眾人交口稱贊、完美至極的教材么?恐怕是沒有的。
高中語文新教材由這樣幾部分組成:兩本必修,三本選擇性必修,三本選修。三本選修教材今年才看到,屬于嚴重晚產(chǎn),也沒有踐行過。據(jù)說編者是計劃放在高三供學生學習的。若果真如此,教材的編纂者真的可算是不了解中學的實際情況了。
重點說說兩本必修和三本選修。
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是新理念下的大單元教學,雖說還是單元體例,但編纂的理念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幾乎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教化性的主題,每篇課文都是在為這個主題給學生提供滋養(yǎng)。這種變化既依賴于教師能領悟到什么地步,這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設計,也會影響到教學效果;還要看這些教材是否有匹配單元主題的潤物細無聲的內(nèi)核,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搞不好,一個單元學下來,學生像是上了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主題班會課,這對語文學科的實質(zhì)來說可是不小的沖擊。
于是,有些專家又說一些經(jīng)典篇目可是看重其獨立性。
但沒有一個專家膽子夠大,敢站出來明明白白地說哪一篇是經(jīng)典,哪一篇不是經(jīng)典。
現(xiàn)在依照教材順序,將五本書的單元主題公布如下:
必修上:青春激揚、勞動光榮、詩意人生、我們的家園、鄉(xiāng)土的中國、學習之道、自然情懷、詞語積累
必修下:文明之光、良知與悲憫、探索與發(fā)現(xiàn)、媒介素養(yǎng)、使命與抱負、觀察與批判、不朽的紅樓、責任與擔當。
選必上:偉大的復興、百家爭鳴、多樣的文化、邏輯思維
選必中:理論的價值、苦難與新生、回到歷史現(xiàn)場、豐富的心靈世界
選必下:詩的國度、時代鏡像、至情至性、求真求實
除此之外,每本教材后面都有古詩詞附錄,基本上都是高考背誦篇目;還有高考必考的名著閱讀,主要指《論語》和《紅樓夢》。
以上基本上就是各位新高一的同學高中三年里語文學科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上述單元主題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高大上的,大約也是教材的編纂者希望學生有所收獲的。我當然也建議各位同學拿到新教材之后,能先從這一角度對教材有個通覽,了解一下支撐這些主題的篇目;也希望大家能從正面接受這些主題,愿意從中有所補益,最好不要一上來就有畏難情緒,就想給教材挑毛病,有時候所謂的挑毛病不過是想給自己不學語文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過,若真想高中三年在語文學習上不虛此行,僅從這一個角度認識教材是不夠的。
回到大家更熟悉的傳統(tǒng)的思路上來,拋開所謂的大單元設計,我們還是可以從更多的角度認識教材的,這將角度有助于我們?nèi)媪私饨滩?,從而為自己樹立更明確的學習目標。
新教材的諸多單元中,由篇章所組成的單元占了絕大多數(shù),但也有一些知識性的單元,例如必修上的最后一個單元。這樣的單元內(nèi)容是知識性的,也是基礎性的。這樣的單元可以用來檢測我們語文學習的基礎是否牢靠,也可以提醒我們注意一些以后的語文學習中萬萬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必修上最后一個單元內(nèi)容為詞語積累,這至少是在提醒我們,想學好語文,最要緊的基礎或者說最重要的標尺之一就是你的詞語積累是否豐厚。當然,詞語積累相當豐厚也有可能不過是個兩腳書櫥,但它的基礎特性確實是毋庸置疑的。
再換個角度,教材里所有的篇目不過兩類:文學類文本和非文學類文本。
非文學類文本,最要緊的學習目標大約是對文本主要內(nèi)容的敏銳捕捉,而且要講求效率,這一能力會在高考試卷中的第一部分予以考查。
這種文本通常因陌生而比較晦澀,有一定的閱讀難度。大家不妨看看新教材里,哪些課文屬于這樣的文本,至少先有個心理上的準備。
文學類文本的可讀性較強,但閱讀難度往往更大。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這對非文學類文本來說基本上是不需要的。
不管是哪種文學體裁,文學類文本通常都是表達情感和思考的。尤其對于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來說,它的情感常常是隱晦的,細膩的,它的思考往往是深入的,復雜的。這確實很難,但也因為其難,而你通過努力且通關的話,你才能體會到什么叫“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那種美妙的感覺是難以言傳的。
當然,這種結(jié)果也有可能以極其便捷的方式獲取——老師直接告訴你,并且說考試會考這個,你背下來吧。那么我要提醒各位的是,盡管是內(nèi)涵性的東西,旁人告訴你的只是知識,由你自己獲取或者領悟的,才是能力。
再換個角度,教材里的內(nèi)容還可以分為現(xiàn)代文和古詩文兩類。
學習現(xiàn)代文,很多學生的畏難情緒可能小一些,畢竟我們都是在現(xiàn)代漢語的氛圍里長大的,而學習古詩文的時候,總會覺得舉步維艱,因為太陌生了,不懂的地方太多了。
確實,學習古詩文需要一定的文言基礎,最基本的虛詞及其義項分類,最常見的實詞及其義項分類,都是要不打折扣地加以積累的。
新教材第一本書中,古詩詞比古文的量還要大,且偏偏都要背誦,很多同學因此產(chǎn)生質(zhì)疑: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古詩文?有這個必要么?
我個人以為,如果說到必要性的話,我寧可教材里除了外國的作品之外,中國的課文都是古詩文。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對于文明綿延幾千年的中國來說,對于古文獻浩如煙海,經(jīng)典篇目燦若星河的中國來說,高中語文新教材的總篇目大約也不足兩百篇的情況下,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中國的古詩文,這算多么?
學習古詩文,不僅是知識性的要求,也不只是能力上的要求,還有文化傳承上的責任。所以大家可能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背那么多古詩文。你每學會一篇古文,你每學會一首古代詩歌作品,你都是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給大家提一個建議,學習古文的時候,大家不妨試試看,先不看課本,至少不看那么仔細;從網(wǎng)上找到這篇文章,制作成電子版;把標點去掉,把段落劃分去掉;你愿意改成豎版也可以。然后打印出來,你看看你還能把握到什么地步。然后再去和課本對照,你做得對的地方,可喜可賀,那是你的能力使然;你沒做對的地方,課本上告訴你且你明白了的,也能成為你的本事。還有不懂的地方,那就上課的時候認真聽吧。
開學在即,新教材也等候多時了,希望各位滿懷信心,像王蒙《青春萬歲》里說的那樣: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來編織你們。
也許各位已經(jīng)開始有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