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回想起我的讀書經歷。
我的讀書,完全源于小時侯對課外書的偏愛?,F在,我覺得我應該感謝我的父親,盡管他并未要求我多讀些課外書籍,但是,我卻從他的箱子里、抽屜中翻到了諸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等諸多書籍。那時候,書中的字大多不認識,那時的所謂讀書,也只能是囫圇吞棗,但并不妨礙我對這些種類的書的喜愛。上小學五年級時,我突然喜歡上了讀武俠小說,金庸的,梁羽生的,古龍的,陳青云的都看。金庸的小說讀著還可以,古龍的盡管語言別致,讀來卻有凝滯感;梁羽生的就不大喜歡,讀來不過癮,總覺得他所營造的故事情節(jié)遠不如陳青云的驚險、刺激?,F在,當我正襟危坐地重新翻起金庸、梁羽生的許多本小說時,我不得不承認,當年的那種認識,純粹是我個人的誤判。金庸,梁羽生才是真正的語言大師,他們字里行間所表現出來的內蘊,恰恰是當下社會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不能比擬的,說白了,我們差得太遠了,根本不著邊際。然而,我依然不掩飾我對陳青云武俠小說的偏愛。至今,只要時間寬裕,我還在讀他們的書。要說讀武俠小說的好處,那肯定能羅列一大筐,我覺得直接的好處是,行俠仗義的英雄人物讀多了后,你心中描繪的英雄形象自然有了一個大體的雛形。他們機智,勇敢,武藝高強,大都在小時有過一段悲慘的經歷。不自然中,心中便多了許多豪氣,義氣。小時候的我,特別頑皮,喜歡領著幾個年齡相仿的伙伴練拳,比試著誰的功夫高。大多時候,我都是勝利者,這倒不是吹的。多年后我靜下來讀書才知道,實際上,武俠小說中詳盡描述的氣功、穴位等,佛家、道家的有積極性的釋義等,才是彌足珍貴的,倒讓我統(tǒng)統(tǒng)忽略掉了?,F在看來,那真是一件挺遺憾的事情。我的一位有同樣愛好的學友曾驕傲地告訴過我,他的讀武俠小說的速度比我快多了,一節(jié)課(那時我們總是在課上偷偷地讀),二三百頁的書,他能讀一本。這對我的自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覺得我讀的也不慢,可我只能讀書的一半。不料他卻蠱惑我,“你不會一目十行讀么?!贝撕?,我開始一目十行地閱讀武俠書,讀書的速度果真大幅提高了。甚至在以后的好長時間內,我的讀書速度在那幾個人當中,是最快的。然而,這種不良的讀書習慣,卻讓我吃盡了苦頭,寫作文時,往往腦海中形成了某篇作文的布局,真是下筆寫時,卻又覺得無從下手,那些似曾相識的文字,仿佛躲在樹影下的精靈,吃吃發(fā)出嗤笑的聲音,搞得我往往焦頭爛額。用“手高眼低”這個詞來形容當時的我,是最恰當不過了。
我讀了初中,當初那種對武俠小說癡迷的程度大大減弱了。我猜想著,這可能是初中的課程多了,分解了我的注意力了吧。不久,風靡全國的席慕容、汪國真熱氣勢洶洶地席卷了校園,我也被網羅其中。再之,當時的語文教改,提倡學生多寫日記,多記課外讀書筆記,我們哪有那么多日記記呀,就抄平時讀到的席慕容、汪國真的詩,還從課外讀物上臨摹一些插圖到日記本上,我們的日記本就顯得格外絢麗多姿。殊不知,處于青春期的我,極容易為詩中渲染的情致所惑,從不安分守己的我,開始寫起了晦澀難懂的詩歌來。這一寫,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再后來,我寫詩走入了誤區(qū),平常讀的書的范圍,只選擇《詩刊》、《星星詩刊》、《詩林》等詩歌卷本,其他體裁的,諸如散文,小說,議論文,我一概不看,即使被動地讀了,也認為于我無益。許是看著我有那么一種天分,因為我和哥哥都在一個學校里,他大約聽到別人說我很會寫一些東西,他就把自己省下的零花錢給我買了許多詩集,供我讀。他的這種看似好的心,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的大部分身心,更加投入到詩歌寫作上。結果中考后,我只能狼狽地到鄰近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去讀高中。最傷心的要數我父親,他本希望我能考上中專,成為像他一樣的工人。
像一朵花開,終歸要花落去。我又開始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生活,因為我知道,考不上大學,我也只能卷起被褥,回到我內心一直強烈抵制的鄉(xiāng)村去。個人倒是無所謂,主要覺得我肯定很丟父親的人。因為在父親的單位,有一個職工的孩子學習上特別出類拔萃,她的考試成績,一直是她所在高中的前幾名。而我的父親,就喜歡在我面前夸耀她。然而,我的幾年虛度的時光,終于要來和我算賬了,文史類的課,我還能仔細聽聽,數理化課上,則就不行了,在我認為,聽也是白聽。于是,我出爾反爾,更加肆意地讀起長篇大作來。那一時期,中國現、當代的大師級的作品,我讀了個大部分。直至四年后(加上補習的一年),我徑直人走入社會。
我開始了一種漂流式的生活。那些年里,就業(yè)的艱難,一度讓我心灰意冷,每每挪到一個新單位,坐在一間孤寂的宿舍里,我真有一種大哭的感覺。環(huán)顧四周,只有那些死去的和活著的作家們的書還陪伴著我。曾經,我發(fā)誓絕不辜負他們,別無選擇,我只能繼續(xù)讀書,業(yè)余爬格子,順便,寫一些粉飾太平的新聞稿茍以生存。四五年里,在那個小圈子里,漸漸寫出了一點小名氣,還獲了三兩個小獎,連續(xù)幾年被市委宣傳部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后來還加入了省作協。需要指出的是,我今生最該感謝的是我們市報社的孫繼泉同志,沒有他的竭力支持、鼓勵,我走不到今天。今天,當我再回過頭去看看過往的歲月,我的心只能是感慨萬千。二00一年,我終于結束了漂流的狀態(tài),到一個單位報到上班,實現了那幾年夢里都想著的安家落戶。時間充足了,身上的重負去除了,我開始思考怎樣有選擇地讀書。包括隨后的幾年,在讀了一些書后,我著重選擇業(yè)余散文創(chuàng)作,附帶寫些小說。去冬今春,在接觸網絡后,我突然對詩歌有了一種別樣的情緒。我試著寫了一些,但我認為,這都還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詩,只能算是我對詩的一往情深,是一種情結,真正的詩,誠如一位作家所說的,是飄渺的,空靈的,有別于散文的敘述方式。甚至可以這樣說,散文和詩歌,是兩碼事。我從不言及后悔,事實上,對文學一切的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即使,選擇文學,可能往往伴著痛苦。
我像記流水賬一樣寫下了我的讀書經歷,中間,也夾雜著我的業(yè)余創(chuàng)作經歷。事實上,我只是想時刻提醒我自己:等我的女兒長大了,上學時,我該怎樣教育她全面發(fā)展,不再走我的路。為文的路,不是一條坦途。需要的,不僅僅是付出。
向知名的、不知名的作家們,向與我一樣愛好文學的的業(yè)余作者們,致敬!
之六:讀書讓我時常思索,我從哪里來?
那天,是在一次遠游歸來之后了,坐在隔著一堵墻的滿院子側柏的對面,我問自己。側柏森森,鷺鳥不鳴。幾年前的某個下午,我曾在那片幽靜里,獨行、駐足,有時手撫樹干癡癡凝望,為著這六七百年歲月里,人的去,院的空,獨有那些根植于宋元時期的樹,還蒼翠如初。如同一個人的遠行,多年后,當他重新走回那間他呱呱墜地的老瓦房,當年守護在他身邊的老祖母早已仙逝多年,雙親已耳鬢泛霜,只有他親手植下的一棵桃樹,如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風雨飄搖里,恍若隔世。我走在幽靜的田間地頭,溝渠仍在,獨不見溝渠旁獨坐吸煙的那個護林人,護林房坍塌了,枯枝敗葉橫陳著,像是在無言地訴說著當年。記憶,突然在此凝固。我拖著我的影子,走向來時的路。我在問自己,我要回到哪里去。
手撫著滄桑佇立的石碑,石碑冰冷,一如一個人驚悸后冰涼的手背,只有鐫刻在石碑上的字是鮮活的,雖歷經風雨,仍歷歷在目。它還原了最初的真實,還有生命。透過歷史的浩渺煙云,我急切地試著和往昔交談,和歷史對話,我的渺小,我的語塞,讓我在這一刻有了心顫的抖動。其實,我只是宇宙中的一小粒塵埃,我的來,包括我的去,在孕育過生命的宇宙洪荒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呢喃著,心中的暖意彌漫過心胸,最終,我的目光透過樹枝的空隙,遙遙凝視著故土的方向。
之七:讀西娃的詩,在我,總先會有一種迷離的感覺。
她把宗教的空寂、人性的坦然、現象與本質的顛覆,幻化成一腔熱血的凝滯。寒冬里樹木張開的枝椏,雨夜里神秘莫測的告白,使我久久沉浸在思索里。讀她的詩,沒有特定環(huán)境的限制,即使你在浮躁里,依然能讀出初秋的涼爽,你能看到一只潔白的鴿子,在你眼前飛舞、盤旋。而你沒有任何的驚訝之感。我在逐漸深入,我說的是在迷離之后,我會循著她所布下的場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去。接受一次心靈的洗浴。那種感覺,會是菩提樹下的幡然警醒,它使我在遠行里,會時時回過頭去,檢點我曾作出了什么,我還有幾滴眼淚,還有多少感動,我還要怎樣付出一生的力,還有多少詛咒,甚至,還有多少我信以真的魔力。一年了,每每身心疲憊,我總會想起她,到她營造的詩的殿堂里走一走,和她的詩的靈魂做一次碰撞。我會無比滿足。盡管,這個夜晚的詩人,已在沉沉的夢鄉(xiāng)里,抑或是,她走在異國的土地上,來尋求她詩的涅槃。一個人的詩歌,我說的是一個詩人的作品,如果貫穿了這樣一種無與倫比的內在牽引,作為閱讀者,那是何其之幸!暗夜里,我用鼠標點擊著西娃一句句從心底流淌下的詩句,我會感嘆時光流轉得太快、太匆匆。而我的閱讀,決不會超過三首詩歌的上限。我隱隱知道,那種一目十行的閱讀習慣,最終會讓我的胃出現痙攣,那種病兆,不會有醫(yī)治的回天之術。
“寧愿那些美的事物,把我徹底淹沒;寧愿美的事物的背面,深藏的依然是美”,行走在寧夏的詩人西娃,如是說。這個夜里,感謝西娃。還有她的那些倚在詩人身后的美麗好時光。
作 者 簡 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