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了臺灣大學(xué)教授蔣勛的《陶淵明:生命的出走》,想起了多年前發(fā)表的文章《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我的心也隨著陶淵明一起感動著,感動著那份自由奔放,感動那份悠然恬淡,感動著那份詩意純真。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把陶淵明作為自己的良師益友,不僅喜歡他的作品,更欽佩他的為人。他評價陶淵明說:“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碧諟Y明的一生志真,性真,情真,人真,詩文真,這才是陶公詩歌和人格魅力所在。
鬧市中的純真夢境
現(xiàn)實社會中,當(dāng)我們整日里居住在鋼筋水泥里,穿行于燈紅酒綠間,飛一般的工作節(jié)奏,讓我們身心疲憊,那顆忙碌的心似乎沒有安閑之時。而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卻另辟蹊徑,讓人看到了陶淵明清靜安逸的隱士生活?!敖Y(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姼栝_始以具體的生活場景,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心遠(yuǎn)地自偏”的精神境界。雖然自己居住在人來人往的鬧市里,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沒有門庭若市的場景。那么他是如何做到內(nèi)心寧靜的呢?答案歸結(jié)到詩句的核心——“心遠(yuǎn)地自偏”。顯然陶公厭倦了爭名奪利的官場,他采取疏遠(yuǎn)、超脫、漠然的態(tài)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
愜意的事情是在自家籬笆隨意地采菊時“悠然見南山”,這“悠然”道出了作者清淡閑適的狀態(tài),偶然瞥見的南山云霧繚繞,在夕陽的照耀下,成群的鳥兒,正結(jié)伴飛向山中的巢穴。這里擁有著自然與平和,沒有了焦慮不安的世俗追逐。詩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陶淵明是有著“抱樸歸真”情懷的人,他的《桃花源記》就為我們詮釋了深居內(nèi)心這一純美的愿望。晉末宋初是個社會動蕩不安的時代,權(quán)貴傾軋,百姓疾苦,向往社會和諧美好的人比比皆是,但只有陶淵明內(nèi)心才有一個“人人快樂”的自由家園,它就像一輪旭日在山林間冉冉升起?!盎ú蒗r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边@里沒有戰(zhàn)亂之痛,沒有賦役之苦,沒有離別之痛。有的是“設(shè)酒殺雞作食,延至其家”的熱情。陶淵明在這里要表達的是“直于渾濁世界中另辟一天地”的人生態(tài)度和唯美的理想世界。
飲酒中的真情流露
退隱山林,難免偶爾會有寂寞清冷的心境。這時,美酒是他最好的精神慰藉。從他的詩歌中可以看出陶淵明是個真正的好酒之徒,可謂不飲不醉?!讹嬀贫住愤@組五言詩就是很好的證明。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以飽含憂憤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對現(xiàn)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寫了作者對世俗的怨恨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組詩以酒寄意,詩酒完美結(jié)合,使作者自然地流露出生命深層的思考狀態(tài),體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審美視角。醉酒后的陶淵明和生活在田園中的陶淵明一樣,都率性天真,純真如孩童,這是他最接近自己最為真實的時刻。
在我心中,陶淵明和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有相似之處。李白一生“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行走于名川大山之間,飲酒做詩,逍遙自在,而陶公少了一份狂傲不羈。陶淵明遠(yuǎn)離仕途、退隱山野,不為逃避,也不過是為了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他說:“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fù)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睔W陽修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陶公愛酒卻是為了酒物之外的東西——自我之本心。此心別有懷抱,雖處江湖之遠(yuǎn),有時卻難解其憂。但是他和消極逃避俗世的隱士相比,陶淵明是積極地追隨本心的人。歸隱田園不過是他的內(nèi)心所向罷了。
人性中的篤意真古
陶淵明才華超群,他在五柳樹下沉迷書卷,應(yīng)該是魏晉時期最逍遙的讀書人。不過他讀書比較隨性,不求甚解,想讀什么讀什么,愛在哪兒讀在哪兒讀。“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破萬卷不是為了追求顯貴,而是為了表情達意。如他讀《山海經(jīng)》自然也不是為了追求新奇的情節(jié),而是表白自己“猛志故常在”的決心。陶淵明“常著文章以自娛”,他不是為了立言傳世,而是為了消遣娛已,將自己的意志昭然于字里行間。
當(dāng)春夏之間的忙耕時節(jié)一過,他家門前的稻田一派新秧之時,陶淵明就心想,“這下可以安心讀書了”。這邊城里的讀書人還在書院里跟著教書先生搖頭晃腦,那邊陶淵明正在山里逍遙快活。他一邊喝著自家釀的米酒,一邊從園中隨便摘一些蔬菜作菜肴下酒。一陣微雨攜著清風(fēng)從東門而來。隨意讀讀《穆天子傳》,披覽《山海經(jīng)圖》,宇宙間一切奇異之事,他了然于胸。想一想我們現(xiàn)代人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玩ipad,全被電子產(chǎn)品所禁錮,還不知道愜意多少倍。陶淵明好六經(jīng),懷有濟濟蒼生之志,他無疑已經(jīng)從個人關(guān)照中走了出來,將目光投向了廣大的老百姓,寄希望于和諧自然的社會,從中可見陶淵明純真而美好的理想
陶淵明認(rèn)為自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平時無論是下山打個水,還是上山背個柴,他都高興的哼小曲兒。別人眼里的苦,對他而言根本不算苦。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不時從破茅屋的窗子望向遠(yuǎn)山的寂靜,閑時自己優(yōu)哉來場“山澤之游”。大自然與城市不同,城市四時景色無差,大自然卻四時美景皆有其味道。
每當(dāng)我見到青山綠水和田園美景,眼前就會浮現(xiàn)了陶淵明面對南山采菊的快意場景。也正是大自然的清新純潔,寫了無數(shù)發(fā)自肺腑感恩大自然的詩后,陶淵明終于成為了中國田園詩的始祖。
交往中的真情厚誼
陶淵明雖是大家公認(rèn)的精神斗士,但是他也是一位纏綿悱惻的多情之人。他的《命子》一詩中寫道:“厲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既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痹娋浔磉_了作者喜愛子女,享受天倫之樂的情趣,也有對子女的殷切希冀和諄諄教導(dǎo),詩句中言辭自然,感情真切,如聞其聲。還有《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fēng)于規(guī)林》二首:“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鼓棹路崎嶇,指景限西隅。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涂?!痹娭斜磉_了作者在匆匆的回家途中,目睹戰(zhàn)亂的慘狀,擔(dān)心的是家中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擔(dān)心的是情同手足的兄妹,此時他已經(jīng)有了“息駕歸田居”的打算,他算計著到家路程和時間,也猜想著家中親人盼望自己的急切焦灼的情景,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他在《移居二首》中寫道:“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痹娙苏J(rèn)為飲酒和做詩是交友的一種純潔高尚方式,詩人移居草廬,室雅何須大,只要有好鄰居,好朋友,房子小一點不要緊,不求華堂大廈,唯求鄰里和睦,忙時種田收菜,閑時飲酒做詩,悠然自得,詩人物外之樂的情趣不言而喻。
和陶公相比,杜子美過于憂郁忠君,李太白過于狂傲不羈,蘇東坡則是才學(xué)外露,滿腹憤懣,只有陶公閑靜少言,淡泊名利。“寧固窮而濟意,不委曲而累已”,帶著一顆毫無粉飾的真心,欣然于自己的內(nèi)心追求,在鬧市中靜心讀書,在山水田園中耕作,在風(fēng)雨飄搖中吟誦。陶淵明一生崇尚自由,熱愛田園,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也許他的不一定擁有桃花源般美好的生活,但他辭官后歸隱田園的時光,卻掩飾不住快樂的流露。
作 者 簡 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