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高山寺,源于文友地兒的散文《高山明月照河渠》。地兒的文章字字珠璣,禪意流動,尤其是一晴法師和比丘尼廣愿的離奇故事,令我神往。
今年“五一”節(jié)前夕,因參加面對國內文化界人士的佛法短修班之故,我隨地兒先生和河南的作家們,一起來到高山寺。
到來的第二天,正值農歷春三月十五日。入夜,山風微醺,翠樹疊影,一輪明月俯瞰紅塵,透亮的清輝,將遠道而來的我喚出室外。
圓月清寂如水,寺檐上低懸的銅鈴叮咚如泉。我久久凝視著月光下如夢如幻的廟宇,彌勒殿飛檐斗拱、大氣超然;居士樓安詳恬然、賓至如歸;客堂前露天站立的觀音像籠罩在靜謐的月華之中,一種久違的莊重與敬仰油然而生。
高山寺位于四川崇州市公議鄉(xiāng)無根山半山腰。始建于隋唐,興盛于明清,歷經風雨滄桑,幾度興衰無常。汶川地震,使它遭到重創(chuàng)。有幸的是有了一晴法師和廣愿尼。她們把如花的青春灑在重建擴建寺院的大愿上,歷經數載,志向堅定。目前,觀音殿已經建設完畢,大殿正在艱難的修建之中。月光下那高高隆起的土堆、石塊清晰而真實地訴說著寺院建設的艱巨與偉大。
感慨之中,“篤”、“篤”、“篤”的木魚聲逼近耳朵。在這紅塵中難得的明月之夜,白天接待我們、始終面帶和善笑容的一晴法師無暇賞月,深夜持經誦讀,那堅實、篤定的聲聲木魚,將遠離故土疲憊的我安撫得熨帖而平靜,“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一下子使我喜歡上這遠離塵囂、寧靜精致、夢幻般的高山古寺了。
聽著喃喃的誦經聲,我的思緒漫過寺院,被月光牽向后面的山坡。月光下,茂密的果樹、層疊的叢林和山巒疊嶂如黑色的奔馬,成片成片的枇杷樹,累累碩果散發(fā)著幽咽的清香。白天帶我們去的齋堂居士指著片片菜園說,那是寺院自己開辟的園子,寺里的一日三餐菜蔬全出自這里。
當初,一晴法師帶領眾尼,開墾荒山,辟出菜園,揉肩擔挑,從不言累。她常對寺里的比丘尼說:“婆娑世界,苦多樂少,為度化眾生,我們努力去做就行,不必計較結果如何,一切隨緣吧!”
望著菜畦里肥頭肥腦的青菜、茁壯的豌豆、胡豆掛滿淡雅的小花、結出的一串串豆莢,我想,真是萬物皆有靈?。‰y怪齋飯這么好吃,這齋飯里分明融進了師尼們的一片禪心和佛意??!
月光下,單薄清麗的廣愿尼從樓下的佛堂送幾個善男信女走出寺院,看他們開心輕松的樣子,一定是釋惑了某些迷茫,悟透了某些道理。月光勾畫出廣愿尼骨感、高挑的身體輪廓,即使在美人如云的成都街頭,廣愿也是挑尖的女孩。今年30歲的她曾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父親曾是彭德懷將軍的警衛(wèi)員,母親是陳賡將軍的秘書。父親曾任四川醫(yī)科大學院長,她子承父業(yè),是四川醫(yī)科大學的高材生。優(yōu)裕的生活環(huán)境,視她為掌上明珠的父母,還有自己收入頗豐的茶館。偶然的機緣,在結識一晴法師后,她被師父的精神感動,立志與師父一起光大高山寺,出人意料地削落青絲,出家了。如今,紅塵中的一切都恍如隔世地遠離她,如果不是親耳聆聽,親眼所見,我無法相信一個正值妙齡的女孩會決絕的了斷塵緣,將繁華的都市生活棄于滾滾紅塵而不顧,華麗的轉身于寺院的青燈古佛之中,這需要何等的心智與慈悲??!
去年6月26日,她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這天她在高山寺剃度出家。得知她出家的消息時,60多位親友都來了,落發(fā)后,母親因為心疼愛女出家,竟病倒了。為了母親,她在菩薩像前點燈誦經,以后的日子里,她白天在寺里忙碌,晚上開車回家照顧年邁多病的母親。
去年過春節(jié)時,廣愿因為寺院事務多,沒能回家陪母親,曾因她的毅然出家而難以釋懷的母親卻第一次對著家里的佛像下拜,并告訴她,這樣做全是為了女兒的信仰。廣愿落淚了,母親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但女兒的孝心和對佛教文化復興所作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動了她。如今,她的不少朋友也因此信仰了佛教,成為護法的居士。
說起修行和盡孝的矛盾時,廣愿快人快語地說,其實大家都是佛,都是菩薩。母親也是她的佛和菩薩,給予了她生命。她怎能忘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呢?一個人為自己的親人、朋友付出是慈悲,但為不認識的眾生付出,才叫真慈悲、大慈悲,才是真正的有情人和大愛之人。佛陀和出家人,都是追求大愛的人。
淚水再次漫上我的雙眼,和著高山寺清涼的月光滑向塵埃。我恍若看到了兩千年前,佛陀為死去的父親抬棺而行的身影,看到了弘一大師每次到自己生日,都為早亡的母親誦經祈福的深沉的愛。因為我們的到來,今晚,廣愿沒能回家陪病母,我想,她的母親也許此時正對著博大的月光思念著女兒吧。
“我的一些不算什么,最不容易的是我的師父。”廣愿的話又一次撞擊著我的心。
廣愿的師父一晴法師,今年三十四歲,有著廣東人特有的嬌小與柔美。因從小體弱多病,就送到寺院生活。對寺院有著很深的感情。1998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后,在普陀山剃度出家。1999年入空林佛學院讀研究生。畢業(yè)后,在空林佛學院任教的她,本可以到蘇州的一個寺廟,輕松自在地做當家?guī)?,但她沒去,依然來到高山寺,主持寺廟的修建擴建,她說這里更需要她。
汶川大地震后,寺院坍塌,一時間,千頭萬緒,一晴師尼到處化緣,可一連半個月,只收到五元錢的善款、收養(yǎng)了一只流浪狗,這狗就取名“五元”。但一晴始終如一做自己該做的事,半個月后,成都一個女孩送來一袋大米、一壺清油、并捐善款四千元錢。這些都一一記在寺里的賬簿上,裝在她們心里,也更加增強了她們光大寺院的愿力。
多年來,她帶領寺眾,一雙柔肩,用社會各界捐助的一百七十萬元善款,把一個年久失修的、只有一處大殿(還在地震中坍塌)的古寺,修建擴建成如今彌勒殿、觀音殿、居士樓、齋房等氣勢巍峨,蔚為壯觀的高山古寺。還有大殿和理想中的世界最大的觀音文化園也在努力建設中。大陸、臺灣、新加坡等地的居士們紛紛為一晴師們的大愿感動,紛紛捐款捐物,襄助盛舉??梢哉f,盡管艱難,但高山寺在師尼們的努力下,成為遍灑慈悲和甘露的觀音道場和禪修中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把心修得柔軟”,是一晴法師常掛在嘴邊的話。
原本漫山遍野雜草叢生的無根山,因了高山寺而逐漸生動起來,帶動了周圍村民和諧的民風,就連成都一些市民也在節(jié)假日里帶著家人來到寺里,或聽禪誦經,或嬉戲于菜園,把一晴師尼小小的菜園搞成了“開心菜園”。公義鄉(xiāng)政府為了幫助寺院建設,又撥出110畝山地,用于寺院的擴建。周圍的村民也在閑暇時自愿到寺里幫助干些雜活,有什么心結、難題就找一晴法師幫助化解。每天的繁重勞作和功課之余,一晴法師在夜晚給每個來過寺院的人發(fā)短信,指導他們修行,解決他們的困惑和生死煩惱,浙江一位居士,在一晴法師的指導下,用佛法治愈了女兒難治的疾病。這些得到佛心滋養(yǎng)的人們紛紛幫助寺院的重修工作。
佛說,自心為燈,自心為靠!不管別人如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我想,這不僅僅是說給一晴師們的,也是說給所有眾生的。高山寺的擴建仍有上千萬元的資金缺口,一晴法師卻微笑著說:“你的愿力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寺院的建設離不開每個善良的人們”。目前,作為連接成都市和貧困鄉(xiāng)村的失學兒童、老人的慈善中介,已經逐步落實,幫助浮躁的人們寧靜心靈的禪修中心,已經提上議事日程。高山寺還在百廢待興,她們就舉辦了國內第一屆作家、編輯、記者短修班,使我和朋友們,能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心靈滋養(yǎng)和久違的寧靜。這個自始至終臉上掛著微笑的女孩,正用一顆柔軟之心感動著所有來過高山寺的人們。
佛曰,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忘我、是為蒼生。
一晴師尼早已忘掉自我,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佛文化之中,她們早已是看山是佛,看水是禪,看眾生皆為菩薩。不僅她們自己的心柔軟,還要帶動更多的眾生修成柔軟之心。我想,一個人的心柔軟了,也就達到一定境界和層次了,當面臨平順與逆境、幸福與災難、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之時,就會知道怎么取舍,怎樣放下,這不正是和諧社會的大同嗎?
作 者 簡 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