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當歸10g、川芎6g、白芍15g、白術(shù)12g、山藥30g、紫蘇葉10g、紫蘇梗10g、廣藿香10g、炒黃芩10g、杜仲10g、川斷15g、苧麻根15g、姜竹茹10g、知母10g、石斛15g。
功效:健脾養(yǎng)血,瀉火降逆。
主治:“胃虛、肝熱”所致的孕婦反復出現(xiàn)惡心嘔吐,進食受阻,甚則食入即吐者。
方解:安胎平胃散由浙江陳木扇女科24代裔孫陳大堃先生所創(chuàng),陳氏在《陳素庵婦科補解》的“妊娠痰逆不思飲食方論”中就記載了“妊娠痰逆不思飲食者,因水飲停結(jié)積聚為痰,少不為害,多必成病。妨食嘔逆,甚則傷胎”“治宜清痰溫胃,則胎自安,安胎飲主之”,安胎飲以當歸、川芎(佛手散)養(yǎng)血活血,護養(yǎng)胎元,加白術(shù)、山藥、陳皮、紫蘇、姜竹茹、大棗組成。
經(jīng)幾十代人的積累和發(fā)展,陳木扇女科第24代裔孫陳大堃先生結(jié)合自己的臨證經(jīng)驗,在安胎飲的基礎(chǔ)上予以加減,組成了安胎平胃散傳之于后世。
陳大堃先生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脾胃氣血虧虛為本;沖脈之血下聚以養(yǎng)胎元,若胃氣素虛不能下降反隨沖脈之氣上逆犯胃,則胃失和降。因陰血下聚,而肝臟體陰用陽,故肝氣偏旺,加之肝脈布胸脅夾胃貫膈,不論是肝氣郁遏還是相火偏旺,均可使肝火夾沖氣上逆而致嘔吐。
治療方法以健脾養(yǎng)血,理氣和沖,瀉火降逆止嘔為主要治則,本病以“本虛”為本,以胃弱為主,還包括肝脾不足。沖脈隸于陽明,若胃氣素虛,沖脈挾胎氣上逆,胃失和降而惡心、嘔吐;脾胃虛弱,運化失職而納差,不思飲食。沖脈氣盛,挾胃氣、肝火、痰飲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致惡心、嘔吐。全方重在養(yǎng)血補脾胃、瀉火降逆氣、止嘔安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