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門,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位于耳區(qū),耳屏上切跡與下頜骨髁突之間的凹陷中。有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主治耳鳴、耳聾、聤耳、齒痛、頸頜痛。微張口,直刺0.5-1寸。
名詞釋義
功能作用
利竅聰耳,疏風清熱。
定位
位于耳區(qū),耳屏上切跡與下頜骨髁突之間的凹陷中。
解剖
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和顳淺動、靜脈耳前支。
詳細主治
1、耳聾、耳鳴、聤耳等耳疾。
2.、齒痛、頸頜痛。
詳細操作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于治療聾啞、中耳炎、下牙痛、下頜關節(jié)炎、口周肌肉痙攣等。
2、現代研究,有報道針刺動物“耳門”凝血時間明顯縮短。對鏈霉素毒性耳聾,有顯著療效,有人以耳門、聽宮為主穴,治療50例耳聾患者,有效率達42%(顯著14%,有效28%)。
配伍
1、配翳風穴、合谷穴治聤生瘡有濃汁。
2、配聽宮穴、聽會穴、翳風穴主治耳鳴、耳聾、聤耳。
3、配頰車穴、下關穴、合谷穴主治牙痛。
4、配顴髎穴、頰車穴、翳風穴主治下頜關節(jié)炎。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薄岸T,耳中有膿,禁不可刺?!?/p>
2、《針灸大全》:“目后寸半。”
目錄
目錄
名稱
出處
隸屬
位置
主治
功能
操作
主要配伍
名詞釋義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詳細主治
詳細操作
臨床運用
配伍
相關論述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