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趣的人和有趣的人說話有什么區(qū)別?
不要以為用兩句網絡流行語,就是說話有趣了,其實人云亦云,只會顯得無趣。
比如,同樣是表達“與我無關”,用最近流行的“雨我無瓜”,其實有點俗。可如果用一句歇后語,“我是小姑子嫌嫂子丑,和我沒啥關系”,就會給人留下不一樣的印象。
那怎么才能成為一個說話有意思的人呢?
今天,書單君就分享一本與此有關的書:《如何成為講話有趣的人》。
作者大衛(wèi)·尼希爾的自我評價是“生性無趣”,還很害怕當眾講話。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門課的期末需要上臺演講——為了克服恐懼,他灌了4瓶啤酒之后才上臺,結果……得重修。
后來,為幫一名患病的朋友舉辦募捐,大衛(wèi)不得不硬著頭皮親自上臺演講,他才開始學習脫口秀的技巧,結果,還真的把自己訓練成了有趣的人。
他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幽默和有趣是可以后天訓練出來的,每個人都可以向脫口秀演員學習,不僅能讓自己的話語富有魅力,還能改變你的個人形象,助力職場發(fā)展。
你可以向脫口秀演員學什么?
向脫口秀演員學習?可是我們大部分人永遠都不會登臺表演脫口秀。
但大衛(wèi)·尼希爾在書中告訴我們:向脫口秀演員學習幽默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溝通、當眾發(fā)言等能力,否則如果僅僅只是為了搞笑,假扮大猩猩可能更直接。
正如書中所說:“頂尖的商務演講人都在使用幽默技巧。他們處理笑話的方式和脫口秀演員相同,雖然他們本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span>
這是因為,無論是商務演講、談判等職場溝通,還是知識性演講、搞笑脫口秀,最有力的手段都是講故事,而故事總是能夠直達人心。
大衛(wèi)舉了Airbnb(愛彼迎)拉到風險投資的例子。
Airbnb這么奇怪的名字從何而來?原來,它的全稱是Airbedand breakfast(充氣床墊和早餐),來自于兩位創(chuàng)始人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因為付不起房租而把自己客廳地板上的三張充氣床墊租出去,還很周到地為客人提供早餐。
原來,一切只是為了多賺點錢來交房租——和那些宏大且聽上去情懷溢出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不同,這個故事有點搞笑,但很能突出他們的堅韌決心和絕妙的創(chuàng)意。正是在像脫口秀一樣講完這個有趣的故事后,著名投資人格雷厄姆就決定了押注Airbnb。
在書中,大衛(wèi)還提到了許多脫口秀演員都會用到的實用技巧。
比如,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段子庫,并且給那些好玩的段子一個抽象的主題,以方便以后利用。
例如“如何與領導溝通”這個主題下,可以有這樣的小段子:
今天我闖禍了。辦公室的魚缸新養(yǎng)了些小蝦,我正在看,領導過來了問我養(yǎng)的啥?!拔r??!”我說。領導一愣,走了……
無論是網上看到的段子,還是生活碰到的真事,都可以簡短記錄,歸類在不同的主題下。
收集段子并在合適的時候引用,只是變有趣的手段之一,更根本辦法,是掌握段子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把自己變成原創(chuàng)段子手。
用“漏斗”講段子
現(xiàn)在的年輕人,總是特別佛系,從來沒真正體會過,努力可以有多么大的力量。
但我的一個朋友就不是這樣。雖然他是個月薪5000的普通白領,可最近就在廣州的珠江新城買了一套房。
過程特別勵志:一年前,他給自己定下買房這個目標后,就開始了極度自律的生活,上下班坐公車,回家自己做飯,不去酒吧,不泡妞,每月強制儲蓄,努力工作,提升自己……
一年后,他真的用辛苦攢下來的3萬元加上他爸爸給的500萬買了房。
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而它的核心原理其實很簡單,大衛(wèi)在書中把它概括為“笑話漏斗”模型。
大衛(wèi)說,一個典型的笑話是漏斗狀的——從寬到窄。最開始要鋪開故事面,以大眾化的話題開頭,讓聽眾覺得和自己有關聯(lián);接著再引入自己的故事,并逐漸把講述縮小到包袱和笑點,有時候這個笑點就是以非常細節(jié)的形式出現(xiàn)的。
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例子。
很多人都會在演講中講述自己的過往,而曾在白宮表演脫口秀的華人黃西,是這么講述自己的——
很多人說中國孩子是罵大的。在家里,家長總是愛說:“你怎么笨得像豬一樣!”因為長期被罵,導致很多孩子都有自卑心理。
但我不一樣,我爸從小到大一直夸我,但我還是很自卑。他是這樣夸的:“黃西,你真行!全班45名同學,你考43,你真行!”
在學校,老師總愛說:“你們是我教過的所有學生里面最差的一屆!”我聽了好幾遍后受不了了,說:“其實上一屆比我們這一屆還差!”老師說:“你怎么知道的?”我說:“因為我留級了!”
到了工作單位,領導有時候也會讓你感覺毫無價值,甚至很緊張。有一次領導對我說:“公司有你沒你都一樣?!蔽艺f:“當然不一樣,你每個月得多付我一份工資。”
還有一次我說:“老板,我想出去創(chuàng)業(yè)?!彼f:“我很替你擔心啊?!蔽艺f:“謝謝老板。反正不成功再回來唄?!彼f:“我擔心的就是這個?!?/span>
黃西講述了自己在家庭、學校和工作單位的經歷,都不是直接從自己開始,而是從一種普遍的、大眾化的話題入手,比如“很多人都說中國孩子是罵大的”、老師說“你們是最差的一屆”、“領導讓你感覺毫無價值”,這都是聽眾非常熟悉的話題。
話題引入后,黃西以個人經歷的豐富細節(jié)來營造笑點,比如爸爸說的“你真行”,通過細節(jié)來抖包袱。從寬泛的話題到個人經歷,再到具體細節(jié),由寬而窄地帶領聽眾進入笑話,正是一個漏斗的形狀。
再看看我剛才提到的“買房”段子——從“現(xiàn)在年輕人很佛系,不去努力”開頭,不管聽者是贊同還是馬上想要暴起反駁,都是能迅速和他們建立起關聯(lián)的好鋪墊。
接下來詳細描繪這位朋友自律的努力,同樣以細節(jié)的方式呈現(xiàn)。最后把攢下的金額和父親給的金額揭露出來,細節(jié)本身就構成了笑點。
可以看到,“笑話漏斗”模型的精髓并不復雜:第一要有一個寬泛的背景來引入,和受眾迅速建立聯(lián)系;第二是找到笑點所在,用細節(jié)去豐富這個笑點,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強烈地導向最終抖出來的包袱。
讓我們再看看大衛(wèi)舉的一個商務演講的案例——他上手潤色了一位聯(lián)合利華高管講的段子。
這個段子源自這名高管在出入境時和海關人員的對話。原始版本很長,講者可能要講1分多鐘才能講到有趣的地方,而大衛(wèi)用“笑話漏斗”重構了它。
鋪墊:
工作總是要出差。
具體到自己:
我有一本巴西護照,這讓我總在移民局遭遇一些有趣的事。
故事主體:
上一次我和工作人員有過這樣的對話:
“你做什么工作的,為什么來這兒?”
“我在聯(lián)合利華做市場營銷,來這里出差過很多次了?!?/span>
“聯(lián)合什么?”(通過細節(jié)呈現(xiàn)出海關人員對這份工作毫不了解。)
“噢,我在‘多芬’工作?!?/span>
“做市場營銷?”
“是的?!?/span>
“多芬還需要市場營銷?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牌子?!?/span>
包袱:
我笑了起來,但笑得很局促不安,因為我怕自己此時此刻飯碗不保。
這是對品牌傳播很有利的一個段子:它表明了這個牌子的知名度之高,讓市場營銷人員的工作意義都遭到質疑——其實暗含的意思是營銷做得太成功,是一種高級的自嘲。
但再好的idea都要精彩地講出來、讓人發(fā)笑,才算成功。這就是大衛(wèi)用“笑話漏斗”改善段子的目的。
如果你聽過德云社的相聲,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笑話漏斗”和相聲中抖包袱的技巧有相通之處。
想想郭德綱都是怎么開始一個段子的。例如拿于謙老師“砸掛”,都是從大家熟悉的地方開始講起——“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或者“于老師有三大愛好:抽煙喝酒燙頭”。開始的方式非常老套,但是能夠迅速建立起和觀眾的聯(lián)系。之后再慢慢講述故事細節(jié),直到最后抖包袱。
除了“笑話漏斗”,大衛(wèi)在《如何成為講話有趣的人》里,還總結出了將脫口秀技巧應用于日常的其他幾條原則。這些幽默技巧都能成為你破除溝通堅冰的利器,讓你自信滿滿地迎接挑戰(zhàn)。
幽默不只為了搞笑
哈佛商學院和沃頓商學院的三名學者,曾在2016年發(fā)表過一項研究成果:在職場中,適當?shù)挠哪杏欣谔嵘粋€人的地位,不過也有風險——不恰當?shù)挠哪Ч麜m得其反。
論文舉了一個例子:
迪克·卡斯特羅在就任推特公司COO的前夜,發(fā)了一條推文:
“明天是正式成為COO的第一天。任務#1:架空CEO,鞏固權力?!?/span>
IAC公司的賈斯汀·薩科在飛往南非前也發(fā)了一條推文:
“正要去非洲。希望我不會得艾滋病,我是白人!”
兩條推文都想要傳達幽默感,但很明顯,前者很成功,后者很冒犯。
而故事的結局是:迪克·卡斯特羅后來真的成了CEO,而賈斯汀則因為歧視言論引起爭議而被解雇了。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在宣傳時犯了同樣的錯誤。
官方微博想要“幽默”一把,貼了兩張圖,一張是男觀眾看劇時的腦回路:分析劇情、捋順人物關系、猜測幕后黑手;一張則是女觀眾看劇的腦回路:服裝妝容、雷佳音好帥、易烊千璽好帥。
這條自以為“幽默”的微博被罵得慘不忍睹,講這個段子的人對社會環(huán)境和受眾的認知幾乎為零,像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因此,大衛(wèi)在這本《如何成為講話有趣的人》里的每一句話,幾乎都在告訴讀者:變得幽默、有趣,核心在于“不要自嗨”。
這是一條在職場中非常重要的原則,意味著在工作中隨時認識到表達、協(xié)作、服務的對象,并且重視他們。
相比分不清場合的人往往自討沒趣,有幽默感的人往往對當前語境和所處場子的氛圍有敏銳的感覺,甚至敢于自黑、拿自己開涮,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比如,雷軍因為蹩腳的英語“Are you OK?”被鬼畜,已經是火遍全網絡的梗。在一次活動中,他故意對在座的大學生們“語重心長”地說:
“如果你是大學一年級,我建議你先把英文學好……”臺下立刻爆發(fā)出笑聲。
他又緊接著說:“我很遺憾,因為我的英文水平比較差,搞得我的母校因此蒙羞。我還是武漢大學的杰出校友,我看網友評論說,武漢大學的英文都是體育老師教的?!?/span>
臺下笑得更大聲了。而這個視頻片段傳上網后,也讓大家對這位看似靦腆老實的工程師有了“幽默風趣”的新印象。
< 雷軍 >
這就是“不要自嗨”,對于擅長觀察環(huán)境、理解聽眾的人來說,到處都是可以用來幽默的素材。一個真正有趣的人,隨手拿起桌上的杯子都能對你講一句好玩的話來——不是他有多懂杯子,而是他懂你。
有幽默感的人更能體察受眾。無論是在商務溝通、談判還是在內容輸出、產品設計上,幽默感所意味著的自省和體察他人的敏銳洞察,都是稀缺的工作能力。
因此,我們練習提升幽默感,不僅僅是為了把人逗笑,也是在訓練自己對環(huán)境和人的敏感度。
這和許多關于幽默的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人們喜歡有趣的人,不僅是喜歡被逗笑,還和“有趣”背后體現(xiàn)出的高情商、高工作能力有關。
所以,大衛(wèi)在《如何成為講話有趣的人》中給我們上了一堂脫口秀課程——即使我們一輩子都不會登上脫口秀的舞臺,這門課依然可以助力職場的成長,乃至日常人際關系的維護。
所以,與其羨慕別人有趣,不如自己也來訓練幽默吧。
作者 | 符函 編輯 | 黑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