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于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chuàng)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可以說父母在接受了教育與自我成長之后,在這其中的所得,又會傳遞給下一代,而作為孩子第一任啟蒙老師的父母,能否把控好教育的尺度顯得尤為重要。北大教授直言,父母在以下這3點對孩子嚴格一點,孩子長大后一般都有出息!
對于孩子來說,做事能夠有始有終的那類成為少數(shù),大部分的孩子來說,由于缺乏堅定不移的目的性以及超強的行動力,導致做事無法保持一貫的連續(xù)性,常常出現(xiàn)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結果。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期,要多注意對孩子做事一致性的培養(yǎng),無論是幫助孩子解決中途出現(xiàn)的困難,還是鼓勵、鞭策孩子把事情完成,都能夠讓孩子意識到,一旦下定決心做某件事,那么需要極大的決心與行動力,而不是只靠一時興起,就可以毫無負擔的做出承諾,以防在學習或者工作中,繼續(xù)延續(xù)這樣的習慣,造成不好的影響。
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了解,孩子逐漸會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的了解圈,但是當對自我的認知不夠準確時,不僅會導致個人的成長心態(tài),還會影響到生活中的學習、交際,甚至是對自身未來的發(fā)展。父母引導孩子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而不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或是自尊心,只有認清自身的優(yōu)缺點,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改變或者進步。避免盲目自大,也盡量避免陷入自卑的情緒,對自我的清醒認知,是能夠走得更遠的重要幫助。
如果說對自我的正確認知來源于對自我的探尋,那么對別人保持一個謹慎、客觀的態(tài)度,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實屬難得。學會克制自我,對待任何事情能夠聽到別人的聲音,而不是先入為主的對待別人得出結果,這樣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我的克制,對今后的為人處世有著極大的幫助。學會立體看待別人,不輕易因為一件小事而對旁人肆意評價,不僅是做事的基本,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在北大教授看來,父母在以上這3個方面,在孩子的幼年時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孩子的成長以及今后的發(fā)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這3點能夠嚴管的父母,孩子長到后一般都有出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