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蹣跚的老人想要進去故宮,卻被保安攔下來要求他去買票,老人臉上的錯愕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老人就是溥儀。
溥儀是我國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位皇帝,代表著封建與迂腐,郭沫若是新時代的詩人,代表著激進與變革,看著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卻也發(fā)生過一段淵源。
郭沫若曾一度想要溥儀做他的助手,面對郭沫若的極力邀請,溥儀只回復了五個字,直接讓郭沫若無地自容,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溥儀做出了什么樣的回復呢?
愛新覺羅·溥儀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和標志,他作為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有著特別的人生經(jīng)歷,新中國成立后,這個在皇宮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小皇帝一度無法在新社會生活下去,在他失去了皇帝頭銜后,經(jīng)歷了什么呢?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朝的統(tǒng)治宣告覆滅,原來被溥儀視為家的故宮也成為了新政府的名下建筑。
這讓溥儀的身份在社會上變得十分尷尬。
為了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關(guān)系和環(huán)境,民國政府同意讓溥儀暫時居住在紫禁城,并且吃穿用度皆有補給,溥儀雖然失去了皇帝的頭銜,但是也生活的非常安心。
一直到張勛復辟,溥儀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他十分渴望“逃走”,不止一次向自己身邊的宮人提出自己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這展現(xiàn)出了溥儀在虛名之下想要破土而出的心情。
因為溥儀的特殊身份,不少軍閥都想要利用他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目的,于是他們順應(yīng)溥儀的愿望,將他護送來到了天津,并且盡量讓他的生活條件可以和皇帝媲美。
溥儀在眾多吹捧中迷失了自我,加上他本來就擁有的皇室經(jīng)歷,讓他心甘情愿地走進了穿著美麗外衣的陰謀當中。
更有一些外國人對溥儀表現(xiàn)出了對其他華人不曾有過的尊重,溥儀在一聲聲討好聲中不斷積累著自己的復辟情緒,慢慢的被捧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本此時也在打著自己的算盤,他們想要通過溥儀來實現(xiàn)自己稱霸中華的目的,于是也成為了保護溥儀的一份子,一時間,溥儀萬人仰望,眾星捧月。
隨后溥儀就與自己十分信任的日本帝國簽訂了條約,聽從日本的安排去往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偽滿洲國的成立不僅是對中國精神上莫大的侮辱,更是產(chǎn)生了實質(zhì)性的進步阻礙。
戰(zhàn)亂后,溥儀倉皇逃竄,卻意外被載到蘇聯(lián)的特別監(jiān)獄,一直到1950年建國后才得以回國。
并且身為“戰(zhàn)犯”的他再次被送進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和改造。
此時的溥儀早已經(jīng)不復當初帶著嬌妻美妾過著奢華生活的皇帝了。
在改造過程中,他充分地意識到了自己曾經(jīng)犯下了幼稚錯誤,也感到了深深的懊悔,于是他在獄中好好改造,希望出來后能過上正常人的平淡生活。
溥儀深知現(xiàn)在是人人平等的新時代,即便在他的心中還是時常會感到辛酸,他還是會盡量地讓自己適應(yīng)當下的環(huán)境。
1960年,溥儀釋放后拿著介紹信來到了自己新生活的第一個崗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溥儀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滿懷著對新生活的希望上任了。
剛開始,這里的負責人員只是讓溥儀搞搞衛(wèi)生澆澆水,盡量不會很累,這也是為了盡快幫助溥儀適應(yīng)社會,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慢慢的溥儀越來越喜歡這里的工作,做起來也更加得心應(yīng)手,他本人也對生活逐漸燃起了希望,還會在家中種一些花草。
在工作中溥儀還結(jié)識了很多好朋友,偶爾也會一同去故宮等地進行游玩。
看著昔日熟悉的景色和宮殿,溥儀心中百感交集,這里的每一處他都再熟悉不過,可是如今卻只能隔著櫥窗撫摸了,這其中的落差也只有他自己能懂。
溥儀曾經(jīng)接受過教育,見識過的世面要比普通人高得多,溥儀的特殊身份讓他對清朝的一些文物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并且作為歷史中的主要參與者和見證者,很多事情,溥儀很有發(fā)言權(quán)。
為了不埋沒溥儀的才華,也為了幫助新中國的歷史文化建設(shè),溥儀被調(diào)任到了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文史專員。
但是對于溥儀來說,在哪里工作他都能找到生活的樂趣,并且他感覺在文史館工作會更加開心,更加的順手。
合適的工作讓溥儀的生活越來越順利,不久后還和李淑賢相識相愛走到了一起,和之前的貴妃皇后不同,這是溥儀自己選擇的真正意義上的妻子,婚后兩人非常相愛,溥儀的新生活也正式步入了正軌。
進入新崗位的溥儀非但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受到排擠,反而有不少的文學大家向溥儀發(fā)出了邀請,希望能跟他進行交談。
溥儀的特殊經(jīng)歷讓他成為了一本活著的歷史書和變革記錄,這也是為什么溥儀受到追捧的原因,就連文學大家郭沫若都曾經(jīng)和溥儀有一段淵源。
郭沫若的邀請郭沫若在得知溥儀被調(diào)來文化館工作后,對這位傳奇人物也是充滿了興趣,更是起了想要溥儀來給他做助手的心思。
因為郭沫若不僅僅在文學上有很大的建樹,在歷史和考古領(lǐng)域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正逢當時郭沫若在研究清朝歷史,就想要溥儀來幫助他。
這樣的邀請無可厚非,溥儀肯定是對自己家里的歷史倒背如流的,社會上估計沒有人比他更加清楚皇室內(nèi)部的一些事情。
為了邀請到溥儀,郭沫若托了很多關(guān)系來打探溥儀的行蹤和住址,親自上門去發(fā)出請求,可溥儀卻當即拒絕了郭沫若的請求。
郭沫若表示十分不解,因為在他看來,溥儀應(yīng)該不會拒絕,這份工作不僅非常適合他,而且薪水高,沒理由拒絕,于是他窮追不舍的想要問一下溥儀背后的原因。
面對郭沫若的追問,溥儀只是回復了五個字:“我不懂滿語。”
溥儀將這句話說出后,郭沫若當場無地自容,這句話有什么樣的威力?為什么會讓郭沫若無地自容呢?
這背后有兩種可能的原因,其一,就是溥儀真的不懂滿語,在之前溥儀自傳的回憶錄中清楚明白地記錄過自己不會滿語的事實。
溥儀的回憶錄在當時已經(jīng)發(fā)表了一段時間,等于自己不會滿語的事情是向全社會公開了的,郭沫若誠信地去邀請溥儀,卻不知道人家不會滿語,而清朝歷史的研究不可能脫離滿語研究,沒了解清楚就貿(mào)然上門,是郭沫若的唐突。
第二種原因,也是較為可信的一種原因。
溥儀作為滿族人,血統(tǒng)純正的清朝皇室成員,說他不懂滿語感覺有些不太可信。
雖然溥儀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明確表示自己因為歷史原因并沒有學習滿語,但是很有可能是為了順應(yīng)社會,在一些政治場合保護自己的行為。
但其實是因為溥儀在長久地被傀儡被挾制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了小心翼翼的性格,實際上,在新中國不管他懂不懂滿語,只要他是真正的好好工作,生活,不犯原則性錯誤,都可以和普通公民一樣享受權(quán)利。
如果溥儀會滿語卻回復郭沫若不會,這樣一來就很好解釋了,就是明確地告訴郭沫若這是我的推脫直言。
后來讓溥儀當助理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
溥儀的一生都非常被動,被迫出生在皇家,被迫登上皇位,被迫退位,被迫建立偽滿洲,一直到來到新中國,他才過上了相對安穩(wěn)的生活。
命運對他來說是不公的,他也曾經(jīng)迷失在別有用心的人給他創(chuàng)造的樂園里,但是當繁華落盡,他非但沒有抱怨,反而更加積極的改造,面對生活。
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還是很值得欽佩和學習的。
其實相較于溥儀,我們要幸運得多,他可以在失去一切后有重新來過的勇氣,我們更不應(yīng)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