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征途中,無數(shù)革命英烈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共產黨人的信念與忠誠,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無數(shù)革命英烈的感人故事,激勵著我們堅持初心,繼往開來。
13歲,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單純幼稚的懵懂小孩,但對于近100年前的湖南瀏陽社港少年尋淮洲來說,卻是充滿思索和奮進、激情與理想。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共同發(fā)起國民促進會議,宣布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對國民會議運動的方針和組織大綱作出決議。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國內軍閥不停混戰(zhàn),華夏大地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湖南瀏陽蓮溪鄉(xiāng)立高等小學校13歲的尋淮洲,蹙眉凝思,然后筆走龍蛇:“對于學業(yè)上,應該致猛力前進,求一些豐富的知識;對于身體上,應該竭力鍛煉,求一個強健的身體;對于辦事方面,更應該隨時聯(lián)系,養(yǎng)成很好的才干,預備將來與國家做些大事業(yè)……”這篇題為《現(xiàn)在的我》的作文,記錄下少年尋淮洲對人生的思考,更是記載下了一位出生貧苦農家少年報效國家的決心與志向。
貧窮的家庭,艱苦的生活,讓尋淮洲幼年發(fā)育遲緩,體弱多病,4歲時還不能獨立行走,與同齡人相比,更顯得矮小瘦弱。父母憐惜弱子,節(jié)衣縮食,希望他能通過掌握一些文化知識謀生。于是,尋淮洲9歲時終于上了小學。尋淮洲知道自己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學習非??炭啵煽儍?yōu)異,每門功課都名列全班第一。他還勤練書法,寫得一手好字。為了鍛煉自己的體魄,他每天堅持爬山、跑步,練就了一雙“飛毛腿”。身體羸弱的尋淮洲,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考,自讀書識字就逐漸開始。從保存下來尋淮洲遺物中,我們在字跡雋永的《現(xiàn)在的我》的文章中看到尋淮洲這樣寫道:“我們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蟲一樣,春來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歲,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間,由幼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空空過此一生,豈不是太無意識了嗎?但是我們既想做些事業(yè),在生時,當著這做學生的時候,對于以前怎樣是小孩子,將來怎樣為大國民,這些事業(yè),也不可不酌量一下。我現(xiàn)在的年紀,雖不是當大國民的時候,也不是當小孩子的時候了?!?/p>
有志不在年高,苦難讓人懂事更早。在學校接觸到《向導》《中國青年》等進步書刊,逐步接受革命思想的尋淮洲,積極參加兒童團、學生聯(lián)合會、“反日雪恥會”和農民協(xié)會等革命團體。眼界逐步開闊、思想愈發(fā)進步,對領土主權遭到列強侵略瓜分的現(xiàn)實認識越發(fā)清晰,尋淮洲總結道:“無非因我國人民的知識淺陋,沒有團結的思想所致”。在《對于農民協(xié)會的我見》《對于瀏北學聯(lián)會應否加入的我見》等文章中,勤于思考的尋淮洲提出“多設平民學校”,“啟迪民智,以此救國”。“革命的意義,是革除腐劣而建新優(yōu):如社會黑暗,便起社會革命;政治腐敗,便生政治革命?!睂せ粗拊凇秱€人革命的可貴》這樣寫道。年少的他明確地認識到,民國的國民,不需要忠于君主,但要“抱定一個'忠’字去忠國”。
少年尋淮洲,從軍閥割據、列強侵略的國家形勢出發(fā),對國情、教育、革命等問題做出深刻思考,將個人與國家民族命運融在一起,立志為國家做些大事業(yè)。“男兒有志,志在四方”,這是他短暫而關輝的一生的最好注解,更是他13歲在高小讀書時立下“將來與國家做些大事業(yè)”的堅定志向后,在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中成為當?shù)貙W生領袖的必然結果。
讀書讓尋淮洲增長了很多知識,思考讓尋淮洲懂得了很多道理,行動讓尋淮洲得到了更多鍛煉。在與劣紳惡霸的斗爭中,尋淮洲迅速成長起來。年少瘦小的尋淮洲1927年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一名共青團員,接受黨組織的派遣,積極參加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慢慢地他成為反動勢力注意的目標。1927年5月,長沙馬日事變,當?shù)胤磩訄F局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15歲的尋淮洲迅速被黨組織安排轉移。
此時,南昌已打響武裝起義的第一槍,秋收起義的風暴開始席卷全國。尋淮洲年輕的心早就飛向革命前方。他要去追尋他心中的理想,他要去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不惜赴湯蹈火。此一別,他再也沒有回到家鄉(xiāng),但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一個永遠屹立不倒的光輝形象。
1927年9月,尋淮洲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并隨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從來沒有上過軍校的他,有天才般的軍事才能,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中迅速成長。經歷過數(shù)次戰(zhàn)斗,尋淮洲已經深諳軍事指揮之道,在殘酷戰(zhàn)爭實踐中,他成長為一位杰出軍事將領。
1930年10月紅一方面軍攻克吉安,對部隊進行整編,由羅炳輝指揮的兩個縱隊擴編為34師、35師、36師,第34師師長周昆(湖南平江人),政委曠朱權(湖南郴縣人),下轄100團、101團、102團,尋淮洲為100團團長。1930年12月30日尋淮洲率部在江西龍岡活捉國軍第18師師長張輝瓚。因在江西蘇區(qū)第二次反圍剿中表現(xiàn)突出,年僅19歲的尋淮洲被提拔為紅35師師長。在江西蘇區(qū)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中屢建奇功,被授予紅星二等獎章,1933年秋年僅21歲的尋淮洲被任命為新成立的紅七軍團軍團長(時與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并稱蘇區(qū)“雙雄”),蕭勁光為政委,粟裕為參謀長。
開國元帥陳毅曾這樣評價:“尋同志為紅軍青年將校,以游擊戰(zhàn)斗稱著”,這是開國元帥對戰(zhàn)友加同志的介紹與總結,更是肯定和褒揚?!稐畹弥净貞涗洝分?,也有對尋淮洲的深情回憶:“屋里還有一個人。這人個頭很矮,年紀不大,看上去頂多二十歲出頭,背卻稍有點駝。他坐在桌前,手里握著支紅藍鉛筆,小學生作畫似的在一張紙上亂畫。”楊得志想,這個瘦小的年輕人大概是文書吧,這樣的人能吃苦打仗?疑惑還沒有說出口,政委已經介紹口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尋淮洲師長,楊得志吃驚地張大嘴。尋淮洲卻哈哈大笑起來:“是不是看我身不過五尺,不像個師長的樣子啊?哈哈!”
尋淮洲用人不拘一格,獨具慧眼地將楊得志從管理科長直接被任命為團長。1936年,楊得志調任紅1師副師長,師長是陳賡。幾仗下來,陳賡拿楊得志開玩笑:“你文質彬彬的,看起來像個教書先生,當年尋淮洲那小子從哪看出來你會打仗?”熟悉他們的彭雪楓說:“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打起仗來,尋淮洲是大鬼精,楊得志則是小鬼精,兩個人都'鬼’得很呢!”
大將粟裕曾在尋淮洲領導下作戰(zhàn)。他比尋淮洲年長5歲。粟?;貞浾f,尋淮洲是在革命戰(zhàn)爭鍛煉中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軍事指揮員。他艱苦樸素,聯(lián)系群眾,作戰(zhàn)勇敢,機智靈活。
粟裕的評價是客觀的。從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再到紅都瑞金,尋淮洲跟隨紅軍轉戰(zhàn)湘贛邊界、激戰(zhàn)大柏地、三戰(zhàn)閩西、九攻吉安……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是在毛澤東領導的游擊戰(zhàn)中一步步造就的,也是在槍林彈雨中淬煉出來的。
歷史的洪流將這位年輕的紅軍戰(zhàn)將,一次次裹挾于嚴酷的戰(zhàn)場考驗,也讓他和他率領的部隊在一次次生死較量中發(fā)揮關鍵作用,贏得重要勝利。
共產黨人的信仰堅定而且忠誠,像尋淮洲這樣從小具有樸素的革命主義戰(zhàn)士,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將領,更是具有卓越的指揮才能。
尋淮洲個頭雖小,但自15歲從軍,18歲任師長,20歲任軍長,21歲任軍團長,22歲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總指揮,成為名震一時的紅軍將領,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
1928年初,尋淮洲隨秋收起義部隊駐扎遂川縣城休整。由于武器裝備緊張,團長張子清安排尋淮洲帶領20名戰(zhàn)士,到離縣城15公里的盧姓土豪家奪槍?!叭硕嗄繕舜?,容易暴露,我一個人去就行!”當天深夜,尋淮洲扮成放牛娃,只身一人潛入土豪家,用槍頂住盧土豪,并假稱外面有3個排的人接應,逼盧土豪乖乖就范。臨走時,尋淮洲扛著10條槍故意喊道:“一、二、三排,撤!”就這樣,不費一槍一彈,圓滿完成任務。毛澤東贊揚他是小英雄,號召全體戰(zhàn)士向尋淮洲學習。從此,“孤膽英雄”尋淮洲的名字傳遍井岡山。
隨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尋淮洲積極參與了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隨部隊轉戰(zhàn)湘贛邊界地區(qū),打了許多硬仗。1928年1月4日,他們與第一營配合,在大坑地區(qū)打垮了蕭家璧的靖衛(wèi)團,占領了遂川城。2月,尋淮洲所部又攻打寧岡新城,全殲守敵。在這次戰(zhàn)斗中,尋淮洲排率先沖進新城,與靖衛(wèi)團團部展開了激戰(zhàn),俘敵20多人,繳槍十余支。就在這年春節(jié),年僅16歲的尋淮洲由于作戰(zhàn)勇敢,由營長張子清、副營長伍中豪介紹,在茅坪加入中國共產黨。
尋淮洲作戰(zhàn)勇猛,屢建奇功。就這樣,短短三年時間,他便從副班長、代理排長、連長,一度干到紅12軍34師100團團長。這期間,他一直是紅四軍戰(zhàn)將伍中豪的下級。大家知道,伍中豪與林彪齊名,因此,尋淮洲從伍中豪身上學得不少東西。
1929年,尋維州隨紅四軍轉戰(zhàn)贛南、閩西,后任紅一軍團第十二軍三十四師營長、團長。1930年11月,尋淮洲率紅三十四師第一百團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作戰(zhàn),因為指揮果斷,作戰(zhàn)有功,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第三十五師師長。
1931年4月中央蘇區(qū)第二次反“圍剿”斗爭中,尋淮洲奉命率紅三十五師進抵高興圩一帶,通過阻擊、襲擾國民黨第十九路軍,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的作戰(zhàn)行動。1932年3月任紅一軍團第十五軍四十五師師長,12月任紅二十一軍軍長。第三次反“圍剿”期間,尋淮洲奉命率紅三十五師與紅三十五軍及部分地方武裝,將敵第二、第一路進擊軍及第四軍團引向贛江邊的萬安、良口一帶。主力紅軍則尋求圍殲國民黨軍向蓮塘前進的第三路進擊軍。隨著蓮塘、良村、黃陂等三次戰(zhàn)斗的勝利,紅軍主力先后殲滅國民黨軍第四十七師第二旅又一個營、第五十四師大部以及第八師四個團,奪取了第三次反“圍剿”作戰(zhàn)的主動權,隨后粉碎了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三次圍剿。
由于在前三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的突出表現(xiàn),一時間尋淮洲在紅一方面軍中的聲名大噪。
尋淮洲于1932年2月接到中革軍委命令,被緊急調到紅二十一軍擔任軍長一職,主要擔負贛南方向的作戰(zhàn)任務。尋淮洲上任后,率紅二十一軍迅速北上,趕往樂安的西南面,以游擊方式騷擾并拖住樂安附近的國民黨軍,以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在南豐的作戰(zhàn)行動。2月24日根據總部指示,尋淮洲等精心制作了一份假文件,巧妙地送到敵五十二師師長李明手中,使其確信這一帶尚無紅軍大部隊,為之后的黃陂殲滅戰(zhàn)打下了基礎。
黃陂戰(zhàn)役是遭遇戰(zhàn),27日下午打響時,紅二十一軍尚未集中。28日下午14時左右,紅二十一軍在尋淮洲率領下,一路翻山越嶺,終于趕到谷崗一帶。抵達戰(zhàn)場后,尋淮洲立刻兵分兩處:一部在登仙橋北面構筑陣地,準備阻擊來自樂安或圭峰的國民黨援軍。另一部則越過登仙橋,配合紅一軍團從背后向敵五十二師的后衛(wèi)團發(fā)起攻擊。
林彪見紅二十一軍趕到并截斷了敵軍退路,立刻調集紅十師及紅十一師主力,協(xié)助紅九師和紅七師,全力圍殲聚集在大龍坪及蛟湖一帶的第五十二師主力。只留下紅十一師之三十三團,配合紅二十一軍圍殲登仙橋及小龍坪一帶的敵軍。經過三個小時左右的戰(zhàn)斗,除少量敵軍經登仙橋南面的小路向西逃走外,其余全部被殲滅。
經過黃陂一戰(zhàn),尋淮洲的指揮能力,進一步得到上上下下的認可。3月21日打草臺崗時,尋淮洲根據左路左翼隊林彪的命令,迅疾由大公田、西嶺地區(qū)插至雷公嵊與東陂之間,一部攻向南面據守雷公嵊的敵十一師宋瑞珂的第六十三團,另一部則向北攻擊敵第九師位于東陂最南端的第五十二團陣地!截斷了連接東陂與草臺崗之間的公路。
眼看第十一師就要被紅軍全殲,時任國民黨第五軍軍長的羅卓英只好嚴命霍源之役第五十九師逃出的殘軍重組的第一七五旅,由東陂鎮(zhèn)的東南直插第九師五十二團和宋瑞珂第六十三團之間,向紅二十一軍發(fā)起猛烈攻擊。雖然一七五旅的兩個團勉強只有不到三千人,但對于三面臨敵只有四千來兵力的紅二十一軍來說,卻是百上加斤頓感壓力。
敵一七五旅這兩個團的團長為周化南和陳君峰,兩人均來自第十八軍,可以說是陳誠的老班底。特別是陳君峰指揮的第三四九團,在雷公嵊南端的大排附近,向紅二十一軍發(fā)起猛烈進攻。根據宋瑞珂回憶,在第五十二團尤其是第三四九團、三五零團的拼死掩護下,最終第十一師才未全軍覆沒——只逃出了八百來人。此役負責掩護的第九師之五十二團團長張瓊負傷,第三四九團則全軍覆沒——團長陳君峰當場戰(zhàn)死。
這兩次空前規(guī)模大戰(zhàn),紅一方面軍獲得空前大勝。尤其是陳誠的第十一師幾被殲,迫使國民黨軍其他“圍剿”部隊紛紛不戰(zhàn)而退,蔣介石苦心經營的第四次“圍剿”以失敗告終。戰(zhàn)役結束后,朱德在《黃陂東陂兩次戰(zhàn)役偉大勝利的經過與教訓》中贊:“自紅二十一軍北上后,游擊戰(zhàn)爭配合主力紅軍行動更有相當進步?!?/p>
四次反“圍剿”取得勝利后,紅一方面軍于是年6月進行整編,取消軍一級組織機構,軍團直接轄師。紅二十一軍與紅七軍合并,改編成紅三軍團第五師,“轄第十三、十四(該兩團由第7軍組成)、第十五團(由第21軍組成)”(注12)。尋淮洲被任命為該師師長,這足以說明方面軍總部及紅三軍團首長,對他的認可和信任。
尋淮洲就任紅五師師長之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東方軍(由紅四師、紅五師及紅十九師組成)屬下挺進福建,攻擊寧化東部的泉上。根據彭德懷、滕代遠下達的命令,尋淮洲組織師主力進行坑道作業(yè),準備爆破土堡拿下泉上。19日拂曉,紅十五團將泉上土堡炸開一個大缺口,尋淮洲指揮紅五師主力沖進城里,經過巷戰(zhàn)全殲泉上守敵。斃敵團長以下300余人,俘虜900余人,繳獲迫擊炮兩門、約700余槍枝、3挺機關槍、60余枝駁殼槍以及大批糧食和食鹽等。這是東方軍入閩作戰(zhàn),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
7月21日,按照東方軍作戰(zhàn)部署,尋淮洲率紅五師主力開始南下,向安樂、里田、下江坊一帶推進。29日,東方軍紅四師、紅五師及紅十九師,分別抵達朋口西面的南山壩、大田及中屋村地區(qū)。彭德懷命令紅五師協(xié)助紅十九師,圍殲朋口、莒溪之敵。31日拂曉,紅五師第十三團提前占據朋口東側的貴仞山,將從連城趕來的援敵一個團大部殲滅。
紅五師打的最漂亮的一仗,發(fā)生在佯攻延平打擊援敵的作戰(zhàn)中。9月17日,彭德懷獲得準確情報后,立刻命令紅四師和紅五師主力撤圍延平,趕到延平以西的沙溪口和西芹,待機殲滅由沙縣趕來增援的敵軍。尋淮洲通過電話告訴前衛(wèi)第十三團團長李天佑:遭遇戰(zhàn)的特點就是誰先搶占有利地形,誰就能取得勝利。并叮囑他,特別要注意搶占芹山主峰。
當夜紅十三團在向導帶領下冒雨出發(fā),拂曉時分紅十三團趕到芹山。部隊行進到山半腰時碰到一位上山割草的老鄉(xiāng),得知他看見八九個頭戴鋼盔的國民黨軍士兵正從山南面走來,李天佑立刻命令前衛(wèi)連跑步上山。結果紅十三團先敵幾十米占據山頭,敵軍先頭連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李天佑一邊部署火力壓制,一邊將部隊向兩邊展開,迅速展開圍殲。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李天佑指揮紅十三團一鼓作氣,將敵第十九路軍中最能打的“鐵軍”三三六團殲滅,并趁勢擊潰跟隨該團前來的另外兩個營。以至尋淮洲率領的紅十四團尚未來得及投入戰(zhàn)斗,戰(zhàn)斗就已基本結束!戰(zhàn)后,紅十三團被總部及中革軍委,授予“英雄模范團”的光榮稱號。尋淮洲調任紅七軍團軍團長后,李天佑接任紅五師師長。
紅10軍團編成后打的第一仗,就是譚家橋之戰(zhàn),對手是以王耀武為旅長的國民黨補充第1旅。
當時,敵人調集重兵分成多路對紅10軍團實施圍追堵截,企圖圍殲紅10軍。紅10軍經烏泥關進到譚家橋地區(qū)時,獲悉其他敵軍距離尚遠,只有這個補充第1旅尾隨,顯得孤立突出。紅10軍團首長于是決心利用烏泥關至譚家橋段公路兩側有利地形,以伏擊手段,爭取殲滅該敵大部。
對于這個補充第1旅,紅10軍團并不陌生。就在一個多月前,這個旅還是尋淮洲率領的第19師的手下敗將。
譚家橋地區(qū)位于黃山東麓。烏泥關是進入譚家橋地區(qū)的一個山隘口,東側有一個制高點,向北有一路小山坡。
據粟?;貞?,12月14日上午9點多鐘,敵補充第1旅進入設伏地區(qū)后,紅10軍突然發(fā)起攻擊。敵頓時驚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亂,擔任前衛(wèi)之敵第2團,在紅10軍猛力沖擊下呈現(xiàn)動搖,敵團長被打傷。開始時,戰(zhàn)場形勢是很好的。但紅10軍第19師除以1個連控制烏泥關制高點外,未能將主力配置于烏泥關以北,而是擺到烏泥關以南去了。烏泥關以南是懸崖陡壁,兵力展不開。敵人調整部署后,集中力量進攻紅10軍戰(zhàn)斗力較弱之第20、第21師,兩師指戰(zhàn)員奮勇反擊,但因不長于正規(guī)作戰(zhàn),而第19師又增援不及,以致陣地被敵人沖垮。接著,烏泥關制高點也被敵人奪去了。尋淮洲親自帶隊奪取制高點,一個猛攻,制高點是奪回來了,可是,他卻負了重傷。
重新奪取烏泥關制高點,是勝敗關鍵,也是作為師長的尋淮洲親自帶隊沖鋒的原因。其時,敵人占據烏泥關制高點,集中炮火和兵力死守。紅軍沖向公路的攻擊竟成仰攻,被動局面可想而知。
王耀武后來在回憶這場戰(zhàn)斗時說:“據第2團團長周志道報稱,在敵人第四次沖鋒中,發(fā)現(xiàn)紅軍有十幾個人冒著炮火的危險去搶救一個人,抬著向后方走去,看樣子,被抬走的這個人可能是敵人的高級軍官?!?/p>
被搶救下來的,就是不幸腹部中彈、血流不止的尋淮洲。12月16日,當轉移到皖南涇縣的茂林地區(qū)福官墩時,尋淮洲因流血過多,不幸犧牲。萬分悲痛的戰(zhàn)友含淚把他安葬在潘村螞蟻山腳下。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第二天,王耀武派出一個步兵連尋找尋淮洲的遺體。這個步兵連找到了螞蟻山,把尋淮洲的遺體挖出來照相,以作為尋淮洲確實被打死的證據。喪心病狂的國民黨軍殘忍割下尋淮洲頭顱,用布和石灰包裹著去向上級邀功請賞。紅軍游擊隊和人民群眾懷著無比悲憤的心情,最后將烈士遺骸暗中移葬于螞蟻山的隱蔽處。
一個多月后,紅10軍團主力進入懷玉山地區(qū),被敵人以14個團的兵力團團包圍。至1935年1月29日,紅10軍團指戰(zhàn)員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劉疇西、方志敏等被俘。粟裕與負傷的樂少華、劉英帶領先頭部隊先行轉移。
方志敏后來在囚室中寫的《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這樣評價尋淮洲:“19師師長尋淮洲同志,因傷重犧牲了!他是紅軍中一個很好的指揮員,他指揮7軍團,在兩年之間,打了許多有名的勝仗,繳獲敵槍6000余支,輕重機槍300余架,并繳到大炮幾十門?!?/p>
1938年5月,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率部途經茂林,親自帶領部隊為尋淮洲掃墓。離開前的晚上,陳毅為尋淮洲起草碑文,并請石匠連夜將碑文刻在石碑上。碑文寫道:……尋同志為紅軍青年將校,以游擊戰(zhàn)斗著稱,畢生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犧牲到底,實在足為抗日戰(zhàn)士之楷?!?/p>
戎馬倥傯,屢建戰(zhàn)功,尋淮洲在戰(zhàn)斗的一生中曾經五次負傷,這一次,成了最后一次。彌留之際,他依然反復念叨著:“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滅敵人!消滅敵人!”這位從小就立志“與國家做些大事業(yè)”的熱血青年,終不負國望,死而足矣。
一腔熱血灑華夏,千古忠魂勵后人。最令人淚濕衣襟的是,由于紅10軍補給不足,物資嚴重缺乏,年輕的將軍竟然赤裸著上身葬在茂林。一代豪杰彌留之際,反復念叨著這句話,既是這位紅軍名將催人淚下的臨終遺言,更是年僅22歲的沙場英杰壯懷激烈的“請戰(zhàn)書”。這請戰(zhàn)書是用鮮血寫成的,是一位為民族、國家無私奉獻的赤膽忠心,更是無數(shù)華夏兒女為偉大民族樹立的豐碑。
1978 年5月,時任中央軍委常委、已屆古稀之年的粟裕第三次來到譚家橋。他默默坐在一處巨石上,久久不愿離開。1984年2月5日,粟裕病逝于北京。不久,遵照他的遺愿,部分骨灰安放于譚家橋。
2009年9月,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黨和人民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尋淮洲位列其中。
今天,在湖南省瀏陽市社港鎮(zhèn),少年尋淮洲生活的那處小村莊,已經更名為淮洲村。村口,尋淮洲雕像巍然挺立。
“淮洲”出自詩經《小雅·鼓鐘》:“鼓鐘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猶”,意為:敲起樂鐘擂起鼓,樂聲回蕩在三洲,我心憂愁又悲切。遙想善良的君子,美德無瑕垂千秋。尋淮洲,不負這個名字。
▃▄▅▆▇█
作者簡介:
馮俊龍,70年代生人。筆名看盡人間荒唐、大眼看世界、堅挺的鼻子。一個既喜歡歷史又注重現(xiàn)實的專職寫作者,著有小說、散文、詩歌三百余萬字?,F(xiàn)擔任五塊石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文首發(fā)于今日頭條頭條號【俊龍說史】【一位沒讀過軍校的將軍的請戰(zhàn)書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om/is/Jo7Qmxw/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