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覽吳歷的《泉聲松色圖》(圖3),紙本,縱64.6厘米,橫38厘米。同樣是分遠、中、近鋪設(shè),層次分明。山巒層層疊嶂;溪水,曲行貫穿;樹木,更加蒼勁。整個畫面,以凝練的筆法,展現(xiàn)出山水間、自然界的渾重拙樸、深醇沉郁的氣韻。皴法繁密,明暗分明。較之前面兩幅,筆力顯得更加雄渾,墨色更加酣暢,色彩對比更加強烈。整個畫面,上上下下,有眾多房屋,而不見人影;有橋梁,卻無人來渡;除水聲外,不見人聲,不聞鳥鳴,一切處在自然界的凝靜之中;遠山近壑之上,鋪設(shè)著一層雪的白色,雖有蒼勁的“松色”似有增色,但同時告知我們,此時節(jié)尚處在寒冷之中。
畫面的右上角,有畫家的行書五言詩,題為《泉聲松色》。詩曰:碧嶂峙西東,泉飛認白虹。游人不可及,松翠暗蒙籠。癡翁筆下意,見不凡游戲。中直極造化,生動雪窗擬。
下署“此念漢昭道詞宗篤好輒以贈之”。落款為“康熙甲申年正月 墨井道人并題”。鈐“墨井”二字印。從畫家的題詩與署款之中,可探測出:此畫是吳歷于初春的農(nóng)歷“正月”,在“雪窗”之下,“擬”繪“癡翁筆下意”,畫出此“碧嶂”、“泉飛”、“松翠”等“生動”景象,并此“中直極造化”之作,贈給宗教界天主教的“篤好輒”。“康熙甲申年”,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可知此畫乃吳歷七十三歲的作品,可謂是其晚年傳世的代表作之一。此畫乃仿擬“元季四大家之冠”的黃公望筆意所成。因黃公望號大癡道人,故后人尊稱“癡翁”。細細觀覽,可揣摩出此畫中深蘊著黃公望“精湛凝練,疏秀清潤中含蒼茫渾厚的韻味”的筆法,以及主張師法自然,“借山川之形,通過筆墨以抒情”的境界,但“擬”中并不泥古,含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此畫的畫面,層層加皴,焦墨點擦,造化出陰陽分明、蒼渾滋潤的意韻,表現(xiàn)出吳歷七十歲以后渾厚凝重的藝術(shù)特色,也汲取的西洋某些畫法。
縱觀上述三幅山水畫作,足可揣摩出:正是吳歷堅持師法大自然的理念,在實踐中創(chuàng)作,總給人立體感、真實感的感悟;他的山水畫總顯得層次分明、境界幽邃,給人以沉郁情緒;吳歷青中年山水畫以秀潤雅淡為特色,而老年之作,讓人更感到蒼勁雄健,功力醇厚;每幅畫,均在右上角自題詩或自題語,闡發(fā)出作畫的原由或畫的創(chuàng)造歷程,類似一把打開謎徑的“鑰匙”,幫助賞讀者對這幅畫的理解與認識,詩、書、畫往往融合于一體,更增添了畫作的神韻與感染力;每幅畫,均交代其幅畫是宗法何家古人的筆法,令人將其畫與宗法的古人畫作比較,看出他法古而不泥古,能融諸家之長,又有新的創(chuàng)意;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西洋畫法,終成就為頗具風(fēng)格的一大名家。真是難得也!難怪清代書畫評論家秦祖永,在《桐陰論畫》中,這樣評述吳歷:“此老高懷絕俗,獨來獨往,不肯一筆寄人籬下,觀其氣韻沉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視諸家,另樹一幟?!辈⑵淞腥攵洳?、“四王”等著名書畫家的“書畫大家”一類,將其畫作標(biāo)為“神品”也!(責(zé)編:李禹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