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愛孩子的外語老師
都置頂了外語教師聯(lián)盟
有經(jīng)驗的老師都懂得:備好課,不代表一定能上好;但要想上課,就必須要備好課。備課,是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
教學中,備課不充分或者備的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
備課是一種什么行為?多年來一直有這樣一個誤區(qū):
備課=寫教案=模仿或者編材料。
其實備課的核心是一個教學設計,教師就像服裝設計師、建筑師一樣要精心設計出自己的“作品”,設計就得有構思、有創(chuàng)新,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襲。在我們看來設計一節(jié)課的程序應該是這樣的:
研讀教材(弄清楚教什么)
收集素材(開發(fā)課程資源)
再創(chuàng)作(組織處理,設計教學)
課堂實施(實現(xiàn)教學方案)
現(xiàn)在教師備課的資料很多,教材全解、參考書等,嚴格說照抄教案也不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對于新入職的老師來講,學習一點別人的經(jīng)驗是有好處的,只不過我們不能全盤照搬,不能是純粹的“拿來主義”,因為,教案的設計者是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自己的學生實際設計的教案,與我們的實際教學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完全的照搬過來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我們要學習別人教學設計的精華,學習名師們的教學思想,我們要在借鑒中創(chuàng)新,如果老是照搬別人的,是不會進步的,要學會思考名師的教學設計,不思考、不反思會讓人變得越來越麻木,甚至越來越笨。
01
備學生——摸清已知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徹底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儲量、認知水平以及考慮事物的思維習慣,教師的教學才能做到有理有據(j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重要的是,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學生熟知的我們還喋喋不休,學生難解的我們卻不了了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備學生是教師備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十分活躍又具有思維差異的個體,一個合格的教師,一定是胸有成“人”的,而想要做到這點,就務必經(jīng)常自覺地深入學生中,通過課堂內外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去了解學生。
02
備教具——選準穿插點
作為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輔助手段,教具使用時機的選擇十分關鍵。教具的使用不當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主要是在實際備課中經(jīng)常因只重視了使用什么樣的教具,而最終忽略使用教具的最好時機。在備課的過程中,倘若遇到語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況,教具往往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場。相反,如果幾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道理,使用教具反而成了一種累贅。
03
備教材——吃透潛在點
“潛在”的對立面是顯露。比如,語文教材中主要潛在三點:第一,是要吃透字、詞、句、段之間的特殊含義;第二,是要吃透每一篇課文的主旨和特色,包括中心思想和寫作含義;第三,是要吃透教材編寫的三部曲,也就是“寫的是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只有真正突破了這三個重點,才等于是真的吃透了教材。除了語文,其他教材也都有其潛在點,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的“潛在點”,最終有效實現(xiàn)教材的利用價值。
04
備目標——落實結合點
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它具有導向、調控、評價等多種功能。以前,我們總是將知識目標當成教學目標的唯一著力點,導致課堂不夠生動、有活力,因此,新課程著力強調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整合,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集中精力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接下來又有一批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主要是教學目標之間缺乏內在的和諧。比如,一些教師只是將三個維度的目標進行了簡單的疊加,而不關注其內在的關聯(liá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只是一個虛設的“標簽”,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最終導致教學中顧此失彼,最初設定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是一個互相關聯(lián)的整體,其中“過程與方法”是操作系統(tǒ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動力系統(tǒng),兩者之間應當和諧地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三者之間必須統(tǒng)一起來,既不能偏廢其中的某一點,也不能將其割裂。不重視“知識和能力”,教學就會失去底線,學生的“地基”也就無法牢固;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就會變得貧瘠。
05
備情境——把握和諧點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工作,實行教育改革就是為了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諧是課堂情境的生命和靈魂。課堂和諧一方面指的是教材、環(huán)境、多媒體等設備的一致和諧,另一方面指的是生活事件、思想感情、情景氛圍、師生關系等方面的和諧。教師要按照教學的實際內容,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走進教材,乃至走進生活。課堂教學體現(xiàn)著生活情景,感悟教學情景就等同于感悟生活,幫助學生樹立一種眼見其物、耳聞其聲、心感其情、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觸。
06
備程序——巧綰過渡點
對于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來說,他們已經(jīng)十分熟悉教學的一般步驟了。但如何從已知的階段,順利地過渡過到另一個教學段,卻很難有人真正去關注,這就難免會影響到一堂課的連貫性、整體性,在加上缺少必要的過渡,最終導致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思維和認識上出現(xiàn)“掉隊”。
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多加用心,盡力設定一個精準的過渡段,幫助每一個學生能夠盡快地掌握課堂知識。教學程序的過渡要自然、緊湊。不管是溫故知新的鋪墊,還是聚合都要這樣。
07
備教法——切中契合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實踐的直接產(chǎn)物,但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方法的效力在于選擇和運用。備教法要切中要點,具體的做法是要根據(jù)教師、學生以及教材等方面的不同情況,選擇一種能幫助三者融合的方法,以便教師做到駕輕就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標準。
08
備問題——選準切入點
新課程提倡增強問題意識,課堂教學要以問題為輔,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但在教學中某些教師錯誤地理解了問題教學的內在含義,導致問題設計缺乏質量和效果,常見的有以下幾個“誤區(qū)”:
其一,問題太多,從過去的“滿堂灌”轉向了“滿堂問”,學生上課能遇到幾十個問題,導致最終暈頭轉向,不分東西南北;其二,問題過于淺顯,學生隨聲應和,難以激發(fā)其必有的熱情和興趣;其三,問題太復雜,一些問題甚至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四,問題太死板,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散,缺乏靈活度和開放性。
有效的問題設計應當選準切入點,能積極帶動學生展開思考、參與和響應。具體來說,是這樣的:第一,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幫助學生認清問題的實質,抓住問題的關鍵;第二,問題要揭示矛盾,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三,問題要拓展課程領域,調動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經(jīng)驗,引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第四,問題要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形成科學的、系統(tǒng)的問題鏈,其難易度都要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心理特征;第五,問題要能調動學生的情趣,引起學生的關注。
09
備活動——找準落腳點
隨著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確立,課堂上逐漸出現(xiàn)了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而過去那種以教師意志為主宰的“一言堂”則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這是值得高興的一點,但同時不幸的是,課堂也變得比之前更浮夸了。
比如,同一個教室的學生,同一節(jié)課,學生們一會兒唱,一會兒畫,一會兒辯論,一會兒看錄像,花樣太多,這原本是件好事,本來是為了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但由于這些活動只是在形式上有一些花哨,而沒有實際的內涵和特色,最終導致學生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個大概,根本沒有掌握任何實質性的知識和啟發(fā)。
課堂教學為了達成一定的效果,確實需要設計一些活動,但這些活動一定要找準落腳點,甚至教師在面臨每一項活動的設計時,都要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活動為了什么?要采取怎樣的活動形式?在什么環(huán)節(jié)舉行活動?會帶來怎樣的活動效果?總的來說,一定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徹底走出形式主義的誤區(qū),帶領學生從活動的邊緣走向中心,從形式走向本質。
10
備資源——抓住相關點
隨著課改的繼續(xù)深入以及正確的教材觀的逐步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和認可,教師也得以在教學實踐中,更加注重開發(fā)課程資源。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劍走偏鋒”的現(xiàn)象,有些教師不考慮與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在資源的利用方面完全不顧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只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拓展,采用的一些資料甚至嚴重地背離了自己的教學內容,最終導致課堂上出現(xiàn)“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現(xiàn)象。課堂教學不能簡單地拘泥在教材中,應當進行適當?shù)赝卣寡由?,并挖掘和利用課程資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保持適度,最正確的做法是圍繞教學目標,潛心挖掘教材富含的價值,然后按照相關性的原則,合理利用其周圍的一切有效資源。
11
備語言——凸顯精要點
教師的語言要充分發(fā)揮引導、點撥和啟發(fā)的作用。在進行課堂設計的時候,要緊緊抓住“精要”這一關鍵,力求實現(xiàn)簡明扼要。第一,引入語要精粹。可以是激情引趣,可以是聯(lián)“舊”喚“新”,也可以是設疑啟思;第二,過渡語要精煉。只需三言兩語,就能將上下文巧妙銜接;第三,提示語要精要。它的出現(xiàn)對于幫助引導學生更全面、正確地理解文章的正文,能起到一種提示思路或是提示方法的作用,教師要運用精彩的設計,為學生解開迷惑;第四,插入語要精妙。教學中的插入語有兩種:一是與教學內容無關,但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比如充滿激勵和鼓舞的話語。二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第五,總結語要精辟。總結語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要做到與引入語相照應,使全文渾然一體。
12
備作業(yè)——強化重難點
作業(yè)設計是教學的反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學過程的具體情況,每個教師都必須精心設計學生作業(yè)的要求和范圍,確保其作業(yè)具有典型性、啟發(fā)性和實效性,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設計作業(yè)的時候,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設計出一些深具趣味性和多樣性的題目,以便幫助學生鞏固自己學到的課堂知識,使作業(yè)真正發(fā)揮鞏固、深化教學內容的作用。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自覺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并且將這種樂趣發(fā)揚光大,這就需要教師多花一點心思,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興趣體驗,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只有這樣,教師的教授才有意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