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大清倒數第二位太后,雖然是女兒身,卻是晚清實際統(tǒng)治者。慈禧太后以同治帝、光緒帝為傀儡,緊握國家大權不松動,后來還決定了中國最后一位皇帝溥儀的登基。
慈禧太后在后世的名聲很不好,民間百姓對她的評價幾乎是一面倒,多有苛責更有辱罵,諸如“老妖婆”等字眼常常伴隨慈禧太后左右。
人們對慈禧的厭惡當然不是因為她是女兒身卻統(tǒng)治帝國,如果是這樣,當上女皇帝的武則天應該比她慘。她之所以名聲不好,是因為在她統(tǒng)治期間,中國受列強入侵,而清政府無所作為反而屈辱求和,一次次的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慈禧太后在內斗方面是一把好手,她一生經歷辛酉政變、甲申易樞、戊戌政變,逐步確立和鞏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但是在對外方面,大家看到的好像一直都是屈辱求和,今天賠款明天割地。因為這樣,慈禧太后才受到批判和厭惡。
慈禧太后的確多數在求和,但并不代表她沒有強硬過。慈禧太后也曾向列強宣戰(zhàn),不過這也是出于私心。
同治帝去世之后,慈禧太后扶持光緒帝繼位,光緒帝成為慈禧太后的傀儡。而隨著時間發(fā)展,光緒帝年紀漸長,作為一位皇帝自然不甘心受慈禧太后擺布,于是他與慈禧太后的矛盾越來越深。
慈禧太后這時候已經有了廢除光緒帝的想法,甚至當時已經立愛新覺羅·溥儁為同治帝大阿哥,準備讓光緒帝禪位。后來因為外國列強不支持,朝中許多大臣也表示反對,才沒有成功。
因為外國列強反對,慈禧太后對此抱有仇恨。戊戌變法之后,義和團運動興起,當時外國列強希望清政府剿滅,慈禧太后卻不顧各國外交人員的反對,發(fā)布維護義和團的詔令。
一是因為仇恨列強反對自己取締光緒帝,二是因為義和團當時的口號是“扶清滅洋”,讓慈禧太后生出借用義和團力量抗擊洋人的想法。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慈禧太后沒有明目張膽,只是暗中支持。直到后來慈禧太后收到錯誤消息,說列強進攻是為了讓她歸政光緒帝。對于慈禧太后而言,這已經觸犯了自己的利益,害怕失去權力的慈禧,于1900年6月21日,以光緒帝的名義下令向英、美、法、德等十一國宣戰(zhàn)。
與此同時清廷還下令懸賞捕殺洋人,“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清廷正式與各國對抗。
慈禧的強硬并沒有換來好的結果,積弊的清王朝難以抵抗武器裝備先進的八國聯軍。最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倉皇出逃,為了保證自己的統(tǒng)治,后與八國聯軍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之后,清政府徹底淪為洋人的朝廷!慈禧太后向列強宣戰(zhàn),不是為了大義,而是為了自身利益,最終落得這番下場。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