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印度,歷史上也曾經(jīng)跟我們一樣光輝燦爛過。而且在漢朝兩國就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雖然在那時兩國相距甚遠。
同樣燦爛,也有高下之分。這只須看一看周邊國家的文明形態(tài),就知道誰的光芒更加耀眼。試看朝、韓、日等國的語言,跟中文何其相似,就知道這幾個國家的文明受我們影響有多大的了。
朝韓的家庭宗法制,日本人的彬彬有禮,乃至日本人至今還保持著席地而坐的習慣,無不打上了中華文明的深刻印痕。中國周邊有不少國家,他們大多都曾奉中國為宗主國,他們學習我國先進的文明,使自己不斷強大,從而提高了他們在周圍國家中的地位。
那時我國成了文明的標桿,很多國家以擁有我國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為榮。因此很多小國都到我國的朝廷懇求皇帝賜名,一來表達對天朝上國的忠心,二來也有“挾洋自重”,威懾其他鄰國的意思。
比如日本,為什么叫倭國,乃是光武帝所賜。而日本則是則天女皇所賜。但是不知怎的,倭國后來居然有了貶義,不僅在我們的觀念里有貶義,連日本人自己也覺得有罵人的意思。其實光武帝當初賜名的時候,還真是沒有這個意思。
后來我們的典籍中還稱呼日本為東瀛和倭寇。其實說起來,在我們中國名稱最多的還不是日本,而是印度。我們給印度的稱呼一共有十八個之多。
《史記》中給印度的稱呼是身毒,這是印度最早在中國史籍的稱呼。印度當時則稱中國為震旦。日出地平線為旦,震則是震動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中國如日東升,震動全球。震旦在印語中就是“大”的意思,用來稱謂我國,就等于說“大中國”。
我們經(jīng)??吹酱笞指鷩噙B。比如“大日本帝國”,“大韓民國”,但這都是他們自己稱呼自己,沒有得到周圍國家的認同。在我們眼里他們是“小日本”和“棒子國”。我們中國,從不自稱大,倒是印度人稱我們“大”,我們是不大而尊。
中國對印度的稱呼,見諸典籍的還有天竺、天毒、辛頭、賢豆、天督……就不一一列出了,反正都是些怪怪的名字。
一個國家的名稱里,也折射出很多歷史信息,頗值得我們玩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