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星期五,晴,高一語文課
上午第三節(jié),高一(6)班的語文課。課前3分鐘讓一位學生上臺演講(這位學生講了一個有關(guān)樵夫、獵人和狐貍的故事),再讓一位學生回答故事要說明的道理。這樣做我認為很好,我以前也在地理課前搞過“3分鐘演講”,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收集資料的習慣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然后是課堂當場練習,主要是檢查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化了約十分鐘左右,我覺得也很有必要。不一定每節(jié)課前復習都采用練習,時間也可以控制在5-8分鐘左右,但最好是當場就交上來,或者是教師當場講解讓學生互批,而且要有明確的分值。(這節(jié)課中,到下課時才讓他們交上來,我看到學生聽課時在改動,不
接下來的時間,本來教師可能是講習題的,但因為我來聽課事先沒跟老師打招呼,所以我感覺到老師好象臨時作了調(diào)整,重點和學生一起復習了文言文的語言表達方式中“倒裝”的四種形式: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狀語后置。應該說教師的功底是相當扎實的,方法也很到位。首先用一句現(xiàn)代文來引入主、謂、賓、定、狀語的劃分,再逐句分析文言文的語言結(jié)構(gòu);既有教師的細致講解,又有學生的提問和應用;既有逐句的分析,又有一定的歸納總結(jié)。應該說大部份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效果也不錯。
但我總覺得教師因為沒有使用多媒體,舉例太少,容量不夠,導致歸納和總結(jié)也不夠完整和全面。第二個問題是雖然講得透徹,但針對性的訓練不夠多。第三個問題是及時收集學生掌握與否的信息不夠。老師在課堂上也不斷地詢問學生“懂了沒有?”、“知道不知道?”、“掌握了沒有?”但學生基本沒有反映,老師也沒有停下來去落實就講下去了,再加上老師認真、語速也快,學生沒有掌握呢也就溜過去了。以后可以停下來調(diào)查學生的反映再來調(diào)整教學,可以多問“還沒有掌握的請舉手”、“聽懂了的請舉手”這樣明確一點、讓教師心中有底的問題。教師事先可以多準備幾個例題,學生懂了可以少講,不懂的知識點要再多舉幾個例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