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武帝之後,雖世有治亂,無不知崇尚典籍。劉歆始著《七略》,總錄群書:“一曰《輯略》,二曰《六藝略》,三曰《諸子略》,四曰《詩賦略》,五曰《兵書略》,六曰《術(shù)數(shù)略》,七曰《方技略》。至荀勖更著《新簿》,分為四部:一曰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今諸子家及兵書、術(shù)數(shù);三曰丙部,有史記及故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贊。勖之《簿》蓋合《兵書》、《術(shù)數(shù)》、《方技》於諸子,自春秋類摘出史記,別而為一,《六藝》、《諸子》、《詩賦》,皆仍歆舊。其後歷代所編書目,如王儉、阮孝緒之徒,咸從歆例;謝靈運、任之徒,咸從勖例。唐之分經(jīng)史子集,藏於四庫,是亦祖述勖而加詳焉。歐陽公謂其始於開元,誤矣。今公武所錄書,史集居其半,若依《七略》,則多寡不均,故亦分為四部焉。經(jīng)之類凡十。其一曰《易》,二曰《書》,三曰《詩》,四曰《禮》,五曰《樂》,六曰《春秋》,七曰《孝經(jīng)》,八曰《論語》,九曰經(jīng)解,十曰小學,合二百五十五部,計三千二百四十四卷。孔氏之教,別而為六藝數(shù)十萬言,其義理之富,至於不可勝原,然其要片言可斷,曰修身而已矣。修身之道,內(nèi)之則本於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外之則推於齊家、治國、平天下;內(nèi)外兼盡,無施而不宜。學者若以此而觀六藝,猶坐璇璣以窺七政之運,無不合者。不然,則悖謬乖離,無足怪也。漢承秦後,六藝皆出於灰燼之馀,學者顓門名家,故《易》有田氏、焦氏、費氏,《詩》有《魯詩》、《韓詩》、《齊詩》,《春秋》有鄒、夾、左丘明、公羊高、梁赤,《禮》、《樂》有大戴、小戴之殊,《書》有古文、今文之異:各尊其師說,而伐其異已者,黨枯骸,護蠹簡,至於忘父子君臣之分,爭辯不少屈,其弊甚矣。迨至晉、魏之後,此弊雖衰,而學者徒剽賊六藝之文,飾其辭章,以讠華世取寵,而不復有明道之意,無以議為。及唐之中葉,海內(nèi)安,士稍知宗尚經(jīng)術(shù),而去圣愈遠,異端并興。學《書》者,則以今文易古文,而頗改其辭;學《春秋》者,則合三《傳》之同異而雜舉其義,不本所承,決以胸臆,以迄于今。釋、老、申、韓之說,雜然滿於《六經(jīng)》之中,雖與漢儒之學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豈有他哉!皆不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於章句,是以迢迢千載之間,悖謬乖離,殊涂而同歸,至此其極,悲夫!今所錄漢、唐以來之書甚備,觀者其慎擇焉?!墩撜Z》、《孝經(jīng)》,自班固以來,皆附經(jīng)類。夫《論語》,群言之首,《孝經(jīng)》,百行之宗,皆《六經(jīng)》之要,其附於經(jīng)固不可易。又《藝文志》有小學類,《四庫書目》有經(jīng)類解,類蓋有補於經(jīng)而無所崇屬,故皆附於經(jīng),今亦從之。www.findart.com.cn
易類
△《王弼周易》十卷
右上下經(jīng),魏尚書郎王弼輔嗣注。系辭、說卦、雜卦、序卦、弼之門人韓康伯注。又載弼所作略例,通十卷?!兑住纷陨迢氖莒犊鬃恿鶄髦撂锖味笈d,為施讎、孟喜、梁丘賀。其後焦贛、費直始顯,而傳受皆不明,由是分為三家。漢末,田、焦之學微絕,而費氏獨存。其學無章句,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經(jīng);凡以《彖》、《象》、《文言》等參入卦中者,皆祖費氏。東京荀、劉、馬、鄭皆傳其學。王弼后出,或用鄭說,則弼亦本費氏也。歐陽公見此,遂謂孔子古經(jīng)已亡。按劉向以中古文《易經(jīng)》校施、孟、梁丘經(jīng),或說去“無咎”、“悔亡”。惟費氏經(jīng)與古文同,然則古經(jīng)何當亡哉!www.findart.com.cn
△《石經(jīng)周易》十卷,《周易指略例》一卷
右偽蜀廣政辛亥孫逢吉書。廣政,孟昶年號也?!墩f卦》“乾,健也”以下有韓康伯注,《略例》有唐四門助教邢注。此與國子監(jiān)本不同者也。以蜀中印本校邢注《略例》,不同者,又百馀字。詳其意義,似石經(jīng)誤,而無他本訂正,姑兩存焉。
△《周易正義》十四卷
右唐國于祭酒孔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馬嘉運、趙乾葉、王談、于志寧等同撰,蘇德融、趙弘智覆審。序稱:江南義疏有十馀家,辭尚虛誕,皆所不取。唯王弼之學,獨冠古今,以弼為本,采諸說附益之。www.findart.com.cn
△《周易甘棠正義》三十卷
右梁任正一撰。以孔穎運為本。“甘棠”云者,正一當為陜州司馬,故名其書。
△《易乾鑿度》二卷
右舊題蒼頡修古籀文,鄭氏注。按唐《四庫書目》有鄭玄注《書》、《詩緯》,及有宋均注《易緯》,而無此書。其中多有不可曉者,獨九宮之法頗明。昔通儒謂緯書偽起哀、平,光武既以讖立,故篤信之。陋儒阿世,學者甚眾。鄭玄、何休以之通經(jīng),曹褒以之定禮。歷代革命之際,莫不引讖為符瑞,故桓譚、張衡之徒皆深疾之。自符堅之後,其學殆絕。就使其尚存,猶不足保,況此又非真也。www.findart.com.cn
△《坤鑿度》二卷
右題曰包義氏先文,軒氏演,古籀文,蒼頡修。按《隋》、《唐志》及《崇文總目》皆無之,至元《田氏書目》始載焉,當是國朝人依為之。
△《周易緯稽覽圖》二卷,《周易緯是類謀》一卷,《周易緯辨終備》一卷,《周易緯乾元敘制記》一卷,《周易緯坤靈圖》一卷,《易通卦驗》二卷
右漢鄭玄注。按《隋志》有鄭氏注《易緯》八卷,《唐志》有宋均注《易緯》九卷。李氏本注與《隋志》同,卷數(shù)與《唐志》同。家本蓋出李氏,獨不載《乾鑿度》二卷,而有《乾元敘制》一卷。按《后漢》注《七緯》,名亦無《乾元敘制》。www.findart.com.cn
△《卜子夏易》十卷
右舊題卜子夏傳?!稘h藝文志》子夏書已亡,今此書約王弼注為之者,止《雜卦》。景迂云:“張弧偽作。”
△《焦氏易林》十六卷
右漢天水焦贛延壽傳《易》于孟喜,行事見《儒林傳》中,此其所著書也。費直題其前曰:“六十四卦變。”又唐王俞序。其書每卦變六十四,總四千九十六首,皆為韻語,與《左氏傳》所載“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漢書》所載“大橫庚庚,予為天王”之語絕相類,豈古之卜者,各有此等書耶?www.findart.com.cn
△《京房易傳》四卷
右《漢藝文志易京氏》凡三種,八十九篇。《隋經(jīng)籍志》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種,七十三卷。《唐藝文志》有《京氏章句》十卷,而《占候》存者五種,二十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見于僧一行及李鼎祚之書。今傳者曰:京氏《積算易傳》三卷,《雜占條例法》一卷,名與古不同。所謂《積算易傳》,《唐志》之《錯卦》是也;《雜占條例法》者,疑《隋》、《唐志》之《逆刺占災異》是也。景迂當曰:是書兆《乾》、《坤》之二象以成八卦,卦凡八變而六十有四。于其往來升降之際,以觀消息盈虛于天地之元、而酬酢乎萬物之表者,炳然在目也。大抵辨三《易》、運五行、正四時、謹二十四氣、悉七十二候、而位五星、降二十八宿。其進退以幾,而為一卦之主者,謂之“世”;奇耦相與、據(jù)一以超二,而為主之相者,謂之“應(yīng)”;世之所位,而陰陽之肆者,謂之“飛”;陰陽肇乎所配(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兌)而終不脫處本、(以飛某卦這位,乃伏其某宮之位)以隱賾佐神明者,謂之“伏”;起乎世而周乎內(nèi)外、參乎本數(shù)以紀月者,謂之“建”;終終始始、極乎數(shù)而不可窮以紀日者,謂之“積”;含于中而以四為用,一卦備四卦者,謂之“互”。“乾”建甲子于初“坤”建甲竿于上,八卦之上,乃生一世之初。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為五世之位。其五世之上,乃為游魂之世;五世之初,乃為歸魂之世。而歸魂之初,乃生后卦之初。其建剛?cè)談t節(jié)氣,柔日則中氣。其數(shù)虛則二十有八,盈則三十有六。www.findart.com.cn
蓋其可言者如此。若夫象遺乎意,意遺乎言,則錯綜其用,唯變所。茍非彰往而察來、微顯而闡幽者,曷足以與此!《易》學自商瞿至孟喜,授受甚明,房受之喜,而翟牧、白生者不肯京氏曰:“京非孟氏學也。”劉向亦疑京之孟氏,予不知當時為何說也。今以當時之書驗之,蓋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災┆孟氏京房》六十六篇,同為一家之學,則其原委孰可誣哉!
△《關(guān)子明易傳》一卷
右魏關(guān)朗撰。子明,朗字也。元魏太和末,王虬言于孝文,孝文召見之,著成《筮論》數(shù)十篇。唐趙蕤云:“恨書亡半,隨文詮解,才十一篇而已。”李邯鄲始著之目,云:“王通贊《易》,蓋宗此也。”www.findart.com.cn
△《李氏集解》十卷
右唐李鼎祚集解。經(jīng)皆避唐諱,又取《序卦》各冠逐卦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馬融、荀爽、鄭康成、劉表、何晏、宋衷、虞翻、陸績、干寶、王肅、王輔嗣、姚信、王е、張、向秀、王凱沖、侯果、蜀才、翟玄、韓康伯、劉、何妥、崔憬、沈麟士、盧氏、崔覲、孔穎達三十馀家,又引《九家易》、《乾鑿度義》。所謂蜀才者,人多不知。按顏之推云范長生也。其序云:“自卜、商之後,傳注百家,惟王、鄭相沿,頗行於代。鄭則多參天象,王乃全釋人事,《易》之道豈偏滯於天人哉!而天象難尋,人事易習,《折楊黃華》,學徒多從之。今集諸家,刊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以貽同好。”蓋宗鄭學者也?!端鍟?jīng)籍志》所錄易類六十九部,子今所有五部而已。關(guān)朗《易》不載于目,《乾鑿度》自是緯書,焦贛《易林》又屬卜筮,子夏書或云張弧偽為。然則《隋志》所錄,扌舍王弼書,皆未得見也。獨鼎祚所集諸家之說,時可見其大旨。唐錄稱鼎祚書十七卷,今所有十卷,而始末皆全,無所亡失,豈后人并之耶?www.findart.com.cn
△《周易口訣義》七卷
右唐史證。鈔《注》、《經(jīng)籍考》卷二作六卷,蓋從《崇文總目》?!冻缥目偰俊粪嵰?、《書錄解題》卷一、《宋志》卷一、《四庫總目》卷一著錄《大典》輯本及今本俱作六卷。
△《周易微指》三卷
右唐陸希聲撰。希聲仁至右拾遺。大順中,棄官居陽羨,自號君陽遁叟。著《傳》十卷,別撰《易圖》一,《指說》一,《釋變》一,《微旨》一,通十卷。此《微旨》也,皆設(shè)問答。《崇文目》止有二篇。www.findart.com.cn
△《周易舉正》三卷
右唐郭京撰。京嘗任蘇州司戶。序稱:京家藏王弼、韓康伯手札《周易》本及石經(jīng),校正一百三十五處、二百七十三字。蓋以繇彖相證,有闕漏處,可推而知,云得王、韓手札與石經(jīng)耳。如:《渙》之繇“利涉大川”下有“利貞”字,而彖辭無之,則增入;《漸》之繇“女歸吉”下無“也”字,而彖辭有之,則削去,他皆此類。
△《元命包》十卷
右唐衛(wèi)元嵩撰,蘇源明傳,李江注。坤為首,因八卦世變?yōu)榱呢灾?。又著《運蓍》、《說源》二篇。統(tǒng)言卦體,不列爻位,自云《周易》、《元包》,一也。www.findart.com.cn
△《周易開玄關(guān)》一卷
右唐蘇鶚撰。鶚自序云:“五代祖晉,官至吏部侍郎,學兼天人,嘗著《八卦論》,為世所傳,遭亂遺墜,而編簡尚有存者,鶚乃略演其旨于此。”
△《周易流演》五卷
右唐成玄英撰。錯綜六十四卦,演九宮,以直年月日,推國家之吉兇。玄英,道士也,故《道藏》錄之?;蛟漆屓视⒆?。未知孰是。
△《周易啟源》十卷
右蔡廣成撰。李邯鄲云唐人,田偉置于王昭素之下。今從李說。有《德恒》、《德言》、《德膚》、《德翰》四目,皆作問對。凡三十六篇。www.findart.com.cn
△《易論》三十三卷
右皇朝王昭素撰。昭素居酸棗,太祖時,嘗召令講《易》。其書以《注》、《疏》異同,互相詰難,蔽以己意。昭素隱居求志,行義甚高,史臣以王烈、管寧比之。
△《證墜簡》一卷
右皇朝天禧中毗陵從事建溪范諤昌撰。其書酷類郭京《舉正》,如《震卦象辭》內(nèi)云脫“不喪七鬯”四字,程正叔取之;《漸卦》“上六”,疑“陸”字誤,胡翼之取之。自謂其學出於溢浦李處約、廬山許堅,意者豈果有師承,故程、胡有所取焉。www.findart.com.cn
△《胡先生易傳》十卷
右皇朝胡瑗撰。瑗,字翼之,泰州人。通經(jīng)術(shù)樂律,教人有法,在湖州從其學者常數(shù)百人,成材而備朝廷器使者不可勝數(shù)。此解甚詳,或云門人倪天隱所纂,非其自著,故序首稱“先生曰”。
△《邵古周易解》五卷
右皇朝邵古天叟撰。古,雍之父也。世本范陽。治平初,卒于洛,年七十九。其學先正音文云。
△《代淵易論》二十卷
右皇朝代淵撰?!秶匪囄闹尽酚衅淠俊?span style="COLOR: #fff; FONT-SIZE: 0px">www.findart.com.cn
△《周易述聞》一卷,《隱訣》一卷,《補解》一卷,《精微》三卷
右皇朝皇甫泌撰。又有《紀師說》、《辯道》,通為八卷。
△《邵康節(jié)皇極經(jīng)世》十二卷
右皇朝邵雍撰。雍,字堯夫,謚康節(jié),隱居博學,尤精于《易》。世所謂其能窮作《易》之本原,前知來物。其始學之時,睡不施枕者至三十年。此書以元經(jīng)會,以會經(jīng)運,以運經(jīng)世,起於堯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終於周顯德六年己未,編年紀興亡治亂之事,以符其學。后又有《系述敘篇》其子伯溫解。www.findart.com.cn
△《劉長民易》十五卷
右皇朝劉牧長民撰。仁宗時言數(shù)者皆宗之。慶歷初,吳秘獻其書于朝,優(yōu)詔獎之。田況為序。
△《鉤隱圖》三卷
右劉牧撰。皆《易》之數(shù)也。凡五十五圖,并《遺事》九。有歐陽永叔序,而其文殊不類。
△《鄭揚庭用易傳》十三卷
右皇朝鄭揚庭撰。姚嗣宗謂劉牧之學受之吳秘,秘受之,又作《明數(shù)》、《明象》、《明傳道》、《明次例》、《明節(jié)》五篇。邵雍言竊其學于王豫,沈括亦言之學似雍云。www.findart.com.cn
△《徐庸易意蘊》一卷
右皇朝徐庸撰。庸以《春秋》凡例,《易》亦有之,故著書九篇,號《意蘊凡例總論》。其學祖劉牧、陸重秉云。
△《徂徠先生周易》五卷
右皇朝石介守道撰。景迂云:“《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謂費直專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直始。孔穎達云:‘王輔嗣又分爻之《象辭》,各附當爻。’則費氏初變古制時,猶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末歟?古經(jīng)始變于費氏,卒大亂於王弼,惜哉!今學者曾不之知也。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於六爻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乾》悉屬之於後者,讓也。’嗚呼,他人尚何責哉!”家本不見此文,豈介後覺其誤改之歟?www.findart.com.cn
△《王逢易傳》十卷
右皇朝王逢撰。逢嘗為國子直講,其學宗王弼。
△《溫公易說》一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撰。雜解《易》義,無詮次,未成書也。
△《周易圣斷》七卷
右皇朝鮮于亻先子駿撰。本之王弼、劉牧而時辯其非。且云眾言淆亂,析諸圣,故名其篇曰《圣斷》。
△《宋咸易訓》三卷
右皇朝宋咸撰。咸自序云:“予既以補注《易》奏御,而男億請馀義凡百馀篇端,因以《易訓》名之。”蓋言不敢以傳世,特教其子而已。頗論陸希聲、劉牧、鮮于亻先得失云。www.findart.com.cn
△《周易古經(jīng)》二卷
右皇朝呂大防微仲編。其序云:“《彖》、《象》所以為解經(jīng),始各為一書。弼專治《彖》、《象》,以為注,乃分于卦爻之下,學者於是始不見完經(jīng),而文辭次第貫穿之意,亦缺然不屬。因按古文而正之。”凡十二篇,別無解釋。
△《東坡易傳》十一卷
右皇朝蘇軾子瞻撰。自言其學出於父洵,且謂卦不可爻別而觀之。其論卦,必先求其所齊之端,則六爻之義,未有不貫者,未嘗鑿而通也。東坡,其自號也。www.findart.com.cn
△《橫渠易說》十卷
右皇朝張載子厚撰。載居橫渠,故以名其書。其解甚略,《系辭》差詳。
△《程氏易》十卷
右皇朝程頤正叔撰。朱震言頤之學出于敦頤,敦頤得之于穆修,亦本于陳搏,與邵雍之學本同。然考正叔之解,不及象數(shù),頗與胡翼相類。景迂有武平、周茂叔同師潤州鶴林寺僧壽涯,其后武平傳其學于家,茂叔則授二程,與震之說不同。
△《呂氏易章句》十卷
右皇朝呂大臨與叔撰。其解甚略,有《統(tǒng)論》數(shù)篇。www.findart.com.cn
△《乾生歸一圖》二卷
右皇朝石汝礪撰。先辨卦、彖、爻、象之別,后列數(shù)圖,頗雜以釋、老之說。
△《王介甫易義》二十卷,《龔原注易》二十,《鄭耿南仲注易》二十卷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介甫《三經(jīng)義》皆頒學官,獨易解自謂少作未善,不專以取士。故紹圣后復有龔原、耿南仲注《易》,三書偕行于場屋。
△《張弼易》十卷
右皇朝張弼,興化軍人,章薦于朝,賜號葆光處士。紹圣二年,黃裳等再薦之,詔以為福州司戶、本州教授。其《易》學頗宗鄭氏。www.findart.com.cn
△《周易義海》一百卷
右皇朝房審權(quán)撰。集鄭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專明人事者為一編,或諸家說有異同,輒加評議附之篇末。
△《晁以道古易》十二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以諸家《易》及許慎《說文》等九十五書,是正其文字,且依漢田何本,分《易經(jīng)》上、下,并《十翼》,通為十二篇,以矯費氏、王弼之失。謂劉向嘗以中古文《易經(jīng)》校施、孟、梁丘經(jīng),至蜀李撰又嘗著古文《易》,遂名之曰《古易》。公諱某,字以道。昔班固自序其父祖事皆著名,袁種字其叔父曰絲,人皆不以為非。今錄先世及諸父所著,若不識姓字,則后莫知其誰,非史之比,故不敢效孟堅,況非面斥,輒援袁種舊例云。馀皆仿此。www.findart.com.cn
△《晁以道太極傳》六卷,《因說》一卷,《太極外傳》一卷
右從父詹事公撰。其學本之邵堯夫,自云初學京房,後遇楊賢寶,得其傳。初著《商瞿傳》,亡之。建炎中,再作此書,時年七十一。
△《朱子發(fā)易集傳》十一卷,《易圖》三卷,《業(yè)說》一卷
右皇朝朱震子發(fā)撰。自謂其學以程頤為宗,和會邵雍、張載之論,合鄭玄、王弼之學為一云。其書多采先儒之說以成,故曰《集傳》,然頗舛誤。
△《王易學》一卷www.findart.com.cn
右皇朝王同州人,早潛心於邵康節(jié)之學。其序曰:康節(jié)有云“理有未見,不可強求使通”。故愚於《觀物篇》之所得,既推其所不疑,又存其所可疑,亦以先生之言自慎,不敢輕其去取故也。
△《先天易鈐》、《太極寶局》二卷
右皇朝牛師德撰。自云傳邵雍之學于司馬溫公,而其說近於術(shù)數(shù),未知其信然否。
△《兼山易解》二卷
右郭忠孝撰。忠孝字立之,河南人。頗明象數(shù),自謂得李挺之《卦變論》于陳子惠,因亟讀,有得焉。靖康中,持憲關(guān)右,死于難,故其書散落大半。www.findart.com.cn
書類
△《尚書》十三卷
右本古文孔安國傳五十九篇。安國取序一篇,分諸篇之首,更定五十八篇。晉之亂,歐陽、夏侯《尚書》并亡。晉梅賾始得此《傳》,闕舜典一篇,乃以王肅注足成上之。齊建武中,吳姚方興得之於大桁,比王注多二十八字。唐孝明不喜古文,以今文易之,又頗改其辭,如舊“無頗”,今改“無陂”之類是也。按安國既定古文,會有巫蠱事,不復以聞,藏于私家而已。是以鄭康成注《禮記》,韋昭注《國語》,杜預注《左氏》,趙岐注《孟子》,遇引今《尚書》所有之文,皆曰“逸《書》”,蓋未嘗見古文故也。然嘗以《禮記》校《說命》,《孟子》較《秦誓》,人義雖不遠,而文不盡同。意者安國以隸古定時失之耳。www.findart.com.cn
△《石經(jīng)尚書》十三卷
右偽蜀周德貞書。經(jīng)文有“祥”字皆闕其盡,而亦闕“民”字之類,蓋孟氏未叛唐時所刊也。以監(jiān)本校之,《禹貢》“€夢作”,倒“土”“夢”字,《盤庚》“若網(wǎng)在綱”,皆作“綱”字。按沈括筆談云“€土夢作”,太宗時得古本,因改正,以“綱”為“網(wǎng)”,未知孰是。
△《尚書正義》二十卷
右唐孔穎達等撰。因梁費《疏》廣之?!短迫鍖W傳》稱:“穎達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撰《五經(jīng)義訓》百馀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云。雖包貫異家為詳博,然其中不能無謬冗,馬嘉運正其失。永徽中,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就加增損,始布天下。”《藝文志》云:穎達與李子€、王德韶等撰,朱長才、蘇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趙弘智審覆,長孫無忌、李等二十四人刊定?!短剖贰分尽饔浭露鄥⒉?,此為尤甚,所記撰著人姓氏,穎達外往往不同。www.findart.com.cn
△《古文尚書》十三卷
右漢孔安國以隸古定五十九篇之書。蓋以隸寫籀,故謂之隸古。其書自漢迄唐,行於學官。明皇不喜古文,改從今文,由是古文遂絕。陸德明獨存其一二於《釋文》而已。皇朝呂大防得本于宋次道,王仲至家以校陸氏《釋文》,雖小有┆同,而大體相類。觀其作字奇古,非字書傅會穿鑿者所能到,學者考之,可以知制字之本也。
△《尚書大傳》三卷
右秦伏生勝撰,鄭康成注。勝至漢孝文時,年且百歲,歐陽生、張生從學焉。音聲猶有訛誤,先後猶有差舛,重以篆隸之殊,不能無失。勝終之後,數(shù)子各論所聞,以己意彌縫其闕,而別作章句,又特撰大義,因經(jīng)屬指,名之曰《傳》。後劉向校書,得而上之。www.findart.com.cn
△《尚書解》十四卷
右皇朝顧臨、蔣之奇、姚辟、孔武仲、劉敞、王會之、周范、蘇子才、朱正夫、吳孜所撰。後人集之為一編,然非完書也。
△《胡翼之洪范解》一卷
右皇朝胡瑗翼之撰。皆其門人所錄,無詮次首尾。
△《張晦之洪范解》一卷
右皇朝張景之撰。景當景三年為房州參軍,著論七篇。
△《王氏洪范傳》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安石以劉向、董仲舒、伏生明災異為蔽而別著此《傳》。www.findart.com.cn
以“庶徵”所謂“若”者,不當訓“順”,當訓“如”;人君之五事,如天之雨、、寒、燠、風而已。大意言天人不相干,雖有變異,不足畏也。
△《楊元素書九意》一卷
右皇朝楊繪元素撰。其序云:“《詩》、《書》、《春秋》同出于史,而仲尼或刪或修,莫不有筆法焉。《詩》、《春秋》,先儒皆言之,《書》獨無其法邪?故作《斷堯》、《虞書》、《夏書》、《禪讓》、《稽古》、《商書》、《周書》、《費誓》、《秦誓意》一九篇。www.findart.com.cn
△《蘇明允洪范論圖》一卷
右皇朝蘇洵明允撰。三《論》皆援《經(jīng)》系傳,斥末以歸本;二《圖》,一以指歆、向之謬,一以形其意。或云非洵作。
△《孫莘老尚書解》十三卷
右皇朝孫覺宰老撰。覺仕元。至謂康王以喪服見諸侯為非禮,蘇氏之說,蓋本于此。
△《新經(jīng)尚書義》十三卷
右皇朝王撰。,安石之子也。熙寧六年,命呂惠卿兼修撰國子監(jiān)經(jīng)義,王兼同修撰,王安石提舉而董是經(jīng),頒于學官。用以取士,或少違┆,輒不中程,由是獨行于世者六十年,而天下學者喜攻其短。自開黨禁,世人鮮稱焉。www.findart.com.cn
△《書義辨疑》一卷
右皇朝楊時中立撰。其書專攻王之失。時仕至禮部侍郎。
△《東坡書傳》十三卷
右皇朝蘇子瞻撰。熙寧以後,專用王氏之說,進退多士,此書駭異其說為多。又以《胤征》為羿篡位時事,康王之誥為失禮,引《左氏》為證,與諸儒之說不同。
△《顏吳范司馬無逸說命解》三卷
右皇朝吳安詩、范祖禹、司馬康元中侍講筵、顏復說書崇政殿日所進講說也。
△《伊川書說》一卷www.findart.com.cn
右皇朝程頤正叔之門人記其師所談四十馀篇。
△《洪范會傳》一卷
右皇朝孫諤撰。諤,元中博士,其說多本先儒,頗攻王氏之失。
△《書傳》十三卷
右皇朝呂大臨與叔撰。
易圖講座第七十七講: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羲的反對...黃宗羲(1610一1695),字太沖,號南雷。余姚(今屬浙江)入。曾受于劉宗周,通經(jīng)...列張理《易象圖說》所推“易龍圖”諸圖,曰:“既以其數(shù)托之于易,又與易背...www.confucius2000.com/zhouyi/77qdxzytfdyj ... 2009-12-6 - 百度快照 |
人文學報以吳仁杰《易圖說》及黃宗羲《易學象數(shù)論》為例.為免煩冗,《易圖說》三...而層層向外發(fā)展出一個整體的思想結(jié)構(gòu).如《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中的〈舊有此...www.history.ntu.edu.tw/MOEProject/paper/p ... 2002-6-3 - 百度快照 |
易圖講座[哲學人生論壇] -- Powered By Dvbbs.net,2011-6-1 10:16...17條回復 - 發(fā)帖時間: 2005年7月20日 至清初,則以王夫之、黃宗羲、黃宗炎、毛奇齡、李塨、惠棟、張惠言等為代表...張理《易象圖說》不辨《易龍圖序》之偽,據(jù)之推出十數(shù)“河圖”與九數(shù)“洛書...bbs.zxrs.net/dispbbs_69_60486_1_5.html 2011-6-1 - 百度快照 |
【PDF】元代易學時位觀發(fā)展的狀況文件格式:PDF/Adobe Acrobat - HTML版144 見黃宗羲《宋元學案.草廬學案》〈杜清碧先生本〉條. , 145 見王梓才,馮...提出以「氣」為「太極」運作的展現(xiàn)形式,而「氣」的運作如何表達 在《易象 圖說... 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 ... 2010-1-30 |
【乾隆】續(xù)四庫提要辯證(經(jīng)部易類)(郭彧)_資訊中心_博寶藝術(shù)網(wǎng)牧字長民,彭城人,仁宗時言數(shù)者皆宗...俞琰《讀易舉要》曰:“太常博士彭城...《易象圖說》乃本朱熹《易學啟蒙》四...《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提要》中曰:“蓋純...news.artxun.com/jingbu-497-2481062.shtml 2011-6-1 - 百度快照 |
周易研究《虞氏易象匯編》一卷,紀磊作《虞氏易義補注》一... 崔氏易學,重易象和易數(shù),不墨守王學,為李氏《集...黃宗羲《易學象數(shù)論》、胡渭《易圖明辨》等書中的...zhouyi.sdu.edu.cn/yixuerenwu/ 2011-6-17 - 百度快照 |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方聞一編 易圖說 3 卷,古周易 1 卷...陳祖念撰 易象正 16 卷/10 冊/(明)黃道周...圖說 1 卷/18 冊/(清) 康熙 54 ...www.cptw.com.tw/events_1002/z-g669.pdf 2010-5-6 - 百度快照 |
四庫全書目錄104 6 易學象數(shù)論 [清]黃宗羲撰 104 12 周易象辭 [清]黃宗炎撰 .附 ...311 2 易象圖說 [元] 張 理撰 .內(nèi)篇 .外篇 311 6 三易洞璣 [明]...www.douban.com/group/topic/3236742/ 2011-6-17 - 百度快照 |
《周易圖釋大典》深入研究和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 掃描版[PDF]- 努力...元·張理《易象圖說內(nèi)篇》 元·張理《易象圖說外篇》 元·張理《大易象數(shù)... 清·黃宗羲《易學象數(shù)論》 清·錢澄之《田間易學》 清·黃宗炎《圖學辨惑》...33lc.com/soft/3670.html 2011-5-30 - 百度快照 |
易圖講座[哲學人生論壇] -- Powered By Dvbbs.net,2011-6-14 21:4...9條回復 - 發(fā)帖時間: 2005年6月30日 《易學圖說會通》乃集錄宋元以來易圖及...《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作張理之書,故...“易學圖說續(xù)聞”而解釋之。此亦是“...宋末元初之朱元升《三易備遺》開以朱...bbs.zxrs.net/dispbbs_69_60486_2_4.html 2011-6-17 - 百度快照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