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誥》曰:“作新民?!?/div>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雹偈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
【備注】:①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第四章: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第六章:
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窮,故其知又不盡也!
【翻譯】:人的心靈都具有認(rèn)識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yàn)檫@些原理還沒有被徹底認(rèn)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有局限。
第七章 :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①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①:一切都發(fā)自內(nèi)心!謙(qian):通“慊”:滿足。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翻譯】:曾子說:“許多雙眼睛看著,許多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cái)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第八章 :
①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l),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翻譯】:①:之所以說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第九章 :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①辟(pi)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注釋】:①:辟:偏頗,偏向。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第十章 :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毙恼\求之,雖不中不遠(yuǎn)矣。未有學(xué)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翻譯】:所以,品德高尚的,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后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不采取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讓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第十一章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倍,①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備注】:①: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shí)行以身作則,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cái),有財(cái)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cái)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是故財(cái)聚則民散,財(cái)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