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采訪對象
王小平
王小平,知名編劇,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等。
王小平老師的家就在熱熱鬧鬧的胡同深處,大門打開,王小平老師探出頭來笑著招呼,說快進來。
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有人說第一印象是你以各種不同的角度加上各種偏激的目光造成的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印象,那么王小平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個相識很久的人,一個溫柔的鄰居家的長輩。
有那么一個瞬間我甚至突然想到馮唐在書上寫那句“后海有樹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時此刻的云,二十來歲的你”。
一編一導的“夫妻檔”
幾乎所有王小平老師的采訪都會問到一個“夫妻檔”的問題,楊絳曾經(jīng)說“夫妻間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者互相尊重的伴侶”,用來形容鄭曉龍和王小平,再合適不過。
提起她和鄭曉龍,王小平老師眼神中流露出少女般的小性子,她說“鄭曉龍同志就是針對我,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他是很尊重很委婉的,可能只有我倆在一起談問題是最不克制的?!?/strong>
“每次在一個項目快要做完的時候我倆都說,最后一次了我們再也不合作了,太影響感情了。但是這個不是由我們意志能轉移的,有時候一些項目還是一定要做?!?/strong>
王小平老師說這話的時候并沒有一絲的抱怨,她心里比誰都清楚,鄭曉龍是個什么脾氣的人,而自己又是個什么脾氣的人。跟鄭曉龍合作的王小平大概是最安心的王小平了,因為她知道她只要管好自己的故事就好,其他的都有鄭曉龍。
“為什么我總跟鄭曉龍合作啊,永遠都是鄭曉龍同志來找我。我是一個懶人,不喜歡后面有鞭子抽著,不想在睡覺的時候還要因為沒有完成字數(shù)而負罪內(nèi)疚,所以我也就不會主動去當一個編劇?!?/strong>王小平老師邊說邊搖頭,好像寫劇本這事是壓在肩上的一擔石頭,會讓你整個人慌亂起來,再也無法安安靜靜的喝上一壺茶,更不用說踏踏實實的睡個好覺。
可是很多情況是鄭曉龍需要王小平來救場,找不到人寫,如果王小平不寫這個題材就放那了,于是王小平老師又會拿起筆,如她自己所說那般,“救自己丈夫的場,我義不容辭。”
編劇需要悟性
前年《羋月傳》的編劇署名權的風波,曾使得有段時間網(wǎng)上有些人去黑王小平老師,說她微博認證是《甄嬛傳》《羋月傳》和電影《刮痧》編劇,但實際上編劇里根本沒有她,只是參與給點意見而已。很多人信了,跑去她微博下面罵,仿佛王小平老師真的搶奪了別人的勞動果實。
網(wǎng)絡興起后的烏龍真的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這次算是把王小平老師的前世今生都摸了出來。變?yōu)榫巹≈八揪褪侵男≌f作家,跨行寫劇本是她當年不得已兒為之。然而,這個跨越對她來說,卻有千山萬壑之感。
說起自己懶的時候王小平老師就提到了“寫小說出身的人比較獨,是自己跟自己的文字打交道,不會直接跟讀者有交流;但編劇不同,劇本是一個大廈(劇作)的基石,大廈能否最后建好,要靠一個團隊的集體創(chuàng)作,所以劇本首先要與導演的意圖一致,要與制片部門能夠達到的制作規(guī)模和資金能力一致。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寫小說的人很難去跨越這個壕溝?!?strong>創(chuàng)作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你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體驗,感受小說和編劇的不一樣,有靈性有悟性的人可能三五年,七八年就過來了,沒有靈性悟性可能十年二十年都跨不過去。
“一個好的小說家首先應當是他(她)的文字好。誰要說小說家可以忽略文字的獨特性和美感,我就覺得那個人根本不配談論文學。小說是用文字表達個人的想象力和審美追求,刻畫人物細節(jié),組織情節(jié),構建他(她)的內(nèi)心世界,這些都靠小說家通過對文字的運用和感悟表達出來的。”
編劇卻完全不一樣。王小平老師開玩笑地說:“有時候我想說我不愿意教(他們),不愿意教那些自認為根本不需學習便可以做編劇的人?!?/span>
即使說著“不愿意教”,王老師還是毫無保留的滔滔不絕的“教”了起來:
“好編劇要做的第一條,編劇腦子里要有一臺攝像機。凡是攝像機的鏡頭不能夠表現(xiàn)的東西,不要寫在劇本里,寫了也是廢話。因為影視作品使用的語言是鏡頭,對只能拍攝具體外在形象和動作的攝像機來說,那些大量的人物內(nèi)心描寫,大量的環(huán)境描寫,大量為表現(xiàn)感情而堆砌的形容詞,做的都是無用工。比如“她貌如春花,一笑傾城”,比如“他恨不得把心肝掏出來給她看”,再比如“他心里充滿仇恨的怒火,恨不得將眼前這個混蛋捏成齏粉”之類的話在懂影視的人眼中太過愚蠢。攝像機既不可能挖你的心肝,也不會在你的胸口點把火,你寫了也是白寫,這些東西往往把劇本弄成注水豬肉?!?/span>
“其二,好編劇不在于編故事,而在于如何用獨特的細節(jié)展現(xiàn)你的故事。千百年來人們編故事編到現(xiàn)在,故事很難再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全新,在故事結構相似的前提下,好編劇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上。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的新穎,讓這個故事看起來有新意。由于好細節(jié)帶有強烈的個人藝術特征,才使得作品產(chǎn)生了生命力。有人認為寫劇本就是將各種故事橋段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其實你給100個成熟的編劇一模一樣的故事大綱讓他們試一試,寫作的結果一定不一樣,水平也一定高低不同。那時候的“高低”用什么來體現(xiàn)?那就是細節(jié)。”
“其三,好編劇要有對劇作一遍一遍修改的耐心和勤奮。好劇本都是改出來的。編劇要對自己苛刻,要對自己的作品挑剔,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善于學習。真正的編劇都是在不間斷的寫作和修改作品的過程中提高的。編劇的經(jīng)驗和判斷力是在對自己作品的修正中積累和形成的?!?/span>
王小平老師提到審美是需要引導和培養(yǎng)的。她舉例說現(xiàn)在很多讀者不在意小說的文字,這是件很可悲的事。學校和家長不鼓勵孩子們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網(wǎng)絡上提供給孩子們很多粗糙的文字,長此以往,不知道以后的文學會發(fā)展成什么樣。
成就與功名
從《甄嬛傳》到《羋月傳》,中國影視劇市場出現(xiàn)了個新鮮詞匯“大女主”,有時候想想真的很佩服國人的創(chuàng)意,佩服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問王小平老師如何看待現(xiàn)在的“大女主劇”熱潮時,王小平老師反問道“你知道為什么嗎?”
“因為遙控器掌握在家庭主婦的手里,所以家庭主婦看什么,全家就看什么。很多制片公司不得不跟風,跟風為了有一定的收視率,至于這種現(xiàn)象好不好現(xiàn)在不好說,只怕出來的很多是不好的(作品)?!?/strong>
其實創(chuàng)作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不應該是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凡是大家都做什么的時候,往往就是末班車了。所以為什么不開風之先呢?“審美疲勞總是有的,即使是滿漢全席,天天吃也會膩。”
市場是個殘酷的家伙,一點人情都沒有,不會因為你曾經(jīng)輝煌或者它曾經(jīng)寬容過你就會一再對你寬容。“所以說每一個戲你都要當做是第一部戲戰(zhàn)戰(zhàn)兢兢去做,小心翼翼去做,或者不管市場說什么,甚至不去想回報怎么樣,只想把這部戲做好。只要好好做了回報一定好,但如果你心想著去搶錢,只怕一分錢都搶不到?!?/strong>
有人說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人類在原始的弱肉強食規(guī)則之上另附了一層“契約精神”,也正因如此,人類社會才得以是整齊的,有規(guī)則和秩序的。
在提及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署名”糾紛時,我能看得出王小平老師臉上的無奈,她說“其實很多糾紛都是由于沒有契約精神。我們簽一個什么樣的合同你自己心里是有數(shù)的,除非對方真的有陷阱在等你。我曾經(jīng)遇到過自己吃虧的情況,但是由于我簽了字,我就不會反悔。因為我必須認我的簽字,我對我的承諾負有責任。當然,我不會第二次跳進同樣的陷阱里。這就叫契約精神。”
“這是你做人的基本本分,社會如果沒有契約精神的話基本上就是崩塌,人不能想著把天下的好都自己占盡,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才能成就大事?!?/strong>
只不過現(xiàn)在人的心已經(jīng)越來越大,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放棄了太多本來應當恪守的東西?!叭绻覀兛v容影視圈中的某些人通過抄襲剽竊碰瓷得到好處,沒有對他們鞭撻和懲罰;這將會在圈中造成一個特別壞的表率作用;他(她)因為不誠實而占了極大到便宜,你知道有多少人會學嗎?”
這便是現(xiàn)實的殘酷。即使再多的呼吁,仍舊抵不過那“一點點甜頭”。
世界屬于年輕人
尼采說“沒有可怕的深度,就沒有美麗的水面?!边@話送給影視從業(yè)人員好像也十分的合適。利益驅使下的市場見風使舵,所有人說著一樣的話,做著相同的事,越來越多的人只是在看熱鬧,僅剩越來越少的人關注著這些作品究竟在說什么。
“我就是希望看見影視圈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作品是否承載一定的啟迪和批判精神,跟題材無關,與態(tài)度有關。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創(chuàng)作作品,讓筆下的人物真實一點,深刻一點?!?/strong>說起現(xiàn)在的國產(chǎn)電視劇,說起對國產(chǎn)電視劇的期待,王小平老師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我到任何地方,人家說這個賣錢嗎?這個跟上潮流了嗎?這個有觀眾群嗎?流量大嗎?都說的是這個,沒有人說這個作品是否有內(nèi)涵,是否深刻,沒有人說作品是否真實,是否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我聽不到這個東西?!?/span>
“我已經(jīng)很長時間聽不到百花齊放了,能提倡一下百花齊放嗎?每一個作品,無論歷史劇,年代劇,無論戰(zhàn)爭劇還是生活劇,我們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去創(chuàng)作有個性的與別人不同的作品,百花齊放不好嗎?”
年輕的人是希望,世界是屬于他們的,他們有大把時間可以實踐,可以磨煉,可以承受失敗。
王小平老師反復強調著年輕多好,年輕的光陰那么多,錯了可以不干,“最怕你老了,到60歲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端錯了飯碗,這可悲不可悲?”
可是年輕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它除了代表時間富足外,還代表了經(jīng)驗缺失。
“年輕是白紙,你們的知識儲備,你們的經(jīng)驗,甚至你們的人脈可能都比較缺。那么你們可能需要花大把時間,需要能吃苦,需要有一定的精神準備。成功其實不那么容易。有些人以編劇的稿費多少來判斷是否成功,但我覺得只有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才是成功的標志。要寫出好作品來,磨煉過程是很漫長的,或許悟性好的人會短些,三五年;可更多的編劇至少磨了20年。所以不要期望太高,盡量跟好團隊合作,用謙虛的態(tài)度去合作去學習。”
人生是一期一會的事,像櫻花,這一個剎那結束后便再沒有下一個剎那。如何活著,或者說如何度過這短的不能再短的“一期”成為每個人花費漫長時間去思考的問題。
采訪結束后王小平老師送我們出門,連連說著辛苦,那笑容讓人心生溫暖,胡同里依舊人來人往,夕陽從遠方斜斜的穿了進來,仿佛與胡同外擁擠的下班人群已是兩個世界。
“有時候不爭,比能爭會爭之人有福多了?!?/strong>
歲月靜好,仍有期待
(采訪視頻片段)
FI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