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16年9月歐洲行-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之一

    梵蒂岡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最高權力機構圣座所在地,也是教宗駐地所在。簡而言之,梵蒂岡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作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其前身為教宗國,自從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統(tǒng)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意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意大利加入歐元區(qū)后,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xié)議,發(fā)行小量鑄造的屬于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一樣重要的影響力。梵蒂岡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教宗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權,且一但當選則終身任職。教宗自稱“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譯為梵蒂岡圣伯鐸大殿,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西元326年落成。圣彼得大教堂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動工。在長達120年的重建過程中,先后由意大利最優(yōu)秀的建筑師主持設計施工,布拉曼特來了,米開朗琪羅來了,德拉·波爾塔來了,卡洛·馬泰爾也來了。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教堂前面是能容納30萬人的圣彼得廣場,建于1667年,由貝爾尼尼--巴洛克藝術之父主持設計施工。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huán)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圓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異、栩栩如生。




高18米的圓柱氣派不凡,游客在里面休息



    廣場中間聳立著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豎起的,它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


    這座方尖碑不同于尋常的地方是它沒有刻上象形文字,甚至于有沒有繪畫圖案也很難判斷。方尖碑落成時間可以追索到法老阿美濃哈特二世統(tǒng)治時期的海里奧波利司、奧古斯都征服埃及后將它從亞歷山大帶回來。這個方尖碑高82英尺,重320噸。


    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象征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站在圣彼得大教堂門前看圣彼得廣場。柱廊猶如兩只伸開的手臂,象征羅馬教會擁抱全人類。


排隊走過經歷五百多年的由小方形石塊鋪設的通道。


教堂左側的大門是不能進的。

    皇家衛(wèi)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衛(wèi)士們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他們都是瑞士人,16世紀初教皇受到了神圣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wèi)教皇,100多個瑞士衛(wèi)兵戰(zhàn)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于是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wèi)兵保衛(wèi)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門前左邊樹立著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帶微笑,右手握著兩把耶穌送給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鑰匙,左手拿著一卷耶穌給他的圣旨。他頭上的縷縷卷發(fā)、臉上的根根皺紋、下巴上的撮撮胡須和身上的層層長袍無一不被雕琢得細膩、逼真。如果把臉和頭發(fā)涂上真實的顏色,一定會被當作真人。



    教堂門前的右邊豎立著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那是耶穌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羅。而他曾是在耶穌回天國之后,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后來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被耶穌用光芒罩住并與之對話,從而得以認識耶穌,知曉耶穌原來是真神。從一個禍害基督教的人轉變?yōu)榛浇套钪匾氖雇?,保羅是基督教除耶穌基督之外最重要的傳道者。


    大教堂的外觀宏偉壯麗,正面寬115米,高45米,以中線為軸兩邊對稱,8根圓柱對稱立在中間,4根方柱排在兩側,柱間有5扇大門,2層樓上有3個陽臺,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臺,平日里陽臺的門關著,重大的宗教節(jié)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臺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





    教堂的平頂上正中間站立著耶穌的雕像,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的雕像一字排開,高大的圓頂上有很多精美的裝飾。




    上面是保羅六世的皇徽圖案,包括一頂羅馬教皇的三重冠冕和兩把交叉的金黃與銀白色的鑰匙。三重冠代表了教皇的三種最高權力: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而那兩把金黃色與銀白色的鑰匙,則是基督交給圣彼得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


    大教堂內部平面圖,可惜沒拍清楚,導致回來后,各小禮拜堂都對不上號。


    走進大教堂先經過一個門廊,門廊里帶淺色花紋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紋,從左到右長長的走廊的拱頂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個黃褐色的頂面布滿立體花紋和圖案。


頂面布滿立體花紋和圖案。

拱頂上有黃金裝飾的保羅六世的皇徽圖案。


拱頂上有很多人物雕像。



    門廊正面有五個大門,與此相對應的前廊各有5個鐵柵欄。過去只有中門是銅鑄的,近幾年把另4扇木門也改為銅門。

    自右向左:圣門、圣事門、中門、善惡之門和死門(圖中未拍出)。


下面從右到左一一介紹:
  第一門叫“圣門”。平時是關著的,只有逢“圣年”或其他慶典才由教皇親自打開。圣年的規(guī)定源出猶太教的“禧年”,最初每5年一次。基督教的“禧年”間隔期幾經調整:1300年定為每100年一次,后又改每50年、每33年一次。15世紀改為每25年一次,至今未變;16世紀又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事件的某年也可以按圣年慶祝,例如1560年特蘭托大公會議閉幕,1929教皇比奧十一世晉鐸50周年,1965年梵二會議閉幕,以及最近的1983-84年,慶?;骄融H1950周年,都是隨機決定慶祝的特別“圣年”;2000-01年是“千禧年”, 是正常“圣年”。

  我們竟然有幸從圣門進去!


  因為門上雕有16幅圣經故事畫面,使第一門極富工藝價值。門面分為16格,每格一幅畫一個故事,由上而下,從左到右,依次為:(1)天神持劍守地堂(2)亞當、夏娃被逐(3)圣母默禱(4)天神來報(5)耶穌受洗(6)迷途知返(7)浪子回頭(8)跛者痊愈(9)圣女瑪客達淚洗耶穌足(10)耶穌教導門徒寬恕他人(11)耶穌回頭注視三次否認他的彼得。(12)耶穌被釘十字架(13)巡訓萬民,(14)圣神降臨(15)耶穌顯現給保羅(16)教皇開圣門儀式。


    每逢圣年就把有幸開門的那位教皇的徽章刻在門上的浮雕下方,現在門上已有27枚徽章,說明已有27位教皇開門27次。

  第二門叫“圣事門”,1963年由著名雕刻家克羅千諦改木門為銅門。門上的圖案都是關于天主教會七件圣事的雕刻,故名。七件圣事:洗禮、堅振、圣體、懺悔、病人傅油、圣秩、婚姻。

其中“堅振”就是主教在信徒頭上覆手祝福;基督教的“圣體”就是圣餐,餅是身體,酒是血;在病人身上涂抹經過祝圣的橄欖油就是“病人傅油”,象征把病人托付給了基督拯救;“圣秩”就是基督將傳教救人的任務托付給門徒和他們的繼承人。

  第三門是“中門”,它原是舊彼得教堂的大門,由費拉來特在1433年所鑄,因此也叫費拉來特門,是本堂最古老的門。中門共有6幅畫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為:(1)正襟危坐的基督,(2)雙手胸前的圣母,(3)執(zhí)劍肅立的保羅,(4)圣彼得給籌劃鑄造這扇銅門的教皇歐杰尼四世交付鑰匙,(5)視斬如歸的圣保羅在等待判決。(6)圣彼得要求倒立釘十寧架而死,以免和耶穌的殉道方式雷同。以上(5)(6)兩幅畫面上都有尼祿皇帝在刑場監(jiān)視。


  第四門叫“善惡之門”,由雕刻家明古則于1970-77年建造。左扇門上的浮雕描繪歷代殉道者受各種酷刑時的悲壯情景;右扇門上則描繪圣善,例如圣約翰為隱者受洗等。

  第五門叫“死門”。由雕刻家馬祖在60年代初將木門換成銅鑄門。門的上半畫面反映耶穌圣逝與圣母安眠,下半的八幅畫描繪的也是其他信徒的逝世情景。

  前廊的兩端,各屹立著一對高大的騎馬石像。右面的是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由貝爾尼尼于1670年塑造;左面是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由雕塑家高納齊尼1725年塑造。這兩位皇帝在教會早期發(fā)展過程中,都曾起過極其重要的支持和保護作用,因此梵蒂岡要在教堂前特別表彰。



    進入教堂的大殿堂,殿堂之宏偉令所有的參觀者驚嘆,殿堂長186米,總面積15000平方米,能容納6萬人。高大的石柱和墻壁、拱形的殿頂、到處是色彩艷麗的圖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細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鋪成的地面光亮照人。正堂和兩側的小堂,高低錯落的拱門之間,有十幾個穹窿,就像空中的旋轉飛碟,上有天仙飛舞,精靈游弋,美輪美奐,大放異彩,愈發(fā)顯得圣彼得大教堂高大寬闊、不同凡響。

    圣彼得教堂主堂兩側各有6根石柱,將主堂分為三條通道。中間一條最寬25米。金碧輝煌的堂頂,都是由金黃耀眼的瑪賽克鑲嵌而成,其豪華壯麗筆墨實難形容。在東西方向每兩根巨柱之間,有穹窿相連,它也是走向兩旁的過道;過道通向靠墻的小經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鄰的兩個小經堂交結的墻垣之間,又形成一個小穹窿。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兩側的小堂之間,巨柱的前后左右,十幾個穹窿,水平相連、高低相錯、大小相間,宛如十幾個倒垂的蓮花花瓣飄浮在大堂之上,愈顯得圣彼得大教堂高大寬闊、四通八達、精巧非凡。

    北側第一間小禮拜堂“圣母憐子堂”(Cappella della Pieta)聚集了很多人,遠遠地就看見著名的它-米開朗基羅青年時代的作品《哀悼基督》。


    為了避開人流,我們先直奔教堂中心區(qū)。

    整個殿堂的內部呈十字架的形狀,在十字架交叉點處是教堂的中心,中心點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壇,祭壇上方是貝爾尼尼設計的青銅華蓋(baldacchino)。它由4青銅華蓋由根20米高(足有5層樓那么高)、異常華麗的螺旋絞鏈形銅柱圍成;每根銅柱分為三節(jié):下節(jié)由絳色的、形似麥芽糖的、螺旋形線條雕刻而成,中節(jié)和上節(jié)全部由橄欖葉裝飾,無數飛舞穿梭的小蜜蜂穿插點綴在枝葉間,頂著一個精工雕琢的頂棚,總重37000公斤,是全世界最大的銅鑄物。


華蓋頂棚內側有一只代表圣靈的信鴿,周圍陽光環(huán)繞。

華蓋頂棚的外側有帶雙翼的天使群雕。

四角各一位身穿金色紗裙的成年女守護天使。


    在守護天使之間又分別雕刻著一對小天使:有的高舉彼得的三層皇冠和兩把鑰匙,有的在戲弄保羅的經卷和寶劍。在四銅柱頂上,又有四根鳳尾狀的銅柱四腳扎在下面的四根大絞鏈銅柱頂上;四根鳳尾狀的銅柱頭合擾,上面共同支撐著一個鍍金青銅球體,球上又豎立一個十字架。即使它矗立在138米高的穹頂下依然顯示出“青銅華蓋”的大氣磅礴、雄偉壯觀。華蓋下垂的帳幔上還雕飾了許多蜜蜂。不知這蜜蜂有何含義?



華蓋銅柱大理石基座。 

 

    華蓋銅柱大理石基座上的圖案是烏爾班八世徽章,他出身意大利巴爾貝利亞家族,1623年繼任教皇,徽章上的三個小蜜蜂正是巴爾貝利亞家族的標志。



    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教皇祭壇和圣彼得的墳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圣者舉行彌撒。



    華蓋的上方是教堂頂部的圓穹,其直徑42米,離地面120米,圓穹的周圍及整個殿堂的頂部布滿美麗的圖案和浮雕。一束陽光從圓穹照進殿堂,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那圓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門。這是米開朗境羅的杰作,雙重構造,外暗內明。對于這個大圓頂,曾有過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設計,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爾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爾也去世了,教會對教堂頂部借鑒哥德式的設計,強調黑暗與光明的對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對教堂入口處的光線對比效應的考慮,圓頂被取消。后來米開朗基羅在71歲高齡時接替了這項工作,以“對上帝、對圣母、對圣彼得的愛”的名義,恢復了圓頂。

    從十六扇天窗透射的光在空中交織成一片耀目的明亮,層層泛射到四周,有如漣漪般減弱,到了支撐穹頂的四根壁柱,竟變得面紗般輕柔了,難怪沒有任何人工照明的雕像上總是有那么一層柔和的光,這些都是米開朗基羅的典型風格。

    在那耀目的中央,四周會因光線暗弱而變得虛無,只有大圓穹頂底部的那一圈黑色的著名文字,在明亮的金色襯底上明白地宣示著:"Tu es Petrus et super hanc petram aedificabo ecclesiam mean et tibi dabo claves regni caelorum"(你是那塊“基石”,在這基石上我要建造我的教堂,而你,我將予以天國的鑰匙"。這是基督對彼得說的話,見《馬太福音》。


    穹頂的表面由細密的拼貼馬賽克和白色石膏塑型而成,以十六扇天窗為界,半球形的穹頂被十六條拱梁均勻等分,十六個等邊三角形彎曲婀娜的腰伸向中央藻井,每個曲腰三角形上有規(guī)律地分六層布置了人物畫像,從天窗往上開始,第一層是十六位安葬在本堂的教皇胸像;第二層是圣像,有耶穌基督、圣母瑪麗亞、圣約瑟夫、圣浸信約翰以及耶穌十二使徒;第三層的十六個矩形畫框內,天使們手持象征耶穌精神的法器;第四層圓形徽章框內是小天使和六翼天使肖像;第五層是圣彼得墓守護天使像;第六層是背生雙翼的天使像。


    再往上就是藻井的檐口,那上面有一圈拉丁文字,寫道:“獻給圣彼得,教皇西斯都五世于1590年,在位第十五年?!?/span>從檐口往上,藻井有十八米高,在那最高處的天花板上是圣父肖像。無疑這是圣彼得教堂的最高點,光明從天而來,來自天堂。

    穹頂四角各有一個直徑八米半的圓形馬賽克畫,分別是:馬太和牛、馬克和獅子、盧克和天使以及約翰與鷹,這四位都是基督教早期最著名的傳教士。

馬太和牛


馬克和獅子

約翰與鷹

盧克和天使

    中央的位置屬于圣彼得,是他的墓以及青銅華蓋下的懺悔臺。穹頂到地面有一百二十米,最大處直徑七十一米,人在其下,本是無比渺小的,而在這神奇的光影中偏居穹頂下一側,你會模糊了周圍的喧囂,仿佛自己在見證圣彼得與神的對話。


    青銅華蓋的后側是圣彼得寶座祭壇。這里只有祈禱的人才能進入,不是信徒禁止入內。

    這是一個金光四射的巨大的青銅雕塑群,由貝尼尼1666年1月17日完成。寶座是在中世紀木椅上加鍍金青銅覆面,下面由四位青銅鍍金人物塑像支撐著。


    木椅的表面鑲嵌象牙,椅背上還有一對青銅雕塑小天使,分別手持圣彼得的鑰匙和三重皇冠,這是教皇的象征。另兩位天使當扶手。

    

    四位支承寶座的也非等閑之輩,靠外側的戴帽子的兩位分別是拉丁教派神學家圣安布羅斯和圣奧古斯丁,靠里側沒戴帽子的兩位是希臘教派神學家圣亞達納西和圣約翰·克里索托斯。他們都是基督教早期的神學先賢,一貫忠實于圣彼得所宣講的教義。四位先賢站立在西西里紅白紋大理石建造的底座之上,僅人物的高度就達五米,整個寶座的高度超過十五米。顯然,這并不僅僅是一把椅子,因為圣彼得坐在這上面?zhèn)鬟^教,它早已化作崇拜的對象,象征著教義的崇高和永恒。事實上,當教皇亞歷山大七世要求貝尼尼做這件事的時候,這把椅子已不是圣彼得使用過的原物,據考古學家分析,只有椅子中的一些橡膠木組件屬于圣彼得時期,其他的橡木構件、象牙鑲嵌以及金屬加固件都是拜占庭時期重修時新做的,時間相差數百年。貝尼尼忠實地秉承教皇的旨意,在這把椅子的周圍做上了兼具宗教和華美意義的裝飾,成為圣彼得大教堂莊嚴的崇拜中心。



    在寶座的后面,以窗洞為中心建造了一座幾乎與建筑主體等高的雕塑背光,和寶座一起構成完整的祭壇。背光的中心是橢圓形波希米亞黃色水晶玻璃制成,被分割為十二組向外輻射,象征耶穌的十二圣徒,正中央是雙翼伸展平飛的鴿子,和青銅華蓋蓬頂內的一摸一樣,那是圣靈(Holy Spirit)的象征,是教廷的精神中心,永不疲倦地指引和教導眾生。陽光從外面透射進來的時候,這里就是那一片金焰,在灰暗中毫不吝惜光芒。四周圍繞著的是一圈石膏鍍金天使塑像,左右各有一組少年天使站在金色的云端,其余的都是丘比特,翻飛在四射的光焰之間。這又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華麗得令人窒息,貝尼尼對巴洛克風格藝術的貢獻在這里得到相當成熟的體現。

    寶座兩側是教皇墓。左側是保羅三世,1534年繼任教皇,在位15年,第222任教皇,81歲高齡去世。教皇是青銅雕像,下面是大理石雕像。右側是烏爾班八世,1623年繼任教皇,第237任教皇,在位21年,烏爾班八世任內完成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建造,對伽利略進行了審判。墓龕由貝爾尼尼設計。

    所在禮拜堂的檐口上有一圈金色大字,左邊是拉丁文,右邊是希臘文,內容都是:“啊,本堂牧師們,你們哺育了所有的基督的羔羊”,這句話可謂意味深長。本堂的牧師都是紅衣主教,包括教皇在內,是羅馬教廷地位最高、造詣最深的精神領袖群體,而基督的羔羊則泛指信徒,羔羊是需要牧人引領和看養(yǎng)的,這或許就是“牧師”稱謂中“牧人”的本意。這一條標語既是對全體神職人員職責的贊美與警示,也是對所有信眾的鼓勵與提醒。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宗教的本質之一是做人類的精神支柱。


寶座上方是金色的穹頂,上有精美的浮雕。

    在支撐教堂穹頂的四大立柱之下各有一個壁龕,分別安置圣安德魯、圣維羅妮卡、圣海倫娜和圣朗基努斯等四座10米高的雕像。壁龕上方的露臺分別為以四位圣人為名的經堂,其祭壇壁雕分別對應四位圣人的標志性器物——X形十字架、圣容面紗、耶穌受難十字架和圣矛。

    西側(圣維羅妮卡和圣海倫娜一側)立柱上方的金底黑字意為“照遍全球的唯一信仰由此產生”,東側(圣朗基努斯和圣安德魯一側)的金底黑字意為“全體教士的統(tǒng)一組織在此誕生”。



西南方向

    圣維羅妮卡像由Francesco Mochi作于1639年。

    在這座雕像上方的石室內保存著與耶穌蒙難有關的遺物,其中有一塊面紗殘片,上面有一位胡須男性的影像,由十字軍東征時從耶路撒冷帶回羅馬,教廷相信這正是那件圣女維羅妮卡面紗的一部分,如今,這件圣物在每年的圣周五向公眾展示一次,耶穌蒙難十字架的殘存部分也存放在這間石室,安放在一只銀鍍金青金石制成的十字形匣內。另外,這座雕像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意義,就是在1506年4月18日圣彼得教堂正式重建之日,時任教皇朱利奧二世正是在這個位置埋下了奠基石。

西北方向

    圣海倫娜像由Andrea Bolgi作于1635年。

    海倫納是君士坦丁大帝之母,她改變信仰皈依天主教后,曾為教會捐建多所教堂,并在赴耶路撒冷朝圣時找回耶穌受難十字架,因此被天主教和東正教奉為圣人。


在這座雕像上方的石室內保存著耶穌受難十字架。


東北方向

    圣朗基努斯像由貝尼尼作于1635年。

    朗基努斯原為羅馬帝國百夫長,在耶穌受難時曾用長矛刺穿耶穌胸側。因其半盲的眼睛在沾染耶穌傷口濺出的血水后即刻復明,使他感受到神的力量,從而受洗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東南方向

    圣安德魯像由Francois Duquesnoy作于1635年。

安德魯是圣彼得之弟、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在赴希臘傳教時被捕,因自認不夠資格仿效耶穌和彼得,故而要求用X型十字架殉教。


在這座雕像上方的石室內保存著X型十字架。


然后,返回入口,從北側開始參觀。

    為了方便表述,將教堂的穹頂在這里集中介紹。大教堂共有13個圓頂,除了中間大穹頂,入口和出口各有一個中型,另外各小禮拜堂共10個小型穹頂。

大小圓頂的外觀。(網絡圖片)


入口處中圓頂




出口處中圓頂


小圓頂



    塞巴斯蒂安經堂的圓頂之上的馬賽克宗教畫作于17世紀中葉,比祭壇馬賽克畫還早一百多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二) 環(huán)球之旅(26)
梵蒂岡教皇的宮殿
旅游回憶:行色匆匆看歐洲之五 感受上帝之光|老小孩講述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歐洲行十五)
圣彼得大教堂 · 梵蒂岡09
【尋星】神圣之圣彼得大教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