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并不是一個人幸福的必須條件。而接受自己的真相,與自己的內心達成和解,清楚地不帶評判地看見自己,看見別人,懂得捍衛(wèi)自己的邊界,不去犧牲自己,迎合別人,也懂得尊重他人的邊界,不去強迫別人,干涉他人的自由,這些寶貴的心理素質,才是幸福的必須條件。
?
?
最近一些年,中國社會普遍蔓延的焦慮感,已經(jīng)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這種焦慮感體現(xiàn)在很多的地方,例如從2歲一直到18歲的校外培訓市場:各種興趣班、奧數(shù)班、補習班,幾乎占據(jù)了大部分大城市孩子的童年時間。
有的小學和中學,一個班一個班地,每個同學都去上奧數(shù),去補課。有的家長以為:別人的孩子去了,你的孩子不去,你就會在班上墊底。所以他們總是逼著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并且美其名曰:這是對你的前途負責。
實際上,孩子的前途往往并不是和學習成績掛鉤的。現(xiàn)在的社會已經(jīng)進入21世紀,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社會價值觀已經(jīng)非常多元化,成功的路徑也遠遠不止升學一條。為什么非要把孩子的成功之路卡死在升學這條狹窄的,過度競爭的羊腸小道上呢?
很明顯,這是一個社會心理的問題。我們必須從人的內心來找原因。我在生活中觀察到:很多人無法接受平庸的自己,也無法接受平庸的孩子。
在這些人中間有一種流行的教育理念,就是“白紙理論”。什么是“白紙理論”?這是一種觀念,認為每個人生下來之后,在各個方面都擁有一樣的潛力。只要培養(yǎng)得當,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杰出的、優(yōu)秀的、富有的人。在他們的眼中,自己人生的不如意,是由于種種客觀因素造成的。
很多人都經(jīng)常聽到父母對自己說:“我們小時候,因為什么什么原因,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機會。那陣子要是有人這么培養(yǎng)我,我早學得比你好了!”
說這些話的父母,往往是那些一事無成的人。一事無成的人有很多共同點。其中之一,就是:給自己的平庸,尋找一個客觀的原因,好為自己的懶惰開脫。
我小的時候,聽到的那些父母給自己的懶惰找的最常見的借口,就是“因為小時候家里窮,上的學校不好,所以我沒有好好學習?!甭犐先ミ€蠻有道理的不是嗎?
可是30幾年過去了,這些父母從20、30幾歲的青年,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和老太太,也沒看他們再次認真學習過。這時候我才明白:原來并不是你小時候的家庭或者學校耽誤了你們,而是你們自己不知道努力。
再舉一個例子。很多父母,對于孩子學習不好這件事情,異口同聲地解釋道:“這孩子,腦子是很聰明的,就是不認真,考試的時候太粗心,所以學習成績不好?!?/p>
這是什么意思呢?“腦子是很聰明的”,就是“我的遺傳基因沒問題”的意思?!安徽J真,太粗心”,意思就是“你學習不好是因為你不夠重視”。
這些父母之所以把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統(tǒng)統(tǒng)歸罪為孩子的意愿不足,就是在為自己的平庸開脫。他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孩子的智商,很可能就是平庸的。自己的智商,也可能是平庸的。
說他們是平庸的,就像是要了他們的命一樣??墒鞘聦嵣?,平庸一詞的含義,就是“大部分平凡的、沒有過人之處的人”的意思。而這個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本身就是平凡的。
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這是統(tǒng)計學的規(guī)律。否則平庸一詞就無法定義了。他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無法接受自己的平庸。但是他們自己卻不愿意做努力去改變,而是把打翻身仗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就造成了我文章開頭所說的一系列問題。
我并不是說,平庸的狀態(tài)不可改變。恰恰相反,我不僅會鼓勵我的讀者去改變他們的人生,而且會給他們的人生提供各種改變的切實可行的方法。而事實上,無數(shù)人的人生,因為看了我的文章,接受了我的咨詢,而有了很大的改變。
我想讓大家做到的,是接受事實,接受真相。因為如果他們,或者他們的孩子真的是平庸的,那么就應該接受這個真相,然后才能真正尋找到解決方案。如果他們接受不了真相,像上面所舉的例子一樣,盡是找一些毫無價值的借口,去掩蓋真相,那么他們無論如何是找不到解決的方案的。
接受真相是成功的第一步,哪怕這個真相是赤裸裸的。接受不“優(yōu)秀”的孩子,接受不“優(yōu)秀”的自己,是讓自己和孩子變得優(yōu)秀的第一步。前面的這兩個“優(yōu)秀”為什么打引號?為什么后一個優(yōu)秀又不打引號?
因為我們往往以狹隘的價值觀去衡量孩子,衡量自己。例如不管是什么樣的孩子,你都以考試成績去要求他。這就好比說以100米短跑成績作為衡量男女老幼所有人的唯一標準一樣,無疑是很荒唐的。人的才能有無數(shù)種。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短跑,也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升學。不適合升學的孩子就不優(yōu)秀嗎?并不是這樣的。
我從小就讀李白的詩,并且相信一句話:“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許從一個標準看,例如僅僅從短跑成績看,或者僅僅從學習成績看,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平庸的。但是如果我們用不同的標準去要求不同的人,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人身上,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過人之處。完全沒有任何過人之處的人,也是很罕見的。
我們想要獲得成功的人生,那么就應該去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競爭。而不是說用自己的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競爭。
例如很多人都觀察到這樣的現(xiàn)象:那些學習最頂尖的學霸,學習并不是很費力。反而是那些中游的學生,學習往往很吃力。天資一般的學生,再怎么認真學習,努力做題,可能也比不上學霸用普通學生十分之一的時間的努力。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那么可以想一想這個段子:“你考了98分,學霸考了100分,不要覺得你離學霸就很近了。你考98,是因為你實力只有這么多。學霸考100,是因為試卷只有100分。”
這就是我在做學生的時代,在學霸圈子里混跡多年,對學霸最深刻的認識。那就是:人必須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例如智商、性格、家庭背景)的先天不足,然后避開對方的鋒芒,在自己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向上去努力。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父母逼著學習,才能勉強混進中游。不管著,不逼著,就要墊底的話,就說明這個孩子在現(xiàn)階段沒有學習的天賦。人應該去做有天賦的,自己喜歡的事,否則用自己的短處去與別人的長處競爭,用自己痛苦的事與別人開心的事競爭,你怎么可能成功呢?
在這里我又想舉一個例子了。這個例子就是“田忌賽馬”的故事。田忌的馬完全跑不過他對手的馬。但是田忌也并沒有讓這些馬去上什么補習班,賽馬奧林匹克,去惡補賽馬技巧,而是巧妙地安排了這些馬的出場順序,用自己的長處打敗了別人的短處。
試想,如果田忌不接受“自己的每一檔的馬都比對方差”的真相,一味地去硬碰硬,用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競爭,到頭來就能夠贏嗎?我看很多家長也是一樣。明明升學不是孩子的專長,還要硬去擠這個羊腸小道,就容易造成腸梗阻,孩子痛苦,家長痛苦,只有補習老師在開心地數(shù)錢。
一個不接受自己的人,是無法開心快樂的。一個不接受自己的孩子的父母,也是同樣會成為孩子永遠的噩夢。從長遠上來講,升學并不是一個人幸福的必須條件。而接受自己的真相,與自己的內心達成和解,清楚地不帶評判地看見自己,看見別人,懂得捍衛(wèi)自己的邊界,不去犧牲自己,迎合別人,也懂得尊重他人的邊界,不去強迫別人,干涉他人的自由,這些寶貴的心理素質,才是幸福的必須條件。
我當然不否認,有些孩子就愛學這些東西,例如我高中的時候就把探求課本上沒有的數(shù)理化知識當成一種樂趣。但是很多的孩子仍然是被家長逼迫著去學這個學那個,他們本身很可能就因此有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就算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的博士,擁有輝煌的前程,但是他們內心全是家庭帶來的傷病,這些孩子難道就會幸福嗎?這樣做真的是對他們的人生負責嗎?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首先就要愛他們。而愛的前提,是接受他們。所謂“愛他(她)如是”。Love him as he is. / Love her as she is. 父母愛的應該是那個真實的孩子,那個可能并不聰明的,愛玩,愛打游戲,愛吃零食的,調皮的,真實的孩子。而不是說“愛”一個聰明絕頂,熱愛學習,勤奮克己的,想象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自己就是不“優(yōu)秀”,不“完美”的人,他們的孩子也是不“優(yōu)秀”,不“完美”的人。那么你到底是去愛這個真實的人,還是頭腦中幻想的人呢?如果愛這個真實的人,那么你就要接受這種不“優(yōu)秀”,不“完美”。如果你愛的是頭腦中的幻想,那么你大可以不接受這個真實的孩子。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他能夠從父母的眼神、話語中感覺出對方是否愛他。父母是掩藏不了的。實際上父母對孩子的接受,對孩子的愛,要比升學重要得多。每個人都有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一個被愛的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強迫,他就會自發(fā)地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一個沒有得到父母之愛的孩子,他即使考了好成績,也是為了求得父母的愛。這兩種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生靈。
被愛的孩子是自尊的,是高貴的。不被愛的孩子是自卑的,是低賤的。前者會活得非常舒展,會自動自發(fā)地去探索這個世界。而后者則會恐懼、拖延,活在自己的殼里不肯與世界做真實的觸碰。父母不僅僅給孩子提供吃穿,還是孩子的心靈的塑造者。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接受那個不完美的孩子,用一個美麗的心靈,去塑造一個同樣美麗的心靈,才是最成功的父母吧。
?
?如果你也需要我的咨詢服務,請點擊這里。謝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