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玉平
平講平說2668期#
去年疫情嚴重的時候,京內京外的課都停了,小區(qū)也封了,閑來無事我就做了一件事兒。這件事工作量有點大,一直想做但是一直抽不出大塊的時間,去年終于把這件事做成了,就是解讀歷代家書家訓。從周公給兒子寫的家書開始,東漢西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晚清的曾國藩、左宗棠、林則徐、還有梁啟超,把這些家書做一個梳理和解讀。后來還選擇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100多篇,在喜馬拉雅推出了一個系列節(jié)目——“解讀歷代家書家訓”。
前面提到了四位大師級的人物“曾左林梁”,他們的家書都非常值得一讀。在閱讀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無論工作有多忙,壓力有多大,都不會放松子女教育。而且他們在給子女講道理的時候,都會講遵道行德,服務國家,成就人生的道理,都會強調要看淡名利,要遠離損友,要克服自身的不良習氣。而且在他們的家書當中往往包含著真知灼見,每每有格言警句出現(xiàn)。
今天我想分享一封左宗棠的家書,這是同治二年正月初六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信寫得很通俗,語言接近大白話,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卻非常高遠,非常深刻。
我們來看一下原文,“小時志趣要遠大,高談闊論固自不妨。但須時時返躬自問:我口邊是如此說話,我胸中究竟有這般道理否?我說人家作得不是,我自己作事時又何如?即如看人家好文章,亦要仔細去尋他思路,摩他筆路,仿他腔調。看時就要著想:要是我做這篇文字必會是如何,他卻不然,所以比我強。先看通篇,次則分起,節(jié)節(jié)看下去,一字一句都要細心體會,方曉得他的好處,方學得他的好處,亦是不容易的”。
在這段話里邊,左宗棠講到了做人的道理,又講到了讀書的方法。在做人方面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在講大道理的時候要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講。在挑別人毛病的時候,要想一想自己動手究竟能做的如何。年輕人可以志趣遠大,可以高談闊論,但同時必須要有這種反躬內省的精神。在讀書和看別人文章的時候,左宗棠提到了一個思路,就是對著題目提前預設一下自己要寫的話會怎么寫,然后再看一看別人是怎么寫的,這樣就可以找到差異、找到差距,從這一點入手就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水平。
接下來左宗棠又說了,“心思能如此用慣,則以后遇大小事,到手便不至粗浮茍且。我看爾喜看書,卻不肯用心。我小來亦有此病,且曾自夸目力之捷,究竟未曾仔細,了無所得,爾當戒之”。在這里左宗棠就強調了,年輕人容易眼高手低,心浮氣躁,需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需要認真學習別人的文章,好好用心讀書,克服了心浮氣躁,急于求成的毛病,心思變得越來越踏實縝密,這樣才能走上成功和進步之路。
接下來左宗棠就講到了一個年輕人要想成功和進步必須要具備的三個要素,他是這樣說的,“子弟之資分各有不同,總是書氣不可少。好讀書之人自有書氣,外面一切嗜好不能誘之。世之所貴讀書寒士者,以其用心苦讀書,境遇苦寒士,可望成材也。若讀書不耐苦,則無所用心之人;境遇不耐苦,則無所成就之人。”
在這里左宗棠強調了,人的天賦各有不同,但一定不能少了書卷氣。一個人有了書卷氣之后就能有高層需求,有遠大的志趣,可以去除不良習氣,可以經得住各種誘惑。同時還要吃得兩種苦,一個是讀書苦,一個是境遇苦。讀書上吃點苦可以培養(yǎng)習氣,磨練心性,增長智慧;境遇上吃點苦可以磨練意志品質,培養(yǎng)高尚人格。正所謂“吃苦長本事,享福添毛病。”一個年輕人如果太貪戀滋潤的小日子,總是放縱感官享受,那人就容易墮落。
大家看看左宗棠的總結還是非常到位非常深刻的,他認為一個人要想進步,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吃得兩般苦,增添一種氣”,這“兩般苦”就是忍耐讀書苦,忍耐境遇苦,這“一種氣”就是充滿文化境界的書卷氣。
好了,今天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兒,平講平說,咱們明天接著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