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謠言:大紅袍是紅茶,鐵觀音是綠茶
辟謠:大紅袍和鐵觀音都是烏龍茶(青茶)
這條謠言的來源可能是,大紅袍帶個“紅”字所以被認為是紅茶。而鐵觀音是綠茶多半是因為曾經的爆款清香型鐵觀音干茶色澤翠綠,甩過紅邊后湯色淡綠或淺黃,葉底也是綠的。
實則大紅袍和鐵觀音都屬于烏龍茶,加工過程中具有“做青”工序,在香氣上具有明顯的花香。
大紅袍和鐵觀音看起來一個黑一個綠是由于大紅袍的發(fā)酵程度比鐵觀音重,加之大紅袍比清香型鐵觀音多了一道焙火工序。焙火之后的烏龍茶通常都會加深至少一個色號。
02
謠言:現(xiàn)在大紅袍都是拼配的,根本喝不到純種大紅袍
辟謠:拼配是茶葉加工中的一項正常工藝,如同酒的勾兌、混釀,香水的調香。
的確拼配大紅袍占據了大紅袍大部分的流通量,但純種大紅袍還是有的。大紅袍母樹只有6棵,位于武夷山風景區(qū)內的九龍窠,于2006年保護性停止采摘。
但這時候大紅袍已經是一個名茶了,就此消失未免可惜。于是用水仙、肉桂等品種拼配出能代表巖茶品質特征的茶來。
可不要以為拼配就是簡單地把幾種巖茶倒在一起拌一拌。拼配技術了得能有1 1>2的效果,如果拼配不得當那就1 1<2。
最初拼配的要求是即喝不出水仙的感覺也喝不出肉桂的感覺。后來在肉桂還沒有火起來的時候,大家喝不慣肉桂的辛香霸氣,大紅袍以水仙主打居多。隨著這兩年肉桂的走紅,大紅袍也隨之往香氣高銳的方向發(fā)展。
再往后,大紅袍很可能是拼配師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就像我們去一家陌生的咖啡店想要試試他們家的招牌特調,喝一款招牌大紅袍說不定就能感受到拼配師想要告訴你的故事。
03
謠言:就算能喝到純種大紅袍也是二代三代的,根本喝不到一代大紅袍
辟謠:如果你能接受奇丹是純種大紅袍,那么我們喝到的奇丹就是純一代。
這個謠言的來源可能是認為扦插繁殖的奇丹,在扦插的過程中會散失原本優(yōu)良的特性。然而遺傳學告訴我們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totipotency):植物的每個細胞都包含該物質的全部遺傳信息,從而具備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講人話就是,通過扦插的一代大紅袍是完完全全從母樹大紅袍克隆來的,而二代則完完全全從一代克隆而來。也就是二代=一代=母樹。這樣一代、二代大紅袍的說法本身就是一個謬誤,因為它們原本就一個樣。
但是代數(shù)的說法是不是完全不存在呢?遺傳學又來告訴我們了。經歷過高考(理工科)都知道孟德爾的豌豆,放在茶樹上也存在類似的試驗。不過茶樹雜交并不是為了驗證孟德爾定律,而是為了產生新品種。金觀音和黃觀音就是這么來的。
說到二代大紅袍,講真也有。從母樹大紅袍自然雜交的后代中選育出的九龍袍(閩審茶2000002)應該就能算是二代大紅袍了吧。九龍袍的推廣面積還不大,想喝到才不容易呢。
04
謠言:九龍窠的6棵母樹大紅袍分別是奇丹、北斗和雀舌
辟謠:位于九龍窠的母樹大紅袍總共有6棵,4種基因型,除了奇丹其它都不是母樹。
北斗也是大紅袍之一的傳言的確歷史悠久且流傳甚廣。但是!2009年春天,福建農林大學采集了位于九龍窠的6棵母樹大紅袍、武夷山推廣種植的奇丹、北斗以及福安種質資源圃里種植的大紅袍樣本進行遺傳學鑒定。
結果發(fā)現(xiàn):6棵母樹中是1、2、3、4分別是四個不同的品種;2號、6號以及奇丹是一個品種;1號和5號是一個品種;北斗自成一個品種,跟大紅袍毫無關系。
歷史上母樹大紅袍就有正副本之分,這里的正本、副本對應的即是2號母樹的品質略優(yōu)于其它母樹。
雀舌進入6棵母樹之一的傳言卻僅僅只是這幾年的事情。至少在我們學校為大紅袍正身的時候還沒有這個傳言。據羅盛財老師的《武夷名叢錄》和張育松老師的《福建名茶》中記載雀舌選育自九龍窠大紅袍母樹下栽種的茶樹。也就是說雀舌是母樹大紅袍的后代,但并不是母樹之一。
關于純種大紅袍,我們寫過:大紅袍都已經停止采摘了為什么還喝得到?
05
謠言:鐵觀音有四個品種:鐵觀音、本山、毛蟹、黃旦
辟謠:鐵觀音就是鐵觀音和本山、毛蟹、黃旦是四個獨立的茶樹品種
鐵觀音是綠茶這個不怪大家,因為怎么看都很綠的清香型鐵觀音的確很像綠茶,連安溪當?shù)氐牟柁r都管鐵觀音叫綠茶。
但我們不是茶農,我們要知道鐵觀音是一個茶樹品種,通常制作成烏龍茶。所以大部分情況下鐵觀音都指烏龍茶。少部分情況指茶樹品種。另外,鐵觀音也可以做成綠茶。
曾經在鐵觀音大火的年代,的確存在用長得跟鐵觀音接近的本山、毛蟹來充當鐵觀音售賣。或者拼入高香的黃旦增加香氣。但并不代表鐵觀音和巖茶一樣是一個統(tǒng)稱。
鐵觀音是一個茶樹品種的名稱,適合制作烏龍茶和綠茶。如果說到鐵觀音所代表的工藝則是閩南烏龍茶。
所以本山、毛蟹、黃旦以及佛手、白芽奇蘭它們都是獨立的品種,因為都采用閩南烏龍茶的工藝制作,所以給人的感覺比較接近。而巖茶則泛指一種工藝,并不指具體品種。
06
謠言:如果喝茶裝逼指南只有兩個字的話那就是海拔
辟謠:如果認為好茶一定需要高海拔的話,那就只能裝裝而已了
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都要哭了呢,正巖茶更是覺得尷尬。雖然說高海拔的茶的確品質優(yōu)異,但海拔作為影響茶葉品質的一個因素,并不是所有好茶都需要具備的。
高海拔的茶通常鮮甜度高,因為海拔造成的溫差以及云霧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有助于糖類和氨基酸的積累。這兩類物質多形成茶葉鮮甜的風格。
但是,我們追求多樣性、喜歡差異化嘛。并不是所有風格的好茶都需要高海拔。西湖龍井的海拔高不過300米,洞庭碧螺春那基本就在海平面上了,武夷山的正巖產區(qū)也基本300~400米。
關于不同的綠茶喝起來有什么區(qū)別,我們寫過:講究的人不會只懂得家鄉(xiāng)的綠茶
07
謠言:生普是曬青茶,溫度低能保留更多酶活性有利于后期轉化
辟謠:生普的曬青指的是干燥方式而不是殺青方式
這個謠言可能來源于誤把生普的曬青當成殺青方式。然而生普的曬青是干燥方式,酶活性在鍋炒殺青的時候已經基本完全鈍化。所以不存在因為日曬溫度低能夠保持更多酶活性的說法。
普洱生茶的制作工序如下:
采茶-攤晾-鍋炒殺青-揉捻-日曬干燥-生普散茶
如果鍋炒殺青的溫度不足以鈍化酶活會怎么樣呢?茶葉中的酶會繼續(xù)催化茶多酚變成像紅茶那樣的紅色,如果日曬直接曬到干則會變成長得比較像白茶(或者說月光白)的樣子。
并且,普洱茶的后期轉化依靠的是氧氣的氧化和微生物分泌的外源酶,跟茶葉本身的內源酶并沒有很大關系。
致謝:生普工藝部分圖片由青云閣尤向榮提供!
08
謠言:我的正山小種是正巖的
辟謠:正山小種的正山和巖茶的正巖指的是不同的地方
這個謠言多半是混淆了正山和正巖的概念。雖然都在武夷山,一個是海拔只有三四百米的景區(qū),另一個則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福建、江西)兩省交匯處。
它們所代表的風土環(huán)境完全不同,看圖感受一下。而且正巖產區(qū)幾乎不產紅茶,桐木關里也很少生產巖茶。
正山小種的特征風味是松煙香。原因是正山小種在萎凋時就開始用松木加熱,干燥的過程更是燃燒松材因此吸收了松香形成了特征風味。
這種具有松煙香的正山小種并不是很常見,通常會說它是傳統(tǒng)工藝的正山小種?,F(xiàn)在諸多叫做正山小種的紅茶已經不經過松煙熏制,其實叫做工夫紅茶更為合適。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