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岣嶁峰!
在《山海經(jīng)》里聽說過你,在韓愈的詩歌里吟詠過你,在徐霞客的游記里讀過你,我再也無法拒絕擁抱你!
“天上岣嶁”實名岣嶁峰,位于今衡陽縣東北部,在南岳七十二峰中,是最南端的一座高峰。國家授予她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景區(qū)東西寬14公里,南北長17公里,總面積2067公頃。南岳七十二峰之岣嶁峰、嫘祖峰、白石峰等山峰亦在其中,最高峰海拔1106米。
《南岳志》記載:“岣嶁峰在衡陽縣(古代衡陽縣城在今衡陽市區(qū))北五十二里?!蹦菚r,從縣城出發(fā),沿驛道北行(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107國道),在樟木寺分路,西行二十五里,便到達岣嶁峰下。我們自衡陽市驅(qū)車前往,經(jīng)松木塘至李坳,左轉(zhuǎn)李(坳)界(牌)公路,在十一公里處右轉(zhuǎn),有水泥公路直上岣嶁峰。
天下真山水,岣嶁獨絕倫。站在山下,抬頭一望,山峰巍然入天。岣嶁峰地處湘中孤山地貌,聳立在丘崗之中,猶如一張巨大的圍椅高置云天。白色大理石砌成岣嶁峰的山門,兩側(cè)的廊柱上鐫刻著“翠峰拔古岳,云氣接南天,一上名山舒眼望;玉牒奠王功,蠶裳留后德,重光勝境啟來人”的楹聯(lián)。該聯(lián)高度概括了岣嶁峰的秀美景色和曾在此活動過的上古時代的螺祖和遠古時代的大禹的功德。
踏上布滿青苔的石階,一種愜意,頓時襲來。走進用云霧做的門簾的時候,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凝聚多少知青情感道路的兩旁,林深徑幽,古木參天,枝干遒勁,蘿藤交織,林間溫暖濕潤,環(huán)境奇特。尤其山風輕撫,渾身清爽異常。置身其中,感覺輕松舒暢,野趣盎然。山路越往上越陡,風景卻越來越美,景點也越來越多。
岣嶁峰一峰突兀,東臨湘江,西對九峰,北攬祝融,南靠雁城,可謂壯哉!登上岣嶁峰頂,最大的感受就是:雄偉!望日亭后方立有一石碑,題曰“天上岣嶁”,倒是蠻應(yīng)景的。
【二】
岣嶁峰如一位古代大俠,古風古韻,快意江湖。
南岳古稱“岣嶁山”,“岣嶁”一度是南岳衡山的代名詞。上古時期就備受關(guān)注,《山海經(jīng)》《史記》《古今圖書集成》等典籍均有關(guān)于岣嶁峰的記述。清同治《衡陽縣志》載:“岣嶁峰本南岳之別名也”。晉代郭璞在為《山海經(jīng)》所作的注文中說:“今衡山在衡陽湘南縣,南岳也,俗謂之岣嶁山?!碧拼n愈詩曰:“岣嶁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其中的岣嶁山也是指南岳衡山。岣嶁峰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是紀念大禹治水的禹王殿,相傳始建于西漢武帝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爾后歷代相繼改造,或為祠,或為壇,或為廟,或為宮,或為殿,后改殿為祠至唐。從唐至宋曰宮,南宋時改為禹壇,隨后又改為殿,直至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兵部尚書彭玉麟重修為廟,并為之作記,占地1000多平方米,殿宇仿皇宮建筑,氣勢恢宏,建筑面積900平方尺,殿高3丈9尺5寸。據(jù)傳這兩個都很有講究,說是取禹王為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之首,位居九五(指帝王)之尊,祭奠九州永垂千古之意。不幸毀于1944年的戰(zhàn)火之中。1994年,衡陽縣政府決定集資在原址新建,1995年6月光復(fù)原貌,額云“禹王殿”。較之過去更加宏偉壯觀。
殿前立有一塊禹王碑,據(jù)說是清代康熙年間從衡州石鼓書院摹刻過去的。碑高2.1米,寬1.4米,厚0.1米,碑文77字,形似蝌蚪文,又似鳥篆體。于1935年建碑亭護碑,現(xiàn)已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傳說中的“神禹碑”為“世間第一天書”,距今4200多年,母碑在衡山的云密峰上,最后現(xiàn)身于南宋嘉定年間,現(xiàn)已蹤跡難覓。
“禹王碑”又稱“岣嶁碑”,有關(guān)禹王碑最早的記載,見于晉代羅含的《湘中記》:“岣嶁山有玉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蹦铣ㄋ危┬祆`期在《南岳記》中也有記載:“云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蚪文字。”相傳唐代人在衡山發(fā)現(xiàn)有岣嶁碑,韓愈曾有詩詠道:“岣嶁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碧圃褪辏?/span>815年),劉禹錫也登衡岳尋覓岣嶁碑,賦詩《寄呂衡州》:“常聞祝融峰,上有神禹銘,古石瑯環(huán)姿,秘紋螭虎形。”到了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于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冒著凜冽的寒風,與張栻、林用中等結(jié)伴而行,登上衡岳,尋找禹碑而未果。
南宋嘉定年間,何致發(fā)現(xiàn)禹王碑,他將碑文拓了下來,摹刻在岳麓山石上。何致刻石的邊上有宋代匠人題記,傳世的各種拓本均未收入。但是清代陳運溶的《湘城訪古錄》和陸增祥的《八瓊室金石補正》中收入了該題記:“嘉定壬申(1212年)秋,用七十二工。長沙匠何興、李曾美、西川監(jiān)工王興勒字青詔?!泵骷尉妇拍辏?/span>1530年),長沙太守潘鎰在岳麓書院發(fā)現(xiàn)了宋代摹刻的禹王碑,他“剔土拓傳”。因此,明季以來,昆明、成都、開封、紹興等地皆有摹刻。因潘鎰拓本共有77字,所以這批拓本也都為77字。其中較為知名的云南本(嘉靖甲午年1536年)、成都本、南京新泉書屋本(1535年)。浙江省圖書館藏有一本明代的原拓,該拓片字口清晰,拓工較精。
到了清代,凡與大禹傳說有關(guān)的風景名勝之地又翻刻了一批禹王碑。毛會建刻于西安碑林;康熙癸丑(1673年),李藩刻于山東黃縣;咸豐十一年(1861年),侯建勛刻于蘭州禹王廟。等等,不一而足。
對于這77個字符的研究,一直是眾說紛紜,或以為是夏代文字,或以為是蝌蚪文,或以為是甲骨文,或以為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更有人哀嘆它是人類無法辨認的“天書”。其中著名的釋文有明代楊慎、沈鎰、郎瑛、楊時喬,這四家的釋文均認為是大禹治水的經(jīng)過。其中楊慎的釋文為:
承,帝曰:咨,翼輔佐卿,洲渚與登,鳥獸之門。參身洪流,而明發(fā)爾興。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營形折,心罔(一作岡)弗辰!往求(一作術(shù))平定,華岳泰衡,宗疏事裒(一作襄),勞馀伸禋,郁塞昏徙,南瀆衍享。衣制食備,萬國其寧,竄無永奔。
岣嶁碑傲然矗立于禹王殿側(cè),俯瞰湘江北去。盡管它的字跡怪異玄秘,難以辨認,但是其結(jié)構(gòu)工穩(wěn)、章法規(guī)整,不失為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仔細品評鑒賞,可以從中體味諸多歷史厚重感和啟迪。
而且,峰上的禹泉、禹溪、禹床、禹穴、禹樟等附帶著神奇故事的實物,已經(jīng)構(gòu)成一個大禹傳說的組合。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說,大禹以前治水住過的洞也在那,還有關(guān)押神龜?shù)牡胤揭策€在那。撲朔迷離的往事,構(gòu)成豐富的歷史文化,永遠令人興趣盎然,無限追思。
【三】嫘祖,在岣嶁化作了山脈!
說起岣嶁峰的高光時刻,自然離不開上古時代的嫘祖。相傳,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一行南巡來到岣嶁時,他看到這里山脈氣勢磅礴,山峰高聳入云,便認為是南岳主峰。于是,“登之以望云氣”,大好山河盡收眼底,帝王的霸氣和尊嚴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黃帝在岣嶁峰一帶考察民情時,聽聞當?shù)厝宋髁晔现貘P,也叫王玉(后世稱嫘祖),聰明能干,便迎娶之為正妃。相傳嫘祖梳頭龍頭坪、浣紗李山河、沐浴西極,每一處遺址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嫘祖無疑是衡陽人們最優(yōu)秀的女兒?!渡胶=?jīng)》云:“黃帝之妻曰雷祖?!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帝周游時,元妃嫘祖死于道。”《衡湘稽古》云:“雷祖從帝(黃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今岣嶁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謂之先蠶冢,其峰下曰西陵路,蓋西陵氏始蠶,后人祀之為先蠶也”。據(jù)南岳的史志推考:嫘祖和黃帝在炎帝神農(nóng)等陪同下,多次登上祝融峰望云氣,“封岳”,在金簡峰受炎帝神農(nóng)的易道之戒后,選擇到今衡南縣車江鎮(zhèn)一帶居住,效法炎帝神農(nóng)教勸農(nóng)桑。這里曾稱為“衡山遂七十里的軒轅谷”。
“母儀天下”的嫘祖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除了相夫教子外,尤善蠶桑,和黃帝周游天下時,每至一處均親自教授人們植桑養(yǎng)蠶、繅絲縫衣。她因為民無私奉獻而過度的操勞,最后在南岳衡山不幸逝世。黃帝聞噩悲痛萬分,封贈她為中華民族的人文母祖,是為雷(嫘)祖。綜合考量后,黃帝將其安葬在家鄉(xiāng)的岣嶁峰上,今墓址猶存,名“先蠶?!?。唐代著名韜略家、《***》作者、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所題唐《嫘祖圣地》碑文稱:“嫘祖首創(chuàng)種桑養(yǎng)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shù),諫諍黃帝,旨定農(nóng)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tǒng)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span>
嫘祖后來又被人們尊為祖神、行神、路神、西王母、西陵圣母、金母、王母娘娘、先蠶娘娘等。黃帝認為她是天母的化身,因此,敕令在皇宮及各大名山和洞天中,皆建王母觀,以候其神。宋·陳田夫《南岳總勝集》:“《黃帝內(nèi)傳》云:與西王母于宮中別營仙館。又于華山、嵩山、王屋山、泰山、衡山、終南山及諸洞天皆造王母觀。以候神也?!秉S帝確實在南岳敕建了候嫘祖之神的古王母殿。遠古傳說黃帝最后是帶領(lǐng)72位同道乘龍升天,成為道教的玉皇大帝,西陵氏就成為了道教的西王母(嫘祖)。
為紀念萬世嫘祖,人們將與岣嶁峰連體山岡的山峰稱為“嫘祖峰”,清同治《衡陽縣志》載:“嫘祖峰稍西,一峰亞之”。人們在岣嶁峰南側(cè)為其建廟,曰“嫘祖殿”??上Ш髿в趹?zhàn)火,嫘祖殿僅剩遺址供人憑吊。
黃帝為什么要將心愛的妻子葬在南岳衡山?甚至還留下他的妃子漠母為其守陵。我想,一是黃帝要安撫民眾——把妻子都留在了這里,我是熱愛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民的;二是黃帝要證明給天下人看——把妻子都留在了這里,這里及其以南的土地都是屬于我的;三是黃帝在警示各部落首領(lǐng)——華夏從此就是一家了;四是黃帝在踐行一個丈夫?qū)ζ拮拥某兄Z——魂歸故里!
“也許我長眠,再不能醒來,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脈?”
我更相信,嫘祖的魂魄更是化作了森林,化作了云霧,化成了雨水,化作了稻田,化作了道路,化作了對炎黃子孫世世代代的庇佑!
【四】
我見青山多嫵媚!
岣嶁峰的故事堆起來和山一樣高。一路攀登,一路探秘,一路深挖,一路解讀,沿著這條山之脊梁自下而上,自東至西慢慢捋下來,我們重新認識了岣嶁,不止于山,不止于廟,不止于人。許多老故事和眾多新發(fā)現(xiàn),讓我驚喜振奮,青山不語,自有千古傳奇。
神禹碑前,有一巨石曰“仙履石”,相傳帝堯巡視四岳,至岣嶁峰,于峰腰拾一異履,穿上它正合適,卻僅有一只無以成雙,只得丟棄,乃化為巨石,后人稱為“仙履石”。八大神仙至此,塑棋盤并常于此對弈。一次,鐵拐李與友對弈,偶丟一子,憤而跺足,竟陷石數(shù)分,因鐵拐李為跛腳,故腳印一深一淺,為“仙履石”作了最好的注解。雖然這只是神話傳說,但據(jù)史載,自上古的神農(nóng)、軒轅、嫘祖,遠古的唐堯、虞舜、夏禹,到唐代的韓愈、劉禹錫,宋代的張軾、朱熹,明代的羅念庵、王夫之,清代的魏源、彭玉麟等,無不在岣嶁峰留下過深深的足跡,為后人留下了厚重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岣嶁峰在毫無保留向世人述說它的美好。山上古樹名木眾多,有原始次生森林1500余畝。森林覆蓋率已達95%,林木蓄積量約7.8萬立方米,有各種樹種1000余種,其中珍稀樹種20余種,有“南方植物基因庫”美譽,是天然的“綠色氧巴”。登山古道旁有千年不倒的“望天樹”,也叫擎天樹,似一個個倒寫的“人”字,寓意深遠。禹王殿下方的一株金錢柳(俗稱搖錢樹),相傳為大禹所植。這個“巨無霸”胸圍3米余,樹形優(yōu)美,樹體高大,每到夏秋掛果季節(jié),一串串酷似銅錢的果子吊在樹上。眼見它渾身是錢,可是誰也搖不下來。傳說,只有誠心向佛且亟待救濟的人,才能從樹上搖下錢來。嫘祖殿右上方有一株錐栗,樹齡在400年以上,胸徑兩抱有余,被列為全省同類樹種之冠。幾顆竹子從錐栗樹心中挺拔而出,形成“胸有成竹”的奇觀。此外還發(fā)現(xiàn)有不少的“活化石”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古水杉、古銀杏、古娑羅樹等。
岣嶁峰的美好不僅僅體現(xiàn)在自然景觀上,它更是歷史的見證,革命的故地,在衡陽現(xiàn)代革命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
1926年,革命先烈戴今吾、肖覺先奉命從“三師”返回家鄉(xiāng)神皇鄉(xiāng)開展農(nóng)民運動,不久便在岣嶁峰山腳下點燃革命烈火。他們在衡陽地區(qū)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中共神皇鄉(xiāng)黨支部,又與毛達湘(真名毛澤建,毛澤東的堂妹)一道在鐘家花園辦起了全縣第一所區(qū)級“農(nóng)民運動講習(xí)所”,且神皇鄉(xiāng)農(nóng)民協(xié)會曾獲得全省“模范農(nóng)協(xié)”的光榮稱號。
1927年5月,衡陽“沁日事變”后,中共湘南特委在岣嶁峰北麓廟溪周家祠堂召開擴大緊急會議。會后,戴今吾、肖覺先以高山密林的岣嶁峰為根據(jù)地,迅速拉起了一支兩百余人槍的隊伍,極大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1927年11月28日,反動當局利用叛徒制造“禹王殿”事件,逮捕并殺害了戴今吾等15名游擊戰(zhàn)士,使游擊師蒙受了重大的損失。1928年初,衡北游擊師與西鄉(xiāng)工農(nóng)革命軍九師三團合編為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七師,由松柏村人屈淼澄任師長。接著先后兩次襲擊南岳鎮(zhèn)“團防局”,給了反動派以應(yīng)有的懲罰。后來由于敵強我弱,革命形勢逆轉(zhuǎn),七師的戰(zhàn)士有的光榮犧牲,有的被迫轉(zhuǎn)移。肖覺先也因叛徒出賣,在岣嶁峰環(huán)洞口鳳凰橋被捕,壯烈犧牲。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岣嶁峰的熱土,也最終迎來神州大地的徹底解放。
青山有幸埋忠骨。上世紀五十年代,衡陽縣人民政府將肖覺先生前所在的村命名為“覺先村”,并為肖覺先、戴今吾修建陵墓,讓烈士的光輝業(yè)績和革命精神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里。
天空的蔚藍,歷史的黛青,人文的靚色,生態(tài)的綠色,生命底牌的紅色將岣嶁峰裝點得如此五彩斑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