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論語#3.18【2016-9-3】
【原文】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譯文】
孔子說:“服事君主盡到了臣子之禮,而有人卻以為這是諂媚?!?/span>
有些時候,太陽會被烏云遮住,真理會被謬論撕咬,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現(xiàn)象不可避免。
忠君盡禮,恪守臣道,這怎么會錯呢?但是,在禮崩樂壞的魯國,國君昏庸,“三桓”弄權(quán),堅持“事君盡禮”的孔子,反倒被人說閑,諷刺是不合時宜,拍國君馬屁。
食君祿,忠君事。人,總不能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無緣無故,回頭還罵人家??鬃幼钍侵v究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切破壞秩序的行為,結(jié)果無疑都是混亂。
孔子在魯國經(jīng)歷了魯昭公、魯定公、魯哀公三位國君,雖然他們都沒有很好信任和重用孔子,讓孔子施展抱負。但是孔子依然和他們保持很不錯的關(guān)系,恭恭敬敬,仁至義盡。
魯昭公曾經(jīng)在孔子兒子孔鯉出世的時候,賜了一條鯉魚祝賀,孔子感恩戴德,給兒子取名“孔鯉”,以示君恩浩蕩,沒齒不忘。后來,魯昭公和季平子因為“斗雞事件”大打出手,“三桓”聯(lián)合,居然把國君趕出魯國,到齊國、晉國流亡。魯國大臣們重新?lián)砹Ⅳ敹ü斡勺约簢陨詼?,上上下下,漠不關(guān)心。這時候,獨有孔子有情有義,追隨到齊國探望。
魯定公對孔子曾經(jīng)有過器重,從中都宰到大司空、大司寇,一路提拔重用。孔子也不辱使命,“墜三都”為定公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夾谷大會”為魯國贏得了國際地位。
魯哀公時期,孔子正“周游列國”,但是得聞齊國入侵魯國,馬上派子貢想辦法救母國。子貢憑三寸不爛之舌,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也就是說,盡管孔子對魯國國君不重用有想法,但是當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孔子從來都是義不容辭??鬃訉︳攪鴩闹邑懀瑥牟灰蚴苓^委屈而改變。
于是,有人諷刺孔子“諂也”。首次,我們必須厘清“諂”的意思——“諂”字和“陷”字,區(qū)別在左邊,聽不懂好賴話,誤聽讒言,那就進入了陷阱。也就是說,“諂”是語言的陷阱,“諂媚”的目的是為了討好,討好的目的是為了利益,有所圖也,旨在損人利己。
孔子對魯國國君,有什么企圖嗎?孔子如果想升官發(fā)財,無論是在魯國,還是在衛(wèi)國、齊國、楚國,他只要收起道義,放下面子,屈從權(quán)力,不那么固執(zhí),這些都是小菜一碟。
孔子有必要獻媚魯國國君嗎?他只是為了恢復周禮和秩序,實現(xiàn)國泰民安。魯昭公也好,魯定公、魯哀公也罷,或者是其他什么人做魯國國君,孔子的眼里,只要君明臣賢,百姓本分,就可以政通人和,安居樂業(yè)。
《康熙大帝》有一個張廷玉,侍奉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始終榮辱不衰,屬于“不倒翁”一樣的人物。他除了做事勤廉謹慎,更主要的是站隊穩(wěn)當——誰是皇帝,就忠于誰。
其實,對于每一個人,這道理都合適:我們是中國人,天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wù),我們忠于黨,就是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我們在一個單位,一個團隊,家有千人,主事一人,法人代表團隊,我們肯定要忠于法人,否則,拉幫結(jié)伙,打擊法人,這不是在制造混亂嗎?
服從領(lǐng)導,忠于團隊,不是對領(lǐng)導獻媚,這是我們的本分。難道中國人不愛中國,要拼命去愛美國嗎?在單位不支持法人工作,要討好造反派嗎?
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管理諸侯的是天子,監(jiān)督地方的是中央,各級官吏自有主管部門監(jiān)管,一級對一級負責,各司其職,各盡本分,不必杞人憂天,不必越俎代庖。
自己的職責不上心,總是眼睛盯著上級;自己的本分不到位,總是喜歡犯上的人。往往是打著革命反革命,標榜正義毀太平?;蛟S動機是好的,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