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論語#12.11
【原文】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君王有君王的樣子,臣子有臣子的樣子,父親有父親的樣子,兒子有兒子的樣子。”齊景公說:“說得好?。∪绻醪幌窬?,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即使有糧食,我哪能吃得上嗎?”
【微言微感】
發(fā)展的前提是穩(wěn)定,穩(wěn)定的前提是秩序,秩序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節(jié)最重要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各安其位,各循其道,各司其職,各盡本分。
這個世界,就像一臺“和諧號”動車,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火車跑得穩(wěn),軌道把得準。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這一切的一切,全在道上。每一個人,都需要做到占位不越位,補臺不拆臺。如此,和諧方能合力,合力方能共贏。
聚焦春秋戰(zhàn)國的動亂,諸侯紛爭,戰(zhàn)爭頻頻,民不聊生,一片混亂不堪。
為什么呢?
虎王老了,震懾不了百獸,猴子、豺狼都蠢蠢欲動,誰都想威風一下,體驗一下老大的感覺。于是,君不君,臣不臣,秩序亂了,社會就亂了。
有人問林肯做總統(tǒng)的感覺,林肯說,如同騎著一只老虎,威風凜凜也戰(zhàn)戰(zhàn)兢兢。社會也好,團隊也好,做老大是要有實力的,否則,壓不住場面,最先倒霉的就是老大。
什么是老大的實力?
我以為可以從三個維度看:一是力量,拳頭硬;二是見識,眼睛毒;三是胸襟,海納百川。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團隊了,誰最厲害就聽誰的,誰最有主意就聽誰的,誰最有威信就聽誰的。德不配位,必有禍殃。
《水滸傳》有一個白衣秀才王倫,占據(jù)了一個好地方——水泊梁山。最初,手下有杜遷、宋萬、朱貴等小角色,他的才識堪稱老大。后來,林沖來了,晁蓋來了,吳用來了……王倫武藝也好,才識也好,胸懷也好,都不是最好的了,就做不了老大了,還嫉賢妒能,惹惱了豹子頭林沖,被一刀給殺了。擁立“托塔天王”晁蓋做了首領。再后來及時雨宋江上了山,站位眼界比晁天王要高,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幟,慢慢就掌控了梁山的大權,晁蓋一死就做了老大。
由此可見,君君臣臣,首先是要求君王要有君王的樣子,君王不像君王,臣下也就可能會出現(xiàn)“僭越”或者背叛。
不過孔子更多的是要求臣下要收臣道,我們看到《論語》說得最多的,莫過批評一些權臣不守規(guī)矩,越禮僭越了。
我們今天看的這一段文字背景,孔子見齊景公的時候,應該是在魯國內(nèi)亂,魯昭公被迫流浪到齊國避難之后,孔子憤而離開魯國,去齊國看望魯昭公的事情。
魯昭公怎么跑到齊國去了?魯國內(nèi)亂是怎么回事?
一句話概括是:君上缺德望,大權旁落;臣下?lián)頇嘧龃?,目無尊上,最后爆發(fā)了“斗雞之亂”。
實事求是講,魯昭公這個君是有問題的。他的繼位本來就是有爭議的,又不是名正言順的太子,皇上死了,突然被權臣擁立做了君王。沒有自己的軍隊,沒有自己的班子,也沒有足夠的才華和德望 ,19歲了,還是不能自重,十分任性。
權臣季平子與王室子弟郈昭伯斗雞,各自作弊。起初,季平子給雞的翅膀上加芥末,季家勝。后來郈昭伯給雞爪帶上銅鉤,郈家勝。斗雞使兩家矛盾激化,季想殺郈,郈想殺季。在祭祖的當夜,郈昭伯聯(lián)合臧昭伯和魯昭公,三家合兵攻打季平子。
三家合兵攻打季平子能否取勝的關鍵是看三桓中孟、叔二桓的態(tài)度。郈昭伯把軍隊交給魯昭公指揮,自己去游說孟、叔二桓,沒想到被孟懿子斬為兩截兒,二桓發(fā)兵救援季平子。本來毫無防范的季平子眼看已成甕中之鱉,結果孟、叔二桓援兵到,季平子轉敗為勝,魯昭公被迫流亡齊國。
這都是什么事啊?君不君,臣不臣,哪里還有個正經(jīng)模樣?
孔子給齊景公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時候,不僅僅心里想到了自己的母國那些爛臟事,還因為看到了齊國的隱憂。當時,齊國是大國,是強國,但是也是危機四伏,矛盾一觸即發(fā)。
在泰上腳下,孔子遇見一個路邊哭泣的老婦人,丈夫上山打獵被老虎吃了,兒子子承父業(yè)上山打獵,也被老虎吃了。為什么非要自尋死路呢?“苛政猛于虎”。不打獵更活不下去啊,苛捐雜稅太重了,不打獵更活不了。
古時候,人們習慣稱呼“君上”為“君父”,成“百姓”為“子民”。老百姓為什么要尊重君王,忠誠君王,因為君王能帶給老百姓安全穩(wěn)定的生活,國泰民安的生活。現(xiàn)在君王荒淫無度,揮霍無度,不知道體恤百姓,不知道安撫百姓,君王沒有君王的樣子,臣下和百姓還能恪守臣道嗎?還能忠于君王嗎?
景公這個人,早期是有雄才大略的,也特別能禮賢下士,但是后來,居功自傲,貪圖享樂、生活極其奢侈,貪杯好色,好大喜功,大興土木,不顧百姓死活,厚賦重刑,甚至將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盛極而衰,禍根就在于此。
這一次,孔子說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他交口稱贊,但是接下來卻并沒有銘記于心,付諸行動。
聯(lián)系我們的教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們的師生關系是不是也是同樣道理?
我們經(jīng)常聽到某某老師被學生打了,某某老師被家長投訴了,我們很心痛:現(xiàn)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老師怎么這么難當???
實話實說,這里面有社會風氣的問題,有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問題,家長責任也不小,對孩子管教不力,孩子自身也是問題多多,毛病太大,欠修理。
但是,換一個角度呢?
為什么挨打的教師是他?
我們做教師的,如果課堂有趣,讓學生樂不思蜀,德高望重,讓學生頂禮膜拜,風趣幽默,和學生關系和諧,至于一言不合,師生就動手動腳嗎?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學生的巴掌拍過來,我們懂得太極之道,懂得以柔克剛,剛柔并濟,至于出現(xiàn)問題嗎?
暴打老師的學生,往往是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如果我們能多一些理解寬容少些指責苛責;多一些正面引導少一些抱怨歧視,師生多溝通,家校多協(xié)作,問題完全可以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們是領導的下屬,也是下屬的領導,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孩子,角色在變,責任也在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家庭和諧,工作和諧,社會和諧,付出努力,享受安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