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苔紙的文獻記錄、制造原料、藻體纖維組成與含量分析以及藻類植物造紙的具體實例四個角度,試圖證明中國古代苔紙存在的真實性。
關(guān)鍵詞:苔紙;側(cè)理;海苔陟厘
苔紙,又稱側(cè)理、陟厘和苔箋,是一種稀有的歷史名紙。從文獻看,苔紙由藻類植物所造,但長期以來學(xué)界對其能否造紙多持懷疑態(tài)度。如潘吉星認為海苔不可單獨造紙,需摻以“麻類及皮料制漿”;李書華認為“所謂以苔為紙,大約‘加膠’用苔,而非以苔代替其他纖維”;陳大川認為海苔作為紙漿懸浮劑要比以海苔為原料造紙合理;蔣玄怡認為側(cè)理紙“究其實際,實為麻所造”。而郝炎峰則直接否定了晉代“側(cè)理紙”的存在。然而,筆者在查閱了大量文獻后認為,上述觀點或可商榷。
一、苔紙之文獻記錄
目前可見最早提及苔紙的文獻應(yīng)是西晉張華的《博物志》:“晉武帝欲觀書,司空張華撰《博物志》進武帝。帝嫌煩,令削之。賜側(cè)理紙萬張?!睎|晉王嘉在其《拾遺記》中對該紙的外觀、用料、產(chǎn)地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即于御前賜……側(cè)理紙萬番,此南越所獻。后人言‘陟厘’,與‘側(cè)理’相亂,南人以海苔為紙,其理縱橫邪側(cè),因以為名。帝常以《博物志》十卷置于函中,暇日覽焉?!?
苔紙自晉代出現(xiàn)以來,深得文人墨客追捧,這不僅說明此紙名垂青史,也印證了它在后世的流行。
隋代詩人薛道衡之《詠苔紙詩》云:“昔時應(yīng)春色,引綠泛清流。金來乘玉管,布字轉(zhuǎn)銀鉤。”唐代詩人陳子昂賦《潘尊師碑頌》亦云:“道逢真人升玄子,授以寶書青苔紙?!蓖醪凇肚铐灢⑿颉分袑懙溃骸敖痖T獻納,縱麟筆于苔箋。”
宋元詩詞同樣見證了苔紙的使用。王安石《和微之藥名勸酒》云:“藥名勸酒詩實好,陟厘為我書數(shù)行。”他本人在《王莉公詩注》中對此句作注:“陟厘乃水中苔,今取以為紙,名苔紙,見《本草》草部?!标懹我苍锌骸叭碎g五十年,自笑晚乃悟。歸來寫苔紙,老憊無杰句”。元代王冕作《謝友惠溫生筆》:“東家小胥借已無,西家但有長柄鋤。薛濤側(cè)理攤滿案,無奈點作元云圖?!?
明清時期有關(guān)苔紙的文獻記錄也并不少見。張大復(fù)在《聞雁齋筆談》中寫道:“昔有從云間歸者,遺紙數(shù)幅,頗累苔色,而朱寫藻荇,其旁蓋裱竹紙為之,不知何名也。今惡讀《志林》云:‘昔人有海苔紙,今世無有?!弊T元春云:“驚喜弄苔箋,吟聲隨拜落,謂是昔人詩,焉知是即作?!鼻宕5瞒胱鳌稅傆H樓詩集》贊苔紙:“造紙?zhí)橘|(zhì),行行影曲遮。衍波翻碧藻,側(cè)理亂黃麻。條紊治難整,文迥織比斜。臨池疑皺綠,正筆反生花。魚網(wǎng)舂同密,烏絲界恐差。巧裁自南海,博物有張華?!鼻宕疔凇恫幌聨Ь帯访枋隽怂娝未鷤?cè)理紙的情況:“已亥秋,闕里孔東塘歿載余,予重平過其居,素觀其家藏唐硬黃、宋海苔側(cè)理二紙……最重者海苔側(cè)理紙長七尺六寸,闊四尺四寸五分,紋極粗疏,猶微含青色?!?
苔紙起于晉代,至今雖無實物傳世,但歷代諸多文獻記載表明苔紙之存在確鑿無疑。
二、海苔與陟厘之辨
有關(guān)苔紙原料的記載大抵有二。據(jù)東晉王嘉《拾遺記》記載:“南人以海苔為紙?!碧蘸刖啊侗静萁?jīng)集注》言:“陟厘……生江南池澤,此即南人用作紙者?!卑垂偶涊d,“海苔”與“陟厘”皆可用以造紙。由此,探究苔紙的制造原料,需依據(jù)古籍對“陟厘”與“海苔”的記載與描述判定其植物基源。
1.“海苔”其物
《拾遺記》對“海苔”并無詳述,有關(guān)古籍對海苔的解釋可歸為兩類。
第一種觀點視“海藻”為“海苔”。最早可見沈懷遠的《南越志》,此書已佚。但蕭統(tǒng)《六臣注文選》引用了《南越志》的解釋:“海藻,一名海苔,生研石上。”唐代著名的官修類書《初學(xué)記》和醫(yī)學(xué)典籍《外臺秘要》也引《南越志》對海藻作同樣的解釋。
有關(guān)“海藻”的本草學(xué)記載,其中郭璞《爾雅注》說它是“藥草也,一名海蘿,如亂發(fā),生海中”,在邢咼《爾雅疏》則有“葉大都似藻葉”之句。唐慎微《證類本草》作解:“海藻,味苦、咸,寒,無毒……一名落首,一名薄。生東海池澤。七月七日采,曝干。(反甘草)……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此物有馬尾者,大而有葉者……《本經(jīng)》及注,海藻功狀不允,馬尾藻,生淺水,如短馬尾,細黑色,用之當浸去咸。大葉藻,生深海中及新羅,葉如水藻而大。”按唐慎微等人所言,“馬尾藻”“大葉藻”即為“海藻?!?
查《中華本草》認為,上述藻類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confusum/pallidum)及羊棲菜(hizikia/sargassum fusiforme)的藻體。前者稱為“大葉海藻”,后者稱為“小葉海藻”。海蒿子為褐藻門,馬尾藻科,馬尾藻屬植物。藻體褐色,高一般30cm-60cm,最高可達1m。固著器盤狀,上生圓柱狀主干,生長于潮間帶的石沼中和大干潮線下1cm-4m深處的巖石上。海蒿子盛產(chǎn)于我國黃海、渤海,以及東海沿岸各地。羊棲菜為褐藻門,馬尾藻科,羊棲菜屬植物,藻體黃褐色,肥厚多汁,多數(shù)高約40cm-100cm,個別可達2m以上。生長于低潮帶和大干潮線下的巖石上,經(jīng)常為浪水沖擊的場所。羊棲菜在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遼東半島,經(jīng)廟島群島、山東半島東南岸、浙江、福建以至廣東雷州半島東岸均有生長。
第二種觀點見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藏器曰:‘干苔,海族之流也?!瘯r珍曰:‘干苔,此海苔也,彼人干之為脯,海水咸,故與陟厘不同?!辈椤吨腥A本草》,其原植物應(yīng)為綠藻門,石莼科,滸苔屬的植物滸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扁滸苔(enteromorpha compressa)等的藻體。滸苔屬藻類的藻體單條或有分枝。圓管狀中空,有時部分稍扁。藻體無柄,成熟時從基部細胞生出假根絲,形成固著器固著在基質(zhì)上。生長于海灣內(nèi)潮問帶的巖石或石沼中,全年均可生長。分布范圍很廣,中國各海區(qū)沿岸均有生長。
2.“陟厘”其物
在現(xiàn)今可得的文獻記載中,有關(guān)“陟厘”的最早解釋見于晉陶弘景《名醫(yī)別錄》:“陟厘,味甘,大溫,無毒。主治心腹大寒,溫中消谷,強胃氣,止泄痢。生江南池澤?!碧啤缎滦薇静荨氛J為陟厘“乃水中苔,今取以為紙,名苔紙,青黃色,體澀”,并引《短劇方》等書對其進行了描述:“《短劇方》云:水中粗苔也。《范東陽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綠色者?!端帉Α吩疲汉又袀?cè)梨。側(cè)梨、陟厘,聲相近也。”《證類本草》進一步就陟厘的性味、生境、用途等進行了描述和解釋:“又注釋以石衣為水苔,一名石發(fā)。石發(fā)即陟厘也,色類似苔,而粗澀為異。又云薄(同苔)葉似,音薤,而大生海底。且陟厘下自有條,味性功用與海藻全別。又生江南池澤,乃是水中青苔,古人用以為紙,亦青黃色,今注以為石發(fā)是也?!崩顣r珍在《本草綱目》記載,陟厘又名側(cè)梨、水苔、石發(fā)、石衣、水衣、水綿,“時珍日:陟厘有水中石上生者,蒙茸如發(fā);有水污無石而自生者,牽如絲綿之狀,俗名水綿,其性味皆同?!? 按上所述陟厘之生態(tài)、性狀結(jié)合現(xiàn)代本草專著《中華本草》可判斷,其現(xiàn)代植物為淡水藻類水綿屬之多種水綿?!彼d為綠藻門,雙星藻目,雙星藻科,水綿屬(spirogyra)植物,是接合藻目中的常見植物,本屬約300種。常成片生于淺水的水底或漂浮于水面,植物體為不分枝的絲狀體,由許多圓筒狀細胞縱向連接而成,細胞壁外面有大量的果膠質(zhì),藻體表面滑膩。
從文獻考證的角度推斷,用于制造苔紙的藻類原料或為水綿,或為海蒿子及羊棲菜,或為滸苔屬的藻體。至于上述幾種藻類可否用于造紙還需考察其細胞壁中纖維素及半纖維素的含量。
三、藻體纖維分析
紙張是由植物纖維經(jīng)過一系列的化學(xué)、機械作用,成漿后抄造而成的可供書寫、印刷等用途的材料。紙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與水,植物纖維的主要化學(xué)組成有纖維素(cellulose)、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及木素(lignin),以藻類植物造紙的關(guān)鍵在于其細胞壁中的纖維素及半纖維素含量。已有文獻認為,光合水生植物(aquatic species)的纖維素纖維含量至少占其所有化學(xué)組成的10%即滿足造紙的條件。@因此,通過考證上述藻類細胞壁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含量,對判斷中國古代苔紙的制造原料有一定的作用。
關(guān)于滸苔、海蒿子、羊棲菜及水綿的成分分析屢見于國內(nèi)外的文獻中。滸苔糖類成分分析結(jié)果顯示,其纖維素含量為13.3%,半纖維素含量為28.01%,另有國外文章顯示其纖維素含量為21%;馬尾藻屬(sargassum spp.)植物的綜纖維素(holocellulose)含量為46.08%,半纖維素含量為25.37%,a纖維素含量為20.35%;對羊棲菜的使用纖維含量測定得出,其纖維總含量為49.2%,其中不溶于水的纖維含量為32.9%;從水綿分離出的粗纖維部分經(jīng)次氯酸鹽處理后,留下的部分約占粗纖維(crude fiber)的80.9%(即纖維素含量為80.9%);不溶于17.5%氫氧化鈉的纖維部分約占粗纖維的72.3%(即纖a維素含量為72.3%)。
上述滸苔、海蒿子、羊棲菜及水綿的成分分析顯示,其藻體都適合造紙,國外早有以水綿粗纖維成功造紙的先例:取500g新鮮的藻體,加入5%-6%的次氯酸鈉溶液,加熱到70℃-80℃,之后進行過濾、干燥。取之前制備好的藻體切成2-3c m的長度,在2%的氫氧化鈉(NaOH)溶液中于室溫環(huán)境下放置24小時,用清水洗凈后再用99%的乙醇在40℃-60℃的溫度之間進行多次脫色。樣本制備完畢后對水綿粗纖維部分、纖維素部分進行了x光衍射分析和紅外線光譜分析。分析結(jié)果證明水綿的纖維素含量為80.9%、a纖維素含量為72.3%。為了顯示水綿纖維在造紙中的適用性,實驗人員選取了一種東洋濾紙(東洋濾紙No.2),并使用與制備水綿粗纖維相同的方法分離出濾紙的粗纖維部分,將其與水綿粗纖維部分比較后發(fā)現(xiàn),濾紙與水綿的粗纖維部分具有相同的組成和結(jié)晶結(jié)構(gòu)。這一分析后經(jīng)抄紙實驗進一步證實準確有效。因此,認定水綿粗纖維適合作為造紙原料使用。
根據(jù)以光合水生植物造紙其纖維素含量至少要達到10%的條件看,水綿、海蒿子、羊棲菜、滸苔都具備造紙的基本條件。雖然除水綿外其他藻類都暫無文獻資料證明其具有造紙的能力,但通過模擬實驗或許可以進行驗證。
四、藻類植物造紙實例
從現(xiàn)代造紙技術(shù)的角度看,許多海藻類植物具有造紙的潛力。
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藻類植物的細胞壁富含纖維素,這類纖維素被稱為藻纖維素(algic cellulose)。藻纖維素是由D-葡萄糖單體以B(1-4)糖苷鍵形式連接組成的,其x射線衍射(XRD)圖譜與陸生植物纖維素圖譜類似。
天然纖維素(native cellulose,又稱纖維素I)可分為纖維素Ia和纖維素IB兩種結(jié)晶變體,它不僅是植物纖維的主要化學(xué)組成,也是造紙纖維的主要化學(xué)組成。研究顯示,藻類細菌纖維素中富含纖維素1a;纖維素IB晶體則主要存在于棉-麻纖維素中。棉稈、麻類纖維原料均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是造紙工業(yè)常用的植物纖維原料。有研究顯示,亞穩(wěn)定狀態(tài)的纖維素Ia在不同介質(zhì)中經(jīng)熱、堿處理后可轉(zhuǎn)化為更為穩(wěn)定的纖維素IB。因此,從理論上講藻類植物纖維經(jīng)過一定的處理后或能轉(zhuǎn)化為與棉稈、麻等纖維類似的特性,用于造紙。此外,相對于其他植物纖維,藻類植物細胞壁含木素等非纖維素成分較少,這就使纖維素提取更容易。
藻類植物作為一種特殊材料,完全可以作為傳統(tǒng)造紙纖維的補充和替代,國內(nèi)外早有成功的先例。以與滸苔同屬綠藻門(chlorophyta)的硬毛藻(chaetomorpha)為例,100g/L的干燥藻體用5g/L的氫氧化鈉(NaOH)溶液以5atm的壓強和120℃的溫度蒸煮2小時,再將處理好的藻體濾水后洗凈,紙漿得率為47%。最后結(jié)論為硬毛藻纖維既可作為紙漿的混合成分,也可單獨被用于造紙。
再以紅藻門(rhodophyta)的江蘺(gracilariaSp.)、耳突卡帕藻(eucheuma cottonii)為例,將江蘺和耳突卡帕藻洗凈后浸泡24小時,將藻體切為2c m左右小段,加水以120℃煮沸后再以80℃左右的溫度蒸煮一小時,將煮好的藻體過濾后以同樣的方式再次蒸煮。在處理好的兩種藻類紙漿中分別加入甘油和木薯粉,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后進行抄紙。甘油和木薯粉作為紙漿添加劑,有利于纖維在水中懸浮,調(diào)節(jié)紙漿的濾水速度;有利于纖維間結(jié)合,提高紙張物理性能。實驗證明,以江蘺、耳突卡帕藻為原料制造的紙張具有較好的抗張性能,完全能夠替代木漿及其他天然纖維作為理想的造紙原料。
進入20世紀,中國的造紙企業(yè)也有以藻類植物造紙并獲成功的實例。1942年,陜西安塞振華造紙廠曾采用青苔造紙;1949年,臺灣高雄紙廠成功制得海藻紙漿。王菊華《中國古代造紙工程技術(shù)史》一書中曾介紹了一種發(fā)現(xiàn)于太行山溪澗石頭匕可供書寫作畫的“天然紙”,后經(jīng)造紙研究所鑒定此紙為藻類植物自然形成的紙狀物,紙色白綠相間。
我國古代的紙工很早就開始使用草木灰水(K2CO3)對原料作堿液蒸煮,以達到除木素、提純纖維的目的。除了要對原料作蒸煮外,還要進行天然漂白,目的是借助大氣中臭氧(O3)的氧化作用去除殘余木素及其他有色雜質(zhì),使纖維白度增加;另有考古資料顯示,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紙張的淀粉施膠技術(shù),其作用與甘油和木薯粉類似??梢?,我國古代的紙張加工技術(shù)和水平完全可以實現(xiàn)以藻類植物為原料制造適宜書寫的紙張。
五、結(jié)論
通過對古代文獻及現(xiàn)代造紙技術(shù)等資料的梳理分析,筆者認為:第一,雖未見使用藻類植物進行造紙的詳細歷史記錄,也鮮有實物傳世,但文獻表明中國古代早有以藻類植物造紙的先例。第二,結(jié)合古代醫(yī)藥文獻和現(xiàn)代中醫(yī)藥研究著作,可推斷中國古代苔紙的制造原料或為水綿,或為海蒿子及羊棲菜,或為滸苔屬的藻體。第三,根據(jù)對水綿、海蒿子、羊棲菜及滸苔細胞壁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含量判斷,上述藻類具備造紙的基本條件。第四,關(guān)于藻類成紙的分析、實驗及實例進一步驗證了使用藻類植物造紙的可能性。綜上所述,雖然前賢們對藻類植物能否造紙的問題有不同見解,但筆者通過大量的文獻調(diào)研后認為,利用藻類作為原料造紙是極可能的。
(王曉雪,中國科學(xué)院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科技史碩士研究生;方曉陽,中國科學(xué)院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