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臺子漫筆》一文為惠生所作,刊登于1943年的《旅行便覽》第5期上。作者生平不詳。廟臺子位于漢中市留壩縣,廟即張良廟,當時的留侯鎮(zhèn)公所駐地??箲?zhàn)軍興,廟臺子一躍成為川陜公路上的秦嶺重鎮(zhèn)。原文為繁體豎排,今嘗試以簡體橫排整理于此,字跡漫漶處以方框代替。
廟臺子居四周環(huán)山之中,據(jù)《留壩縣志》云:“秦嶺大幹自西極來,由西傾鳥鼠,而東南趨結(jié)為嶓冢,故水皆向東南流,廟臺子?xùn)|踰褒水,西底沔水,南北棧道據(jù)褒斜兩谷之間?!逼渲Х鍨樽习厣剑瑢訋n聳秀,古柏陰森,山多紫柏,因以得名,中有七十二洞,險峻人不可達。筆者于卅一年(1942)夏,攀登山巔,山勢高峻,步履維艱,山半有一古廟,供道德大尊,相傳漢張子房先生當年送漢帝經(jīng)由之處,惟無考證。自廟前攀援而下,有鐵佛洞(七十二洞之一),洞不深邃,黑暗陰濕,蝙蝠飛舞,中有鐵佛三尊,高及二丈許,惜年久生銹,不能辨別。其山狀如龍形,又名龍如山,有長青坦,產(chǎn)鹿壽芝草,服之據(jù)說可以延年益壽。
(《旅行便覽》書影)
廟臺子氣候,因秦嶺圍抱,比之關(guān)中及漢南各縣以及四川的氣候為低,地多山坡,不宜耕作,惟冬無嚴寒,鮮有大風;夏無酷暑,蚊蚤甚少,可謂廟臺子氣候的特色。
廟臺子地域極小,人口不多,街市長約半里,開設(shè)飯館旅社七、八家,紙煙什貨店五、六家。據(jù)鎮(zhèn)公所(當時的留侯鎮(zhèn)公所)調(diào)查,計有人口九十二戶,男女四百余人,經(jīng)商的大半川楚客民,當?shù)赝寥松跎伲覒卸璩尚?,?jù)聞在公路未通以前,全境遍植鴉片,造成了這種惡習??箲?zhàn)前后經(jīng)政府嚴予禁絕,其地逐漸開墾,種植稻麥;但收成有限,民多困苦,一般成年男女,頸下全長大瘤,俗稱“大脖子”是也。
(張良廟北花園)
漢留侯祠,即張良廟,不知建自何代,年久失修,棟宇傾圮;清嘉慶丙子重建,面積占地三十畝,巍峨宏敞,相傳漢張良隱退于此,亦不可考,惟史稱張良送漢帝至南鄭,請燒絕棧道,示項羽無東意,則褒、留兩地為張良所往來經(jīng)由,非無據(jù)也。山門口有“紫柏山漢留侯辟谷處”石碑,清道光刊立,廟內(nèi)木建“進履橋”,橫溪而筑,旁圍木柵,據(jù)謂張良幼年,在此遇一異人,形狀古怪,言語癲狂,蓬頭跣足,手執(zhí)柳枝,狂歌跳舞,口稱赤松子,見張良命之拾履,授以《素書》(該書凡六章三略,講處事用人之道,今廟內(nèi)尚有印行發(fā)售),因此取名。廟之外周,地勢廣闊,殿宇壯麗,有鐘樓、鼓樓、靈官殿,娘娘、藥王、財神、觀音、東華、三法、三清、三官諸殿及云水堂。三清殿規(guī)模宏大,殿供原始、道德、靈寶三神,塑像魁梧。東華殿塑像凡十七,即道家所謂南宗北派五祖七真是。留侯正殿,楹聯(lián)碑匾,琳瑯滿目,各代名人手跡甚多,至近代題刻,有于院長右任(當時的監(jiān)察院院長于右任)石刻八字書曰“送秦一椎辭漢萬戶”,馮副委員長玉祥(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聯(lián)曰“收秦關(guān)百二山河奇謀獨運,輔漢家統(tǒng)一事業(yè)成功不居”。殿宇宏敞,留侯塑像清秀,兩壁有清初壁畫,工頗細致;供案有香鼎銅鶴,花紋精古,為明代遺物,堪稱名貴。
廟臺子?xùn)|北,翻“柴關(guān)嶺”,即為陳倉古道,漢高祖由漢中入西安時,淮陰侯韓信斬樵夫于此,后出兵伐楚,令樊噲修棧道,名為暗度陳倉;今尚留有石龍、陳倉橋、陳倉樵夫墓可以瞻仰。
留壩縣城東南隅,有漢王城,地勢廣闊,建造壯麗,為漢帝當年建筑,其時以漢中盛夏,炎熱異常,建此以為避暑之處,今則棟宇傾圮,只供后人憑吊而已。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