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韓國是出了名的體罰國家,是全球197個國家中允許校園體罰的89個國家之一;也是經合組織國家中,允許家庭體罰和校園體罰的七個國家之一。
——趙碧(韓國阿洛伊修斯康復中心)《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自殺連續(xù)十年成為(韓國)青少年頭號死因,平均每四名青少年(9-24歲)中就有一名經歷過嚴重的抑郁。
——韓國統(tǒng)計廳和女性家庭部公布的《2018青少年統(tǒng)計資料》
今天,介紹一位韓國媽媽拯救兒女的故事。她將兒女休學的原因以及自己的事后彌補,全都寫了出來,集結在《媽媽的悔過書》里。
這篇文章,將用故事講述的方式,為大家呈現家庭教育的真相。你會看到,這位媽媽身上,有著你我的影子。
周二
思維 ??
全文共5913字,閱讀時間18分鐘
??????
李柳南,一名韓國知名小學的校長,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專家,也是一雙兒女的家長。
在她的學校,家長們擠破頭想讓孩子進她的班級學習。她出過一本書,名叫《五十五個給孩子的學校生活成功策略》,這本書成為了家長的必讀書。
就在書出版的那一年,她兒子告訴她不想去學校了,想休學。
她大怒,用了半個小時把兒子罵了一通,兒子摔門進了自己的屋子之后,她將兒子叫了出來,又用了半個小時來罵兒子為什么那么沒有禮貌,敢在大人面前摔門。
面對強勢的媽媽,兒子毫無招架之力,只好用懈怠的辦法對付媽媽。早晨,兒子起得越來越晚,后來上學遲到,去了學校之后又以各種理由早退回家,再后來干脆不出門。
兒子不去學校后,母子兩人每天都會對吼,兒子嘴里還會冒出臟話。經過四個月的戰(zhàn)爭,她敗了。孩子還是在休學書上蓋了章。那個時候離高考只差三個月了。之前,兒子在模擬考中,成績喜人,是全校的希望之星。
兒子休學之后,女兒要求和她談話,她不想聽,但是還是聽到女兒用弱弱的聲音告訴她,比自己優(yōu)秀很多的哥哥都不去學校了,她也要休學。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怕什么就偏偏來什么。
她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于是,剛和兒子做完斗爭、疲憊不堪的李柳南,打起精神繼續(xù)和女兒斗。她用強力將校服套到早已長大的女兒身上,將女兒送進學校。她前腳送女兒進去,女兒后腳從學校出來。與女兒糾纏了一個月后,她又敗了下來。女兒在她哥哥休學后的第二個月,也休學了。
兩個孩子休學之后,拒絕和父母交流,看她的眼神,就像“看到蟑螂一樣厭惡”。
她偶爾會想:“如果有消音槍的話,干脆把兩個孩子殺掉,我再自殺算了?!?/p>
孩子休學后,戰(zhàn)爭并沒有結束,相反開啟了長達一年半的持久戰(zhàn)。孩子們倒無所謂,每天吃、睡、玩游戲、看電影。氣急敗壞的是她,摔孩子的電腦、扔孩子的手機、剪孩子的數據線。被氣壞的她,曾三次暈倒被送往急診室,三次被車撞,三次開車撞人,其中有兩次還動了大手術。
在這段時間,她感受到的只有憤怒,她自覺是一位完美媽媽,一定是孩子出了什么問題。
“像我這樣的媽媽哪里找”
她自認是一個最完美的媽媽,“像我這樣的媽媽哪里找?!?/p>
為了讓兒子上到名小學,她將孩子的戶籍遷入附近認識的人家中。
為了讓兒子當上學生會會長,她會發(fā)動全家,提前很長時間精心謀劃。所以,每年她的孩子都能成為學生干部。
她像經紀人一樣,費盡心機讓孩子的時間達到最大化利用。即使家在郊區(qū),也要將孩子送去市中心最好的補習班,琢磨著怎樣才能讓孩子和名校的學生一起上課。
為了讓孩子進入好高中,她將孩子送入了交通工具都無法到達的寄宿學校。在這種學校里,有老師督促孩子五點起床,學習到晚上十二點。
在她的鐵腕管理,和孩子們的乖乖配合之下,她的兩個孩子學業(yè)成績都很優(yōu)秀。兒子在非常好的高中讀書,是全校的學生干部,高三的時候成績排名全校前三;女孩也在知名女中讀書。
眼看兒子馬上就要高考,一準能進入名牌大學,這也意味著孩子將來會擁有亮閃閃的人生。
為什么,為什么孩子偏偏要在這臨門一腳的時候選擇休學呢?
她想不通,她不甘心,她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
來自孩子的報復
有一天,她用哀求的語氣,向兒子說起了責備的話:“你怎么這個樣子呢?到底為什么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呢?”
這個時候,兒子惡狠狠地看著她說:“我為什么這樣你知道嗎?我會這樣,都是你,都是因為你。你想想過去是怎么對我,是怎么對妹妹的?被壓得喘不過氣的生活,這還算活著嗎?”
聽到這些話,李柳南快暈過去了。她放聲哭喊說:“你怎么可以這樣說,我是多么辛苦才把你養(yǎng)大的。為了你,我想去的地方沒有去,想穿的衣服沒有穿,想買的東西沒有買?!?/p>
兒子毫不領情:“誰叫你這么過的?不是你自己喜歡才做的嗎?你現在想干什么就去干啊,沒人會攔著你?!?/p>
聽了這話,她氣急了,拿起身邊的掃帚朝兒子打了幾下后,就被身高一米八的兒子逼到了墻角,仿佛下一秒,她就會被兒子掐死。她心驚膽戰(zhàn),落荒而逃。
她不敢再招惹兒子,只好將注意力轉移到女兒身上,沒想到女兒更慘烈。一天夜里,女兒崩潰大哭,衣柜門被砸壞,整個頭剃得精光,滿手鮮血,臉上的表情也很古怪。
即使在這個時候,她還是憤怒,想要教訓女兒一通。突然有一個念頭跑進她的腦海,如果有一天,她的孩子真的自殺了(這在韓國并不少見),她該怎么辦?孩子死了,那她自己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
女兒后來告訴她說:“我之前想自殺時,我的目的就是為了報復,只要一想到,如果我死了,爸爸媽媽會最難過,我就想這么做?!?/p>
那一晚,她在自己的房間里號啕大哭。她開始想,我到底做錯了什么?我的女兒得多痛苦才會那樣呀。
母親“夾槍帶棒”的仇人式對話
與來自孩子的報復
她想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了什么問題,于是她開始自救,開始瘋狂參加各種教育培訓。有一次,她參加了一個講座,里面談到了父母和孩子對話的類型,其中有一個類型是“仇人的對話”。
這個時候,她恍然大悟,原來之前無論她怎樣努力,和孩子的關系都搞不好,就是因為她一直在對孩子說著仇人的語言。
兒子拿到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回來的時候,她會說,語文是進步了,可是數學怎么退步了呢?你知道你報名的數學補習班有多貴嗎?
女兒第二天有聽寫考試,晚上她會帶女兒突擊。女兒太累了,想要睡覺,她會大聲說:“現在是睡覺的時候嗎?洗把臉再回來”。就這樣練到深夜。在這樣疲憊的狀態(tài)之下,女兒的成績可想而知,只考了六十分。她自然又是將女兒臭罵一通。
當女兒考試進步二十分時,面對女兒期待的表情,她冷冰冰地嘲笑:“是因為這次考試比較簡單吧?!?/p>
沒辦法,女兒只好繼續(xù)努力,后來終于考了一百分。面對這個來之不易的一百分,她很不屑地對女兒說:“你們班個個都拿一百分吧?有幾個人一百分呢?”
她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會面對這樣的對話,諷刺、輕蔑,從早晨睜開眼到晚上閉上眼。
女兒在小學沒有交到任何一個朋友。她挖苦道:“書念不好當然沒朋友,休息時間朋友不跟你玩的話,你就看書或者做題??!”
上中學時,女兒被同學搶走了手機,她說:“笨蛋一樣,手機為什么會被搶走?”
聽著仇人話長大的孩子,最想做的大概就是報復吧。
怎么報復?既然媽媽最在乎的就是上學,那就不去上學。孩子得逞了。
“媽媽不在乎我的情緒,那我也沒必要在乎媽媽的情緒。”在她生病住院的時候,孩子一次都沒有去看過她。
孩子報復的手段真是又準又狠。
當意識到她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之后,她決定做出改變,她想要孩子成為幸福的孩子,而不是成為她的炫耀品。
情緒教練式輔導
她想改善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好在她遇到了情緒教練式輔導(Emotion Coach)。
情緒教練式輔導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戈特曼,曾在長達36年的時間里,針對3000個家庭進行研究和調查,后來又針對這些家庭中的孩子進行了10年的跟蹤研究。
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戈特曼博士發(fā)現: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和認同時,也較易于感知和接受他人的情緒,不僅能夠建立圓滿的人際關系,同時在自信心、集中力、學習能力、健康等諸多方面也有較優(yōu)異表現,成年后也更容易獲得成功和幸福感。
戈特曼在實驗室里證實了情緒教練式輔導的神奇效應。韓國的崔星愛(又譯崔成愛)和趙璧(又譯為趙碧)將情緒管理訓練廣泛實踐于韓國的家庭、學校和咨詢工作室。
我們文中的這位韓國校長媽媽李柳南也就是在聽了崔星愛的演講之后,決定開始學習情緒教練式輔導。
在開始這項輔導之前,需要家長問自己一個問題:“有沒有真正感受過孩子的內心?!?/strong>
有沒有真正感受孩子的內心
在我們問孩子:“你到底怎么了”之前,有必要捫心自問,作為父母,我到底有沒有真正感受他的內心。
這位韓國校長媽媽在孩子有休學想法的時候,做了什么呢?她用仇人的語言,將孩子罵了又罵,逼了又逼。
女兒還在上學的時候,因為胃病住了院,她覺得女兒是在裝病,她覺得女兒應該上的補習班沒有去,學校的課也缺了,所以每次下班去醫(yī)院看女兒,她都帶著氣,進了病房就開始用仇人的語氣問女兒,“今天看了什么書,做了什么題?!?/p>
女兒的病半個多月了都沒有好,還耽誤了半個月的課,所以她很生氣,跑去質問醫(yī)生。醫(yī)生給她看了一張照片,是她女兒胃部的照片。她女兒當時胃的狀態(tài)相當于是,胃壁被長長的指甲刮傷了,血正不停地流著,這是很痛苦的。她女兒因為很會忍耐才能忍得住。
后來她想到自己曾像對待仇人一樣對待女兒,她覺得自己很過分,也很慚愧。
你可以想象,這個情感被如此忽視的孩子,她的自我存在感得有多低,后來女兒消沉、抑郁、還開始了自殘,也就變得容易理解。
要想讓被自己傷害得如此之深的孩子重新接受自己,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是在用情緒來面對世界
首先要在情緒上和孩子相互溝通
解決的首要辦法就是,要重視孩子的情緒,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就是情緒人,即使是到了青春期也是情緒人??刂魄榫w的大腦部位在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春期,一直保持著相當活躍的發(fā)育狀態(tài)。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長得像個大人了,他依然會對情緒非常敏感,不能在情緒、思維和行為之間把握好平穩(wěn)與協調。
也就是說,他們是依靠情緒來行動的。所以,不要和孩子講道理,孩子聽不懂。孩子最能聽懂、看懂的信號,是情緒。
在面對大道理時,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情緒。比如:“媽媽總是叨叨個不停,煩(情緒)死了!我討厭(情緒)媽媽的聲音!要是媽媽能不管我就好了?!?/p>
孩子也很會表達情緒。當自己微小的情緒沒被看到后,他們會發(fā)脾氣、大聲喊叫,用這種極大的情緒音量,期望別人讀懂他們的內心掙扎。因為他們只能感受到情緒,卻不懂如何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
他們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是在允許的范圍之內。他們只會被動等待,發(fā)出情緒信號來求別人能夠幫助自己??上У氖?,很多時候,大人會忽視他們的情緒,只注意到他們的行為,并怒斥他們的行為。
韓國媽媽的兒子后來告訴她為什么想休學,是因為得了恐慌癥。原本應該是全校第一名畢業(yè)的孩子,因為媽媽的計劃和逼迫已瀕臨崩潰,孩子擔心成績不如預期,媽媽肯定會生氣,加上家里狀況又很不好,爸爸事業(yè)失敗,所以只要到了學校,就會覺得胸悶、頭痛到快要炸了。
“母親,我當時想活下來,只要去學校就覺得快要死了一樣,所以才想休學。但當時沒有一個人理解我、聽我說話?!?/p>
我想,如果在孩子的父母中,哪怕只有一位,是接納孩子情緒的,孩子也不至于那樣和她對著干。韓國校長媽媽家里,因為媽媽是教育專家,全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以媽媽的方法為重。媽媽罵孩子的時候,丈夫會在一旁搖旗吶喊。
李柳南,也就是校長媽媽所做是的壓抑孩子的情緒。也有些家長是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是因為少做了一步,同樣讓孩子陷入了危機。
接納,并不是要放任孩子的情緒
現在不少家長都會包容孩子的情緒,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他們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覺得能夠做的只有包容孩子的情緒,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他們認為孩子的情緒一旦發(fā)泄出來,就萬事大吉了,對于孩子如何處理情緒及解決問題,他們從來不重視。
這些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就是放任型的。那位韓國媽媽的做法是屬于壓抑型的。
當孩子遇到情緒困擾時,放任型的家長會這樣說:
“考不好沒關系,只要身體健康就行了”,再就是“下次考好就行了”。他們也會對孩子說,“難過的時候就哭出來吧?!薄吧鷼獾臅r候打人也是很正常的?!?/p>
一味放任孩子情緒,會讓孩子感覺像是陷入了海綿堆里,情緒沒有找到著力點。他們會分不清哪些行為是合理的,反而會變得惴惴不安,心智不成熟,人際關系方面也會表現得難以與他人溝通。
所以說,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不意味著要放任孩子的情緒。在接納了孩子的所有情緒后,務必給孩子的行為劃定明確的界限。
為孩子的行為劃定明確的界限
用問題引導的方式
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怎么面對孩子的情緒呢?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之后,還需要用問題來引導孩子,讓他們自己想到解決辦法。
女兒休學之后,她有一天想明白了,不再去逼孩子去上學了,她問女兒,你有沒有想做的事,不上大學也行,只要你想做什么事,媽媽都可以幫忙。
女兒小心翼翼地問她,可不可以學烘焙。咱們這位韓國媽媽內心其實是崩潰的,在強忍住之后,首先用鏡面語言給予支持(也就是重復孩子的話):“原來你想做的是糕點烘焙的工作呀?”
之后,她用問題引導孩子自己想到解決辦法:媽媽可以幫什么忙呢?
她女兒說,“媽媽出錢就行了”。
自那之后,女兒上網查找,找到一家烘焙教室,開始苦練并拿到了證書。女兒很開心她告訴媽媽說:“我第一次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接下來其他的事也辦得到?!?/p>
再后來,女兒考入大學,這個大學的烘焙專業(yè)非常有名。可是讓她沒想到的是,女兒上了兩個月大學之后,又休學了。
她氣壞了,仇人的語言差點脫口而出。但她明白那樣的話是沒用的,于是她忍住暴脾氣,改用平靜的語言告訴自己:“人活著就好,人活著就好?!?/p>
女兒這次休學和上一次的高中休學完全不一樣,女兒并沒有在家里宅著,她出門的時間很多。后來,女兒又有新目標了,要考取心理學,在發(fā)憤讀書之后,她考上了大學,但是這所大學并非她的心中首選。
兩個月之后,女兒又一次休學,理由是班上同學的程度太糟糕了。
她想狠揍女兒一通,可又在心里想,只要孩子活著就好。
就這樣女兒又開始晃蕩,并很快有了新的目標,她想去美國。
聽到女兒說要去美國,她心里真實的想法是這樣的:丈夫經商失敗,一家人差點就要流落街頭,女兒怎么敢想要去美國?
不過,她還是給出了支持性回饋并引導孩子:“哇,你想去美國呀?到了美國想要做什么呢?”
女兒告訴她說,想去讀心理學。聽到這話,這位媽媽又開始了復雜的心理活動:“學心理學將來哪有飯吃呀,而且你英語又那么差,憑什么去美國讀心理學?”
即使心理已經亂到不行了,她還是選擇了支持性的回饋:“你想讀心理學專業(yè)呀?讀完之后想做什么呢?”
女兒回答說:我有勇氣休學離開學校,但是沒有勇氣的同學就得邊吃抗抑郁藥邊上學。我的學校一年就有一到兩個同學自殺。我想幫他們。
于是……后來……
后來怎么樣了?
后來她的女兒真的去了美國,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費了很大的辛苦考上了心理系,第一學期成績全A,還交到了男朋友。
她的兒子也上了大學,經過一番周折,完成了大學學業(yè),將來想要成為作家。
她和孩子的關系怎樣了呢?
有一次,她想知道,經過了那么長時間的努力修復后,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于是,她請孩子給她畫一幅畫。畫什么呢?當想到媽媽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下面是兒子給她畫的圖像。
兒子還為這幅圖,寫了一首長長的說明詩,這里摘選兩段:
我的媽媽就像是炎熱沙漠中的綠洲一樣,
可是這綠洲還真奇怪,
有著不會生銹的鐵制樹木,
底下有著茂盛的大葉子形成的,
寬大涼爽的樹蔭。
……
她用寬厚的心,
寬容地接納并理解,
兒子和女兒無數的失誤與過錯,
默默忍受并一再地等待等待。
到這里,故事完美地結束了。
很佩服這位媽媽的耐心和勇氣,也很感激她能夠將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寫出來。
“成功的原因千千萬,失敗的原因就幾個?!迸c其羨慕別人的教育資源,不如心明眼亮地繞過一些教育彎路。
關于情緒教練式輔導,你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看看下面這兩本書,這兩本書也是本文的參考書。
這兩本書之間是有聯系的。《媽媽的悔過書》是用母親的視角來實踐情緒教練式輔導,她所實踐的這種方法,正是源自《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的作者崔成愛。
《媽媽的悔過書》很好讀,讀完之后讓人印象深刻;《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更為專業(yè),覆蓋面廣,有不同年齡段的應對之策。
如果你讀完了悔過書,還想要繼續(xù)深入了解情緒教練式輔導,可以讀第二本書。
互動話題
你和孩子的相處方式是壓抑式還是放任式?文中提到的“接納情緒,規(guī)范行為,支持性回饋并引導解決問題”,是否給了你啟發(fā)呢?人無完人,誰當父母都不是經驗十足,反思、學習、改正,永遠都不晚。
你有什么故事和想法么?歡迎分享給我們!
拓展閱讀
12
韓樂
兒童故事創(chuàng)作者
生活教育實踐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