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微博上看到新聞,說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在重慶石柱試種成功了,除了菊花一緊以外,又想起重慶人何時開始吃辣這個問題,于是決定碼一篇關于此的文章,為自己解惑,也為同好答疑。
川渝的親都知道,辣椒在我們這一片叫“海椒”,如同明朝人稱之“番椒”一樣,這恰好說明了它的來歷。辣椒原產(chǎn)南美洲,明末始通過海上貿(mào)易傳入中國,最先到達的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帶。
辣椒傳入中國以后,當時的中國人民并沒有把它當成菜,而是作為花卉用于觀賞。這在明朝戲曲家湯顯祖的名作《牡丹亭》里就有所提及,他描述了一個富貴人家的后花園,提到了40種花卉,其中一種就是辣椒花。
明朝末年,一場因為天災和戰(zhàn)亂引發(fā)的大饑餓席卷半個中國,人們尋找一切可以救命的食物,辣椒由此進入了廣大饑民的腸胃。從此開啟了改變中國人味蕾的旅程,也終于與它同時期進入中國的紅薯、土豆、花生、玉米、南瓜這些作物一起列入了中國人的菜譜。
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qū)。貴州缺鹽,而鹽巴價貴,朝康熙年間“土苗用以代鹽”,辣椒起到了鹽的作用,以其刺激辛香改變人們飲食的寡淡。
從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開始,貴州地區(qū)大量食用辣椒了,與貴州相鄰的云南鎮(zhèn)雄和貴州東部的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辣子。嘉慶(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贛幾省辣椒種植普遍起來,其中四川種植辣椒的地區(qū)主要在成都平原和川南、川西南,以及今渝、鄂、陜交界的大巴山區(qū)。
四川人普遍吃辣椒的習慣則是到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之間才養(yǎng)成。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覽》記載,當時成都各種菜肴達1328種之多,辣椒已經(jīng)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有熱油海椒、海椒面等,特別是川菜中的回鍋肉正式見于書面記載了。在清代末年,食椒已經(jīng)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徐心余《蜀游聞見錄》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辣椒傳入中國不過約400年,到如今這種洋辛香料已紅遍全中國,將傳統(tǒng)調料茱萸、花椒、姜等的地位搶占半壁。因其是適應性強,既容易種植,又便于存放。更重要的是,在只有辣椒可供佐餐的饑荒的年代,其刺激辛香給人們單調的飲食增添一種美妙的風味。這一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新中國成立后的饑荒年代。
現(xiàn)代大多數(shù)中國人吃辣椒,不再是因為貧窮和饑餓,辣椒的種植也不僅僅局限于食用上,還有醫(yī)療、工業(yè)用途,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石柱試種成功的“地獄之火”,它就是一種工業(yè)辣椒……
人口的流動,貿(mào)易的昌盛,使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的人們來回遷徙、互相交往,不同的飲食習俗亦在彼此影響。最先接觸辣椒的沿海人民沒有養(yǎng)成吃辣的習俗,反倒是西南地區(qū)的人們嗜辣成性,而今川菜又火遍南北,反哺了當年的傳播之路,可謂奇妙之旅!
沒有辣椒時如何調味?解答在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