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位好作家的關(guān)鍵,就是持續(xù)不斷的閱讀 ——即便有了自己的作品后也不會停止閱讀。
以下是十位著名作家最愛看的書。或許,你也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書。
海明威
海明威曾經(jīng)說過,“沒有一個朋友像書一樣忠誠”。1935年,他在《Esquire》雜志上列出了自己的一些“朋友”,表示“寧愿再讀一次……也不愿年收入一百萬美元。“
這些書包括:《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遠(yuǎn)方與往昔》(Far Away and Long Ago)、《布登勃洛克一家》(Buddenbrooks)、《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戰(zhàn)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獵人筆記》(A Sportsman's Sketches)、《卡拉馬佐夫兄弟》(Brothers Karamazov)、《問候與再見》(Hail and Farewell)、《哈克貝利·費(fèi)恩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瑪歌皇后》(La Reine Margot)、《泰利耶公館》(The Maison Tellier)、《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帕爾馬修道院》(La Chartreuse deParme)、《都柏林人》(Dubliners)、葉芝的《自傳》(Autobiographies)等等。
這可不是他列出的第一個書單。就在一年前,海明威曾為一名搭便車前往佛羅里達(dá)與他見面的有志作家列過一張14本書的書單。其中包括上面的幾本書,還有史蒂芬·克萊恩的兩部短篇小說。
喬治·馬丁
《權(quán)力的游戲》的作者喬治·馬丁曾說,托爾金的《指環(huán)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仍是我最欣賞的一本書”,這本書他第一次讀是在初中。
對此你或許并不意外,不過他最近又在一本新書中找到了靈感,并在Live Journal網(wǎng)站上推薦了這本書:“我不會忘記《第十一站》(Station Eleven)“,他寫道,艾米莉·圣約翰·曼德爾的這本書講的是后世界末日社會里一群演員的故事,是“一部讀來深深惆悵的小說,滿滿哀傷,但辭藻華麗……我會記住這本書,也會再讀的“。
吉莉安·弗琳
《消失的愛人》(Gone Girl)作者吉莉安·弗琳參加Reddit網(wǎng)站2014年度AMA(Ask Me Anything)問答活動時,被問及她最喜愛的書。她說出了自己的“安慰書目”——“當(dāng)你感到脾氣很差,沒有什么好書可以讀的時候,可以看的書”,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和諾曼·梅勒的《劊子手之歌》(The Executioner's Song)。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洛麗塔》(Lolita)的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在索引卡片上寫作,“逐步謄抄,擴(kuò)充,重新組織直至成書”。
《巴黎評論》雜志寫道,他在20世紀(jì)50年代接受法國電視臺采訪時分享了他認(rèn)為可以稱為“偉大文學(xué)作品”的書單: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Ulysses),卡夫卡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安德烈·別雷的《彼得堡》(Petersburg),還有“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In Search of Lost Time)的前半部分”。
簡·奧斯汀
經(jīng)典小說《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和《愛瑪》(Emma)的作者簡·奧斯汀本人就是書、詩歌和戲劇的忠實(shí)讀者。她的閱讀書目包括拜倫的《海盜》(The Corsair),讓利斯夫人的《奧林匹與泰奧菲爾》(Olimpe and Theophile),以及安·拉德克利夫的《尤多爾佛之謎》(The Mysteries of Udolpho)。 不過,她最喜歡的是塞繆爾·理查森的《查爾斯·格蘭迪森爵士》(Sir Charles Grandison)。
馬克·吐溫
1887年,馬克·吐溫給緬因州牧師查爾斯·D.克瑞回了一封信——據(jù)推測,克瑞在信中請求馬克·吐溫為年輕的男孩和女孩推薦書目,并詢問了他自己最喜愛的書(很不幸,克瑞的信已經(jīng)丟失了)。
馬克·吐溫回復(fù)道,他最喜愛的書包括“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托馬斯·馬洛里爵士的《亞瑟王之死》(The Death of King Arthur),……《天方夜譚》(Arabian Nights)等等”。 他還提到了《B.B.》,并表示這本書是“我在幾年前寫的,不是為了出版,只是為了自己讀”。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
1936年——菲茨杰拉德離世前四年,那時他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格羅夫公園酒店。在他企圖開槍自殺后,酒店堅持讓護(hù)士多蘿西·理查遜監(jiān)護(hù)他。期間,菲茨杰拉德給了這位護(hù)士一張22本書的書單,都是他認(rèn)為的“必讀書目”。
其中包括西奧多·德萊塞的《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歐內(nèi)斯特·勒南的《耶穌的一生》(The Life of Jesus),亨利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及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
塞繆爾·貝克特
1969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的作者貝克特一直是個注重個人隱私的人,甚至在寫作方面獲得贊譽(yù)后也是如此。2011年,作者從1941年至1956年的許多信件出版了,讓全世界看到了他的交友和閱讀習(xí)慣。
貝克特在信中提到了許多書:他評價儒勒·凡爾納的《環(huán)游世界八十天》(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by Jules Verne)“充滿活力”;他還寫道,第四次閱讀臺奧多·馮塔納的《血淚的控訴》(Effi Briest)時,他依舊在“同樣的地方流下了淚水”;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最喜歡的書是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譚恩美
《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的作者譚恩美最喜愛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是《金瓶梅》,由一位匿名作家所著(注:署名蘭陵笑笑生)。
她說:“我認(rèn)為這是一本寫給墮落之人的禮儀之書。明末時期,讀者可能會把它藏在被子下面,因為那時禁止讀這種‘色情作品’。這本書具有現(xiàn)代自然主義的風(fēng)格——‘Show, don't tell’(注: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一句定律“秀而不說”)——其中還有許多性愛場面的描寫。 ”
J.K.羅琳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和《蠶》(The Silkworm)的作者J.K.羅琳(她以筆名羅伯特·加爾布雷斯寫了《蠶》)最喜歡的書是一部經(jīng)典作品——簡·奧斯汀的《愛瑪》(Emma)。 羅琳說:“弗吉尼亞·伍爾夫這樣形容奧斯汀,'說到偉大的作家,她是最難企及的那一個’,這句話太棒了。你被這個故事吸引,當(dāng)你從故事的另一端出來后,你知道自己看到了多么偉大的東西。但是你看不到絢麗煙火,因為沒有華而不實(shí)的火花。”
她小時侯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伊迪絲·內(nèi)斯比特的《尋寶人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Treasure Seekers),羅琳稱內(nèi)斯比特為“我最認(rèn)同的兒童作家”:“《尋寶人的故事》是兒童讀物的一大突破,在大多數(shù)人還在為兒童寫道德劇的時候,奧斯瓦德真的是一個非常真實(shí)的敘述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