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寬窄哲學研究院、《中華文化論壇》編輯部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寬窄哲學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fā)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四川省農業(yè)農村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國家部委、高校及科研機構、省直部門的專家學者、領導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圍繞“寬窄哲學的理論與實踐”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發(fā)表觀點,交流思想,對寬窄哲學理論和實踐層面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進行了探討,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寬窄哲學體系,探索寬窄哲學在實踐層面的應用,從哲學高度分享了寬窄價值體系。
我提交的《寬窄哲學和城市文化“人境互洽”的辯證關系》一文中,也對寬窄的意涵進行了詮釋和闡述。而我在主旨演講中則更多地認為,我們所處的生活,寬窄無處不在。它是人們對有形世界和無形空間進行觀照和思考,衡量與把握而形成的一套智慧哲學,其本質是“度”。寬窄有度,而寬窄又在矛盾和運動中,不斷變化和衍生,它是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高度集中的體現(xiàn)。寬窄哲學是一種智慧,一種文化,一種思想,是樸素而深邃、精準和直觀的辯證邏輯。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道:“何勞問寬窄,寬窄在心中?!睂捳亩x,也許在于個人之眼目,之思索,之頓悟。每個人對于寬窄,都有自己的一套解說,人生的得失在一瞬,百年的悲喜在一念,心有寬窄,自有天與地,晝和夜,日和月,也有茫茫年歲,浩浩宇宙。
曾國藩自謙地認為,自己天分不高,一生走的都是窄路——笨拙:讀笨書、打笨仗、想笨法。可是,看曾國藩的成功一生,我們完全可以認定,他走的是窄路,但最終走向了寬處。他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任何事物的兩極都是互通的,寬窄也不例外。這說的就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寬窄了,而是哲學意義上的寬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行走窄路,卻最終通往寬途。
同樣的例子,還有我們四川的蘇東坡。傳說蘇東坡能“過目成誦”,為人天分極高,在文學藝術上達到了極高造詣,舉世皆認其才華橫溢。有一次,一位朋友去見蘇東坡,等了很久,蘇東坡才出來見他,客人一臉不高興。蘇東坡誠心誠意解釋:“我正在抄《漢書》?!笨腿寺犃朔炊硬焕斫猓J為憑蘇東坡的過人天賦和“過目成誦”的驚世才能,還用得著抄書嗎?
蘇東坡曾經說:“我讀《漢書》到現(xiàn)在已經抄寫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了三個字,第二遍每段抄兩個字,現(xiàn)在只要抄一個字了?!笨腿税胄虐胍傻靥袅藥讉€字一試,蘇東坡果然應聲能背出有關段落,一字不差。世人這才明白,蘇東坡的“過目成誦”,原來是超越常人勤奮治學的結果。其實蘇東坡不僅三抄《漢書》,就是《史記》這樣數(shù)十萬字的巨著,他都是一遍又一遍地抄寫的。蘇東坡稱自己的這種讀書方法叫“愚鈍三法”。所謂“愚”,也是一門心思地走窄路,用心治學,心無旁騖,如果蘇東坡沒有這樣的積淀,又何來學問的寬與深、廣和透?可見執(zhí)著于人生目標,目光聚焦一點,是精準之窄,開辟智慧之寬。寬窄文化大象無形,寬窄哲學大巧若拙,寬窄思想大璞不雕。寬窄如鹽,需用心品味,才得其味,才享其妙。
在我們平日為人處世時,且持寬窄之思,以“宰相之肚”秉容人之雅量,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分自在從容。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當朝宰相張英家人與鄰居葉秀才,為了爭墻基地界引發(fā)官司。張英管家寫信告訴朝中主人,張英回信只有四句話:“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蓖俗屓?,善待他人,體現(xiàn)出了張英為人的寬窄之度,內在品性寬宏大量,以寬廣心胸接納大千世界,設身處地包容理解,才是真正將人生走向了“寬處”。
“人生無進退,得失寬窄間?!比嘶钪?,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有些事就不能單憑得失大小來權衡和比較,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若總是糾纏于方寸境遇,人生就會黯淡無光。人生之寬窄有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處世哲學和生活態(tài)度。人生不滿百,道路卻頗多坎坷曲折,或有春風得意,或有狼狽落魄,也曾因為被認可和嘉獎而興奮歡樂,也曾因為被攻擊和謾罵而憤怒不已。一個真正明白寬窄之道的人,擁有成熟的心胸,隨著人生的閱歷和知識的增長,心境變得從容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再患得患失,不再囿于丁點利益。
寬窄哲學,影響著每個人,讓我們能生活得更加舒展,自然獲取智慧。光陰似箭,白駒過隙,當我們在歲月長河中猛然回頭,才發(fā)現(xiàn)當時濃烈的愛恨悲喜,早已化作一抹淡影,離我們遠去。時間仿佛是寬容的,給予我們足夠的光陰,去奮斗、去打拼、去求索。當我們終于歷經千難萬險抵達目標時,發(fā)現(xiàn)時間不知何時,已從指縫悄悄溜走,時間變得越來越窄,以至于我們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回到往昔。時間的寬與窄,寬容與冷漠,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和奮斗。所以,寬窄不僅僅是空間的寬窄,也是時間的寬窄。在每個人的身上,留下無數(shù)精神印跡。
我們的城市文化與寬窄哲學之間是息息相關的。大到城市的景觀規(guī)劃、道路設計,小至單幢樓宇、內里裝修,都體現(xiàn)了寬窄之美。如何讓人們在城市中更好地“與環(huán)境相融,和諧相處”,是必然趨勢,也是現(xiàn)實需求。按照古希臘關于人的觀點,文明創(chuàng)造人類,人類反過來影響文明進程。文明程度與城市建設,與國民美感,與國民素質有著直接關系。文明程度決定幸福程度,幸福是合乎德性實現(xiàn)活動的基本命題。從主觀上說,幸福感是一種歸宿感、安定感、滿足感,在客觀上,幸福感表現(xiàn)為社會文明指數(shù)、經濟福利指數(shù)、生態(tài)環(huán)境指數(shù)等。
如何讓城市居民獲得更大的幸福感,達到“人境互洽”,我們應該從寬窄之中叩問答案。寬窄哲學能更好地引領城市文化的建設,讓人不僅從物質層面,也從精神層面,與生存環(huán)境之間,達成更好的融入與互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城市治理,已經向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數(shù)據(jù)的運用,智慧城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無一不是寬窄哲學與科技文明的互滲與跨界,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至真關懷,促進真正和諧的城市文化建設。
寬窄哲學甚至與體育運動、與大健康產業(yè)等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不是曲高和寡,也非陽春白雪,它的核心在于對“度”的把握,是人的審美、意識在物體上的投射。寬窄哲學既是價值觀,又是方法論,能在實際生活中給予我們指導和引領,因為它的出發(fā)點,是人本原則。《哲學大辭典》將“以人為本”闡釋為“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與發(fā)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币嬲私鈱捳軐W問題,我認為應該回到人的本身去思考,按照人的需求、人的價值、人的規(guī)律來關注和闡釋,研究和接納。
總之,面對生活,處處有寬窄,生而為人,人人也身在寬窄之中。堅持這樣的思維,也許某一天,我們就會像南宋的陸游悟道一般: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沿著自己信念的“窄路”努力行走,堅持不懈,初心不改,抬頭忽見豁然開朗,天光明媚,始覺寬窄之互變,誠不我欺。
樂莫樂兮與君相知
謝謝長按關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