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談說史事今天07:37
涼州最早建制于西漢,是西漢十三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甘肅武威。
西漢時期涼州的位置大體等同于今天的甘肅和寧夏,西漢元狩二年,為打通河西走廊,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攻擊位于河西地區(qū)的匈奴休屠王,霍去病大破休屠王,并攻占休屠王王城,漢武帝改休屠王城為武威。
元封五年,也就是十五年之后,漢武帝將天下分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而霍去病所打下的河西地區(qū)置涼州刺史部,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涼州自此得名。
涼州最初設有八個郡,名字都非常好聽,分別是:
安定郡、天水郡、隴西郡、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到了東漢時期,東漢政府對涼州的行政區(qū)劃進行了調(diào)整,設立十郡,名字依舊很好聽。分別是:
武都郡、隴西郡、漢陽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金城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到東漢興平元年六月,在董卓舊部李傕等人的威脅下,漢獻帝將涼州東部地區(qū)單獨拿出來,成立為雍州,設雍州刺史。
建安十八年,東漢政府又將涼州與司隸校尉部的三輔一起并入雍州,治所就在長安。
之后到曹魏初年,曹丕再度重新恢復了涼州的建制,分河西8郡復置涼州。
從西漢到三國,涼州和雍州分分合合,這兩個州加起來大體就相當于整個甘肅、寧夏和陜西南部,后世泛稱“雍涼”,此地也成為三國時期魏蜀爭奪的重點,諸葛亮北伐的目標主要就是奪取雍涼之地。
其實在《隆中對》中,雍涼并不是諸葛亮的戰(zhàn)略重地,諸葛亮最初的目標是奪取荊州和益州。荊州當時號稱天下之腹,其“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益州則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在諸葛亮的戰(zhàn)略中,益州是大后方,而荊州則是北方中原的利刃,從這里可以直逼許昌、洛陽。若同時拿下荊州和益州,則可分兩路北伐,一舉拿下長安、洛陽。
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劉備是先拿下了荊州,雖然當時荊州是孫權(quán)借給劉備的,但借荊州和借錢的道理一樣,孫權(quán)作為債主是孫子,劉備作為欠錢的一方則是大爺。
劉備許諾拿下益州后便歸還荊州,不過劉備拿下益州后又搪塞稱拿下涼州再還荊州,這直接把孫權(quán)惹煩了。雖然最后雙方中分了荊州,但雙方的梁子是接下來。至此荊州被分成了三分,北部四郡被曹操占領(lǐng),東部三郡歸孫權(quán),西部三郡屬劉備。
雖然只拿到了三分之一個荊州,但此時已經(jīng)是劉備的巔峰時期。隨后劉備又在漢中之戰(zhàn)中大勝曹操,鎮(zhèn)守荊州的關(guān)羽聞訊北伐攻打襄陽,建安二十四年,三國襄樊之戰(zhàn)由此拉開。
襄樊之戰(zhàn)的過程就不提了,結(jié)果是曹操孫權(quán)聯(lián)合擊敗了關(guān)羽,孫權(quán)則趁機襲取荊州,俘殺關(guān)羽,劉備荊州之地全部喪失。
地盤被搶,兄弟被殺,劉備大怒,不顧眾人的反對執(zhí)意親征吳國,但在夷陵之戰(zhàn)中敗于陸遜,劉備隨后病逝于白帝城,荊州算是拿不回來了。
丟失了荊州相當于北伐少了一條腿,而且只剩下益州一地的蜀漢在經(jīng)濟和人口上都難以與魏國打持久戰(zhàn)。此后主政蜀漢的諸葛亮改變了最初的戰(zhàn)略,他先是派人與孫權(quán)合好,然后平定南中,整頓后方。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逝世,魏明帝曹叡繼位,諸葛亮聞訊后決定北伐,但目標并非是直取洛陽,而是希望能夠拿下雍州西部和涼州地區(qū)。
諸葛亮明白,以蜀漢現(xiàn)在的實力想一舉吞掉魏國是不可能的,為今之計只有徐徐圖之,先拿下涼州等地補充一下人口再說。
其實涼州人口在當時很少,是三國時期各州人口最少的一個州,最多也就只有三四十萬人。但是對于蜀漢政權(quán)來說,這么多人口已經(jīng)不少了,而且涼州還盛產(chǎn)馬匹,也可以彌補蜀漢騎兵不足的劣勢。
而更重要的是,以諸葛亮的實力也就只夠拿下涼州,于是諸葛亮便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先拿下涼州。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初順風順水,一連拿下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人相繼投降諸葛亮。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關(guān)鍵時刻,被諸葛亮派去街亭阻攔魏國援軍的馬謖把諸葛亮狠狠地坑了一把,馬謖直接就把街亭給丟了。丟失街亭相當于后路被截,為了防止自己被魏軍包餃子,諸葛亮只得忍痛放棄了所占之地,帶著三郡幾千戶居民撤回漢中。
之后諸葛亮又相繼進行了四次北方,目的都是一樣的,奪取涼州、雍正二地,占關(guān)中,圖洛陽,但是都沒成功,最后遺恨五丈原。諸葛亮逝世后,姜維繼承其衣缽,繼續(xù)北伐,目標是還雍涼,可結(jié)果仍是沒有實質(zhì)性的進展。
縱觀整個三國時期,涼州一直是蜀漢和曹魏的爭奪要地,只可惜諸葛亮和姜維都沒能實現(xiàn)這一計劃,以至于最后被曹魏反撲滅。
假街亭位于漢中和隴南的交接部,從漢中陽平關(guān)(屬漢中略陽)西出甘肅隴南,進而向天水進軍的祁山道上,若再縮小范圍,應該位于祁山道和陳倉-青泥道的交叉點甘肅徽縣附近。
從三國演義得出以上結(jié)論,可以從幾方面討論:
然后是從司馬懿的話分析:上面已經(jīng)說到了諸葛亮北伐的命門所在,然而能威脅這個命門也并不是很容易,因為從關(guān)中到徽縣隔著秦嶺和隴山,要穿越山嶺到達此處的能行軍的路并不多,然后再來看司馬懿的話分析:懿曰:“吾素知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欺子丹無備,定從此進。吾與汝徑取街亭,望陽平關(guān)不遠矣。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彼若回動,吾提兵于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以下來分析司馬懿的話:
第一, 司馬懿說街亭在秦嶺之西,而甘肅徽縣就是臨近秦嶺之西;而秦安莊浪是在秦嶺北方上百公里,而秦嶺之西也確有這么這一條路,這就是陳倉-青泥道,經(jīng)過陳倉-鳳縣-甘肅兩當-徽縣;到達徽縣后,往西北走就是祁山道,可以出祁山進軍天水;往南翻越青泥嶺,就進入了漢中略陽地界;
第二,如果說秦嶺之西只是口誤,那么司馬懿還說街亭是漢中咽喉,如果街亭是在隴山西側(cè)秦安莊浪一帶,離漢中太遠了,不可能是漢中咽喉,符合漢中咽喉特征的是甘肅徽縣;
第三,司馬懿說奪街亭便可以絕蜀軍糧道,而漢中通往天水的唯一糧道就要經(jīng)過徽縣;而秦安莊浪位于諸葛亮尚未成功占領(lǐng)的地域,不可能是蜀軍主要糧道;
第四,司馬懿說諸葛亮一旦往漢中撤退,他就可以在小路埋伏打諸葛亮,說明街亭在蜀軍回漢中的路上;而徽縣就是在回漢中的路上,而諸葛亮從天水一帶,向東南回漢中,是不可能經(jīng)過東北方的秦安莊浪一帶的;
第五,司馬懿說諸葛亮如果不撤回漢中,他就會堵死各條小路,不讓漢中的糧食運往天水一帶,這個指的就是穿越青泥嶺的所有小路,因為這個頸線位東西方向?qū)挾泉M窄,司馬懿的大軍完全堵死它是可以做到的。
綜上,對街亭之戰(zhàn)描寫最為詳細,對街亭特征描寫最為詳細的三國演義,它所寫的街亭是在甘肅徽縣附近,如果歷史上魏軍真的用奪取假街亭這招棋,比奪取真街亭要狠得多,奪取真街亭的作用在于將隴西和關(guān)中連成一塊,保住魏國在隴西的原有勢力范圍,讓蜀軍難以真正在隴西站穩(wěn)腳,從而知難而退。而奪取假街亭則是抄了諸葛亮的后路,讓蜀軍成為孤軍,可以屠整個蜀軍的大龍。
另外說一下,小說作者將假街亭設在了徽縣這個重要的咽喉,確實使得整個街亭之戰(zhàn)極為扣人心弦,但其后卻不好圓場了,因為他還得讓諸葛亮全身而退。小說作者在最后圓場收尾這里寫的不夠嚴密,三國演義中,司馬懿中了空城計,但仍然回了街亭,此時諸葛亮是回不了漢中的,能從陰平道回成都就不錯了,但結(jié)果不但諸葛亮回了漢中,連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軍民居然也都回了漢中,這個地方小說沒有足夠嚴密。(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此時街亭就奪回來了嗎?街亭沒有奪回,還是回不了漢中)除非他們回去,是在司馬懿尚未回到街亭之前打了這個時間差,但是
1.這個時間差就算諸葛亮可以利用,安定那么遠,安定的軍民怎么利用
2.司馬懿即使未回街亭,也是在祁山道上,諸葛亮回漢中就會在路上碰上司馬懿的大軍。此時作者為了讓諸葛亮回漢中,對于司馬懿開始說的絕糧道,打伏擊全都只字不提了。(此時的街亭又變成了秦安莊浪一帶的街亭,自然不影響諸葛亮回漢中了)。那么,怎么圓場呢,這個是不太好寫,比如,小說作者可以寫司馬懿被空城計嚇慌了,不敢再夾在蜀軍和漢中之間,而是北出祁山逃回到了天水以北,這樣除了安定軍民之外,諸葛亮以及天水南安軍民湊合著是能回漢中的。
所以,歷史里的真街亭因為三國演義里的假街亭而聞名,而當它聞名后,很多人又會拿三國演義里假街亭的重要性去對照,比如“糧道”“歸路”,對照后又會發(fā)現(xiàn),真街亭并不是很涉及糧道和歸路,于是產(chǎn)生了困惑,其原因就在于三國演義里的街亭,把位置從北邊的秦安莊浪一帶,改到了南邊的甘肅徽縣一帶,所以小說里那些重要性,和真正的街亭重要性完全對不上號。
樓主分析得十分有理。
所謂假街亭,有沒有歷史原型呢?還是完全屬于羅貫中的文學創(chuàng)作?
事見《三國志 衛(wèi)臻傳》。在第四次北伐中,衛(wèi)臻提出的戰(zhàn)略,“宜遣奇兵入散關(guān),絕其糧道。”正是樓主給出的那條路線。只不過,在衛(wèi)臻領(lǐng)兵到達長安時,諸葛亮已經(jīng)敗退漢中,因此這一計劃沒有實現(xiàn)。
第一次北伐與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出兵路線是相同的,所以,羅貫中把四伐歷史上沒有實現(xiàn)的這個“斷糧策”,移花接木到了第一次北伐。人物也由衛(wèi)臻變?yōu)橹乃抉R懿。而且,這樣演義之后,乘機還把歷史上原本十分荒謬的“空城計”,在小說中實現(xiàn)了。
可見,羅貫中雖然把三國歷史改寫的不成樣子,但不得不承認他是個三國專家。
街亭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zhàn)事,發(fā)生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zhàn)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zhàn)爭中一場決定性戰(zhàn)事。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并派趙云、鄧芝為疑軍,據(jù)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fā)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guān)中震動,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zhàn),并派張郃(he)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lǐng)導諸軍,后于軍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將領(lǐng)張郃的進攻。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jié)度,舉措煩擾,更加舍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jù)守而非占據(jù)山下的城鎮(zhèn);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guī)勸,但馬謖都不接納。張郃到后,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并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王平此時命自己所領(lǐng)的軍隊鳴鼓自守,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王平得以有時間收拾殘軍,并率領(lǐng)敗軍撤回。馬謖失守街亭后,諸葛亮失去重要據(jù)點,進退無據(jù),無法再戰(zhàn),于是,遷西縣一千多戶撤回漢中。后馬謖與將領(lǐng)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黃襲被奪兵。
226年(魏黃初七年,蜀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太子曹睿[ruì]即位,任命夏侯楙[máo]駐守長安,關(guān)中空虛。
227年(魏太和元年,蜀建興五年),孟達和諸葛亮多次通信,秘密答應歸蜀;孟達和魏興太守申儀有隔閡,申儀秘密上表告發(fā)了孟達。孟達聽說后,驚惶恐懼,企圖舉兵反叛;司馬懿寫信安慰勸解了他,孟達因此猶豫不決。司馬懿則秘密率軍進討,攻打新城。諸葛亮見有機可乘,便決定大舉北伐。
228年(魏太和二年,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將要攻打曹魏,與諸將商量這次軍事行動。聽說 諸葛亮揚言從斜谷取城,命令鎮(zhèn)東將軍趙云、揚武將軍鄧芝充當疑兵,據(jù)守箕谷;魏明帝曹睿派遣曹真都督關(guān)右地區(qū)各軍駐扎在城。諸葛亮親自統(tǒng)率大軍進攻祁山,軍陣整齊,號令嚴明。 起初,曹魏認為劉備已經(jīng)去世,幾年來沒有什么動靜,因此放松了防備;而突然聽到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眾都很懼怕。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響應諸葛亮,關(guān)中如雷轟頂,受到震動,朝廷大臣不知不什么對策,魏明帝說:"諸葛亮本來依據(jù)山險固守,當下親自前來,正合乎兵書所說招敵前來的策略,一定能夠打敗諸葛亮。"于是統(tǒng)領(lǐng)步兵和騎兵五萬大軍,命右將軍張郃監(jiān)管軍務,向西抵御諸葛亮。丁未(疑誤),魏明帝到達長安。 越嶲([xī],今為四川西昌地區(qū))太守馬謖,才氣和抱負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昭烈帝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做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從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諸葛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是讓馬謖統(tǒng)領(lǐng)各軍在前,同張郃在街亭交戰(zhàn)。折疊關(guān)中震動
折疊違眾拔謖
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揮調(diào)度,軍事行動混亂無章,放棄水源上山駐扎,不在山下?lián)爻且亍堗A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fā)動進攻并大敗馬謖,蜀軍潰散。諸葛亮前進沒有據(jù)點,就攻取西縣一千多人家回到漢中。把馬謖關(guān)進監(jiān)獄,殺了他。諸葛亮親自吊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蔣琬對諸葛亮說:"古時候晉國同楚國交戰(zhàn)楚國殺了領(lǐng)兵的得臣,晉文公喜形于色。天下沒有平定,而殺了智謀之士,難道不惋惜嗎?"諸葛亮流著眼淚說:"孫武能夠制敵而取勝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嚴明;所以晉悼公的弟弟揚干犯法,魏絳就殺了為他駕車的人。當下天下分裂,交戰(zhàn)剛剛開始,如果又廢棄軍法,怎么能夠討伐敵人呢?"
馬謖沒有失敗時,裨將軍巴西人王平一再規(guī)勸馬謖,馬謖不采納;等到失敗,部眾四散,只有王平率領(lǐng)的一千人擂響戰(zhàn)鼓,把守營地,張懷疑有伏兵不敢往前逼近,于是,王平緩緩地收擾各部散余的士兵,率領(lǐng)人馬返回。諸葛亮既殺了馬謖和將軍李盛,還奪了將軍黃襲等的兵權(quán),王平的名聲地位就特別提高和顯示出來,又提拔他為參軍,統(tǒng)領(lǐng)部兵馬和營屯之事,官位遷為討寇將軍,封為亭侯。諸葛亮上書請求自己貶降三級,劉禪任命諸葛亮為右將軍,兼理丞相的職務。
趙云、鄧芝的部隊也在街亭失利,大軍敗退,兵將不再可收拾,箕谷戰(zhàn)敗部隊撤退,兵將依然齊整如初,是什么原因呢?"鄧芝說:"趙云親自在部隊后面拒敵,軍需物資,一點都沒有拋棄,兵將沒有什么緣由可以散亂。"趙云有軍資和剩余的絹帛,諸葛亮讓用來分給將士。趙云說:"軍事上沒有勝利,為什么要有賞賜,這些物資請全部存入赤岸庫,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勞品。"諸葛亮很贊同這個意見。
魏明帝在戰(zhàn)后評價街亭之戰(zhàn)說:"亮懷李熊愚勇之志,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qū)略吏民,盜利祁山。王師方振,膽破氣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⒊贾鸨?,蹈尸涉血,亮也小子,震驚朕師。猛銳踴躍,咸思長驅(qū)。" 并稱贊張郃說:"賊亮以巴蜀之眾,當虓[xiāo]虎之師。將軍被堅執(zhí)銳,所向克定。"
而諸葛亮也在戰(zhàn)后做了反思,評價街亭之戰(zhàn)失敗的原因是:"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街亭之戰(zhàn)失敗,令到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日后蜀漢數(shù)次北伐亦未能獲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響,而且本次蜀軍大敗,對本來已因
本來自劉備征孫權(quán)失敗,不久逝世后,蜀漢都沒有什么侵擾魏蜀邊界的行動,曹魏都沒有作出什么準備,以為蜀漢已無力侵邊;故此當諸葛亮北伐的消息傳來時,令朝野震動,更加令三郡叛離。戰(zhàn)后曹魏亦加強了對蜀漢的防衛(wèi),包括曹真預計諸葛亮會攻陳倉,于是命將軍郝昭守治陳倉城,以致年底(即229年年初)諸葛亮進圍陳倉時無功而還。及后亦因曹魏多作防備而令北伐難以獲得大的成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