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5年,唐帝國建國57年,身無長物的無業(yè)游民王勃投奔遠在越南的父親,路過南昌,在滕王閣上蹭飯時,寫下名篇《滕王閣序》,一句“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開啟了唐代詩人的失意江湖。那以后,唐朝詩人宦海沉浮,壯志難酬,李白、杜甫、李商隱、白居易、王昌齡皆混到了李清照筆下“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地步。
一
孟浩然曾經(jīng)是無限接近于皇帝的人。
他躲在王維的床底下的時候,百感交集。他已經(jīng)40歲了,他還沒有考中進士,他還有機會嗎?
那個叫李隆基的家伙就在外面,王維的辦公室之中。他知道,那或許是他最后的希望。
王維的工作很清閑,清心寡欲的,沒事還老惦記著田園的生活。不是“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就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偏偏皇帝老兒總來看他。
可孟浩然天天扒著墻頭想逮住機會和李隆基握個手,都握不上。
丞相張九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吧?夠得上說話了吧?孟浩然寫了首《望洞庭湖送張丞相》,寫的已經(jīng)夠露骨了,“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我的丞相大人,咱們都是詩人,給個機會吧?孟浩然差一點就給跪了。
杳無音信。
孟浩然改寫田園詩,《過故人莊》,和王維并稱田園派組合了吧?王維老師幫幫忙,帶個話唄!
王維直接把皇帝請來了,還把藏在床底下的孟浩然拽了出來。吶,皇帝陛下就在這里,你有啥話直接跟他說吧!李隆基笑瞇瞇地看著孟浩然,小子,想當個什么官???寫首詩考考你。
孟浩然張口就來了。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他媽的,我說我眼瞎看不見你是塊兒料?不看看我大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昌齡,哪個不比你牛X,還擱這兒跟我說反話?欺負我聽不懂人話?有才昏君棄是吧?回去好好準備準備考試去吧你!
王維,你也回去種地吧!
李隆基拂袖而去。
孟浩然到底沒有考中進士。一千多年以后,我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寫毛筆字《春曉》的時候,不知道有幾人能夠品出那“花落知多少”的苦澀。
二
考生孟郊在母親的教誨下,又一次出發(fā)了。
他寫了一首《勸學》,“青春須早為,豈能再少年”。母親很生氣,你張嘴閉嘴就說自己老了,是準備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嗎?
可以想象一下那畫面,恨鐵不成鋼的母親拄著拐杖將他送到門口,叮囑,大丈夫應以進士登第光耀門楣為己任,豈能因年歲老卻而偏廢!
四十三歲的孟郊穿上娘親縫好的衣裳和母親告別了。這個時候的孟郊,要靠母親縫衣服,大抵是沒有媳婦兒的。
當然,以他的經(jīng)濟狀況,媳婦還歸屬于奢侈品一類。畢竟他的日子是這樣的,“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啼饑號寒,傾訴窮愁的詩人,哪個女的愿意嫁過去受罪??!想要改變這種命運,就得考上進士,改變母親和自己的命運。
然而現(xiàn)實又狠狠給孟郊了一個耳光?!皸壷脧蜅壷?,情如刀劍傷”,又一次落第,原諒我情難自已,痛不欲生啊!
自古華山一條道,再考!四十六歲,孟郊再次奉母命應試。
《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終于考中了,他擁有了看盡長安美色的資本,跨馬游街,等著誰家的姑娘投個繡球過來。奈何??!奈何?。∧魏文隁q已老。
進士并沒有改變孟郊的命運,授過縣尉職,也來不及再實現(xiàn)任何抱負。蒼白的現(xiàn)實無情地嘲弄著他,他的內(nèi)心反復拷問自己,我考這個進士干什么!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一年后,孟郊不務政事,又二年,孟郊去職。
孟郊終于不必再過那種忍饑挨凍的生活了,但他慌亂的一生,就在母親考進士的教誨下定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做兒子的,窮其一生,都無以為報。
三
改了羅隱這個名字,羅隱依舊沒有考中進士。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羅隱自嘲的本事是出了名的,考了十多次,還不消停,我考不上的原因太復雜,簡單來說,就是五湖的煙月都和我作對了,出門沒看黃歷,諸事不宜。
五十多歲的羅隱,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發(fā)已白,功名未就,心里頭只有一個字——急。中年危機,絕對的焦慮,不是再不奮斗就老了,而是再不奮斗就死了!五十而知天命嘛!
“但是秕糠微細物,等閑抬舉到青云”,羅隱不服??!看看什么小魚小蝦的都考上,我寫了這么多詩,這么多人都看得起我,排隊也該排到我考上進士了吧?這些考上的,有些還是我的學生,還向我請教過寫詩的道理呢!以后教我怎么去指點他們呢?
想想那個考到46歲的孟郊,考上了得意忘形那樣子,如今輪到我來替他墊底了。算了算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吧!想那些有什么卵用?考上才是硬到底,喝酒去,我就跟進士考試剛到底了!
再次進士不第,羅隱絕望了。
走了!撤了!酒醒以后,再看一眼長安吧,走了。沒了進士,就沒有了在朝堂上說話的機會。人家都是清華北大畢業(yè)的,咱一個地方上的大專院校,到底說話不挺氣啊!再說,在地方上當個刀筆吏,有什么意思呢?
鐘陵。羅隱隱隱約約想起十多年前在這里喝過一場酒,見過一個舞姿翩翩的叫云英的姑娘,曾經(jīng)放出豪言:姑娘,等我考上進士,我就回來娶你過門!
云英連續(xù)幾個呸呸:哪路英雄豪杰,哪個公子少爺,好端端我的不要,我要你?我等你考上,也人老珠黃了!
《贈妓云英》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然而重到鐘陵,云英仍在樂籍。再次酩酊大醉的羅隱啊,看著已經(jīng)半老徐娘的云英,眼角不禁泛起淚花,不是“天涯淪落人”,而是我們淪落天涯十余年,到現(xiàn)在依然沒有混個模樣出來,難道我們兩個都不如別人嗎?
來吧,讓我們滿飲此杯吧!
四
“調(diào)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出入長安,張繼意氣風發(fā),牛氣沖天,一副鶴立雞群的樣子,不去投名拜帖,一門心思考進士。
天寶十二年,張繼考中了進士。
天寶十三年,張繼銓選落地,歸鄉(xiāng)。
沒錯,辛辛苦苦過了筆試,面試沒過,回家等下一輪補錄吧!
天寶十四年,焦急等待的張繼沒有等到吏部的銓選,反倒等來了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一路丟盔棄甲,攜文武百官倉皇逃到了蜀地。
“流年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戰(zhàn)況越來越激烈,皇帝連自己的妃子都保不住了,縊死在馬崽坡。逃往江南的張繼憂心忡忡,他擔心著大唐的氣數(shù),更擔心著自己的命運?;实圻€能回馬長安嗎?這進士下一任皇帝還承認嗎?以后還有機會當官嗎?還能報效朝廷施展抱負嗎?有人給發(fā)俸祿津貼嗎?
張繼可能考了一個假進士。還沒來及嘗到滋味,便已經(jīng)又回到了落魄書生的樣子。愁?。】喟。?/p>
等待,在顛沛流離中等待,等待著皇帝平叛,收復兩京,可這仗一直打下去,自己的一生交付給誰呢?“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等不起??!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基層35歲解決不了副科,再說提拔,不是扯犢子嗎?何況是連科員身份還沒有明確,還沒有定崗定編,還想在朝中有一番作為的張繼呢?
下一站是哪里?躲到什么時候?張繼躺在船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又一年要結(jié)束了啊,一輪霜月要落下了。張繼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也想起了自己的家。月亮落下去,天就徹底暗了,霜鋪滿地面,天就徹底寒了。寒鴉不住地啼叫,怎一個愁字了得,半夢半醒之間的鐘聲,攪得人心神不寧。未來何去何從?我就要在等待和逃離中了卻一生嗎?
寶應元年,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結(jié),天下大定。戰(zhàn)后的大唐急需要人才,張繼被起用,最終他走到了王勃最失意時所停留的地方,在洪州擔任了鹽鐵判官。
他一定讀到王勃的《滕王閣序》吧,他一定會把那些句子銘記,“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他一定還想干一番事業(yè),但僅僅幾年,他便客死在任上。
這是一個沒有被歷史記憶完全的詩人,沒有人記得他何時出生,也沒有人記錄下他何時去世,只在《唐代進士錄》里記錄著他考中進士的時間。他一生的高光時刻,只有這篇《楓橋夜泊》,那失意的晚鐘,給他漂泊的一生奠定了基調(diào)。
宋詞是風流的,而唐詩則是失意的。那些寫下名篇的詩人們,他們的人生皆是不堪回首。也許正應了那話,官場失意,詩壇得意。
他們失意的情緒伴隨著他們的詩,穿越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來到我們面前,向我們演繹出了一個失意的江湖。我們仿佛看到他們又拎起了酒壺,李白站在最前面,高吟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柳宗元蹲在船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李商隱走上高臺,憂郁而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們次第走過,失意的眼神淹沒在酒里,直到那大唐,掩上了它最后一頁。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