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去的地方與眾不同
它承載了大多數天津人的出行記憶
幾經周折才得以保留
那就是
天津西站老站房
這里不同于一般的景點,就在10年前,這座有百年歷史的老站房還發(fā)揮著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
至于位置……小津這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在導航軟件里搜索“西站 老站房”是搜索不到的,具體位置大概在西站(公交站)附近。其實還是很明顯的,但是道路好多都是單行,所以建議大家到附近后步行過去。
在很多天津人的心中,對于天津西站老站房的印象,還是那個以貨運為主,兼具部分客運功能的樞紐站。
▲ 老西站關閉前的景象
而大家對西站老站房的最后關注,恐怕就是對它進行整體平移的那45天了,自此這座老站房不再承擔繁重的樞紐作用,轉而作為一個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筑被保留下來。
盡管有一個如此華麗的轉身,但看著它就這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很多人心中還是有一些莫名的感傷……所以,今天小津就帶你一起走進她,感受她的“人生經歷”。
神秘身份大揭秘
西站老站房,除了我們對她的一絲依戀,她還有著自己獨特的驕人身份。
西站老站房
2013年,成為天津市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歷史淵源
早在1863年,一個叫麥克唐納·史蒂文森的英國爵士將修建鐵路的觀念帶到中國,并為中國制定了第一個鐵路線路計劃,就是要修建一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
當時他提交的方案是“從鎮(zhèn)江經過天津、北京作為揚子江流域的一條大干線”。但當時保守的清政府對鐵路、火車這種洋玩意兒,完全沒法接受。這個英國人只好心灰意冷地離開了。
也就是說,這是最早提出修建的鐵路線。
甲午戰(zhàn)爭之后,清廷雖然已經意識到修建鐵路謀求發(fā)展的重要性。但在津鎮(zhèn)鐵路籌資問題上的沖突,最終導致津鎮(zhèn)鐵路落于德英兩國之手。
直到1896年,熱心洋務的容閎提出借外國資本修建“津鎮(zhèn)鐵路”,并以重金報效政府,這次才得到了批準。
容閎與一家英商公司協議,簽訂了550萬英鎊的借款草合同。但德國得知后表示,如果津鎮(zhèn)鐵路不向他們借款,便不許穿過山東省境。這樣津鎮(zhèn)鐵路就必須向西繞離山東,但又會與蘆漢鐵路接近,這立馬遭到了拿到蘆漢鐵路貸款權的俄、法的強烈抗議。
為了鞏固自己在中國南部的勢力,取得津鎮(zhèn)線的修建權,英國和德國于1898年9月,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津鎮(zhèn)鐵路”。在兩國聯合施壓的情況下,清政府只好把津鎮(zhèn)鐵路的貸款權交給了英德兩國。
但很快八國聯軍入侵,合同又被迫擱置。
到了1903年,談判繼續(xù)展開。
1905年,“收回利權運動”在中國氣焰高漲,人們紛紛要求廢除津鎮(zhèn)鐵路借款草約,自行籌款修鐵路。
▲ 1908年清政府對外發(fā)行津浦鐵路借款債券100英鎊
(此版為藍色罕見息票)
1908年,梁敦彥與德方英方代表訂立了《津浦鐵路借款合同》,此時情況有了新的變化,滬寧鐵路即將竣工,為與之連接,清政府將津鎮(zhèn)鐵路的南端西移至浦口。選線也相應變化,過徐州后,不再朝向東南方向,而是折向西南,經安徽蚌埠抵浦口,路名也改為津浦。
▲ 早期津浦鐵路局路徽
史學上另有一種解釋是:當時的揚州鹽商害怕津鎮(zhèn)線的修建勢必影響到自己的住宅、墳地、園田的利益,阻止津鎮(zhèn)線;同時,當時鎮(zhèn)江的仕紳也堅決反對建津鎮(zhèn)線,因為津鎮(zhèn)線建成,揚州必然非常繁盛,將可能取代鎮(zhèn)江的作用。
總之,這是清政府借款建成的最長的一條鐵路,歷時四年,一氣呵成,也是舊中國鐵路最為起伏波折的篇章之一。
津浦鐵路分南北兩段,中間以山東省嶧縣韓莊運河橋為分界點。韓莊以北至天津段由德國工程師主持設計施工,全長626.1公里;韓莊以南至浦口由英國工程師負責設計施工,全長383.3公里。
兩段分別于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開工,1911年9月接軌。1912年全線通車。
單從工程技術的層面而言,兩國派出的總工程師按合同規(guī)定聽命于中國的督辦大臣。他們帶來了當時最先進的鐵路建造技術和管理制度,也使津浦鐵路的建設在高速度、高質量的狀況下運行。
僅用四年多時間就修建完成,其修建速度之快為清代鐵路之最。
▲ 天津西站老站房 資料照片
津浦鐵路
選址之爭
與眾
不同點
津浦鐵路北段當時從半截開始施工,從靜海區(qū)的良王莊向天津市內修筑,這樣做是因為天津起點的地址始終未定。
1908年5月,天津當時最有名的26家商號,聯合上書天津商會,要求在南開(今南開中學附近)設立車站。
在津浦鐵路北段開工8個多月后,督辦鐵路大臣呂海寰收到一份極有價值的材料:“河北趙家場后空地有二頃有余,地勢平坦,既無廬舍,又無墳墓,堪為建設總站之用。'
當時所稱的'河北趙家場'是現在天津市紅橋區(qū)的北營門至南運河一帶,由于當時南運河并未裁彎而在河北岸,距離今天的天津西站約500米。
自庚子之亂后,河北大街以及估衣街、鍋店街、針市街等原本熙攘的商業(yè)鬧市一度冷清。趙家場建成車站將有助于舊時繁華的恢復。
1910年3月,直隸、山東兩幫商號127家聯合再次上書天津商會,請求在'南開'至少設立一個分站。
1913年7月,寧星普、楊以德、杜寶楨等社會名流為首的紳商,再次向津浦鐵路局提議'南開'建站。津浦鐵路局在回信中拒絕并指出,沒有能力也沒有打算在'南開'另設新站。
最終,在趙家場修建了車站,即現在的天津西站候車室。
實地游覽
天津西站在1910年12月14日啟用,是津浦鐵路的起點站,也成為最早連結中國南北干線鐵路的車站和國際通關口岸站。
站房由德國建筑師設計,為磚紅色的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筑。建筑材料也由海外運來。
西站老候車樓是全國鐵路樞紐站中修建最早、保留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天津西站初建時,站內共有4條股道、2座站臺、1座天橋、1座站房。
1937年日軍占領天津,天津西站被占領后,車站的線路被改成5條股道,并另建了一個南貨場。同時期,日本人在西站前街緊鄰西站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工廠。
建筑頂部為紅瓦坡頂,開有老虎窗和煙囪,外立面為清水磚墻,窗套、立柱、花飾及入口臺階均為石材。
上雕有南極仙翁仙、鶴和龍嘴的圖案與西洋風味的洋樓相配可謂中西合璧,窗式和窗套變化多樣,是一座具有典型折衷主義風格的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筑。
▲ 上世紀90年代 資料照片
1949年,天津西站被核定為三等站。
1955年,天津西站被核定為二等站
1962年,被核定為一等站。
1984年,天津地鐵的起點站也設在了天津西站。
1987年,天津西站已發(fā)展成為客貨運兼辦的綜合性一等站。
2009年,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節(jié)點工程——新天津西站開工。西站老站房向東南方向整體遷移了140米,其中向南135米,向東40米。
▲ 2009年9月24日 天津西站老候車樓開始平移
此次施工首先對二樓大廳等薄弱環(huán)節(jié)采用輕型桁架加固增加整體性、提高空間剛度,對拱券部分進行磚砌封堵。
其次制作了下滑軌道,其中北南向11組,東西向8組。下滑軌道采用條形混凝土基礎,其中跨地鐵通道部分采用筏板式基礎。
然后對房屋進行托換施工,采用夾墻梁和抬墻梁等方式將房屋托換至托盤梁系上。
最后進行墻體切割,將房屋的荷載轉換至下滑梁上。
這次西站老站房的平移不僅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開創(chuàng)了天津市平移工程的先河。目前,天津西站老站房作為紅橋區(qū)的百年標志性建筑,與新西站遙相呼應,成為西站城市副中心的主要標志之一。
未來,這里將收集并收藏百年鐵路發(fā)展的相關實物、照片等珍貴歷史資料,作為天津鐵路博物館被永久保護,成為大家追憶歷史,增長知識的重要場所。
資料來源|王大多游天津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