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徐剛:孔子思想體系的邏輯

研究先秦諸子的思想,首當其沖的,就是材料問題??鬃颖救藳]有著書,所以,研究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從他的后學弟子的記述中去尋找。今人相信《論語》中的“子曰”,甚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子曰”,而不相信其他經傳中的“子曰”,其實沒有什么道理,因為同樣都是孔門弟子的記述。但時至今日,以我們對先秦學術的傳承特點和先秦古書的流傳通例的認識,①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子曰”,即使不是孔子親口所說親手所寫,其思想來源于孔子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談論先秦思想,想要嚴格地限定于某一個個人的直接材料,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真正可以有材料憑借的,都是一個學派,或者一個團體的思想。


古人并不看重某個個人的思想,只看重某一種思想。探討孔子的思想,我們不得不依靠晚于孔子的記錄,然而這卻是惟一的途徑,就像探討蘇格拉底的思想,只能通過柏拉圖、色諾芬等后來的記錄一樣,因為蘇格拉底也沒有任何著作。所以,本文討論的前提是,先秦儒家文獻中的“子曰”,基本上都可以代表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有體系的嗎?馮友蘭曾經區(qū)分形式上的系統(tǒng)與實質上的系統(tǒng),認為中國哲學家雖不像西洋哲學家有形式上之系統(tǒng),卻還是有實質上之系統(tǒng)的。② 盡管孔子沒有完整地表述過自己的思想體系,我本人也還是相信他是有實質上的體系的。但是困難在于,研究哲學史的學者,即使是相信孔子有實質上的系統(tǒng)的馮友蘭,也都只是抓住他的思想中的某些方面來進行論述,似乎也沒有能夠整理出一個“一以貫之”的體系來,流于散亂。這樣就使得孔子的思想體系只能停留在被質疑的狀態(tài)下。本文就是試圖要把孔子思想的各個主要方面,整合起來,努力找出一個有著內部邏輯的,相對完整的系統(tǒng)來。


一、從天道出發(fā)


任何一種哲學思想,如果成體系的話,它都必然有一個出發(fā)點,或者說是一些公理性的假設,就像歐幾里得的幾何學一樣。


早期人類社會的思想家們,通常都選擇“天”或“神”作為自己學說的理論依據(jù)??鬃觿t繼承了西周以來“天”的觀念。因為宇宙之間、自然界的一切都早已存在了那么長的時間,世界一直有秩序地運行變化,一切都是按部就班,那么和諧。這證明天的偉大,天地的運行是那么完美,什么都像設計好了似的,有條不紊,所以人類只要效法天,人類社會就一定會和諧地運行。在《論語》中,孔子多次提到要效法天,《陽貨》:“子曰:‘予欲無言?!迂曉唬骸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泰伯》:“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又《禮記·哀公問》:“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p>


我們可以把這看成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公理假設:天地自然的秩序,就是最和諧,最完美的秩序。這就是先秦時代所謂的“天道”,既是孔子思想體系的起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


這個落腳點,應該是在孔子的晚年完成的??鬃拥乃枷?,在晚年有一次很大的轉折,就是從仁義禮樂的世俗倫理,上升到天道性命的探索。這一轉變,應該與他晚年喜讀《周易》有關。《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墩撜Z·公冶長》記載子貢的話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弊迂暤倪@句話常常被用來作為孔子只關心人事,不關心性與天道的證據(jù)。但是全面地考察孔子的言行與思想,就知道這樣的理解是有問題的。


第一,《易傳》中大量地記載孔子說到性與天道,如《系辭》幾乎通篇都在講天道;《文言》:“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利貞者,性情也?!薄吨t卦·彖》:“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薄墩f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薄拔粽呤ト酥饕滓玻瑢⒁皂樞悦?。”而且孔子自己也說:“五十而知天命。”(《為政》)


第二,在孔子的后學學生中,講性與天道的也很多。例如《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孟子》也說:“形色,天性也。”第三,在20世紀90年代出土的郭店楚簡中,也有不少關于性與天道的說法,例如:“善,人道也,德,天道也?!薄笆ト酥斓酪病!保ā段逍小罚靶宰悦?,命自天降?!保ā缎宰悦觥罚坝刑煊忻?,有地有形?!保ā墩Z叢一》)郭店楚簡中的這些儒家著作,跟七十子及其后學弟子有關,應該沒有什么問題??鬃拥膶W生談很多性與天道,而且常稱“子曰”,不可能跟孔子沒有關系。這些材料,可以說明孔子并不是不談性與天道。子貢所言,可能是孔子晚年學《易》以前的情況。馬王堆帛書易傳《要》篇說:“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子贛曰:‘夫子它日教弟子曰: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繁。賜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緡□之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③ 這段話既可以看出孔子晚年的變化,也可以證明子貢對晚年孔子的認識也有變化??鬃右簧坏弥?,晚年難免會思考一些天道、命運之類的問題,由此進入形而上的思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④


不過,這種轉變,并不是和原來的思想完全對立,而是原有思想的合乎邏輯的發(fā)展,前后有著內在的一致性。這一轉變,與其說是使他的學說變成了另外一種體系,不如說,是為他原來的學說找到了天道、天命的依據(jù),使得這一系統(tǒng)更加完善,而且具有了思辨色彩。


正因為孔子認為他的學說根源于“天”,因此,他對自己的學說充滿自信,他相信有一種“天命”降臨在他的身上。他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竂其如命何?”(《憲問》)“天生德于予,桓趔其如予何!”(《述而》)



二、從天道到人性


效法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把人類社會按照天道運行的法則組織起來。例如孔子認為,人類社會的等級制度,就是與天道一致的:天地二元,但不是平等的,天在地之上,天尊地卑,人類社會必須有上下尊卑之分,所以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官尊民卑。所以等級秩序就是天道。父親對于兒子,君主對于臣子,就好像天對地一樣,決不可顛倒。所以《周易·系辭》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边@樣,人類社會就可以按照天道的運行方式,有秩序地運轉了。


效法天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把人的某些性質的來源歸結于天,認為是天造就了人的精神品質。這樣,人們就有理由相信,這些品質都是人天然應當擁有或遵守的,毋庸置疑的。因此,人的最基本的精神,即人性,就是天命的衍生。天主宰人類社會,也主宰人的精神,人性直接來源于天命。所謂“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性自命出》),“天命之謂性?!保ā吨杏埂罚┛鬃诱f他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學而》),并強調人對天命應有敬畏之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保ā都臼稀罚?/p>


性來自天,所以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種種不同的環(huán)境風俗等的浸染,就會有差別,逐漸偏離道德,所謂“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保ā蛾栘洝罚胺踩穗m有性,心無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悅而后行,待習而后定。”(《性自命出》)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正心,誠意,這樣才能保持天性,這就是所謂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保ā洞髮W》)孔子的所謂“君子”的品德,都是從這里派生出來的。孟子所謂“求其放心而已矣”,也是這個意思。


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應當符合天性,否則就是戕害天性。人能夠保持或順應天性,就是有德。“德者,得也?!保ā稑酚洝罚┧^德,就是得到、保持這種天性。德的基本要求是直,德字在古文字中,常常寫作從彳,從心,從直,心直道而行就是德,所以,孔子主張直道而行:“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保ā稇梿枴罚拔嶂谌艘玻l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保ā缎l(wèi)靈公》)正直就是直接與上天賦予人的根本性質相合。所以孔子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保ā队阂病罚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中庸》)率性而為,也是順天命而行。例如《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鬃釉唬骸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笨鬃诱J為父子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天然的聯(lián)系,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孝經》講的“父子之道,天性也”。所以,父子相為“隱”,反而成了“直”的表現(xiàn),在儒家倫理中是美德。


正直的品德直指天性。正直對自己而言,就是要至誠,所以《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對他人來說,就是要忠信。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


三、從個人到人倫


個體的人本身是毫無意義的,它必須在與他人的種種關系中得到體現(xiàn)。所有個人的特質,“君子”的人格,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之中,才能完成。


最簡單的人際關系是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只要具備了兩個人,就需要遵守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儒家叫做“仁”。有兩個人,“仁”就在其中了。⑤ 儒家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有一條根本的準則,就是由近及遠,推己及人?!吨杏埂氛f:“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蓖萍杭叭说脑瓌t有正反兩種表述,反面的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正面的表述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队阂病罚┛鬃影堰@一原則看成貫穿他整個學說的一條中心線索?!独锶省罚骸白釉唬骸畢⒑酰∥岬酪灰载炛??!釉唬骸ā!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推己及人,就是忠恕之道,就是仁道,“仁”也就成為孔子學說的中心思想。


這種從自身出發(f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原則,非常富于人情味。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保ā读夯萃跎稀罚┤寮艺J為,能夠做到這一點,治理國家就非常容易了,因為治理國家無非是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而已。


從“近取譬”、“推己及人”的原則出發(fā),人首先要對與自己關系最近的人有愛心,然后才能對關系遠的人有愛心,孔子認為這是人性的表現(xiàn)。那么,什么樣的人是與自己關系最近的人呢?我們在這里面對的是孔子思想中的另一個公理:血緣關系,是最天然的人際關系,是與自身最近的人際關系。因為這一點,似乎也不證自明。相對于上文提到的天道公理,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人倫公理。


所以,人對他人的一切態(tài)度,都從自己的親人開始,對父母親的孝,就成為“仁”的出發(fā)點和基礎。所以,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孝經》說:“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人際關系除了血緣關系之外,還有非血緣關系。血緣關系屬于“內”,非血緣關系屬于“外”。門內的親情是天然的,是符合天性的,所以仁道的根本就是親親。對于門外的普通人好,是因為由近及遠,推己及人的推廣,所以叫作“義”,“義者,宜也”(《中庸》),只是天理所當然。因為只有這樣,世界才是溫暖的,和諧的。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保ā独锶省罚┧怨瓿啞读隆氛f:“仁,內也;義,外也?!比实谋憩F(xiàn)是愛人,所以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ā额仠Y》)孟子所謂“仁者愛人”。義的表現(xiàn)就是忠,曾子所謂“為人謀而不忠乎?”(《學而》)親親的極點就是父子關系,義的極點就是君臣關系。所以《中庸》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尚?!薄缎⒔洝氛f:“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道,義也?!雹?由內向外的推廣,就是由仁而及義,由孝悌而及于忠順。所以《孝經》說:“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所以,疏不間親,父子之道,或者說孝道,不但先于君臣之道,而且高于君臣之道。⑦ 所以《六德》云:“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边@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社會的最合理的邏輯。


在這種以宗法制度為基礎的社會中,夫婦關系只能被置于父子君臣之下。其實夫婦關系才是最基本的人倫關系,因為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存在就是男人和女人。儒家對于人的基本需求都是承認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運》)有了夫婦,然后才能有人的繁衍,然后才有父親和兒子的差別,然后才有兄弟姊妹等各種親屬關系。父子、兄弟關系都是從夫婦關系中派生出來的。所以夫婦關系是人倫之始,至關重要??鬃觿h定《詩經》,首《關雎》,《詩序》云:“《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泵珎鳎骸胺驄D有別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敬,君臣敬則朝廷正,朝廷正則王化成。”


雖然如此,儒家對于夫婦關系,并不強調仁,也不強調義,而是特別強調“別”。“男女,別生焉?!保ā读隆罚┓驄D之間,是男女之大防,要保證人類社會的正常秩序,必須保證這一大防不被破壞,否則就會回到“父子聚麀”的野蠻時代,父子關系不能確立,社會倫理遭到破壞。《六德》篇說:“男女不別,父子不親;父子不親,君臣無義?!彼裕釉唬骸澳信疅o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薄熬舆h色,以為民紀,故男女授受不親?!保ā抖Y記·坊記》)在父權至上的社會背景下,強調男女之間的分別,必然造成女子失去平等的地位,這大概也是中國長期以來婦女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




四、從人倫到禮樂規(guī)范


這樣,有男人,有女人,有貴人,有賤人。夫婦有別,貴賤有等;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兄友弟悌,朋友相信。有了這些分別,一個社會或者國家的基本秩序就確立起來,但是還不能運作。要運作,還需要一些別的東西。


首先,我們需要一些東西,來保持這種分別,保持既定的秩序,這就是禮。人人都按照禮的規(guī)定來行事,遵守這種約定,社會才能夠保持穩(wěn)定。所以,禮是保持等級制度,維持社會按照天道運行的基本保證。


其次,每個人都必須在社會中做些什么。禮規(guī)定了一個人應當做些什么,應當怎么做,也就是說,為每一個人規(guī)定了他應盡的職責,或者說本分。只有每一個人按照這種規(guī)定盡好自己的本分,人類才能和諧地發(fā)展(蘇格拉底也說,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干自己的事情⑧)。個人的一切行為都必須合乎禮。


禮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化的儀式,它與人內心的仁義的要求相一致。仁義都屬于善的范疇,因為它們都是遵循天道天德的結果。仁義從人的內心發(fā)諸行為,就是符合禮的行為。所有的禮,是通向完美的和諧狀態(tài)的途徑。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學而》)個人由于遵循禮,而達到仁人、圣人的完美人格,所以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保ā额仠Y》)社會由于遵循禮,就能夠達到“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禮運》),這是孔子理想中完美的黃金時代。但這樣的社會,其實是不存在的,在孔子看來,小康社會就已經非常理想了:“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保ā抖Y運》)


可見對于孔子來講,禮樂也只是在小康社會才出現(xiàn),它僅僅是道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旦社會真的有一天進入大同社會,禮樂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所以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陽貨》)這就是說,禮與樂,并不在于平常的各種外在的形式,我們需要它們,僅僅是因為要達到那種和諧的、完美的狀態(tài)。禮樂的意義就在于此,也僅僅在于此。


禮是從人的行為規(guī)范上說的,更重要的是,要讓人們從內心出發(fā),自覺地維持禮所規(guī)定的秩序。能夠達到這種自覺的教化功能的,莫甚于樂,這是因為音樂是人內心最真誠的感情的流露,可以直接深入人心,“唯樂不可以為偽”;“樂也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樂記》)音樂與政教相通:“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薄笆枪氏韧踔贫Y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保ā稑酚洝罚┛梢娨魳肪哂胁豢纱娴墓δ???鬃颖救朔浅O矚g音樂,也整理過當時的音樂?!蹲雍薄罚骸白釉唬骸嶙孕l(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彼J為君子之德,成于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他對理想社會的音樂也有所設計,《衛(wèi)靈公》:“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武〉。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具備了禮樂之后,一個社會或者國家,就可以健康地運行了。


五、禮壞樂崩時代的救贖


孔子認為他所處的,是禮壞樂崩的時代,先代圣王留下來的禮,只有其名,而無其實了。因為禮規(guī)定了各人的名分,所以要維持禮在社會中的運作,當務之急,就必須“正名”,隨時把那些錯誤的,不合禮義的行為、名分糾正過來,社會就能順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所以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顏淵》)


“正名”也就是正禮,也就是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規(guī)定人們的職責,維持社會的良性循環(huán)。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的時候,只要循名責實,就可以事半功倍?!蹲勇贰罚骸白勇吩唬骸l(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正名的這種功能,連子路都很難理解,可見當時禮壞樂崩的情況。禮可能只剩下了某些殘留的形式,禮的功能,幾乎已經被忘記了。


孔子的理想是大同,是完美的和諧社會,但是現(xiàn)實的人是千差萬別的,有著各種不同的喜怒哀樂,有著各種不同的利害關系,有著各種不同的主張。人與人之間,不同是絕對的,同是相對的。所以,以禮來調和各種矛盾,必須掌握中庸的原則,“過猶不及”(《先進》)。中庸是處理任何事物需要把握的最佳尺度,也是達到和諧的方法。


孔子說,中庸的思想,來源于上古的圣王。《論語》:“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匆嘁悦??!保ā秷蛟弧罚吨杏埂吩疲骸八雌浯笾才c!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與中庸相關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權,執(zhí)中的同時,也要知道用權。孟子說:“執(zhí)中無權,猶執(zhí)一也。所惡執(zhí)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保ā侗M心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離婁上》)權與原則相對,對于人的要求非常高,難以做到,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膳c適道,未可與立??膳c立,未可與權。”(《子罕》)一個人具有絕對的公正之心,才能用權,否則就會被利用來假公濟私,貪贓枉法。權的基礎是人的道德,原則的基礎是法制。儒家很講究權,法家則主張“釋人而任勢”,排除人治的干擾。今天西方的制度與法家的出發(fā)點接近。


所有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和社會的美好制度,都有待于君子之學。人必須學習,才能對外物的干擾不動于心,才能保持自己的善良的天性。學,也就是修養(yǎng)自身,是君子治國平天下的必備前提。否則,不但不能為政,而且會逐漸喪失那些善良的天性,走向反面:“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保ā蛾栘洝罚┻@種學,是正心誠意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肮胖髅鞯掠谔煜抡撸戎纹鋰?;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這樣,就把修身和治國平天下聯(lián)系起來了,聯(lián)系的關鍵,就是學,在于“格物致知”。⑨


這就牽涉到知。學習就是掌握知識,使自己具備智慧,不再迷惑,進而引導人民。古人認為,最高等的人是生而知之的。《史記》說黃帝:“生而神靈?!庇终f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笨鬃诱J為:“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保ā都臼稀罚┧础爸卑讶朔譃閹椎?,并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由于“民斯為下矣”,而“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所以,他認為普通的下層人民是“無知”的,也是不可能讓他們都“知之”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古代之民,取義于盲然無知。古人認為民是無知的,如同瞎子,需要上層的君子去教化和引導?!渡袝ざ嗍俊沸蜞嵶ⅲ骸懊?,無知之稱?!薄洞呵锓甭丁ど畈烀枴罚骸懊裰?,取之冥也?!辟Z子《新書·大政下》:“夫民之為言萌也,萌之為言盲也。”西周金文中民字作,象以針刺瞎人目之形。不可使民知,也是先秦儒家的一個基本理念。《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曰:“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币彩沁@一思想的反映。


這樣,社會就分化為兩大部分,君子與小人。行政,就是君子(統(tǒng)治者,有道德有智慧的人)引導小人(老百姓,無道德無知者)??鬃拥恼握軐W是:君子引導小人,通過以身作則來教化他們,不能用強制的辦法。上行下效,在上位的人必須身體力行,做出表率,不用說什么,老百姓自然就會跟從。《論語·顏淵》:“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p>


所以,在孔子看來,“為政”是很容易的事情,做好了表率作用,就可以“垂衣裳而天下治”了??鬃訉λ牡茏樱瑥膩聿惠p易評價為“仁”,他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保ā队阂病罚┮膊惠p許為“好學”,例如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保ā队阂病罚┪┆殞τ趶恼?,他說很多弟子都可以,例如季康子問子路、子貢、冉有“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雍也》)




六、從世俗到宗教


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世俗社會的基本要素。世俗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精神的寄托,也就是宗教問題。在孔子那里,表現(xiàn)為對于鬼神的態(tài)度。


鬼神在上古時代有著非常突出的地位,《禮記·表記》:“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笕俗鹕?,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痹诩坠俏闹校笕藥缀趺渴卤夭?,可以證明古書上所說“殷人好鬼”的記載是可信的。不過,西周以后,民為邦本的思想逐漸興起?!渡袝氛f:“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薄蹲髠鳌でf公三十二年》:“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薄顿夜拍辍罚骸懊?,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p>


孔子對于鬼神的態(tài)度也受到民本思想的影響,他認為鬼神有助于教化,但不可以鬼神為中心,所以采取“神道設教”的態(tài)度。《周易·觀卦》彖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一方面,鬼神關系到祖先和神明,有助于維持教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所以要尊敬。但是另一方面,鬼神之事又難知,如果太依賴了,太當真了,就容易誣罔。在若即若離之間,顯示孔子的智慧。他明確提出,要“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雍也》)。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保ā断冗M》)他認為這與古代圣王的思想是一致的,他盛贊大禹禮鬼神的態(tài)度:“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保ā短┎罚┧麑漓氲墓δ芤步o予了充分的肯定:“或問杜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保ā栋速罚┧约漓霑r要盡其誠意,這是對于鬼神的禮:“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保ā栋速罚?/p>


孔子說:“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中庸》)就是因為在它們的身上,寄托了普通民眾的精神信仰。善導之,則事半功倍;不善導之,則誣誷而流于欺詐。圣人因勢利導,一匡于正,所以正人心,誠人意,使民風歸于淳樸。


七、總結


孔子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傳統(tǒng)的觀念之中,這大概已經成為學者的共識??鬃幼苑Q“述而不作”,也基本上是符合事實的。我們從孔子對于天命的先驗認識出發(fā),回歸到他對于鬼神的智慧的態(tài)度,可以體察到他所謂的禮樂,不但是和諧人類關系的手段,也是溝通人與神的手段。在孔子看來,這樣和諧的狀態(tài),正是堯舜時代“百獸率舞”,“鳳凰來儀”,“神人以和”(《堯典》)的理想社會。這種理想社會,是智慧與仁政完美結合的典范,也就是柏拉圖設想的“哲學王”統(tǒng)治的國家。人類的精神如此地相似,難道不正是因為他們的學說,總是本乎善良的天性?


① 關于這一點,請參看余嘉錫《古書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李零《出土發(fā)現(xiàn)與古書年代的再認識》,載《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第22—57頁。

③ 引文據(jù)張政烺整理稿,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

⑤ 《說文》云仁字“從人,從二”。

⑦ 關于這個問題,徐剛《孝經“圣治章”正讀》一文有詳細論述,請參看,此處不贅。

⑨ 朱子《四書集注》云:“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薄爸?,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p>


(來源:節(jié)選自《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1期。 作者:徐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研讀《論語》的七個切入點
孔子中庸之道思想解釋
教師節(jié),我們如何發(fā)現(xiàn)至圣先師孔子?
蒙齋中庸講義卷四
論“儒”的演變與孔子對西周宗教傳統(tǒng)的改造
從京山走出的戰(zhàn)國大儒一一陳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