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行健
最近在某個公眾號上看到一篇關(guān)于《論語》解讀的文章,談及《里仁》篇里的一則: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毕逻叺淖⑨尀椋嚎鬃诱f:“君子言語要謹(jǐn)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辈榱艘幌禄径际沁@種類似的翻譯,覺得有待商榷。如果原文是“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边@種解釋沒啥大問題。但這句話里面有個“欲”字,解釋中沒有體現(xiàn)出來。
夫子壽七十三(前551—前479),卒(大夫死稱“卒”)時孔鯉已死(前483),于是一些弟子們就自發(fā)在孔林(圣人墓稱“林”)為夫子守孝三年。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回憶起老師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以及對人對事的看法、做法,久而久之便商量輯文成冊來傳承師道。一說《論語》成書的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等弟子;或說為曾參與有若所輯由其再傳弟子最后完成的(因為曾參和有若都被稱作“子”,我贊同這種說法),大概是春秋末期。是“上古”漢語時期。為啥要強(qiáng)調(diào)這一點呢,因為那時候在人們的成文習(xí)慣中用“字”的觀念占主導(dǎo)地位。
中國的第一部辭書《辭源》成書于1908年,收錄的是“經(jīng)?!背霈F(xiàn)在古漢語文章中的一些“習(xí)慣”語詞。所以說“詞”的觀念是在古文寫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且字音、字義隨時間流逝與文明的進(jìn)步不斷地演化、變異,造成了我們許多認(rèn)知與理解上的障礙,這又直接導(dǎo)致我們對經(jīng)典的誤讀、誤解。比如“學(xué)習(xí)”、“朋友”、“人民”等這些“詞”都是后來才形成的,古人是不在一起用的,有些既或放在一起用其意義也與當(dāng)今的辭義有所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回歸其本源、本義以助我們更好地認(rèn)知、理解、學(xué)習(xí)經(jīng)典……
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則語錄中被忽略的這個“欲”字,《說文解字》(延伸閱讀:《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東漢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是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墩f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后代研究《說文》多以此版為藍(lán)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釋本。
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里的解釋是:“欲”:“貪欲也?!煸唬骸撸澯?。欲之言續(xù)也。貪而不已,于文欠谷為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抖Y·曲禮》:’欲不可從?!妒琛罚骸乃潗塾??!帧抖Y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xué)而能?!治镉?,《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独献印さ赖陆?jīng)》:’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帧对鲰崱罚骸瘣垡?。’《孟子》:’可欲之為善。’又期愿之辭,《論語》:’我欲仁?!滞耥樏?,《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謱⑷灰玻豆陪憽罚骸麎櫜粔?,逢王顆。’又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杏谖锒鴦?,性(此“性”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之“性”同,承“天道”而塑之“本性”。)之欲也。
欲而當(dāng)于理,則為天理。欲而不當(dāng)于理,則為人欲。欲求適可斯已矣,非欲之外有理也?!彼晕矣X得既然這個字有這么真切實在的意思在,是不該被忽略的吧!“于”這個字是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對象,即“訥”是針對于“言”,“敏”是針對于“行”的,“言”和“行”沒啥可說的,“語言”和“行動”。那么還剩下“訥”與“敏”,《說文解字》里解釋“訥”:“言難也,與`認(rèn)`(認(rèn),通’讱’,說話謹(jǐn)慎)同,《論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队衿罚骸t鈍也?!稄V韻》:’謇(jiǎn言詞不順暢)訥也。’”;釋“敏”:“疾也。《釋名》:’敏,閔也。進(jìn)敘無否滯之言也,故汝穎言敏曰閔。’又《類篇》:’足大指名?!帧恫┭拧罚骸菝?,及也。’《謚法解》:’速也?!稄V韻》:’聰也,達(dá)也。’《玉篇》:’敬也,莊也。’”
“君子”一語,廣見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qiáng)調(diào)地位的崇高。漸漸“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的含義,有了德性,歷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自勉,奉為圭皋。《周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薄对娊?jīng)·周南·關(guān)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薄渡袝び輹ご笥碇儭罚骸熬釉谝?,小人在位?!薄墩撜Z》中的“君子”指的是品格高尚、道德言行兼好之人。
謝氏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 所以綜上,這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我覺得應(yīng)該是:“孔子說:一個品行高尚的人對待自己有感而發(fā)的欲望(或遇到的問題),說話要謹(jǐn)慎遲緩,行動要果決快速?!闭埐灰熏F(xiàn)代漢語中的詞(如上解釋中的 “工作”)用在解讀古漢語中。這里要做到“訥于言,敏于行”的對象應(yīng)該是那個被忽略掉的但卻非常關(guān)鍵的“欲”字。
類似的言論在《論語》中還有幾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保蛔釉唬骸肮耪哐灾怀?,恥躬之不逮也。”;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 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都是關(guān)于一個人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多聽、多看、多做,才能成為一個可以成事的君子!
以上是我對這則語錄翻譯的一點看法,敬請斧正。
作者簡介:
王行健,黑龍江哈爾濱人。網(wǎng)名天行健,號務(wù)本堂傳人。師范畢業(yè)。受家學(xué)熏陶,自幼迷戀文史哲,尤其鐘情古漢語和詩詞,幾十年諷詠不輟,在熟讀背誦儒家經(jīng)典中,逐步加深理解和詮釋,且漸生感悟。有《蚊矢齋詩詞》,《論詩》,《凡夫俗子讀國學(xué)之論語篇》,對詩詞寫作及詩詞理論略通并有心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