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常被作者稱為“園地”,無論是專業(yè)作者或業(yè)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報刊發(fā)表,體現(xiàn)自己的勞動價值,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卻又并非都能如愿,尤其業(yè)余作者的作品,多半都進了編輯部的垃圾桶,與世長辭!有位初學撰稿的老朋友千辛萬苦寫作,卻久久沖不開“園地”大門,欣賞不到自己的“花朵”,懷疑編輯部有“貓膩”,他氣憤地給編輯部寫信發(fā)牢騷:“以后永遠不給你(編輯部)投稿!”我的寫作水準還比不上這位朋友,沒有資格發(fā)牢騷,但卻想知道編輯部“廬山真面貌”,于是走訪十多家報刊編輯部,例如《老年日報》、《中國老年報》、《北京日報》、《中國石油報》、《老年天地》……。經(jīng)過一番努力,挑起編輯部的“蓋頭”來,我不禁發(fā)出一個字的驚嘆:“美!”2003年《老年日報》邀請我進編輯部當一天“編輯”,當然只能算“見習編輯”,跟真編輯合作,親身體驗編輯部的工作。一天當中,來搞接連不斷,不可能全都登報。我雖然寫作水平“業(yè)余”,但一眼就看出某些稿件上不了檔次,內(nèi)容與版面規(guī)范毫不相干;有些詩歌、散文詞不達意,又缺乏韻律,甚至驢唇不對馬嘴,我建議把它們“槍斃”,扔進垃圾桶!我畢竟是“見習編輯”,我的判決還要真編輯批準才行!真編輯對我的判決大都沒有異議。我默默地禱告作者:“對不起,你的郵票也白花了!”不過,有一封用鉛筆寫在不規(guī)范白紙上的來稿,字七扭八歪,多處文理不通,錯別字不少,因為太“低檔”,我特意推薦真編輯一閱,同樣建議扔進垃圾桶!真編輯迅速過目后說:“這篇稿不能扔!”這是一個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對當年戰(zhàn)斗生活的回憶,她說:“作者文化水平不高,但文內(nèi)有干貨,我們可以幫他修改,這期不能發(fā)可以留待以后發(fā)!”我忽然感覺到編輯的胸懷像大海一樣寬闊!她修改這篇文稿使之達到上報水準,要付出怎樣的勞動代價呀!她對黨、對祖國那片責任心,在我面前像烈火燃燒起來!與省級《老年日報》不同,《中國老年報》是全國性重要媒體,本世紀初它發(fā)了我?guī)灼貞涗?,其中“朝花夕拾”專版每次刊出我的作品,除了及時寄送稿費,還能收到編輯趙化楠發(fā)出的兩份樣報及他的簡短來信:“大作登出,寄去稿費及兩份樣報,敬請查收。”我知道自己的作品既不是“大作”,也不值得一個“敬”字,上報就榮幸之至了!每周一次“朝花夕拾”,每次都刊登十幾篇文章,還有大量選稿任務(wù),趙化楠編輯對每一篇登稿作者都要這樣細致地服務(wù),這是何等的敬業(yè)精神呀!或許,趙化楠編輯是個小同志吧,他客氣一下倒也無妨!后來到北京,特意拜訪趙化楠,我驚愕地發(fā)現(xiàn)他竟然比我還大兩歲,已是退休留用的老編輯!他以自己的禮貌習慣自豪,說:“編輯崗位是黨和國家傳遞信息的“門面”,事關(guān)黨和國家的形象,我們不但要盡職盡責,還必須尊重作者和讀者。”接著他闡述了經(jīng)常給我寫的短信,并耐心地解答了我提出的寫作問題,贈送我兩本他的專著,對我啟發(fā)很大!我珍惜趙化楠編輯的一片熱心,小心翼翼珍藏這兩本書至今!2008年《中國石油報.金秋周刊》創(chuàng)刊,我的文稿雖有機會“露臉”,卻大部分被修改。為了盡量不麻煩編輯,我登門請教“金秋”主編韓辛,他說:“不同的報刊有不同的用稿要求。文藝性報刊或板面需要委婉、華麗的文稿,但敘事類報刊或版面要求稿件實話實說,扼要簡潔,少用形容詞。《中國石油報.金秋周刊》屬于后者,所以文藝性稿件不能刊登,即使是有價值的敘事類稿件,如果作品委婉隱晦,形容詞過多,也必須修改,刪除贅述才考慮選用!”我的文稿多屬于后種類型,所以屢屢被編輯“開刀”,甚至做了“大手術(shù)”!后來去北京社區(qū),有個《方莊生活報》創(chuàng)刊,聘我做“記者”。這個報雖小卻“五臟俱全”,編輯部的運作跟大報沒什么不同。編輯部每周一次例會,我這個“記者”總是要領(lǐng)到采寫任務(wù)。因為鉆到編輯部的“心臟”里,跟編輯部“0”距離,關(guān)系緊密,方便學習,我的寫作越來越“入門”。但也并不是我的每篇文稿都能“開花”。世界是變化的,例會上確定的宣傳方向,有時突然發(fā)生變化,有了新任務(wù),宣傳輿論必須跟著改變;按原定計劃辛辛苦苦采寫的文稿也就廢了!對人物的采訪也變化莫測,有的人看上去做了令人感佩的好事,按照“看上去”的情況撰稿,沒想到是假像,當令人遺憾的真像敗露,寫假像的文稿也就沒用了。更有同類事物多人撰稿的情況,編輯擇優(yōu)選登,淘汰了我的文稿,我也無話可說!總之,我在《方莊生活報》的經(jīng)歷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受到了鍛煉,對后來我給別的報刊撰稿幫助不??!寫文章可以恰當?shù)匦稳荩N切地比方,但憑空想象,“閉門造車”我不會。我注重采訪,充分占有材料,做到用數(shù)據(jù)說話,用事實說話,腳踏實地才有說服力!但是,采訪對象千差萬別,有人做了好事不希望張揚,不愿意多說;有人榮耀在身要求宣傳文稿點滴不漏,稍有疏忽就覺得“不夠勁”,不高興。我們撰稿人的責任是把握正確的輿論導(dǎo)向,著眼全社會,弘揚正能量,而不是讓個人的“小溪”干固在自我陶醉的“沙漠”里,于是需要審時度勢,把控情緒,避免副作用,力求達到最佳宣傳效果。每走訪一個編輯部,我都有新的收獲。通過走訪,揭開編輯部的面紗,化解對編輯部原有的疑惑,我明確了寫作的努力方向。進入暮年,我不強求有大作為,但仍然渴望進步,希望提高。我逐漸成為多家報刊通訊員,很忙,也很快樂!挑起編輯部的蓋頭來,老朋友也應(yīng)該能看到編輯部美麗的面孔,希望他們握緊手中筆,不“永遠不給你(編輯部)投稿”,忙起來,快樂起來!報刊編輯部永遠是我們快樂的花園!
作者簡介:
李景春(筆名老小孩),77歲,大慶石化退休高級工程師。退休后開始學習文學寫作,首任“大慶晚晴文學社”社長,“老年日報”通訊員。到北京陪讀12年,期間受《鐵人文學社》派遣,擔任“駐京記者”。在北京社區(qū)參與文學活動,被聘為社區(qū)“記者”、“宣講師”,經(jīng)社區(qū)推薦,被評為豐臺區(qū)“群眾理論家”,被“中國石油作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在全國18?。ㄊ校?7家報刊、媒體發(fā)表文學作品703篇(包括百荷選發(fā)42篇),2009年在中組部主辦的全國征文比賽中獲一等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