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唐詩,通常都是非常通俗的,通俗是他們的藝術(shù)生命??谡Z詞的大量運用是其通俗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現(xiàn)代人對于唐代的口語詞極易產(chǎn)生誤解,即便是連小學生都能背誦的名篇,也未必能準確說出它的意思。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痹娭械摹皝怼笔鞘裁匆馑寄??
唐代可以在表示時間的詞后面加一個“來”,合起來構(gòu)成一個時間詞,“夜來”就是夜里。這樣的例子還有: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瞑》)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白居易《賣炭翁》)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劉禹錫《秋風引》)
“晚來”就是晚上,“夜來”就是夜里,“朝來”就是早上。
由此可見正確理解唐詩中的口語詞,對于我們讀懂這些優(yōu)秀作品,乃至鑒賞這些作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一些常見的(多為課本所選)口語詞作歸納性的輯錄和解釋。
1.岑參《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span>
把“忽如”理解為“忽然如同”,似乎講得通,但事實不是這個意思,在另外的句子中能夠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忽如”即“或如”,也就是“猶如”。
比如杜甫《峽中覽物》:“巫峽忽如瞻華岳,蜀江猶似見黃河?!笔钦f在三峽中覽物,看到了巫峽就像看到了華山,看到了蜀江就像看到了黃河。孟浩然《察陽館》云:“聽歌疑近楚,投館忽如歸。”是說聽到山歌就覺得家鄉(xiāng)楚地近了,到了察陽館就如同回到了家。杜甫的詩句“忽如”與“猶似”相對,“忽如”作“猶如”講的意思非常明顯。
2.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边@里的“掩”不是“遮蓋”的意思,而是“超過”。請看兩個例子:
賦掩陳王作,杯如洛水流。(王維《奉和圣制與太子諸王龍池春禊應制》)
興掩尋安道,詞勝命中宣。(劉禹錫《奉和中書崔舍人玩日二十韻》)
這兩句中“掩”都是抽象的意義,王詩說賦超過了陳思王(曹植)的作品。劉詩說雅興超過了王徽之雪夜訪戴安道。其中,“掩”和“勝”相對,更說明“掩”是“超過”而不是“遮蓋”。
3.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里的“總”并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說的無論什么時候總是如此,而是“都”的意思。李白詩意不是說那一片搗衣聲從始至終總是包含著對遠戍玉關(guān)的親人的懷念之情,而是說搗衣聲此伏彼起,一聲聲都包含著對親人的思念。宋詩中也延續(xù)了這種用法。如朱熹《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這里的“教”是動詞,“使”“讓”的意思,相當于今之口語“叫”。
5.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边@里涉及到三個口語詞。
?、賲s。課本注:“卻坐:退坐,退回重新坐下?!边@是不妥當?shù)?。上句是“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只是站了很久,并沒有向前走,所以無所謂“退回”,“退回”、“退卻”是先秦義,而唐代口語中“卻”是“重新”的意思。再舉岑參詩句為例,《送裴判官自賊中再歸》:“卻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飛?!边@里的“卻向”呼應題中的“再歸”,是“重向”,即是“再到”。還有: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這兩例都應該把“卻”理解為“再”“重新”的意思。
?、谵D(zhuǎn)。它不是動詞“變成”的意思,而是副詞“更加”的意思。如:
時命雖乖心轉(zhuǎn)讓,技能產(chǎn)富家愈貧。(韓愈《贈崔立之》)
這里的“轉(zhuǎn)”對“愈”亦證明了“轉(zhuǎn)”應有的詞性和詞義。
③向前。它不是“往前”的意思,而是“從前”,屬時間副詞。《祖堂集》卷三:“我向前雖無,如今已有?!边@里的“向前”與“如今”相對,作“從前”的意義顯而易見。
6.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边@里的“坐”不是刑法專用詞“坐罪”“犯罪”義,而是一個介詞,意義為“由于”“因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