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的《陋室銘》膾炙人口,短短八十一字,氣象萬千,余韻悠長。以山水起興,借室外景、室內人、室中物渲染氛圍,并引先賢事跡,烘托出陋室不陋、吾之德馨的高尚境界,抒發(fā)了作者懷真抱素的高潔志趣。
這篇駢體銘文乃是作者于和州任上所做?!稓v陽典錄》中記載道:“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劉禹錫是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亦有說法言其乃匈奴后裔,現(xiàn)已無從考據(jù)。他才華橫溢,詩文俱佳,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留下《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同時,他涉獵廣泛,著有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了“天命論”產生的根源。
不過,在文學上成就斐然的詩人,于官場大抵是不太如意的。貞元九年,劉禹錫進士及第,釋褐太子校書,遷淮南記室參軍,進入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隨著杜佑入朝為相,他又升了監(jiān)察御史。這時的他春風得意,不曾想宦海沉浮中,劇變來得如此之快。貞元末年,他加入以太子侍讀王叔文為首的“二王八司馬”政治集團,成為“永貞革新”的重要成員。革新很快便失敗了,劉禹錫屢遭貶謫的下半生由此開始。會昌二年,劉禹錫遷太子賓客,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追贈戶部尚書,葬于滎陽。
《陋室銘》便寫于他一生的貶謫階段中。野史中有這樣一段故事:由于革新失敗,他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刺史。有言道,虎落平陽被犬欺。因其乃獲罪被貶,和州知縣故意刁難,沒有讓他住進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反而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結果劉禹錫毫無怨言,還很高興,甚至在門上貼了兩句話:“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p>
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城南門調至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見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景色尚佳,于是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p>
那位知縣見其仍悠然自得、讀書寫作,又再次派人為他遷居,這次調到了縣城中部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劉禹錫被強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氣得知縣啞口無言。
故事真假另當別論,劉禹錫在這篇文章中流露出不畏強權、清高自愛的品質令人贊嘆。“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居所雖陋,但免去了絲竹亂心、案牘勞神,正是自勉修德的好地方?!八故锹?,惟吾德馨。”,正因其勤于修德,也顯得陋室樸實可愛、令名遠播。更何況“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舊居,對比自己的陋室,當引為同道之人,以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典范。這無不體現(xiàn)了劉禹錫冰壑玉壺的高潔品質以及他對高尚品質的執(zhí)著追求。
反觀當下,仍有無數(shù)人對物質上的享受趨之若鶩,寶馬香車、名牌珠寶等所謂的奢侈品成為了生活品質、身份地位的象征,面子、人設也逐漸成為年輕人的不可承受之重。其實,作為什么樣的人或者成為什么樣的人并不在于是否擁有豪奢的物質滿足,而是在于內心的堅守與品德。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世人萬千種,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希望每個人都能像劉禹錫一樣,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堅持對自身德行的修養(yǎng),成為彩虹般絢爛的人。
(《語文課本中的廉潔》之十一,本篇作者為思想政治教育18年級李沁原)
課本索引: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下《陋室銘》(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