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奧運會推遲一年、高考推遲一個月、春節(jié)期間2個月不出門,而在這諸多不平凡的經(jīng)歷中,南方的洪水也必然讓我們記憶深刻。
或許,多年后,我們回憶起這暴漲的鄱陽湖,一個疑問會升上心頭:
為什么中國多洪澇?
從氣候來看,中國處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以及印度洋東北部,此外青藏高原在夏季出現(xiàn)低壓中心,季風氣候特別明顯: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兩股勢力給我國南方送去大量降水。
每年5-9月是我國的主汛期,集合了全年7-9成的降雨量。而在主汛期中又有集中的一兩周時間,會降下全年20%的降水量(北方部分地方能達到40%)。所以,雨水的集中到來,是洪水頻發(fā)的導火索。
靠近河道,自古就是城市群發(fā)展的主要要素之一。
運輸、旅游、農(nóng)業(yè)、旅游業(yè)、房地產(chǎn)等等,都逐步讓人們不停向河邊靠近。于是河道變窄、湖泊變小、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導致了水體自然調(diào)節(jié)能力下降。洪水頻發(fā)的隱患增加了。
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于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鞲袼梗蹲匀晦q證法》
以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為中心、面積大于500萬平方公里的冰川稱為“第三極地區(qū)”,也稱為“亞洲水塔”。
2019年12月,青藏科考隊探測發(fā)現(xiàn):過去5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qū)的冰川面積由5.3萬平方公里縮減至4.5萬平方公里,退縮了15%;高原多年凍土面積由150萬平方公里縮減為126萬平方公里,減少了16%;同時,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數(shù)量從1081個增加到1236個,湖泊面積從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里。
而這些融化了的水哪兒去了呢?
當然是流向了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塔里木河、湄公河等亞洲十多條主要的河流。
由于中國地形按海拔高低可以自西向東分為三大階梯: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等組成的第一階梯;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等組成的第二階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等組成的第三階梯。
于是,“亞洲水塔”里減少的那15%的冰川,就很大一部分沿著長江、黃河等從第一階梯流向第二階梯,再流向第三階梯。
所以,我國主要水體中水量的增加,也是洪澇增多的一大重要原因。
這一點說的是厄爾尼諾,它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變暖的現(xiàn)象。每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我國南方降水偏多的概率會明顯增加。
不過這不是必然的,比如今年,是1951年以來歷史上最弱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但即使如此,我國南方依然出現(xiàn)了大范圍的洪澇災害。
綜合以上原因,我國的洪水呈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
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nèi)陸少;湖區(qū)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南坡多,西、北坡少。
所以,我國洪澇多發(fā),是由氣候、地形、人類活動影響導致的綜合性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