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kāi)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kāi)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shū)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kāi)通VIP
《中醫(yī)本草》之紫蘇45名方,建議收藏一下

1、方劑名稱:人參白虎加元麥紫蘇湯

藥物組成:石膏1錢,知母1錢,甘草1錢,粳米半杯,人參1錢,麥冬3錢,元參1錢,紫蘇3錢。

處方來(lái)源:《四圣懸樞》卷三。

方劑主治:太陽(yáng)內(nèi)連陽(yáng)明,衛(wèi)郁發(fā)熱而煩渴,且氣虛者。

方劑功效:清金,發(fā)表,益氣。

各家論述:白虎加元、麥,紫蘇,清金而發(fā)表;氣虛,加人參以益氣,防其渴止陽(yáng)亡而衛(wèi)氣虛敗也。

用法用量: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熱服。覆衣取微汗。

2、方劑名稱:人參紫蘇丹。

藥物組成五味子3錢,官桂5錢(去皮),紫蘇5錢,人參5錢。

處方來(lái)源:《袖珍》卷一。

方劑主治:一切喘嗽。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臨臥服。

3、方劑名稱:大紫蘇飲

藥物組成:大腹子3分,訶子(炮、去核)3分,桑白皮3分,厚樸(去粗皮,姜制,炒)3分,人參(去蘆)3分,陳皮(去白)1兩,紫蘇葉1兩,草果(炮)半兩,五味子(去枝)半兩,茯苓(白者,去皮)半兩,甘草(炙)半兩,桔梗(炒)半兩。

處方來(lái)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方劑主治:一切氣。

方劑功效:通利胸膈。

臨床應(yīng)用:子懸《赤水玄珠·醫(yī)案》:費(fèi)少垣乃眷,妊己九月,痰多喘嗽,胎氣上逆,眼撐不起,兩太陽(yáng)微疼。予曰:此子懸癥兼痰火也。以大紫蘇飲為主。才服一帖,逆即不逆,胸膈頓寬,唯咳嗽不止,與七制化痰丸而安。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鹽1字,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4、方劑名稱:小紫蘇飲。

藥物組成:紫蘇5錢,厚樸5錢,白茯苓5錢,半夏3錢,甘草3錢。

加減:客熱煩渴,口生瘡者,加知母、前胡;胞冷下利,加桂心(炒);胃中虛熱,大小便秘,加黃芩;頭痛,加細(xì)辛、川芎。

處方來(lái)源:《得效》卷十四。

方劑功效:護(hù)胎。

制備方法:上銼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2個(gè)煎,溫服。

5、方劑名稱:分氣紫蘇飲。

藥物組成:枳殼、茯苓、大腹皮、陳皮、甘草、蘇子、草果、白術(shù)、當(dāng)歸、紫蘇、半夏、桑皮、五味子。

處方來(lái)源:《丹溪心法》卷四。

方劑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悶。

制備方法:上銼。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6、方劑名稱:分氣紫蘇飲。

方劑別名:分氣紫蘇湯。

藥物組成:五味子(去梗,洗)3斤,桑白皮(炙,銼)3斤,陳皮(去白,凈洗)3斤,桔梗(銼)3斤,草果仁3斤,大腹皮3斤,甘草(炙)3斤,茯苓3斤。

處方來(lái)源:《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方劑主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悶,飲食不思,嘔逆不止。

方劑功效:和胃進(jìn)食。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稱20斤,凈入,揀嫩枝葉干紫蘇15斤搗碎,同一處拌勻。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大盞,姜錢3片,入鹽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7、方劑名稱:木瓜紫蘇散。

藥物組成:木瓜1錢,大腹皮1錢,紫蘇1錢,陳皮1錢,茯苓1錢,甘草5分(炙),木香5分,羌活1錢2分。

處方來(lái)源:《杏苑》卷七。

方劑主治:腳氣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8、方劑名稱:四味紫蘇和胎飲。

藥物組成:蘇葉1錢半,條芩1錢半,白術(shù)1錢半,甘草1錢。

加減:惡寒、頭痛、項(xiàng)強(qiáng)、腰脊痛,此病在太陽(yáng)經(jīng),加羌活、藁本、川芎、防風(fēng)各1錢,連須蔥3根。

處方來(lái)源:《萬(wàn)氏女科》卷二。

方劑主治:妊娠傷寒,惡寒、頭痛、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熱服。汗出而解。

9、方劑名稱:加味紫蘇和胎飲。

藥物組成:紫蘇葉(紅者真)1錢,條芩1錢,甘草1錢,白術(shù)錢半,陳皮8分,藿香(須梗連葉者真)8分,砂仁5分。

處方來(lái)源:《會(huì)約》卷十四。

方劑主治:妊娠霍亂,寒熱之盛,邪正交爭(zhēng),心腹絞痛,或吐或利,氣血俱傷,子母不安者。

用法用量:水煎,熱服。

10、方劑名稱:加味四味紫蘇和胎飲。

藥物組成:紫蘇1錢5分,黃芩1錢5分,白術(shù)(土炒)1錢5分,炙草(以上4味和胎飲本方)1錢,藿香葉1錢,陳皮1錢,砂仁5分(炒)。

處方來(lái)源:《胎產(chǎn)心法》卷上。

方劑主治:心腹絞痛,上吐下瀉。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11、方劑名稱:白虎加元麥紫蘇湯

藥物組成:石膏2錢(生),知母1錢,甘草1錢(炙),粳米半杯,元參1錢,麥冬3錢,紫蘇3錢。

處方來(lái)源:《四圣懸樞》卷三。

方劑主治:痘病太陽(yáng)經(jīng)證未解,而見(jiàn)煩渴者。

方劑功效:清金發(fā)表。

用法用量: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熱服,覆衣取微汗。

12、方劑名稱:地黃紫蘇煎。

藥物組成:生地黃3兩,生姜2兩(與地黃和研,絞取汁),生玄參1斤,生天門冬(去心)半斤,生麥門冬(去心)1斤,紫蘇子(炒,研)2兩,生牛蒡4兩(細(xì)切,與玄參至紫蘇子4味爛研,以水少許拌勻,布絞取汁),杏仁(去皮尖雙仁)3兩(研,別入)。

處方來(lái)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方劑主治:肺痿喘嗽,涕唾稠粘,咽膈不利。

制備方法:上將兩等藥汁并杏仁和勻,于銀石器中慢火煎令稍稠,停火,加白蜜5兩,真酥2兩和勻,于飯甑上蒸少時(shí),候冷,以凈器盛。

用法用量:每服1小匙,含化,日3次,不拘時(shí)候。

13、方劑名稱:蒼陳紫蘇飲。

藥物組成:蒼術(shù)2錢,陳皮2錢,紫蘇葉2錢,川楝子2錢,蔥白5根,甘草5分。

處方來(lái)源:《醫(yī)統(tǒng)》卷六十引《集成》。

方劑主治:小腸氣,腎核作痛。

用法用量: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8分,空心溫服。

14、方劑名稱:陳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木通1兩(銼),桑根白皮1兩(銼),茴香根1兩,獨(dú)活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荊芥半兩,赤茯苓1兩,木瓜半兩(干者),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檳榔1兩。

處方來(lái)源:《普濟(jì)方》卷二四二。

方劑主治:腳氣,小便澀滯,腹內(nèi)壅悶,痰逆,不思飲食。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15、方劑名稱:胃苓羌活紫蘇湯。

藥物組成:甜白術(shù)3錢,茅蒼術(shù)1錢2分,云苓5錢,澤瀉1錢2分,羌活8分,紫蘇1錢,柴胡6分,青皮1錢5分,草蔻仁1錢(研),甘草3分。

處方來(lái)源:《慈航集》卷下。

方劑主治:濕瘧。因冬月受非時(shí)之邪,伏藏骨體之中,至春夏濕熱之氣上升而發(fā)。此瘧發(fā)時(shí),先熱后寒,或但熱不寒,身體重痛,肢節(jié)煩痛。

用法用量:加煨姜3錢,大棗3枚為引,水煎服。

16、方劑名稱:柴胡紫蘇飲。

藥物組成:柴胡、連翹、蘇子、川楝、青皮、蒼術(shù)、玄胡索、澤瀉、豬苓、赤芍藥、木香。

處方來(lái)源:《證治寶鑒》卷九。

方劑主治:內(nèi)素有熱,偶為外寒所束,致患假寒疝,脈左尺弦洪,挾濕洪弦而緩,挾風(fēng)浮弦,按之洪緩;由七情所致(疒頹)疝,臟氣下墜,腫脹急痛;號(hào)哭忿怒所致氣疝,乍滿乍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17、方劑名稱:桂枝丹皮紫蘇湯。

藥物組成:桂枝3錢,芍藥3錢,甘草2錢,丹皮3錢,蘇葉3錢,生姜3錢。

處方來(lái)源:《四圣心源》卷九。

方劑主治:癰疽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熱服。覆取微汗。

18、方劑名稱:續(xù)命湯加紫蘇陳皮方。

藥物組成:竹瀝1升2合,生姜汁5合,生地汁1升,龍齒(末)4兩,防風(fēng)4兩,麻黃4兩,防己2兩,附子(炮)2兩,石膏2兩,桂枝2兩,陳皮(去白)半兩,紫蘇半兩。

處方來(lái)源:《醫(yī)方考》卷五。

方劑主治:癇疾。發(fā)則仆地,悶亂無(wú)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搐搦,或作六畜聲者。

各家論述:是方也,有麻黃、桂枝、防風(fēng)。紫蘇,則可以泄在經(jīng)之邪;有竹瀝、姜汁、陳皮,則可以行痰涎之滯;有生地汁、石膏則可以清心肺之壅;有龍齒則可以安魂;有防己可以通塞;若夫沉痼之痰,非附子不足行其滯,而其大熱之性,又足以益火之原而消陰翳,譬之太陽(yáng)中天,幽谷之翳障無(wú)不消滅,此古人用附子之意也。

19、方劑名稱:紫蘇橘皮湯。

藥物組成:紫蘇4分,橘皮4分,蘇子4分,大腹皮4分,檳榔4分,桔梗4分,五味子2分,甘草2分。

處方來(lái)源:《醫(yī)統(tǒng)》卷三十一引《圣惠》。

方劑主治:遍身腫滿,臟腑自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2盞,加生姜3片,煎1盞服。

20、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半,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處方來(lái)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二四四。

方劑主治:腳氣沖心,煩悶不識(shí)人,喘促,坐臥不得。

制備方法:上為細(xì)散。

用法用量:每服1錢,煎生姜、童便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21、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半兩,赤茯苓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柴胡(去苗)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大腹皮(銼)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半兩,訶黎勒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十一。

方劑主治:傷寒煩喘,胸膈滿悶,不思飲食。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22、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蘇葉(焙干)、老杉木(燒灰)各等分。

處方來(lái)源:《絳囊撮要》。

方劑主治:腎子爛出。

制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敷,干則以香油調(diào)敷,或囊無(wú)皮爛出者,以蘇葉或荷葉包。

23、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六一散4錢,紫蘇葉1錢5分,兒茶1錢,赤石脂2錢。

處方來(lái)源:《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方劑主治:繡球風(fēng),陰囊爛。

制備方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用量:先以紫蘇、紫背浮萍煎湯熏洗,然后

24、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赤茯苓3分,麥門冬半兩(去心),木香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紫菀半兩(洗去苗土),柴胡3分(去苗),桂心3分,當(dāng)歸3分(銼,微炒),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白術(shù)半兩,知母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犀角屑3分,黃芩半兩,檳榔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十四。

方劑主治:傷寒后夾勞,脾胃氣虛,心腹煩悶,骨熱憎寒,飲食不多,咳嗽痰涎,頭旋腦悶,小便黃赤。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25、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木香3分,赤茯苓3分,沉香1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藥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通1兩(銼),檳榔3分。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十四。

方劑主治:傷寒后腳氣沖心,心神煩亂,嘔逆惡食,腳膝痠疼。

制備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26、方劑名稱:紫蘇散。

方劑別名:紫蘇五味子湯。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2兩,五味子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前胡1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四十二。

方劑主治:氣虛,胸膈中寒熱,短氣不足。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次。

附注:紫蘇五味子湯(《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27、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1兩,桂心1兩,生干地黃2兩,當(dāng)歸1兩,牛膝1兩(去苗),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三十七。

方劑主治:吐血并衄血不止。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食后溫服。

28、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葉1兩,桔梗(炒)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煮,去浮沫)1兩,羌活(去蘆頭)1兩,牡丹皮1兩,連翹1兩。

處方來(lái)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方劑主治:肺臟多熱,面上生瘡,胸中積滯,或痰唾稠粘,或睡中口內(nèi)有涎者。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1盞,去滓溫服,1日3次。

29、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2兩,木通3分,石韋3分(去毛),冬葵子1兩,木香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檳榔1兩。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二十九。

方劑主治:虛勞下焦氣滯,臍腹妨悶,小便不利。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30、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豬苓1兩(去黑皮),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馬兜鈴7顆(細(xì)銼,和皮子),桑根白皮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大腹皮1兩(銼),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六。

方劑主治:肺氣壅滯,咳嗽,發(fā)即氣喘、妨悶。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31、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1兩(銼),五味子1兩,赤茯苓1兩,大腹子1兩。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四十二。

方劑主治:上氣喘促。

方劑功效:潤(rùn)肺,通胸膈。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大棗3枚,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32、方劑名稱:紫蘇散。

方劑別名:紫蘇湯、紫白湯。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桑根白皮1兩(銼),赤茯苓1兩,羚羊角屑3分,檳榔3分,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獨(dú)活半兩,枳殼半兩(敖炒微黃,去瓤),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微炒)。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五十三。

方劑主治:消渴后,遍身浮腫,心膈不利。

制備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附注:紫蘇湯(《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紫白湯(《嵩崖尊生》卷十一)。

33、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柴胡2兩(去苗),檳榔1兩,赤茯苓1兩,桂心1兩。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五十。

方劑主治:膈氣。胸中妨悶,痰壅不下食。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34、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葉1兩,赤茯苓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前胡(去蘆頭)1兩,貝母(煨微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七十四。

方劑主治:妊娠氣壅咳嗽,胸膈不利,吃食減少。

制備方法:上為細(xì)散。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糯米粥飲調(diào)下。

35、方劑名稱:紫蘇散。

藥物組成:紫蘇莖葉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檳榔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赤茯苓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前胡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枇杷葉1兩(拭毛,炙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四十五。

方劑主治:腳氣欲發(fā),心腹?jié)M悶,痰壅頭痛,不能飲食。

制備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36、方劑名稱:紫蘇煮散。

藥物組成:紫蘇葉、防風(fēng)(去杈)、桑根白皮(切)、白術(shù)(銼碎)各等分。

加減:覺(jué)熱,即去白術(shù),加甘草。

處方來(lái)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

方劑主治:水氣。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如茶法煎2-3沸,渴即飲之。

39、方劑名稱:紫蘇粥。

藥物組成:紫蘇子(炒令黃香)。

處方來(lái)源:《雞峰》卷四。

方劑主治:腳氣。

方劑功效:去壅氣。

用法用量:以研,濾汁去滓,作粥食之。

40、方劑名稱:紫蘇粥。

藥物組成:紫蘇子5合(熬,研細(xì),以水投取汁),粳米4合(凈淘)。

處方來(lái)源:《養(yǎng)老奉親》。

方劑主治:老人腳氣毒悶,身體不任,行覆不能。

方劑功效:溫中。

用法用量:上煮作粥,臨熟下蘇汁調(diào)之??招氖持?,日1服。

41、方劑名稱:紫蘇粥。

藥物組成:紫蘇子1合(微炒),桂心(末)2錢。

處方來(lái)源:《圣惠》卷九十六。

方劑主治:冷氣心腹痛,妨悶,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上搗碎紫蘇子,以水2大盞,絞濾取汁。入米2合煮粥,候熟,入桂末食之。

42、方劑名稱:紫蘇粥。

藥物組成:紫蘇1兩,糯米3合(凈淘)(一方用粟米)。

處方來(lái)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九○。

方劑主治:五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上以漿水2升,煮紫蘇令沸,去紫蘇,下糯米煮粥,空心任食之。

43、方劑名稱:紫蘇葛根升麻湯。

藥物組成:蘇葉2錢,葛根3錢,桂枝3錢,白芍3錢,甘草2錢,升麻2錢。

處方來(lái)源:《四圣懸樞》卷二。

方劑主治:寒疫,陽(yáng)明經(jīng)泄利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溫服。

44、方劑名稱:紫蘇葛根半夏湯。

藥物組成:蘇葉3錢,葛根3錢,桂枝3錢,芍藥3錢,半夏3錢,生姜3錢,甘草2錢。

處方來(lái)源:《四圣懸樞》卷二。

方劑主治:寒疫,陽(yáng)明經(jīng)嘔吐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45、方劑名稱:紫蘇粥。

藥物組成:紫蘇子3合(熬,細(xì)研),高粱米4合(淘)。

處方來(lái)源:《養(yǎng)老奉親》。

方劑主治:老人冷氣心痛,牽引背脊,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上煮作粥,臨熟下蘇子末調(diào)之,空心服為佳。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kāi)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專治惡瘡皮膚病16仙方
延年益壽養(yǎng)心八寶丹
僵蠶散
【轉(zhuǎn)載】《活人方》
蒼術(shù)
千方百劑:當(dāng)歸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zhǎ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