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xiàn)在說起李白、杜甫,都愛在他們的名字前面加個(gè)詩人,仿佛詩人就是他們的職業(yè)。但事實(shí)上,就算是在詩歌最受推崇的唐代,真正的職業(yè)詩人都是極少的。說到底,寫詩只是才子們的一項(xiàng)集體愛好而已,要靠它生活是不太可能的。
對于古人們來說,寫詩的目的一般就是兩個(gè):第一個(gè)是為了歌詠?zhàn)约旱男那椋畹乃崽鹂嗬倍伎梢杂涗浽谠娎?;第二個(gè),則純粹是為了炫技,證明自己的文采。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兩首詩,兩個(gè)目的都有。
這是來自楊萬里和李賀的千古奇詩:一首通篇寫熱卻不用一個(gè)熱字,筆者讀完都能感受到那股撲面而來的熱;一首通篇寫冷卻不用一個(gè)冷字,筆者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冷意。兩首詩,都是詩人的調(diào)皮之作,堪稱高級的炫技。讓我們來品一品:
為什么把這兩首詩放在一塊兒?因?yàn)閮晌辉娙嗽陟偶紩r(shí),其實(shí)寫法都差不多,都是通過視覺和感覺來寫自己對溫度的體會。
第一首,李賀的《北中寒》寫于元和七年冬,這一年李賀奉命上沙場,寫下了這首詩記錄邊塞的寒冷。李賀寫詩大家都知道,最擅長的就是用很多很奇很玄的想象,這首詩也不例外。
為了點(diǎn)這個(gè)“冷”字,詩的前兩句就是濃墨重彩?;疑妥仙?,再加上黃河,一共是3種顏色,魚兒在冰中逝去。這一幕,一開篇就讓人感受到一股寒氣,而且是由心生出來的那種冷。接下來的兩句,寫樹皮被凍裂,馬車在冰面行走,這是承上啟下,行軍的主人公們出場。
最妙的是接下來的兩句,霜花落到衰草上,凝結(jié)成的霜簇就像銅錢那么大。此情此景,讓行軍的將領(lǐng)不喜,于是朝著天空揮刀舞劍,似乎想劃破這一片冰寒,結(jié)果卻劃不破這灰蒙蒙的天色。最后的落筆,寫到海面上,海水奔涌,瀑布卻早就結(jié)成冰沒了聲響,一動一靜的對比,讓這種寒冷更加真實(shí)。
第二首,是來自宋朝一代詩宗楊萬里的《五月初二日苦熟》,題目標(biāo)明了日期,大概就是端午前后這段日子,也確實(shí)是一年最熱的時(shí)候之一。
楊萬里寫詩,最大的特點(diǎn)就是接地氣。他的詩作無論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都寫得是明白如話,通俗易懂。這首寫熱的時(shí)候,也是一樣,通篇就像是詩人在和我們聊天氣一樣,只是他用詩的方式寫了來后,別有一份喜感。
詩的一開篇,先用兩人句老話開篇,引起讀者的疑問:為什么他說六月無長江呢?因?yàn)樘焯珶崃?,所以江水越來越枯了。接下來,東西、南北、一面、五面,全方位地寫熱。太陽就像把江水煮熟了一樣,讓人得不到片刻清涼。
這種情況下,詩人只能掀開船篷,揮動扇子,結(jié)果卻是一樣?!跋婆窀鼰o風(fēng)半點(diǎn),揮扇只有汗如漿”頗有畫面感,透過這兩句,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大詩人站在船頭,萬般無奈的樣子。最后4句,詩人由人寫到飛蠅,它們也熱得四處求避暑。通過這幾句調(diào)皮的詩,我們更能體會到詩人的無奈。
兩首寫天氣的詩作,雖然名氣不大,但卻都挺有特點(diǎn)。李賀一行人,走在邊塞是越走越冷,所以他的詩寫的是他一路行走看到的情形。為了突出一個(gè)“冷”字,詩人用了水、樹皮、瀑布等意象,同時(shí)讓這些意象都放在了一片紫灰的天空下,所以這個(gè)冷其實(shí)是遮天蓋地的,這樣的白描可謂是大手筆。
而楊萬里寫行舟江上的熱,不是邊走邊寫,而是基本上定于一處,從各種角度來寫這個(gè)“熱”字。它把自己、船、江水、飛蠅,都至一片烈日下,這個(gè)熱一樣是鋪天蓋地的。
兩首詩都是很高級的炫技之作,一首無一熱字句句寫熱,一首無一冷字句句寫冷,都體現(xiàn)著詩人對文字極強(qiáng)的運(yùn)用能力。其實(shí)寫天氣的詩作在千年文壇還有很多,詩人們寫冷寫熱已是一絕,若是有興趣,大家還可以去看看他們是如何寫酸寫辣的,也一樣很有意思。這些接地氣之作的存在,是“藝術(sh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最好證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