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大自然中最為尋常的景象之一,卻以冰清玉潔的美好品性,贏得了歷朝歷代無數(shù)詩人的贊美。因此詠雪詩便在我國古典詩歌史上占據(jù)了重要一席。無論是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還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亦或是楊萬里的“最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無不令人心馳神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春雪》,便是一首很經(jīng)典的詠雪詩。它出自于唐代詩人韓愈之手,是韓愈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公元815年,也就是唐憲宗元和十年二月,時任史館修撰、知制誥的韓愈,在長安迎來了一場春雪,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詩。與一般詠雪詩寫雪的冰清玉潔,所不同的是,韓愈這首詩突出的是雪“裝點關(guān)山、澤被萬物”的品性。
而從詩題“春雪”來看,除了“雪”,它還有一個“春”字,說明這首詩中少不了對春色的描寫。但對于二月的長安來說,除了詩中提到的小草新芽外,是見不到其他春色的。它不似南方的二月,已是花草芳菲。所以韓愈在這首詩中,便用了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筆。將雪比作花,裝點了二月,增添了春色。短短4句,可以說是美到令人心醉。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首先,詩的前兩句“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意思是說,到了新年我都還沒有看到芬芳的鮮花,直到二月初的時候,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小草冒出了新芽?!靶履辍?,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它和“二月”同是表示日期的詞,主要為了強調(diào)在這個時間段里,韓愈對春色的期盼和焦急等待之情。
而一個“驚”字,無疑將韓愈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了春色后的驚喜神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值得注意的是,“驚”字除了這層含義外,它還有驚訝之意。即到了二月,長安才只能看到小草的新芽。這對于到過嶺南的韓愈來說,無疑是來得太遲了,且仍然沒有看到芬芳的鮮花。
于是韓愈便突發(fā)奇想,寫出了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筆,即“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漫天飛舞的白雪,想必也是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白雪才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韓愈卻反過來說白雪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而“故穿庭樹作飛花”,無疑意趣橫生。
此外,這里還是擬人手法的運用,即把春雪比作人,使其有了和韓愈一樣的美好愿望與靈性。于是春雪便善解人意的,裝點成最為特殊的春色,給人們帶來春的氣息。這是擬人手法的妙處,更是韓愈于常景中翻出新意,獨具風(fēng)采的一筆。細細品味,其意境是何其優(yōu)美,讀來不禁美到令人心醉。
綜觀韓愈的這首詩,從寫景來看,它在大自然還沒有春色的時候,幻化出一片新奇的春色,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從寫情來看,既有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又有見到新奇春色后的欣喜。而這一切離不開雪“裝點關(guān)山、澤被萬物”的品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