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張遷碑》是東漢晚期作品,碑文記載了張遷及其祖先張仲、張良、張釋和張騫的功績,并涉及黃巾起義軍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張遷碑》通篇為方筆, 方整勁挺,棱角分明,結(jié)構(gòu)謹嚴,筆法凝練。書風端正樸茂,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臨習(xí)漢隸,如果要求變,則《張遷碑》是不錯的范本。它的字體方整中多變化,樸厚中見媚勁,外方內(nèi)圓,內(nèi)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滯,是漢隸中的上品。
............................................
............................................
《平復(fù)帖》是晉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陸機創(chuàng)作的草隸書法作品,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被評為九大“鎮(zhèn)國之寶”。國家文物局此前已明文規(guī)定,此書法作品不準出國展出,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镀綇?fù)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陸機寫給一個身體多病、難以痊愈的友人的一個信札,因其中有“恐難平復(fù)”字樣,故名。它是作者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其筆意婉轉(zhuǎn),風格平淡質(zhì)樸。下圖為《平復(fù)帖》卷(晉代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cm,橫20.6cm ,草隸書9行86字,請欣賞: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山陰名士四十一人集于蘭亭,修禊祭,宴曲水。即席賦詩,匯為一卷,由王羲之當場作序。這篇序情文并茂,心手雙暢,向稱“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羲之書法,在得到《蘭亭序》真跡后,曾命當朝書法名家褚遂良、歐陽詢以及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等勾摹數(shù)本,分賜臣下,以廣布揚。蘭亭真跡據(jù)記載已隨唐太宗殉葬昭陵。也有說法稱與武則天同葬乾陵?,F(xiàn)存世的均為摹本。這些唐摹本主要有兩個系統(tǒng),一是以虞本、褚本、馮本、黃絹本為宗的帖學(xué)體系;一是以定武本為宗的碑學(xué)體系。這兩大體系并行于世,孕育了后世無數(shù)大家。唐人五大摹本,曾被收入清乾隆內(nèi)府,后流散四方:虞本、褚本、馮本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黃絹本、定武本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隔海相望?!榜T承素摹本”因為是勾摹,所以一般認為它比較接近真跡,較能保持本來的筆墨情趣和神態(tài)風貌,對后世的影響也最大。因為這摹本的卷首有“神龍”二字,所以又稱馮承素摹本為“神龍本”或“神龍?zhí)m亭”。下圖為《蘭亭集序》神龍本,請欣賞:
只要提起“天下第一法書”,大家都會想起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但米芾卻說:王羲之的《破羌帖》,天下法書第一。繼寫完“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不久后,“書圣”王羲之辭官歸隱,但仍心系國事。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征西大將軍桓溫摧破羌敵,一舉收復(fù)舊京洛陽。捷報傳來,王羲之精神振奮,縱筆寫下草書《破羌帖》,字里行間流露出振奮的心情?!镀魄继芬喾Q《王略帖》,草書,9行,81字。
《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其是一封書札,其內(nèi)容是作者寫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快雪時晴帖》進入內(nèi)府,乾隆遂將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同貯于養(yǎng)心殿溫室內(nèi),額其室為“三希堂”。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乾隆視《快雪時晴帖》為“三?!敝?,并在帖前寫下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神乎其技”,又評價為“龍?zhí)扉T,虎臥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被譽為“二十八驪珠”。此帖真跡已遺失,存者為唐代精摹本,亦是無價之寶,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
東晉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喪亂帖》釋文:羲之頓首 喪亂之極 先墓再離荼毒 追惟酷甚 號慕摧絕 痛貫心肝 痛當奈何奈何 雖即修復(fù) 未獲奔馳 哀毒益深 奈何奈何 臨紙感哽 不知何言 羲之頓首頓首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譽為“三?!敝?,意即希世珍寶。其卷前引乾隆行書題“至寶”兩字,前隔水乾隆御題一段?;实蹖λ闹匾暢潭瓤梢娨话摺4颂?jīng)宋代宣和、紹興內(nèi)府,明項元汴,清內(nèi)府收藏。民國時溥儀將其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建國前和王珣《伯遠帖》一起被典當于香港一家外國銀行。1951年底,典當期將滿時,國外有人意圖購獲,周恩來總理聞訊,當即指示有關(guān)部門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下圖為《中秋帖》卷,傳為晉王獻之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行書3行,共22字,請欣賞:
隋人書《出師頌》,這件作品不具書寫人名,但是流傳有序,盛名在外。唐時曾由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收藏。后又過唐邵王李約、唐中書侍郎王涯及書法家鐘紹京之手。宋朝紹興年間,宋高宗將它收入宮廷。著名書法大家米友仁審定為“隋人書”,元代大儒張達善在此作品上留有長跋,對小米的鑒定頗有微詞,并最早認為是晉人索靖作品。時至明代,大收藏家王世貞、王世懋兄弟又將它帶回家中妥善保管,著錄于王世貞《弇州山人集》。入清后為安儀周收藏,著錄于所著《墨緣匯觀》。乾隆時期已入清宮,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并收入《御制三希堂法帖》,刻帖流傳。1922年底,《出師頌》被溥儀攜帶出宮而散落民間,從此不知去向。這件飽經(jīng)滄桑,在流落民間不知去向整整80年之后,故宮博物院在2003年以2200萬元通過拍賣購得,這件國寶又回到了故宮,成為一段傳奇。
《董美人墓志》是追思董美人生平事跡的隨葬刻石。董美人(公元578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的妃妾,汴州人士,名、字不詳。董氏于開皇十七年病逝,終年十九歲。楊秀對其感情頗深,遂撰文哀悼,刻為墓志隨葬。墓志于清代嘉慶年間在陜西興平縣出土,楷書21行,行23字,被稱為《美人董氏墓志銘》,又稱《董美人墓志》。原石于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毀于兵燹。拓本流傳稀少。清代中葉以來,更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垂愛,視為學(xué)習(xí)楷書書法范本之一。
《仲尼夢奠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為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現(xiàn)存的四件墨跡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楷書”,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吨倌釅舻焯窞槟壳皻W陽詢傳世墨跡中最為可信、也最為精彩的作品。該件作品用墨淡而不濃,且是禿筆疾書,轉(zhuǎn)折自如,無一筆不妥,無一筆凝滯,上下脈絡(luò)映帶清晰,結(jié)構(gòu)穩(wěn)重沉實,運筆從容,氣韻流暢,體方而筆圓,嫵媚而剛勁。頗得二王風氣,屬稀世之珍。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歐陽詢充滿自信的意趣。下圖為《 仲尼夢奠帖》,紙本,全文七十八字縱25.5cm ,橫33.6cm。建議將手機橫屏欣賞:
《九成宮醴泉銘》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縣?!毒懦蓪m醴泉銘》碑原碑現(xiàn)藏于碑亭國家4A級景區(qū)(今陜西寶雞麟游縣)。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全碑共24行,行滿50字。碑高2.44米,寬1.18米。宋代碑帖拓本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毒懦蓪m醴泉銘》碑被稱為“三絕”碑,即唐太宗的事兒,魏徵的詞兒,歐陽詢的字兒?!毒懦蓪m醴泉銘》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xué)書者推崇,是歐體楷書的典范,被譽為“天下第一銘”。
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放大
顏真卿是唐代名臣,也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xué)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jié)構(gòu)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郁勃,其作品《祭侄文稿》被元人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多寶塔碑》是顏真卿最負盛名的楷書作品之一。現(xiàn)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是國寶級的文物?!抖鄬毸饭踩男校瑵M行六十六字。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wěn);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zhuǎn)折多頓筆。結(jié)體嚴謹?shù)烂埽o湊規(guī)整,平穩(wěn)勻稱。加之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xué)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顏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是顏真卿為了紀念自己的曾叔祖父顏勤禮所書寫的,當年顏真卿已經(jīng)71歲高齡了,是顏真卿晚年書法藝術(shù)成就高度成熟的作品?!额伹诙Y碑》現(xiàn)存西安碑林,全面地體現(xiàn)了顏真卿的書法造詣,在布局上顯示出了顏體的氣勢美,整篇文字用筆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縱橫成列,疏密有致,渾然一體。是練習(xí)顏體字的范本之一。
《上陽臺帖》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共25字,“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逼鋾n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很符合李白的詩歌氣息?!渡详柵_帖》至清代,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被收入清廷內(nèi)府。1911年清帝遜位,溥儀兄弟將《上陽臺帖》攜出宮外。此帖在兵荒馬亂之中流落到民間,輾轉(zhuǎn)流入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1937年,為了保住國寶不流出外境,一代名士張伯駒先生以六萬銀元將之購得,終于讓它有了個妥善安全的歸宿。1956年,張伯駒通過統(tǒng)戰(zhàn)部長徐冰將《上陽臺帖》呈獻給毛主席,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寫道:“現(xiàn)將李白僅存于世的書法墨跡《上陽臺帖》呈獻毛主席,僅供觀賞……”毛主席喜好書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愛,反復(fù)欣賞把玩,簡直是愛不釋手。1958年,毛主席自己立下規(guī)矩: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于是這件《上陽臺帖》就被轉(zhuǎn)交至故宮博物院珍藏,至今還完好無損的被保藏著。下圖為《上陽臺帖》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請欣賞。
《韭花帖》楊凝式書,行書,墨跡麻紙本,高26厘米,寬28厘米, 共7行,63字?!毒禄ㄌ肥且环庑旁?,內(nèi)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饑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zhí)筆以表示謝意。此帖被稱天下第五行書。字體介于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意。請欣賞:
宋代的書法藝術(shù)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在宋代書法家中成就最高。這四人合稱為宋四家?!八嗡募摇背删椭饕w現(xiàn)于行書,此外是楷、草兩體。書法風格上看,蘇軾豐腴跌宕,天真爛漫;黃庭堅縱橫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邁豪放,沉著痛快。蔡襄的書法取法晉唐,講究古意與法度。其正楷端莊沉著,行書淳淡婉美,草書參用飛白法。這四人法書,得到一副即是非同凡響。而將宋四家書法收集完整的,更是世間罕見,價值連城。下圖是蘇黃米蔡《四家法書》,不僅集合了四家的代表作品,并且楷、行、草皆備。本幅第一段〈海隅帖〉,是蔡襄(1012-1067)三十多歲時寫給韓琦的尺牘,也是北宋顏體書潮的佳作。第二段蘇軾(1036-1101)〈書次韻三舍人省上詩〉,作于五十二歲,沉著穩(wěn)健,有法而不泥於法,是尚意書風之典型。第三段黃庭堅(1045-1105)〈致明叔同年尺牘〉,運筆參懷素圓轉(zhuǎn)之法,勁健婉通,結(jié)字多斜抬右肩,意態(tài)昂揚。第四段米芾(1051-1108)〈道味帖〉,四十九歲書,極盡筆勢輕重、快慢之變,是炫技、精到之作。清初藏家李宗孔將北宋四大書家名家合裱為一,此卷足稱是書史研究的標竿性作品。此作品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被鑒定為國寶級的文物。請欣賞:
北宋 蘇軾《前赤壁賦》
北宋 蘇軾《寒食帖》
北宋 蘇軾《寒食帖》局部放大
下圖是蘇軾行書《治平帖》卷,此帖是蘇軾書寫的信札,內(nèi)容主要是委托鄉(xiāng)僧照管墳塋之事。根據(jù)帖后趙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當是蘇軾于北宋熙寧年間在京師時所作,時年約30余歲。該帖筆法精細,字體遒媚,與蘇軾早年書法特征吻合,正如趙孟頫所稱“字劃風流韻勝”。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他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端娠L閣詩帖》是北宋黃庭堅晚年最著名的行書代表作。號稱為黃書第一.其用筆方折,縱橫揮灑之意躍然紙上,而點畫熱遒勁,結(jié)構(gòu)緊湊,開張之勢最為明顯?!端娠L閣詩帖》不論收筆、轉(zhuǎn)筆,都是楷書的筆法,下筆平和沉穩(wěn),變化非常含蓄,輕頓慢提,婀娜穩(wěn)厚,意韻十足。在天下行書中排行第九。全文計29行,共153字,現(xiàn)藏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下圖為《松風閣詩帖》,請欣賞:
《諸上座帖》是宋黃庭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全文系佛家禪語。寫此書時,黃庭堅學(xué)的是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
《砥柱銘》是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所書寫的一幅長幅作品,長達8.24米,共計407字82行。原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2010年的6月拍賣中以總價4.368億元的成交額拍賣成功,創(chuàng)造了中國書畫作品的拍賣巔峰。下圖為黃庭堅砥柱銘,請欣賞:
米芾《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在天下十大行書中排第八?!笆袼亍笔潜彼螘r四川造的質(zhì)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制作十分講究。相傳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寶,以遺子孫。可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這是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應(yīng)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邀請,結(jié)伴游覽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二十余年的蜀素卷請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詩。這才有了這幅珍貴的《蜀素帖》。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來形容。用筆的快慢、輕重、起收及轉(zhuǎn)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結(jié)體偏縱長傾側(cè),表現(xiàn)靈動。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寫法,極盡變化之能事。書風完全顯露出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質(zhì)。因此被稱為中華第一美帖。下圖是米芾《蜀素帖》,縱長27.8厘米,橫長270.8厘米。請欣賞。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和茶學(xué)家。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端问贰げ滔鍌鳌贩Q他:“襄工于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由于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所以傳世作品較少。件件都是極其珍貴。下圖是蔡襄《致杜君長官牘》,請欣賞:
北宋 蔡襄 《致杜君長官牘》
宋徽宗是繪畫和書法大師。他創(chuàng)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挺爽利,筆法犀利、鐵畫銀鉤、飄逸勁特。極具藝術(shù)個性,為后人競相仿效。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秾芳詩帖》是國寶級的珍貴文物,乃宋徽宗的瘦金書中之巔鋒代表作。這件書法作品由朱絲欄界格,每個字大近5寸,為傳世所見徽宗書法字跡最大的作品,對此清代陳邦彥在題跋中寫道:“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真神品也?!奔仁菍@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shù)效果的很好的概括。此帖無論是書體結(jié)構(gòu)、力度、內(nèi)涵、氣魄均可當為“瘦金書”第一,亦可堪稱趙佶瘦金體上巔峰之代表作。下圖是宋徽宗《秾芳詩帖》,清欣賞。
宋徽宗趙佶 《秾芳詩》
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楷書千字文卷》為趙佶于崇寧三年二十二歲時書賜童貫的。作品為朱絲界欄,素箋本,縱31.2 厘米,橫323.2 厘米,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該件作品就如后世評價其書體特點一樣:“結(jié)體疏朗端正,下筆尖而重,行筆細而勁,撇捺出筆鋒而利,橫堅收筆 頓而鈞,文體勻稱,用筆輕按重收,頓折利落,具有飄逸清潤之感?!闭埿蕾p:
宋徽宗趙佶《真書千字文》
《書牡丹詩》,是北宋徽宗趙佶的詩兼書法作品。詩作品內(nèi)容主要是贊頌?zāi)档せ?。而作為書法作品,全部用趙佶獨特的“瘦金體”寫成,是難得的精品。
宋徽宗趙佶 《牡丹詩帖》
《閏中秋月詩帖》是趙佶創(chuàng)作的一幅書法作品,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是一首七言律詩,用筆勁健挺拔又不失嫵媚,加之緊密而婀娜的結(jié)體,不但襯托出詩句本身的意境,也讓人體會到濃艷而優(yōu)雅的氣氛。筆畫帶過之處,如游絲行空,纏綿飄逸,融黃山谷、薛稷二家之長,變化以適己意,是“瘦金書”中偏于柔美的風格,在宋徽宗的書法作品中,堪稱代表。
《夏日詩帖》是宋徽宗趙佶所書,此詩帖的瘦金體筆勢遒勁,偉岸開張,體現(xiàn)了趙佶的獨特風格。紙本,楷書瘦金體??v33.7厘米,橫44.2厘米。詩帖鈐“政和”連珠方印。曾經(jīng)清孔昭、許烈等收藏?!妒焦盘脮媴R考》著錄?,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姜夔(1163—1203),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江西鄱陽人,終身不仕,博學(xué)多才,無所不通。精于樂律,尤工詩詞。工書,得魏、晉筆法,運筆道勁,波瀾老成,一洗塵俗。姜夔的書法作品極為罕見,《跋王獻之保母帖》為其代表作。全文楷法謹嚴,又具瀟灑秀雅之態(tài)。
《前后赤壁賦》是元代書法宗師趙孟頫楷書奇珍。也是中華十大名帖之一?,F(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肚昂蟪啾谫x》一文為蘇東坡貶謫黃州,在人生最為失意、最為灰暗時所作的名篇。公元1301年,時年47歲的趙孟頫重讀此文時,其內(nèi)心的隱痛擊打著他的心靈。這時當“明遠弟”(此卷跋文中記)呈紙求書時,他內(nèi)心的郁悶與悲涼便隨著東坡的語言汩汩流淌。他的婉約凄美的筆調(diào)款款寫來,恬然而靜謐在宣泄著自己的情懷。這就是趙孟頫這件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下面為趙孟頫《前后赤壁賦》圖,請欣賞:
趙孟頫《歸去來辭》,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書,紙本長卷,縱46.7厘米,橫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藏上海博物館。卷前有其弟所繪陶潛像一幅并有題記,并蓋有“古鑒閣中銘心絕品”、“經(jīng)協(xié)久遠期無限”、“韻篁館賞圖書“和“秦文鈐”等印。該帖為中期作品,以行書為主,間以草法,用筆珠圓玉潤,宛轉(zhuǎn)流美,神氣充足。
《草書詩帖》被譽為明代奇才祝允明的草書絕品,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祝允明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交善,人稱吳中四才子。祝允明的楷書得益于李應(yīng)禎的指點,得歐字之骨,顏楷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尤善小楷,直追魏晉人遺意。他的草書主要得徐有貞的指點,由旭素上溯二王,晚年時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一派天真縱逸。他的草書跌宕奇逸,筆力遒勁,點畫狼藉,看似亂其實不亂,看似散其實氣脈貫注,并不因率意而潦草,筆筆都能斷而后起,能于使轉(zhuǎn)中見點畫,故通幅視之,顯得神釆奕奕,氣勢豪放。下圖是祝枝山草書《詩帖》,紙本,縱36.1cm,橫1147.5cm,書曹植《樂府》四首,請欣賞:
明 祝允明 《草書詩帖》
此為唐寅所作詞并自書,分《集賢賓》、《錦衣公子》、《山坡羊》三組曲牌,共24首。唐寅博學(xué)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他的傳世繪畫較多,書法甚少。其書以行楷見長,學(xué)趙孟頫并參以李北海筆意,筆畫婉轉(zhuǎn)流暢,風格俊秀瀟灑。此書結(jié)構(gòu)嚴謹,圓轉(zhuǎn)遒麗,豐潤優(yōu)雅,形成了勁骨于內(nèi)、美形于外、縝密流便的獨特風格,詞、書并美,堪稱珠聯(lián)璧合,從中可欣賞到往昔“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儒雅韻致及其純熟的書法功力。
米萬鍾(1570-1628年),字仲詔,號海殿漁長。北京人。工書法,擅畫山水。于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米'之稱,崇尚用筆個性。此件作品體現(xiàn)作者流暢、秀勁婉麗的書法風格。米萬鍾《行書七律詩軸》,冷金箋,縱151.7厘米,橫33.2厘米。
石濤自號苦瓜和尚,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這與他的經(jīng)歷、心境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石濤本是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雖出身于帝王胄裔。無奈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之痛。后出家,然而康熙南巡時,石濤曾兩次接駕,并山呼萬歲,并且主動進京交結(jié)達官顯貴,企圖出人頭地。他內(nèi)心充滿矛盾,便巧妙地把這種矛盾發(fā)泄到他的畫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縱橫排闥、閃轉(zhuǎn)騰挪,充滿了動感與張力。石濤被譽為繪畫方面“清代以來300年間第一人”。除去繪畫,石濤在書法方面也頗有心得,他的書法奇宕勁逸,姿態(tài)橫生,巧妙異常。下圖為石濤書法《贈高翔刻印七古詩》,此書是石濤寫給鳳岡的一首七言古詩,以感謝贈印一事。鳳岡即高翔,工書畫,兼擅治印,為揚州八怪之一。此書以隸書為框架,并參以行楷的筆法,變化豐富。結(jié)字并非刻意安排,卻能不求工而自工。行筆的筆畫雖非完全順暢,但筆畫之粗細,字之大小,形態(tài)各異,因此避免了平板單調(diào)之感。整幅書法奇宕勁逸,姿態(tài)橫生,顯示出石濤書法藝術(shù)的個性和新意。請欣賞:
360docimg_570_
360docimg_571_
360docimg_613_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