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平||河北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溫柔,在那座陰雨的小城里我從未忘記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喔哦,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從去年的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兩首歌。一首是李宗盛的《漂洋過海來看你》,一首是趙雷的這首《成都》。
真的是少年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聽李宗盛的歌,年輕的時候,聽到的多是情愛,無盡的傷感。
而到了現(xiàn)在的年歲,才能聽出歌曲背后的情懷。
趙雷的《成都》,也總在不經(jīng)意間擊中我的心房。聽著聽著,就魂不守舍了。聽著聽著,眼睛就濕潤了。
從他遠去成都讀書開始,關(guān)注成都、牽掛成都、寄情成都,已經(jīng)整整二十年啦。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二十年未曾見面,但是一直在心里。
成都,是我二十年來藏在心中的一個夢。一直未敢成行,怕夢醒之后的無所適從。
歲月真是一把殺豬刀。再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知不覺就真的老了。
成都,我來了。為心里的那份牽掛和向往而來。
拜水都江堰
當年,我們都是懵懂少年。同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讀書,我們獲取知識最好的渠道就是課外書。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被我們讀的面目全非。
“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p>
我清晰地記得,這是《都江堰》的開篇第一句。
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的夢想都江堰。都江堰,對我們來說遠在天邊。
沒成想,高考后,他考取了西南交大。都江堰,便近在咫尺了。
那年,我因為參軍未成,又耽誤高考,所以復讀。這一年來,我們之間有上百封書信往來。
在這鴻雁傳書的字里行間,我想象著大學的生活,想象著成都和都江堰的模樣。
翌年,我考取江城某高校。江城,相較于書城,的確離蓉城更近了許多。
昂貴的路費,對于我拮據(jù)的生活費來說,就是天文數(shù)字。所以,夢想始終是個夢想,一直靜靜地躺在夢里。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痹趬粝氲谋M頭,我時常拿這首詞來開釋自己。
去年,我微信他,我想去成都看看。他回我,隨時歡迎。
到成都,先去都江堰。還是因為余秋雨的那句“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關(guān)于都江這一名稱的來源,《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p>
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tǒng)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一直沿用至今。
站在魚嘴分水堤上,他說,先來都江堰是高明之舉。因為“古堰流碧”居成都十景之首。
歷史悠久的都江堰,流淌著碧波蕩漾的岷江水,幾千年來依舊滋潤著富庶的成都平原,使這里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因為有了都江堰,才有了天府之國;而天府之國每每在關(guān)鍵的時候,又為我們民族提供著庇護與濡養(yǎng)。
所以,余秋雨說她“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都江堰,不僅是天府之國的源頭。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體現(xiàn)。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chuàng)建都江堰的功績。
《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記載:“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德國地理學家李?;舴?,在《李?;舴夷芯魰啞分性O專章介紹都江堰,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
如今的都江堰,依然無聲無息地滋養(yǎng)著天府之國。無壩、無字、無言,它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景點,它是以天下蒼生為念的大慈悲。
堰是一座碑,碑是一道堰,飲水思源,拜水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為天府之因帶來了不盡福澤,李冰父子開鑿都江堰真可謂功高澤蔭萬代。
一門兩禹,六字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因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萬民的都江堰而不朽了。
回想戰(zhàn)國時代,可謂名家輩出。什么“戰(zhàn)神”白起、“兵圣”吳起,在歷史的長河中,也都沒什么了不起。在李冰父子面前,更是不值一提。
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
二王廟的這幅對聯(lián),就是后人對李冰父子的最高褒獎和感念。
問道青城山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告別都江堰,下一個目標當然是青城山。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啊…啊…,勤修苦練來得道,脫胎換骨變成人。一心向道無雜念,皈依三寶棄紅塵。”
這首歌把我們帶回二十年前。那時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正熱播,我們特別想知道白娘子修煉成仙的地方是什么樣子。
金庸大俠在《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俠客行》《書劍恩仇錄》里,都提及青城山和青城派。
這讓以夢為馬,希望仗劍走天涯的我們,對青城山多增些許幻想。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在老霄頂老君閣,他對我說,雄秀險幽,天下四絕,青城獨占一絕,青城疊翠也是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古名天倉山。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岳,封青城山為“五岳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
青城山得名,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huán)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
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
唐代佛教興盛,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fā)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的峪谷棧道、淵潭水簾、靈谷飛瀑、巖穴石筍等自然景觀構(gòu)成了一幅幅幻化無窮,令人神往的精美畫卷。
青城山的特色,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這上天賜予人間的美景,想來是不能錯過的。
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
后來,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
晚年自云:看山還是故鄉(xiāng)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xiāng)青城仙山充滿眷戀之情。讓我這個外鄉(xiāng)人羨慕不已。
青城山的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
東漢順帝年間,道教創(chuàng)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jié)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fā)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古稱“洞天福地”“神仙都會”。
青城山群峰環(huán)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道家思想的注入,使青城山成為華夏大地自然生態(tài)和歷史文化的雙高峰。
如今的青城山,集道教文化、古建筑文化、青城武功、青城易學、青城丹法于一山之中,被譽為“活的道教博物館”“東方最神秘的神山”。
道不遠人。兩千年來,青城之幽,與道法自然不謀而合,有心問道,道不遠矣。
下山路上,他對我說,你不是自稱佛系青年嗎?怎么會對道家的青城山情有獨鐘?
我何止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在單位還因工作突出被評為優(yōu)秀呢。
正如蘇東坡,你能分得清他屬于儒家,還是佛家與道家?
我心想,我喜歡青城山,根源不是這座山,而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人啊。
咳,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惜緣隨緣吧。
杜甫草堂尋詩意
流行網(wǎng)絡的“杜甫很忙”。書法界笑掉大牙的“杜甫能動”。課本中千奇百怪的“杜甫插圖”。
這兩年,杜甫在網(wǎng)上火的不要不要的。
作為文藝青年,來成都不到杜甫草堂,是說不過去的。既對不起成都,對不起杜甫,也對不起自己。
杜甫草堂,位于青羊區(qū)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
今日的草堂,古樸典雅,幽深寧靜。廨堂之間,回廊環(huán)繞,別有情趣。園內(nèi)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云的翠竹蒼松。
整座祠宇即有詩情,又富畫意,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的著名園林。
草堂為成都增色不少,也印證了成都是一座詩歌寫就的城市。
歷代詩人詠成都。在此留下膾炙人口名篇的詩人,名單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李白、杜甫、陸游、王維、司馬相如、高適、岑參、孟浩然、白居易、元鎮(zhèn)、賈島、李商隱、三蘇、黃庭堅、范成大…
這些詩詞當中,我們耳熟能詳?shù)?,有李白的“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p>
還有“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p>
還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p>
這當中,與成都感情最深,寫成都最投入的,無疑是杜甫。
一千多年前,顛沛流離的杜甫來到成都客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成都,為這位詩人提供了無限創(chuàng)作靈感,留下了400多首詩作。
成都曾從歷代上千首詩歌中,評選出最美十首,其中杜甫有五首上榜。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p>
杜甫寫成都詩歌當中,最美的就是這首《春夜喜雨》。
這首詩最能代表成都,不僅是因為詩中所呈現(xiàn)的安寧舒適、溫婉愜意的詩意成都,而且還是因為現(xiàn)在的人們和杜甫當年一樣,對所生活的城市充滿熱愛,充滿希望。
輾轉(zhuǎn)過很多地方,總會有一些他鄉(xiāng)成為故鄉(xiāng)。
歌手趙雷在全國各地流浪,卻對成都情有獨鐘。是因為成都慢悠悠又極具人情味兒和生活氣息的感覺讓他特別喜歡。
哦,我忽然突發(fā)奇想,趙雷是不是與杜甫完成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否則,他怎么會寫出如此動人心弦的歌?
一首詩,一位詩人,一個草堂。讓“草堂喜雨”成為成都十景之一。
無杜甫,就無草堂。無草堂,就無“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民生情懷和千古絕唱。
杜甫,之所以成為詩圣。杜詩,之所以成為史詩,是因為那種“以民為本”的精神。
無論處江湖之遠,還是居廟堂之高,歷朝歷代瞻仰杜甫,必來成都草堂。
杜甫草堂,我也來了。不管你信不信,我都是帶著一腔真誠而來的。
丞相祠堂慨古今
杜甫最能代表成都的詩歌,還有一首,那就是千古名篇《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p>
杜甫在此表達處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我能感受的到。
武侯祠,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xiàn)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
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
一位詩圣一首詩,一位名相一勝跡。
我們在武侯祠,孔明塑像前。他對我說,蜀相諸葛亮,算是咱們山東老鄉(xiāng)吧。
我對他說,諸葛亮青少年時代的故事,我還是在你家的《瑯琊鄉(xiāng)音》一書中讀過呢。
當然,這本書最后他送給了我,因為我喜歡。
諸葛亮,在我們的印象思維里,那是智慧的化身,是神一樣的存在,是年少時崇拜的偶像。
我們回憶起年少時光,也學附庸風雅,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當成座右銘。
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感慨我們的青春不再。
歲月是最公平的。我們的青春不再,當年羽扇綸巾、瀟灑絕倫的孔明,現(xiàn)在也只能任后人憑吊。
據(jù)說,這里原來是紀念劉備的昭烈廟,百姓偏要稱它為武侯祠。
按常理說君臣合祀,違禮違規(guī)違制。但是,這不違民心。
懂民情,順民意,才能得民心。被人供奉得再高,也僅僅是種形式,活在心里,才能不朽。
好在歷史是人民書寫的。如果,不相信歷史總是人民寫的,那就去武侯祠,讀一讀攻心聯(lián)。
“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边@就是清代趙藩撰寫在武侯祠的攻心聯(lián)。
據(jù)說,毛澤東十分推崇此聯(lián),1958年他來武侯祠時,就在此聯(lián)前駐足沉思良久,反復玩味聯(lián)語的微言大義。
鄧小平也曾經(jīng)稱贊說趙藩的“攻心聯(lián)”富有哲理。
多讀幾遍,其義自見。原來老趙的寥寥數(shù)語,既高度肯定了諸葛亮善于用兵、理政的才華,又從和戰(zhàn)、寬嚴的辯證關(guān)系總結(jié)了諸葛亮治蜀的經(jīng)驗。
此聯(lián)言簡意賅,形式完美,不愧是武侯祠所有聯(lián)語中位居第一的上品。
歷史經(jīng)常跟你開玩笑,不是嗎?
攻心出自馬謖,他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p>
他認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敵人斗志,收服敵人之心。這個戰(zhàn)略為諸葛亮所贊賞。
要不是馬謖剛愎自用、紙上談兵而痛失街亭,諸葛亮可能也不會“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流連忘返在錦里
他說,別在這里長吁短嘆了,歷史畢竟已成歷史。到錦里轉(zhuǎn)轉(zhuǎn)吧,化感慨為食欲,讓你愛上這里。
錦里,也就是錦官城,是成都的代稱。
“拜武侯、泡錦里”。出了武侯祠,便是錦里街。
傳說中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yè)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
如今的錦里,是感受浪漫休閑的精神驛站,是體驗三國文化與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區(qū),稱得上是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圖”。
我去過北京王府井、去過武漢江漢路、去過天津和平路、去過南京的夫子廟,走在這“西蜀第一街”,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錦里,就是吃貨的天堂。在錦里,不去吃小吃就是最大的遺憾。
四川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各具風味。錦里小吃街,將川內(nèi)各地名小吃悉數(shù)收羅于街內(nèi),現(xiàn)場制作,現(xiàn)場叫賣,有的吃,有的看,真的好吃看的見。
各種小吃店鋪,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牛肉焦餅、黃醪糟、糖油果子、牛肉豆花、撒尿牛丸、酸辣肥腸粉、蕎麥面、缽缽雞、糖葫蘆。走著走著就咽起口水來。
錦里街上的小吃口味地道,價格實惠,來錦里一定不要忘記品嘗哦。
他對我說,成都人就喜歡這樣嬉鬧著松弛地在錦里閑逛,懷舊的人情感有了出口,愛吃的人滿足了口腹之欲。
名彰漢唐,街納古今。功著三國,客聚五洲。
是啊,錦里呈現(xiàn)的是人間的景象,可以說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成都,這座城市有著惹人愛的一切元素,美食、美景、美女,特別是城市里的每個角落,都將其悠閑、樂觀、寧靜、繁華又灑脫的獨有特質(zhì),渲染得淋漓盡致。
也許等到你要離開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絕不是自戀的夸耀。
記得,我回老家,探望他的父母。言談之中,兩位老人對孩子的思念都自然流露。這份舐犢情深,我能感受得到。
我勸他們說,成都是一個好地方,好不容易出去了,就不要著急回來。
恰巧網(wǎng)上都在轉(zhuǎn)錦鯉。我就對二老說,我們都盼著鯉魚躍龍門,我哥經(jīng)過多年打拼,能夠定居成都,那就像錦鯉一樣一樣的。
看到二老稍微有些釋懷,我也有些釋然了??吹剿麄兊男?,歷歷在目的是他們曾經(jīng)對我好,不禁又淚目了。
這次回老家,我?guī)Щ貋韼妆緯?。除了我編輯的,和收入我文章的,另外就是當年他送我的一套三本《徐志摩全集》?/p>
這套書,在二十年前價值不菲。重要的是,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純潔的友誼的象征,在我心里極為珍貴。我把他帶回石家莊的新家,放在了書柜的最顯眼處。
《成都 成都》,已是我系列散文的第四十篇,離結(jié)集出版已經(jīng)非常近了。書名一直在醞釀之中,寫完成都,我把書名就定了。
第一部散文集就叫《煙雨平生》,記錄這些年的漂泊;第二部《心安他鄉(xiāng)》,以寄托美好心境。
這座城市再美好、再留戀,還是要離開的。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天天在一起,也是要離開的。
告別成都,還是趙雷的歌最能表達我的心境,我總感覺這首歌是為我寫的。
余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掙扎的自由。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我額頭。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圖片/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趙建平 筆名:莒子,別號:公子劍,網(wǎng)名:閑云野鶴。齊魯出生成長,荊楚求學深造,燕趙從軍闖蕩。攜筆從戎十四載,轉(zhuǎn)業(yè)河北審計廳。熱愛文學,筆耕不輟,常有文章見諸報刊雜志和網(wǎng)絡。
總編:冬 歌
執(zhí)行主編:倪寶元
執(zhí)行主編:吳秀明
原創(chuàng)作品在本公眾號刊發(fā)后,視為作者自動授權(quán),本公眾號有權(quán)擇優(yōu)稿件匯集公開出版。其他網(wǎng)絡平臺轉(zhuǎn)載本公眾號作品,需注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quá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