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德
翰林塆因為古時候出過翰林才得此名。近些年翰林塆再度聲名遠播,因為從這里走出了一個半仙兒。半仙兒大名叫仙德,方圓幾十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要說這仙德,原本也是苦命的孩子。
頭一回見仙德,應(yīng)該是三十多年前。正處在正月的尾巴二月的頭上,剛剛年過月盡將忙未忙之際,塆里來了個討飯的。那討飯的看年紀二十不到,也只是個大孩子,但他那樣子著實可憐:瘦弱的身子上扛著一個大腦袋,脖子還是偏著的,因為歪著腦袋,他只能斜著眼看人,目光中滿是乞求,嘴里口齒不清,還有哈喇子止不住地滴落。兩只手曲屈著伸不直,腿腳蹣跚,走路時形似絞麻花,像是風(fēng)一吹就會跌倒。這個可憐的人兒捧著一只缺子碗,一家挨著一家地乞討。
這個小乞丐來的時候,早已過了年關(guān),但是誰家有沒吃完的糍粑、個子粑,在給他的碗里添飯菜的時候,也會往他兜里塞兩條粑粑。頭一回來劉家塆乞討就鼓鼓囊囊地回去了,此后他每年這時候都會過來討點吃的。大家也就逐漸認識了他,知道他叫仙德,是翰林塆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天生殘疾,打小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哥嫂也有自己的孩子要養(yǎng),拖著這么個累贅弟弟,越過越窮,免不了要在言語中說些嫌棄他的話——這大概就是他趔趔趄趄出來乞討的原因吧。
在那個物質(zhì)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人們心底的善良并不稀缺。只要拿得出手,沒人會讓這個可憐巴巴的叫花子餓死的。在哥嫂家實在待不下去的那些日子,仙德串百家門吃百家飯也能勉強糊口度日了。
有句話說,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大概是說仙德的。
幾年前的一個秋假,我回了一趟老家,在南涼往朱店的鄉(xiāng)道上,見一奇景:兩壯漢抬著由一張?zhí)梢胃难b而成的轎子,轎子中坐一個西裝革履戴著墨鏡打著發(fā)蠟的中年人,那人很愜意地躺在轎椅上。兩個轎夫晃著轎杠,發(fā)出很有節(jié)律的吱呦聲,漸漸遠去。這場景很像影視劇里描寫的舊社會的老太爺坐滑竿進城的樣子,讓我吃驚不已。這是誰呀?怎么不走路不坐車,要人抬轎???我以為看到了西洋景,回家跟母親學(xué)舌,母親說:“那不稀奇,他們在這條路上常來常往,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蔽依^續(xù)追問那人是誰,母親說:“半仙唄,翰林塆的仙德?!?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仙德?就是當(dāng)年沿家討吃的那個仙德?我是怎么也不能把那個走路打趔趄,歪著脖子,流著哈喇子的可憐乞丐與半仙聯(lián)系到一起。
“這一方天傳得可神了,說是從朱店再往南邊幾里開外,有個王婆婆,有一年得了絕癥,醫(yī)院都說不治了,叫家里抬回來準備后事的,結(jié)果把仙德請去她家吃吃喝喝整了兩天,說是驅(qū)了邪,王婆婆竟然慢慢地好了,到現(xiàn)在還活得好好的。后來王婆婆還拜仙德為師,也想修成個半仙?!?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我隔壁家的嫂子的娘家離翰林塆不遠,我向她求證,翰林塆真出了個半仙?隔壁的嫂子說:確有其人,但是其事不詳,反正翰林塆沒聽說有誰找仙德求神問卜的,倒是遠地人來上門求仙的不少,仙德這半仙不擺架子,都是有求必應(yīng),只要有人來抬,只要有人出錢,他都樂得前往。當(dāng)年可憐兮兮的叫花子成了如今熱得發(fā)燙的神道中人啦。
那仙德是怎么成仙的?隔壁家的嫂子說了句“鬼知道”就不肯再說下文。問了好多人都沒有人能給個明確的答復(fù),只不過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一星半點仙德的奇聞異事。
有人聽說仙德幫人找回了一頭走失的牛;
有人聽說因為仙德的指點迷津,讓一難產(chǎn)的產(chǎn)婦起死回生;
有人聽說一戶人家造房子,請仙德看過風(fēng)水,后來發(fā)大水,這戶人家新造的房子在洪水來襲時居然免遭沖毀;
有人聽說,
有人聽說…
也有人聽說,某年月日,仙德一覺醒來,用他口齒不清的歪嘴告訴哥哥嫂子:我是南面某某山上的大仙,有好多仙童道友在路上等我去施法濟世,以后有人來找我,你們不要阻攔人家。他哥嫂以為自家兄弟犯神經(jīng)了,沒搭理他。但是傳話趕話的人都說:仙德就是這一日得道成仙的!
反正都是聽說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