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情數(shù)劉項
菜九段/
在劉邦的帝王生涯里,有一件事非常值得玩味,這就是劉邦殺丁公事件。在楚漢兩軍的對壘中,楚占壓倒優(yōu)勢,有幾次都差點將劉邦拿住,但最終都沒能拿住。其中有一次季布的異父兄弟丁公就基本上將劉拿下了,也被劉說了幾句軟話就給放了。劉邦戰(zhàn)勝后,那個放跑了劉邦的丁公前來討賞,劉居然下令將丁公處死。這種做法與劉的一貫為人不符。劉邦于人之功無所忘,其功臣中有人僅僅因劉邦逃跑時提供了一匹馬,就得以封侯。諸如此類的還有開個門,指條路,都得以封侯。而丁公的功勞可遠不止此,但活該他倒霉。因為劉邦處死丁公的理由,對于其它叛將也適合。比如項伯在鴻門宴上以身遮蔽項莊舞劍的行為,就與丁公沒什么兩樣。劉邦殺丁公的理由也讓人理解不了,《季布欒布列傳》稱,高祖以丁公徇軍中:“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對此,后人論之甚眾,如《致堂讀史管見》“起義兵,誅暴亂,而自為無道者,項羽也。既伏其辜矣,枝屬何責焉。惡惡止其身,忠厚之至也。高帝以丁公二心而殺之,乃侯項伯何也。項伯所以免帝于危者,明為羽講解,此公道也。丁公刃已及沛公而縱之去,此私情也。豈可比而同之乎。若夫以己之姓,易人之姓,則前賢已論其失矣。”諸如此類的言論甚多,但都取了劉邦言論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另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什么呢?就是劉邦說的“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劉項二人為了得天下拼得你死我活,使項王失天下,對劉邦來說豈不是件大好事?為什么要如此痛心疾首,拿丁公開刀。這里面應該是有隱情的,這個隱情就是,劉項二人既是生死對頭,又是結(jié)義兄弟,在不共戴天的同時,還有個惺惺相惜的問題。而活該丁公自尋晦氣,他前來討賞之時,正是劉邦想起項羽的舊情來的時候。劉邦正念及項羽好處的時候,這個當年放了劉邦一馬的丁公,卻撞到劉邦因懷舊而起的怒氣上來,于是尚方寶劍一揮,這個丁公就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所以說,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說劉邦的心里還時不時地泛起對項羽的緬懷之情。
在我們后人的眼里,劉邦項羽因爭天下而成生死對頭的印象最深,但這只是兩者關(guān)系的一個方面,而非全部。他們的關(guān)系遠非死對頭可以概盡。他們還有兄弟、戰(zhàn)友之情,且同為當時最具戰(zhàn)力的軍事家,有惺惺相惜之情。怎奈既然是一時瑜亮,就難免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慨。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人聯(lián)袂上演了一出激越千古的愛恨情仇。
司馬遷在《史記》里記載的張耳、陳馀為刎頸交、忘年交,人們沒有注意到的是,也就是在同一時段,這層關(guān)系在劉項之間也存在,并結(jié)局也同樣是鬧翻了。劉項兩人初識時,劉的年紀大出項羽一倍,聯(lián)手擊秦,無堅不摧,捷報頻傳。他們與黥布一起成為楚國的最尖利爪牙,離開他們幾個,項梁基本上沒戲。而項梁正是在這幾個人不在身邊時,被秦軍偷襲身死。這幾個軍事天才居然重兵在握,卻方寸大亂,相約退守彭城。所以,人才的成長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明明已是才華蓋世,但在他人麾下作戰(zhàn)時,還是以他人為主心骨。一旦這個主心骨不在了,便不知所措。如果劉項二人能封鎖項梁戰(zhàn)死的消息,揮軍痛擊章邯,秦國的這只最鋒利的爪牙就可能提前一年折斷。也會加速秦滅亡的進程。但歷史不容假設(shè),時光無法倒轉(zhuǎn)。兩個蓋世之才,表現(xiàn)得像菜鳥一樣,開始尋求新的依靠。這時楚懷王挺身而出,成為了二人及楚地其它將領(lǐng)的主心骨。劉項二人在楚懷王治下結(jié)為兄弟,這與張陳的刎頸之交也差不多。由于有共同作戰(zhàn)的經(jīng)歷,我們說他們的友情是鮮血凝成的也不算出格。
但劉邦這個大哥可能除了照料項羽外,并不能托大,沒什么架子好擺。因為項羽不僅僅是個兄弟,而且還是項梁一脈的傳人。劉邦是在得到項梁的資助,才拿下豐,出了一口鳥氣,并結(jié)束動蕩不安的作戰(zhàn)模式,漸漸羽毛豐滿。菜九做《千古誰識鴻門宴》時曾說過,這層關(guān)系是劉項關(guān)系的基礎(chǔ)。所以劉項的兄弟關(guān)系有點畸形,即哥不像哥,弟不像弟,但關(guān)系不賴是可以肯定的。楚懷王派項羽隨宋義援趙,項羽還不高興。理由我們不難想象。在項羽看來,宋義是什么玩藝兒,憑什么領(lǐng)導我。所以他情愿在劉邦的領(lǐng)導下?lián)羟?,但沒被準許。從這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兩人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由于兩人在懷王帳下,一為沛公,一為魯公,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關(guān)系非常融洽。到了項羽取得了楚上將軍及諸侯上將軍之后,原先的兄弟關(guān)系便淡出了。所以,劉項在鴻門宴沖突的回合中,劉邦也沒好意思提這層關(guān)系。為什么不提,是因為提了尷尬。因為兩人已臨近翻臉,提出這層關(guān)系會使項羽難堪,而讓項羽難堪,會有什么后果就難說得很,可能是會使劉的處境更兇險。之后也一直沒提,是因為劉邦打出了關(guān)開始討伐項羽,這在劉邦也不是理直氣壯的事,畢竟受封漢中巴蜀是你自愿的事。項羽沒提此事,是因為此前取消劉王關(guān)中的權(quán)利也夠黑的。兄弟之間大動干戈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如果不是項羽抓住了劉邦老爹要烹要剮,劉邦也不會揭開這層關(guān)系,我們后人也就無從知道這個秘密。而知道了這層關(guān)系,對劉項沖突也會多了一層理解。
項羽在鴻門宴上放過劉邦,是有比兄弟關(guān)系更深的考慮,但這個關(guān)系或多或少也會起一定的作用。以項羽的識力,他也不會不知道,日后能對他構(gòu)成威脅的只有劉邦。殺劉不妥也不忍,兩全之策就是讓他到一個不能造成危害的地方。這個地方給他找到了,就是先前被劉邦占領(lǐng)的巴蜀之地。只要以三秦軍攔住劉邦的出川之路,就可以萬事大吉了。記得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接受小師妹的臨終囑托要照料小林子,而這個小林子又是非殺不可的人,為了對得起師妹的遺言,就將小林子終生監(jiān)禁在西湖底下的水牢里。項羽要做的事,與令狐沖所為異曲同工,也是既要讓劉邦活下去,又不能讓劉翻了天。把他安置在四川這個地方非常適合。但天要亡項羽,讓戴侯趙衍指了一條偏道,讓劉邦逸出川中,占領(lǐng)三秦,繼而爭奪天下,這就非項羽所能逆料。
為天下者不顧家。劉邦定三秦后,東向爭天下。而此時他的父親、老婆、孩子還都在彭城一帶項羽的掌握之中。但項羽一直沒對劉的家屬采取任何措施,這一點上,項羽做得還是不錯的。兄弟間的事,兩人單獨解決,不牽涉他人。所以,項羽對劉邦部將王陵之母采取了監(jiān)押,卻對更為要害的劉邦家屬任其逍遙法外。直到劉邦打下彭城,項羽反攻倒算成功,才將劉邦的老爹、老婆實施監(jiān)押。而在我們后人看來,這種監(jiān)押只是失去人身自由的軟禁,沒受太大的苦。因為監(jiān)管期間,審食其作為劉的家臣還能在旁照料,并與呂后搞出了不清不楚的茍且之事。
從項羽對劉邦家人的松散管制一事,也可以看出為什么在戰(zhàn)場上也不對劉死死相逼的邏輯了。所以那個放跑劉邦的丁公,事后似乎也沒受到項羽的追究。為什么會是這樣?大概在項羽看來,真正抓到劉邦也不是太好辦。所以有點達爾文主義,讓他適者生存了。所以日后武涉說韓信的說辭中有:“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shù)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從這個記載來看,劉邦有跑脫的,也有通過立約脫身的。所以楚漢戰(zhàn)爭遠非如今記載的那么單純,其復雜性超出我們的想象,只不過材料缺乏,只能認可目前的記載模式。
在我們看來,劉與項的關(guān)系很不對稱,項放過劉的次數(shù)肯定多過劉放過項。這可能是力量對比造成的。因為項羽勢力超強,而占優(yōu)勢者總會顯得大度一點。在劉邦就沒有這種好心情了?!妒酚浰麟[》引《三輔故事》曰:“楚漢相距于京索間六年,身被大創(chuàng)十二,矢石通中過者有四。”這個記載當然也只是一種傳聞,并不一定真實。但可以肯定,劉邦在與項羽的對敵中吃足了苦頭,而每吃一次苦頭都只會加強他對項羽的怨恨。所以輪到項羽逃跑時,劉邦一發(fā)覺就派了灌嬰帶五千精騎追趕,并放出話來,得項王者賞千金,封萬戶侯。如果當年項羽有類似號令,估計劉邦也不容易跑脫。
但劉邦對項羽的感情也不盡然全是怨毒?!俄椨鸨炯o》載:“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后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為發(fā)哀,泣之而去。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氏。” 對此,《致堂讀史管見》卷二有精彩評論,其曰:“或謂高帝之圍項羽,無靳智,無遺力,唯恐斃之不速也。羽死,封以本國而葬之,哀哭乃去,誠歟?曰,誠也。帝與羽俱起布衣,受命懷王,約為兄弟。鴻門之隙,自沛公左司馬曹無傷為之,亦既講解矣。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殺義帝而自立,漢王假仁仗正以討罪人。于是雌雄之勢分。然而云擾風驅(qū),電轟雷擊,龍蛇交斗,山岳振搖一時,角逐勝敗,智伸力屈之跡既已消散,無事則追念當時,杖劍并起,相與圖秦,兄弟約言,輔車敦好,慨然有動于中而不遏者。此固英雄之人,心事落落之態(tài),而史稱其大度者也。誅則誅之,哭則哭之,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斯之類歟!” 《史記菁華錄》卷一說得也非常妙,其曰:“羽以魯公終,義帝命也。劉以漢為有天下之號,羽所置也。豈非天乎?”項羽殺了義帝,但其最后享用的葬禮卻用了義帝當年授予的魯公;劉邦殺了項羽,但他享用的國號,卻是當年項羽授予的漢。真是天道好還。胡致堂這段話說得真好,“智伸力屈之跡既已消散,無事則追念當時,杖劍并起,相與圖秦,兄弟約言,輔車敦好,慨然有動于中而不遏者。”
《汲鄭列傳》記有這樣的事,可能對理解劉項的復雜關(guān)系也有幫助:“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也就是說,劉邦將歸順了的項羽部下全都改稱項羽的名字,并全都封了官。這種做法到底是為了紀念項羽,還是凌辱項羽,以出那口受項羽凌辱的惡氣??赡芗娑兄?。總之,劉邦是個愛才之人,項羽這個小兄弟才氣比他高得多,處處壓劉一頭,劉對項愛恨交并也非常正常。因為不如項羽,所以要折辱死者;因為曾經(jīng)是好兄弟,所以要紀念他。這個記載可能也是傳說之一種,并不那么靠得住。因為陳嬰、項伯、呂清,就沒改名嘛。劉邦聽說韓信的死訊的表現(xiàn)為且喜且憐,對項羽應該也是這樣。既高興看到項羽的死,又表現(xiàn)出真切的惋惜,并且一點都不矛盾。
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季布欒布列傳》。
?。荆┎寄傅芏」珵槌ⅰ6」珵轫椨鹬鹁礁咦媾沓俏?,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都静紮璨剂袀鳌?。
丁公名固,薛人,姓氏里居皆與季布別?;蛟疲傅?,母之弟也。與《淮南王傳》書厲王母弟同?!妒酚浱以闯芬冻h春秋》云,薛人丁固與彭城人賴齮騎而追上,上被發(fā)而顧丁公曰:吾非不知公,公何急之甚。于是回馬而去之?!队[》三百七十三引《楚漢春秋》云,上敗彭城,薛人丁固追上,上被發(fā)而顧曰:丁公何相急之甚。二書所引不同。《考證》。
起義兵,誅暴亂,而自為無道者,項羽也。既伏其辜矣,枝屬何責焉。惡惡止其身,忠厚之至也。高帝以丁公二心而殺之,乃侯項伯何也。項伯所以免帝于危者,明為羽講解,此公道也。丁公刃已及沛公而縱之去,此私情也。豈可比而同之乎。若夫以己之姓,易人之姓,則前賢已論其失矣。。
(項
]酈食其說:漢王“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戰(zhàn)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于漢王,可坐而策也。”[13]高起、王陵說:“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全唐文》卷七九七皮日休《漢斬丁公論》曰:“嗚呼!劉項之作也,淮陰不以猜誤而去項乎;淮南不以疑懼而去項乎;曲逆不以辯說而去項乎。去彼而就彼,果謂忠乎,果謂不忠乎。是利則存,不利則亡者也。則丁公臨敵,舍敵無殺,誠惻隱之仁者,豈有猜誤辯說疑懼者耶?有利則存,不利則亡者耶?與其不忠,則彼三侯者未可免鼎鑊之誅,刀鋸之刑 也。是高祖斬之,果不為當。噫!漢之初立,未為無人,丁公就刑,未聞有上言而戾者,將固之命也。悲夫。”
高祖起豐、沛以來,罔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獨以不忠受戮,何哉?夫進取之與守成,其勢不同,當群雄角逐之際,民無定主;來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貴為天子,四海之內(nèi),無不為臣;茍不明禮義以示之,使為臣者,人懷貳心以徼大利,則國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斷以大義,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而懷私結(jié)恩者,雖至于活己,猶以義不與也。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子孫享有天祿四百馀年,宜矣!《資治通鑒》卷十一。
高祖斬丁公事,先儒樂道之,以為急正君臣之義也,綜其實不然。高祖與丁公非有雅故也,驟然相厄一日之中,以一語之交而引兵以去,丁公亦非必以此示德漢王也。及項王滅而丁公謁見高祖,是將以彭城一日之引兵以去而望收報今日也。高祖于此時錄其功乎?抑將以其一日之相舍而引以為雅故乎?其謁見也,其心有不可問者也。使丁公不來見,高祖方且求而用之,為其一日之雅故而相厄也,旋而相舍,固當俟其人之追而思之,而未宜居以為德也。被丁公以不臣之名而徇之軍中,乃高祖之譎也;雖然,高祖舍是而無以處丁公矣。其譎也,乃所以成其為高祖之英雄也歟?《史記札記》卷五上。
帝王之舉動與士庶不同。士庶修小節(jié),而帝王不修小節(jié)也;士庶畏清議,而帝王不畏清議也。漢高誅丁公而賞季布,似不顧私恩矣。然丁公自有可誅之道 。不在彭城西短兵接之時,而在事定求見之日。使丁公終身不出,高帝未必求而誅之也。天下已定,四方無虞,而丁公者,貿(mào)貿(mào)來謁,無千金之賞 ,以一死償之。高帝此時不過忍情勵俗,欲以忠孝之名愚天下而勸天下矣。後人亦相沿以為是,則亦不察之過也?!妒仿浴?。
功臣侯年表,射陽侯劉纏,即項伯也。賣重瞳而得侯,甘心而改姓而不愧,此名教之賊也。高祖殺丁公而封項伯,其刑賞之不平如此。余故謂,漢主非惡丁公之不忠于項氏,直惡其窘己耳。不然,則恐臣下之叛己而預為之防耳。然何足以欺天下後世哉?!墩繄@札記》卷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