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混沌時代
(400萬年前——300萬年前)
盤古氏: 開天辟地神:盤古山(泌陽)
盤古,中國古代傳說時期中開天辟地的神,天地原本渾沌得像一個雞蛋,盤古生在其中,過了一萬八千年,然后天地開辟。陽清者(意指雞蛋清部分)形成了天,陰濁者(意指雞蛋黃部分)形成了地,隨著天的增高,地的增厚,盤古也一天天地增加它的長度。她的頭和四肢變成了五岳(盤古氏的頭為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血液和眼淚變成江河,眼睛變成日月,毛發(fā)變成草木,他噓氣變?yōu)轱L(fēng)雨,聲音變?yōu)槔做?,目光便為閃電,他睜眼是白天,閉目是晚上,開口為春夏,閉口為秋冬,高興為晴天,生氣為陰天。
盤古氏,也叫渾敦氏,也是初天皇氏,河南省桐柏縣被稱為盤古文化的根源地。
太古三皇
(300萬年前——20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早期
1、天皇氏:天皇:(300萬年前——170萬年前):天都。
天皇,古越族,“良渚文明”。
2、地皇氏:(170萬年前——70網(wǎng)年前):龍門(洛陽)
3、人皇氏:(70萬年前——20萬年前):九城,龍山文化時代。
(20萬年前——公元前5008年)
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母系血緣氏族公社
1、有巢氏:巢皇:(20萬年前——5萬年前):石樓山(山西興縣)
中國古代神話中發(fā)明巢居的英雄,也稱“大巣氏”,漢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他與同時代出現(xiàn)的“燧人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一樣,傳說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蒼梧。曾經(jīng)游歷了仙山,經(jīng)過仙人的指點, 有了仙人的指點,他受鳥類在樹上筑巢的啟發(fā),最先發(fā)明了“巢居”,人們非常感激這位發(fā)明巢居的人,便推選他為當(dāng)?shù)氐牟柯淝蹰L,尊稱他為“有巢氏”。傳說有巢氏執(zhí)政后,遷都于北方圣地“石樓山”,所以后人便把石樓山稱作有巢氏的皇
2、燧人氏:燧皇:(5萬年前——公元前7724年):遂明(湖南澧縣)
燧人氏,又稱燧皇,或簡稱燧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的丈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名允諾,是中國上古神話中鉆木去火的發(fā)明者,九皇時代的部落首領(lǐng),與伏羲氏、神農(nóng)氏合稱“三皇”。
上古時代燧明國(河南商丘)人,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fā)明者,結(jié)束了遠(yuǎn)古人類菇(gu)毛如血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華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譽(yù)為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被授予“火文化之鄉(xiāng)”稱號。
據(jù)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結(jié)繩記事”,為禽獸命名,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經(jīng)燧人氏細(xì)心觀察,把動物劃分四類,天上飛的叫“禽”,地上跑的叫“獸”,有腳的爬行的叫“蟲”,沒腳的爬行的叫“豸”。
燧人氏在昆侖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發(fā)現(xiàn)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啟發(fā),燧人氏始為山川百物命名;而受“地道”,天地之德孕育萬物,而人為萬物之尊,燧人氏以風(fēng)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使人與獸有了嚴(yán)格的區(qū)分,這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天、地、人始于無名,成于有名,有名則天地開明,人乃文明。
距今三萬年前,燧人氏首領(lǐng)與弇(yan)茲氏首領(lǐng)結(jié)合,建立相互為婚姻的血緣聯(lián)盟,始稱燧人弇茲合雄氏。
弇茲氏的織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領(lǐng),后世人追她為女帝,又稱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須女、帝弇茲等。
他在距今三萬年前,就發(fā)明了用樹皮差繩的技術(shù),她發(fā)明的繩有三種:單股的繩稱作“玄”、兩股合成的稱作“茲”、三股合成的稱作“索”(又作素)。
距今三萬年前,燧人弇茲氏在昆侖山(甘肅祁連山)立挺木牙交,為地之中,上指天芎(xiong)中宮,天極星,為天之星,天極星即天北極,故又稱北極星。
北極星的首創(chuàng)者是燧人弇茲氏,故又稱紫宮紫薇坦,紫是玄的代稱,紫宮指玄宮,宮中女主為陰德星,是為弇茲圣母九天玄女。
北極星因弇茲氏織女而命名織女星。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幾乎遍布中華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茲氏、婼(ruo)氏、華氏、胥氏、華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澤氏、盤瓠氏。
3、華胥氏:
乃華夏之根,人類共祖,她是風(fēng)兗部落的女首領(lǐng),被稱華胥氏,燧人氏之妻,共同生下伏羲和女媧。
在中國陜藍(lán)田又一個叫華胥的地方,生活著一個叫華胥是的繁榮的母系氏族部落,后人稱為華胥古國,華胥氏是我國最古老的母系氏族社會中杰出的部落女首領(lǐng),是炎帝和皇帝的遠(yuǎn)祖,伏羲和女媧的母親。
4、伏羲氏:羲皇:(公元前7724——前5008)2717年,陳州(淮陽)
伏羲,風(fēng)姓,又稱宓羲、庖犧、包羲、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稱中稱伏犧,生于隴西成記(甘肅天水)。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y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jù)天地萬物的變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占卜八卦,創(chuàng)造了文字,結(jié)束了“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又結(jié)繩為網(wǎng),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人們漁獵的方法,發(fā)明了瑟,創(chuàng)造了曲子。
“三皇五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已確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同一個人——華胥氏,伏羲和女媧兄妹居住在昆侖山上,為了繁衍后代,兩人結(jié)為夫妻,締造了人類。在春秋時期,有:任、宿、須、白、顓臾,都是伏羲的后裔。宓妃——她是伏羲的女兒淹死在落水中,成了洛神。
5、女媧氏:女媧娘娘(公元前7724——前5008):華胥(陜西藍(lán)田)
女媧氏,風(fēng)(或為鳳,女)姓,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娘娘。史記女媧氏是古代傳說中華夏氏族人文先祖,社稷福德正神。
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以黃泥仿照自己摶(tuan)土造人,創(chuàng)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間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補(bǔ)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bǔ)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死后埋葬在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故西華縣又名媧城,傳說女媧靈魂后來生了天,由神獸白矖(xi)和騰蛇保護(hù)著去了天宮,成為天神。
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敗羞愧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子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xiàn)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了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燃起了大火,洪水從地下噴涌出現(xiàn),毒蟲猛獸也出來殘害吞噬人民,人類面臨滅絕的危險。
女媧補(bǔ)天是一個著名的傳說,《紅樓夢》的第一回就引用這個傳說,女媧為了補(bǔ)天,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但剩下一塊未用。
(公元前7724——公元前2178)
父系氏族聯(lián)盟公社
1、燧人氏:燧皇:(5萬年前——公元前7724年):遂明(湖南澧縣)
燧人氏,又稱燧皇,或簡稱燧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的丈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名允諾,是中國上古神話中鉆木去火的發(fā)明者,九皇時代的部落首領(lǐng),與伏羲氏、神農(nóng)氏合稱“三皇”。
上古時代燧明國(河南商丘)人,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fā)明者,結(jié)束了遠(yuǎn)古人類菇(gu)毛如血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華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譽(yù)為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被授予“火文化之鄉(xiāng)”稱號。
據(jù)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結(jié)繩記事”,為禽獸命名,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經(jīng)燧人氏細(xì)心觀察,把動物劃分四類,天上飛的叫“禽”,地上跑的叫“獸”,有腳的爬行的叫“蟲”,沒腳的爬行的叫“豸”。
燧人氏在昆侖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發(fā)現(xiàn)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啟發(fā),燧人氏始為山川百物命名;而受“地道”,天地之德孕育萬物,而人為萬物之尊,燧人氏以風(fēng)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使人與獸有了嚴(yán)格的區(qū)分,這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天、地、人始于無名,成于有名,有名則天地開明,人乃文明。
距今三萬年前,燧人氏首領(lǐng)與弇(yan)茲氏首領(lǐng)結(jié)合,建立相互為婚姻的血緣聯(lián)盟,始稱燧人弇茲合雄氏。
弇茲氏的織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領(lǐng),后世人追她為女帝,又稱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須女、帝弇茲等。
他在距今三萬年前,就發(fā)明了用樹皮差繩的技術(shù),她發(fā)明的繩有三種:單股的繩稱作“玄”、兩股合成的稱作“茲”、三股合成的稱作“索”(又作素)。
距今三萬年前,燧人弇茲氏在昆侖山(甘肅祁連山)立挺木牙交,為地之中,上指天芎(xiong)中宮,天極星,為天之星,天極星即天北極,故又稱北極星。
北極星的首創(chuàng)者是燧人弇茲氏,故又稱紫宮紫薇坦,紫是玄的代稱,紫宮指玄宮,宮中女主為陰德星,是為弇茲圣母九天玄女。
北極星因弇茲氏織女而命名織女星。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幾乎遍布中華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茲氏、婼(ruo)氏、華氏、胥氏、華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澤氏、盤瓠氏。
2、伏羲氏:羲皇:(公元前7724——前5008)2717年,陳州(淮陽)
伏羲,風(fēng)姓,又稱宓羲、庖犧、包羲、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稱中稱伏犧,生于隴西成記(甘肅天水)。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y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jù)天地萬物的變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占卜八卦,創(chuàng)造了文字,結(jié)束了“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又結(jié)繩為網(wǎng),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人們漁獵的方法,發(fā)明了瑟,創(chuàng)造了曲子。
“三皇五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已確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同一個人——華胥氏,伏羲和女媧兄妹居住在昆侖山上,為了繁衍后代,兩人結(jié)為夫妻,締造了人類。在春秋時期,有:任、宿、須、白、顓臾,都是伏羲的后裔。宓妃——她是伏羲的女兒淹死在落水中,成了洛神。
3、神農(nóng)氏:炎帝:(公元前5008——前2697)2312年,神農(nóng)架。
炎帝,烈山氏,號神農(nóng)氏,又稱赤帝,華夏始祖之一,與皇帝并稱中華始祖。中華遠(yuǎn)古時代部落首領(lǐng),距今5500年左右,生于寶雞姜水之岸(一說湖北隨州厲山)。
炎帝制耒耜(leisi),種五谷,立市廛(chan),首辟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玄琴,以樂百姓,削木為馬,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與黃帝結(jié)盟,并逐漸形成了華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黃之孫。
據(jù)傳 ,炎帝出生于寶雞,活動至兩湖(湖南、湖北),葬于長沙茶鄉(xiāng)之尾,即現(xiàn)在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陂。
炎,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稱。
“逐鹿之戰(zhàn)”——距今約4600余年間,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與苗蠻集團(tuán)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涿縣一帶所進(jìn)行的一場大戰(zhàn)。
原始社會中晚期,逐漸形成了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tuán)。其中華夏集團(tuán)以皇帝、炎帝兩大部族為核心,他們分別興起于今天的關(guān)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經(jīng)融合后,遂沿著黃河南北岸向今華北大平原西部發(fā)展,與此同時,興起于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蘇、皖交界地區(qū)的蚩尤部落(苗蠻集團(tuán)的一支),也在其著名的領(lǐng)袖蚩尤領(lǐng)導(dǎo)下,以今山東為根據(jù)地,由東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發(fā)展,開始進(jìn)入華北大平原,這樣華夏集團(tuán)和苗蠻集團(tuán)之間的一場武裝沖突也就不可避免。涿鹿之戰(zhàn)正式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爆發(fā)的。
蚩尤部族聯(lián)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
“阪泉之戰(zhàn)”——皇帝治理有方,天下人公舉為新天下,而炎帝就必須與之較量,于是誕生了有名的“阪泉之戰(zhàn)”。皇帝和炎帝沒兵戈相見,而是通過廟堂論戰(zhàn)來判定輸贏。阪是古代一種飲水工具,炎帝和皇帝一邊都有一塊土地,每一個論點,誰贏了誰就在面前木具之上放玉石雕刻,木具傾斜,木具之上的水就會流入傾斜的一方,直到誰的水池先滿,誰就為最后的贏家。
華夏是古代中國中原及其以東地區(qū)各部落的合成,即對“諸華”和“諸夏”各部落的合稱。炎黃時期,中原周圍地區(qū)古代的部族可分為炎黃集團(tuán)、東夷集團(tuán)和苗蠻集團(tuán)。炎黃集團(tuán)在涿鹿之戰(zhàn)中戰(zhàn)勝蚩尤之后苗蠻集團(tuán)向南方收縮退卻,炎黃集團(tuán)則東進(jìn)和東夷集團(tuán)融合,形成最初的華夏聯(lián)盟。到春秋時期又基本和南方的苗蠻集團(tuán)基本同化,成為秦漢時期所謂“中國人”的三個主要來源。
華夏族以炎黃族和東夷部落聯(lián)盟為主體,炎黃兩部族最初居住在陜西,融合后逐漸東遷,皇帝族順北洛水南下,又東渡黃河,沿中條山、太行山向東北發(fā)展,形成了晉南的黃河形成了晉南的黃河一帶許多皇帝族方國群。炎帝族也有一部分順渭水東下,沿黃河南岸向東發(fā)展,形成許多炎帝族方國。
阪泉之戰(zhàn)是皇帝和炎帝之間為爭奪大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而進(jìn)行的戰(zhàn)爭,炎帝戰(zhàn)敗,和黃帝族融合,炎黃實力壯大,其后皇帝在涿鹿之戰(zhàn)中打敗了苗蠻集團(tuán)的九黎族首領(lǐng)蚩尤,勢力擴(kuò)大到今日的山東境內(nèi),和原來山東境內(nèi)的東夷集團(tuán)融合,上古大華夏聯(lián)盟最終形成,中國至此進(jìn)入了華夏時代。
炎帝族員:
妻子:赤水氏的女兒聽訞(yao)
后代:聽訞和炎帝——{女兒:女娃(精衛(wèi))
{炎居—節(jié)并—戲器—祝融—共工——{術(shù)器——
{后土——噎(ye)鳴
4、軒轅氏:皇帝:(公元前5008——前2599)2410年,軒轅丘(新鄭)
皇帝,古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中國遠(yuǎn)古時代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jù)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后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于有熊(河南鄭州新鄭),亦稱有熊氏?;实壅Q生相傳是農(nóng)歷三月三,皇帝即位據(jù)說是公元前2698年。
皇帝在大將風(fēng)后、力牧的輔佐下,取得了涿鹿之戰(zhàn)的勝利,擒殺了蚩尤,統(tǒng)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戰(zhàn)后,黃帝率兵進(jìn)入九黎地區(qū),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xiàn)大蟲引大螻,色尚黃,于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皇帝”。皇帝即位于公元前2698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歷元年,治國有方。
皇帝奠定天下后,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教事務(wù)的稱青云,管軍事的稱縉云。又設(shè)置了左右大監(jiān),負(fù)責(zé)監(jiān)督天下諸侯。風(fēng)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jīng)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立法,軒轅皇帝的功績之一是“藝五種”,“五種”是指“黍、稷、菽、麥、稻”五谷。
皇帝在洛水上,觀賞風(fēng)景,忽然見到一只大鳥銜著卞圖放到他面前,皇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尾,龜頸,龍形,駢(pian)翼,魚尾,五色俱佳。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鳴叫是登晨,白天鳴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里鳴叫是保長,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征兆。后皇帝又于洛河上得河圖洛書,于是黃帝開始巡游天下,封禪泰山,他聽說有個叫廣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請教。
皇帝向廣成子聞道后,又登上王屋山,得取丹經(jīng),并向玄女、素女詢問修道養(yǎng)生之道,而后回到縉云堂修煉,他采來首山銅,在荊山下鑄九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長須飄垂來迎皇帝進(jìn)入仙境。
黃帝陵在陜西省黃陵縣橋山。
元妃:嫘祖——植桑、養(yǎng)蠶。
次妃:——嫫母——繅(sao)絲、織布。
倉頡(jie)造字、伯高采礦煉銅、寧封子制陶器、赤將做木器、邑夷制車、共鼓制舟楫、容戎定歷法、隸首興算數(shù)、令倫選音律、榮猿鑄鐘。羲和與常儀觀日月星辰運行規(guī)律、岐伯、雷公編醫(yī)經(jīng)。
5、顓頊:高陽氏:(公元前2437——前2345)93年,帝丘(河南濮陽)
本名乾荒,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居帝丘(河南濮陽)。 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五帝(皇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一,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九十八歲逝世,葬于濮陽,春秋戰(zhàn)國楚王為其后裔。
《世紀(jì)、五帝本紀(jì)》載,軒轅黃帝崩,葬橋山,其孫即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也。初國于高陽,建都于高陽古城(河北高陽縣)。
顓頊、帝嚳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了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首領(lǐng),叫做共工氏,據(jù)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兒子,他的部落在河南北部。
共工有個兒子叫后土,——“蒼天后土”。
顓頊繼位后,共工為奪取統(tǒng)治權(quán)與顓頊發(fā)生了戰(zhàn)爭,雙方人馬從天上殺到凡界,再從凡界殺到天上,直殺的昏天黑地,共工輾轉(zhuǎn)殺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只剩下一十三期騎他舉目望去,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fù)踝×巳ヂ罚来松狡鋵嵤且桓鶕翁斓木拗?,是帝顓頊維持宇宙統(tǒng)治的主要平籍之一。共工在絕望中發(fā)出憤怒的吶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那撐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天柱既經(jīng)折斷,整個宇宙便隨之發(fā)生大的變動。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栓系在北方天頂?shù)奶枴⒃铝?、星星在原來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腳,身不由己的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解除了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遠(yuǎn)是白晝,黑夜永遠(yuǎn)是黑夜的痛苦。另一方面,懸吊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了,東南塌陷下去,成就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xùn)|流、百川歸海的情景。
6、帝嚳:高辛氏:(公元前2336——前2259)78年,亳(河南商丘)
名俊,號高辛氏,華夏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春秋戰(zhàn)國后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被殷商族人認(rèn)為是第一為先祖。相傳帝嚳生于窮桑(西海之濱),其祖父玄囂,是黃帝正妃嫘祖的大兒子嬌極之子,帝顓頊?zhǔn)瞧洳?,帝顓頊死后,他繼承帝位,帝嚳繼為天下共主后,以亳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死后葬于故地辛(河南商丘睢陽區(qū)高辛鎮(zhèn)),建有帝嚳陵。
曾祖——皇帝
祖父——少昊
父親——嬌極
妻子——元妃:姜源,生一子,名棄,又名后稷(周朝的先祖)
次妃:簡狄,生一子,名契(xie),商朝的先祖
三妃:慶都,又名陳豐氏、陳鄷(feng)氏,生子放勛——即唐堯
四妃:常儀,娵訾氏是娵和訾的合婚族,娵訾氏與帝嚳聯(lián)姻生子摯,第五子, 名 臺璽。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后禪
7、唐堯:陶唐氏:(公元前2259——前2178)82年,唐(山西太原)
姓伊祁,名放勛,帝嚳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號為陶唐氏,其號曰“堯”,史稱唐堯。中國上古帝王之一,在唐地伊祁山誕生,隨其母在慶獨山一帶度過幼年生活,20歲時,其兄摯為形勢所迫讓位于他,成為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聯(lián)盟長。他踐帝位后,復(fù)封其兄摯于唐地為唐侯,他也在唐縣伏城一帶建第一個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漸西遷山西,定都平陽。其部族主要活動于今河北唐縣至望都一帶的滹沱河流域。
完縣的伊祁山,又稱作堯山,堯山南有慶都山,傳說堯母慶都出生地,慶都死后葬于望都,望都之名即由凳堯山望都山而來。
堯年老后,為找到繼任的賢者,到處尋訪,四岳薦舜,謂舜至孝,堯以二女妻舜觀其內(nèi),使九男與處觀其外,以考察舜的品行,舜逐一通過了考驗,堯放心把國君之位讓給舜。卻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成為歷代賢君之美談,傳說堯讓位后居養(yǎng)老城(山西順平縣陽城)。
滹沱河由山西盂縣出境入河北晉縣、定縣、南距井陘百里之遙,且井陘不屬于滹沱河流域,唐堯部族只能沿唐河南下,沿滹沱河西入山西盂縣進(jìn)入太原。
歷史上海河流域水患猖獗,可謂“三年兩頭災(zāi),尤其上游在山西,下游在河北的桑干河水系”。滹沱河水系,水流急湍,上寬下窄,上游水流挾帶大量泥沙,進(jìn)入平原后流速驟減泥沙淤積,河床填塞,極易成災(zāi)。
唐堯部族所居唐縣、望都一帶,恰處太行山西坡與華北平原銜接地帶,北有洋河(桑干河下游),南有滹沱河,西有唐河,河網(wǎng)密布,正是水患多發(fā)地域。唐堯所以西遷,究其原因,是由于滹沱河、唐河水患,沿滹沱河溯流西進(jìn)向高處遷徙,穿太行山谷進(jìn)入山西境,繼續(xù)向西南跋涉,終于來到了汾河中游的河谷地帶,即今太原盆地。
豐厚的黃土,緩淌的汾河,蒼翠的東西兩山,平展開闊的河谷平原,潺潺娟娟的晉水,歷盡千辛萬苦唐堯部落便在這里定居下來。
“四岳”——四方諸侯之長。
堯和堯的部族,不知是出于本部族的開拓精神,還是當(dāng)時汾河受阻于霍山而時有水患他們在太原居留一個時期后,留下自己的裔族,留下自己創(chuàng)下的業(yè)績,留下太原唐文化和古唐城又沿著汾河南流的方向繼續(xù)遷徙,最終落腳于今日的臨汾盆地——平陽。
汾水河北岸的菇射之山,去參拜四位有道之名士:方回、善卷、披衣、許由。
善卷:重義輕利,不貪富貴,善卷離開北方,到南方江蘇宜興縣一溶洞隱居——“善卷洞”。
莊周曾說“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嚙(nie)缺,嚙缺之師曰王倪,王妮之師曰披衣”。披衣即蒲衣,亦寫作蒲伊,以其衣蒲故名,他居住在蒲谷山(山西蒲縣太林鄉(xiāng)有満伊村),傳為披衣隱居之處。
嚙缺:聰明機(jī)智,反應(yīng)敏捷,天分過人。
許由:崇尚自然無為,不貪圖名利富貴,堅持自食其力,生活簡樸,無求于世,許由到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耕田而食,非常快活,終身不貪帝位。
平陽北有一條澇河它發(fā)源于浮山東北的牛首山下。馬刨泉。
鹿仙女和堯成婚生一子,起名朱。天帝懲罰仙女,割斷鹿仙女與堯的塵緣,鹿仙女無奈,將年幼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堯帝四處查找,不見蹤影,親上姑射山去找,沒明沒夜的呼喚,也不見回音。帝堯另娶散宜氏女為妻,生七男二女。朱兒后封于丹地(浮山),故稱“丹朱邑”。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
8、虞舜:有虞氏:(公元前2178——前2070)109年,蒲阪(山西永濟(jì))
蒲阪(山西永濟(jì)),新石器時代晚期。
中國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名重華,生于姚墟,故姓姚,冀州人,都城蒲阪。
舜為四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于天下,齊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舜帝皆虞舜之帝號,故后世以“舜”簡稱之。相傳因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鯀、共工、餞(jian)兜和三苗等四人。堯去世后即位,又咨詢四岳,挑選賢人治理民事,并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
舜曾在厲山耕種。
高陽氏有八個有才能的子孫,人稱其為“八愷”意思是八個和善的人。
高辛氏也有八個有才能的子孫,人稱其“八元”,意思是八個善良的人。
帝鴻氏有個不成器的子孫,人稱他為“混沌”。
少昊有個不成器的子孫,人稱他為“窮奇”。
顓頊?zhǔn)嫌袀€不成器的子孫,人稱他為“梼杌”(taotie)。
舜將天下劃為:“并、冀、幽、營、兗、青、徐、荊、揚、豫、梁、雍”十二州。后重用“棄、契、皋陶”。
帝舜以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為帝妃,娥皇無子女英生子商均,帝舜知道自己的弟弟象和兒子上均都不成器,于是向上天薦告以禹繼承帝位,實行禪讓。十七年后,帝舜在蒼梧的南巡途中逝世,安葬于蒼梧山(湖南寧遠(yuǎn)縣的九嶷山)。
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zé)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dān)任司空,治理水土、棄擔(dān)任后稷,掌管農(nóng)業(yè)、契擔(dān)任司徒,推行教化、皋陶擔(dān)任“土”,執(zhí)掌刑法、垂擔(dān)任“共工”,掌管百工、益擔(dān)任“虞”,掌管山林、伯夷擔(dān)任“秩宗”,主持禮儀、夔擔(dān)任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龍擔(dān)任“納言”,負(fù)責(zé)發(fā)布命令。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少典——{炎帝
(華胥氏) (女媧) (附寶) {皇帝—————————————————
——{少昊(玄囂)—{嬌極—{帝嚳—{契(商朝)
{棄(后稷)周朝
{堯(帝堯)—丹朱
{摯(帝摯)
{臺璽——叔均(周朝祖先)
{陶父——皋陶(李唐皇帝始祖)
{揮公(世界張姓始祖)
{業(yè)父—大業(yè)—伯益—{大廉—衍曾—衍相—衍父—中衍—軒祖—
軒父—戎胥軒—中潏(yu)——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已
—大駱—秦非子。
{季勝—孟增—衡父—造父
渠父—安父—梁父—莒父
奄父—叔帶(趙國始祖)
{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
費昌(費國始祖)。
{昧祖—昧父—昧—臺駘(tai)。
{重(句(gou)芒)
{該(蓐收)
{窮奇
{一般
{倍伐
{窮申
{瞽(gu)目
——昌意(次子)—{顓頊—{古蜀王
{魍魎
{梼杌
{鯀曾—鯀祖—鯀父—鯀—禹(大禹,姒文命)—姒啟(夏啟)。
{窮禪—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舜(帝舜)——商均——
——闕父(商均32世孫)—陳胡公(陳國開國君主)。
{ 稱—老童(卷章)—{重黎
{吳回—陸終—{昆吾
{參胡
{彭祖
{會人
{曹姓(曹國始祖)
{季連(季、熊、羋、屈、 景、昭姓始祖,楚國始祖)
(1)少典:
上古中國華夏族人,燧人氏和華胥氏之孫,伏羲與女媧之子,炎帝和皇帝之父。
中國原始社會時期有熊部落的首領(lǐng),后人稱之為有熊國,少典便被稱作有熊國國君。古時女子稱姓,男子稱氏,稱黃帝為有熊氏,表明是有熊國君少典后裔,也表明原始社會由母系社會進(jìn)入了父系社會時期。
少典娶有喬氏兩個女兒作妃子,長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寶。
長妃女登,生炎帝,取名榆罔,“牛首人身”,相貌丑陋,少典不大喜歡,就把他和女登母子倆養(yǎng)在姜水河畔,炎帝長大后就以姜為姓,姓姜。
炎帝長大后,彪悍勇武智慧過人,便做了部落首領(lǐng),以“牛”為圖騰,巫師說他以火德旺,所以稱作炎帝。
次妃附寶,生皇帝,起名叫云,長得“河目龍顏”,很受少典的喜歡,就帶著他和附寶一同住在陰水河邊,附寶生的美容麗質(zhì),非常動人,被人們呼為美姬,這段河就叫姬水,皇帝長大以后,便也以姬為姓,名叫姬云,被擁戴為部落酋長,成了有熊國的繼承人,巫師說他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黃色,所以叫“皇帝”。
長江流域也涌現(xiàn)出一個比較強(qiáng)大的部族,叫“九黎”部族,“九黎”部族的首領(lǐng)叫“蚩尤”。
蚩尤與炎帝大戰(zhàn)與陳州,炎帝敗走于曲阜,河北孤泉、涿鹿,涿鹿為皇帝的勢力范圍,最后炎帝歸順了皇帝與皇帝聯(lián)合擒殺了蚩尤,長江流域的其他的部落紛紛歸順了皇帝,皇帝便在釜山大會天下諸侯,被推舉為天子,完成了統(tǒng)一中華的不朽功勛。同時制定了華夏民族統(tǒng)一的圖騰標(biāo)志,以蛇為主體,以魚鱗為鱗,以魚尾為尾,以獅頭為頭,以鹿角為角,以鷹爪為爪,并命名這個表示各民族大團(tuán)結(jié)的新圖騰叫“龍”。后世所說,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由此而來。
(2)蚩尤:
蚩尤氏,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首領(lǐng),中國神話中的武戰(zhàn)神,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
(3)祝融:
本名重黎,中國上古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后尊為火神,葬衡陽市南岳區(qū)祝融峰。
祝融八姓:即、己、菫、彭、禿、妘、曹、斟、羋。
南海神叫祝融,楚國人的始祖。
(4)共工: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fā)生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最后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共工是一種官職,舜帝設(shè)立的九官之一,主管礦業(yè)。主要活動在輝縣一帶,輝縣又稱共城,為共工的故鄉(xiāng)。據(jù)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5)少昊:(公元前2598——前2525)73年
又名玄囂,皇帝之子,是遠(yuǎn)古時代羲和部落的后裔,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lǐng)。
從伏羲(太昊)到少昊的羲和部落到皋陶、伯益的東夷部落聯(lián)盟,一直是中國早期華夏族的主干部分。中國漢族的姓氏大多源自少昊,少昊是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趙、梁、蕭、馬等姓氏的先祖。
少昊,也作少暤、少皓,他是皇帝的長子玄囂,又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氏、云陽氏,或稱朱宣。
皇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玄囂生于窮桑(山東曲阜),因他能繼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稱少昊,少昊氏最初立國于山東日照一帶,后來建都曲阜,,少昊氏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系,到龍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quán)實體取代。
少昊年幼時被父皇帝送到東夷部落聯(lián)盟里最大部落鳳鴻氏部落里歷練,并娶鳳鴻氏之女為妻,成為鳳鴻部落的首領(lǐng)。
少昊的侄子——顓頊。
少昊的兒子:——嬌極——是帝嚳、業(yè)父、揮公父親
——窮申。
——窮奇。
(6)昌意:
黃帝和嫘祖的次子,嫘祖于若水(四川雅安滎經(jīng)縣)生昌意,皇帝令昌意降居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有一子顓頊,后來昌意北遷居中原,建昌意城(河北南樂西北),據(jù)說昌意子顓頊為部落首領(lǐng),并生了鯀,鯀又生了大禹。
皇帝死后,玄囂(少昊)繼承帝位,昌意被封于西戎,后來建立安息國(伊朗高原)。
新鄭縣城南外,有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叫“雙洎(ji)河。
皇帝老臣:鳳后、岐伯、力牧。
傳說皇帝把玄囂葫蘆里流出來的那段河叫溱河,把昌意葫蘆里流出來的那段河叫洧(wei)河,兩河匯流后,流經(jīng)新鄭南關(guān)的那段河叫“雙洎河”。
昌意的死和他在若水畔居住時的放縱有關(guān),昌意最大的特點是好色成性,不僅多方采擷,而且毫無節(jié)制,最后牡丹花下死。昌意在若水居住時的濫交成為后世多情男子的警戒。一句富有比喻意味的警句因此流傳下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若水兒女(四川雅安)參加了彪炳史冊的春秋中原大戰(zhàn),即“逐鹿中原”之戰(zhàn)。若水首領(lǐng)就是第一代雅女昌仆,皇帝為表彰她的功績,把他心愛的兒子降到若水,并和昌仆結(jié)為夫妻,并致力于若木培育,形成了今天的“雅安桃樹”。
青陽降居江水(岷江),昌意降居若水(雅礱江)。
嫘祖是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实郾?,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7)嬌極:
皇帝之孫,玄囂之子,帝嚳之父。自玄囂與嬌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皇帝去世后,炎黃部落聯(lián)盟推舉玄囂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但他仍帶著本氏族住在江地,玄囂的妻子懷胎十月,生下一個男孩,即嬌極。
公元前2526年,玄囂與世長辭,大家推舉昌意的兒子顓頊當(dāng)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炎黃部落改為顓頊部落聯(lián)盟。嬌極十四歲時,顓頊替他舉行成人禮,幫他娶了妻子,第二年,嬌極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夋(qun)”,上古帝王,中華黃帝王朝的第四任君主,俈帝姬夋(即帝嚳,也稱帝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