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以來,我們可能會收到了不同的防疫方,茶飲方,防疫香囊,藿香是其中一味常見的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八版》中,藿香也廣泛運用于不同時期的新冠患者。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這味芳香防疫中藥。
藿 香
藿香入藥葉多功,潔古東垣用頗同。
佳種自生邊海外,奇香半出佛經(jīng)中。
安胎不使酸頻吐,正氣須知暑可攻 。
噙漱口中能洗凈,免教惡穢氣猶沖。
------清 · 趙瑾叔《本草詩》
藿香藥用最早見于《名醫(yī)別錄》,載于沉香條下:“治霍亂、心痛”。
分為藿香與廣藿香。
1
廣藿香
是一種為唇形科刺蕊草屬植物廣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主產(chǎn)于廣東、海南,稱“廣藿香”,是中成藥“藿香正氣水”的主要原料
2
藿香
最早見于《滇南本草》,屬植物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主產(chǎn)于四川、江蘇、浙江等地,俗稱“土藿香”。
兩者功效相似卻不相同。從歷版《中國藥典》來看,只有1977年版將兩種藿香共同收載,而以后各版藥典均只收廣藿香,而不收(土)藿香。
廣藿香其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jīng)。
功效: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fā)表。
其中藿香葉偏于發(fā)表,藿香梗偏于和中。
用于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瘧疾,痢疾;口臭等癥。
《南州異物志》云:藿香出海邊國,形如都梁,葉似水蘇,可著衣服中,用充香草.....其氣清芬微溫,善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快胃、振動清陽妙品。潔古、東垣惟用葉,為能敷布宣發(fā)也。芳香能助中州清氣,勝濕辟穢 ,故為暑濕時令要藥。辛溫入肺以調(diào)氣,甘溫入脾胃以和中,故入發(fā)表藥則快氣,入補脾藥則益氣,入順氣藥則理肺滯 ,有清上治中之功。
小小身體大作用
防疫作用
“凡瘟疫之流行,皆有穢惡之氣”。《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說芳香藥物可以扶助正氣,抵御邪氣。中醫(yī)古籍及現(xiàn)代中藥學(xué)專著中均記載,化濕類中藥常用于預(yù)防瘟疫,可使氣機調(diào)暢,邪不內(nèi)生。
從中醫(yī)上來說,新冠肺炎多考慮為“濕毒疫”,根據(jù)地域、氣候不同,夾寒、熱、燥。從病位即邪氣攻擊的臟腑來看,主要是肺和脾,臨床表現(xiàn)除發(fā)熱、咳嗽外,還包括較多寒濕困體的臨床表現(xiàn),如惡心、嘔吐或嘔惡納呆、大便黏膩不爽等,這些均與廣藿香的主治病證吻合。
研究表明,廣藿香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是廣藿香醇、廣藿香酮、百秋李醇等,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白念珠菌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等也有抑制。
解暑濕要藥
藿香辛溫芳香,既能透毛竅,散表邪氣,又能去中焦?jié)駶幔?span>暑濕時令要藥。臨床上,適合治療那種風(fēng)寒夾雜有濕氣的感冒,比如淋雨后感冒,暑天感冒,上吐下瀉的胃腸型感冒。
藿香正氣散就是其中的代表方,可解暑祛濕,芳香化濁,理氣和中,主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證。
化中焦脾胃之濕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經(jīng)常感到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身體困倦、舌苔厚膩的情況,甚至有時還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泄瀉的情況,中醫(yī)認(rèn)為這些癥狀都是因為濕濁困脾引起的。
《本草正義》中記載:藿香,清香微溫,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快胃,振動清陽之妙品。
藿香可振奮脾胃之氣,脾胃的氣機振奮了,濕濁之氣也就容易去掉了。臨床上,如果碰到患者舌苔厚膩,往往會添加芳香醒脾化濁之藥,如藿香、佩蘭,用后濕化濁去,舌苔厚膩的癥狀會明顯改善。
藿香還有止嘔之功。
寒熱虛實均可用,可以根據(jù)證型進行加減。
若感受穢濁、嘔吐泄瀉之癥,可配蘇葉、半夏、厚樸、陳皮等同用;若胃寒嘔吐者,可配半夏、丁香溫中止嘔;如濕熱者,可配黃蓮、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黨參、陳皮、甘草;妊娠嘔吐,可配砂仁、紫蘇同用。
除口臭
脾胃不好的人,往往有口臭,藿香芳香,煎煮或泡水后時時漱口,可以去口臭,可與佩蘭配伍。
注意藿香不能煮太久,會影響療效。
文字、編輯:蔡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