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讀著像小說一樣的科普讀物,獲第八屆國家文津圖書獎。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從伽利略、牛頓的經典物理學理論開始說起,再講到光速測量,以及困擾經典物理學界很多年的光速不變之謎。一個接一個的懸念推動物理學的發(fā)展,直到愛因斯坦橫空出世,用相對論破解有關時間、空間、運動和引力的謎團,為讀者打開一個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現(xiàn)代物理學知識并不是某一個科學家拍腦門的產物,而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們傳承的結果。新的物理學知識并不是完全推翻了舊有的物理學知識,而是對舊有知識在更高精度上的修正,新知識體系必須兼容舊知識體系。現(xiàn)在,“上帝”留給我們的兩道新思考題又擺在了人類面前,等待著我們去破解下一個自然規(guī)律之謎。
點擊可查看大圖
相對論是研究時間、空間、運動、引力這四者關系的理論體系的總稱,它是這一百多年來人類最偉大的兩個理論之一,另一個理論是量子力學。在科學史上,曾經有一些理論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并不是這個理論的遺憾,而是諾貝爾獎的巨大遺憾,相對論就是它們的代表。
一、理解相對論的四個前置概念
第一,要判斷一個理論是不是科學理論,著名的科學哲學家波普爾提出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標準,那就是看它是不是具備“可證偽性”。也就是說,是不是具備被證明是錯誤的可能性。相對論也符合這個標準。
第二,科學界有一個比較推崇的哲學原則——奧卡姆剃刀原理。原文比較文縐縐,是這樣說的: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想解釋一個現(xiàn)象,假設最少的解釋往往最接近真相。在相對論的發(fā)展史上,愛因斯坦充分運用了這個原理。
第三,在物理學的發(fā)展史上,有一種特殊的實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思維實驗”。簡單解釋就是不需要任何實驗設備,只需要在頭腦中進行的實驗。相對論的最終建立,思維實驗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第四,在物理學中,有一個很拗口的術語,叫“佯謬”,佯裝的佯,謬誤的謬。是說乍一聽肯定是錯誤的,但是沒想到卻是正確的理論。在相對論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了非常多的佯謬,也就是反直覺、徹底顛覆我們三觀的現(xiàn)象。
二、從這四個前置概念出發(fā),通過三個反轉劇情來講述這個關于相對論的故事
1. 第一個反轉劇情
之前人們相信的都是牛頓和伽利略的觀點,認為時間是絕對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但到了19世紀末,一系列的實驗推翻了人們的這個看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它被稱為“科學史上最成功的失敗”。
2. 第二個反轉劇情
為了解釋這一系列實驗的結果,愛因斯坦通過一個偉大的思維實驗,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光速相對于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不變的。這讓他最終得出了狹義相對論的核心觀點:時間是相對的,沒有什么絕對的時間,它與運動密不可分。只要宇宙飛船運動得足夠快,宇宙飛船上的一年可以相當于地球上的一百年。
3. 第三個反轉劇情
雖然我們現(xiàn)在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是劃時代的理論,但是我們剛剛也說了,在愛因斯坦去世的很多年后,他的理論才被實驗證明。所以,當狹義相對論剛誕生的時候,幾乎沒有引起什么轟動。而且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明顯缺點是沒有將“引力”納入到方程式中,為此,愛因斯坦又奮斗了十年,終于提出了“世界上最美的理論”——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研究告訴我們,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它的時空結構符合一個方程式,這個方程式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找到的最深刻的一個方程式。通過這個方程式人類計算出了黑洞、宇宙大爆炸、引力波等等一系列重塑人類宇宙觀的自然現(xiàn)象。
愛因斯坦場方程
1. 面對顛覆認知的實驗結果,愛因斯坦沒有像其他科學家一樣,給實驗找各種理由假設,而是揮起“奧卡姆剃刀”,刮掉了幾乎所有的假設,只剩下一條,那就是光速本身就是不變的。
2. 相對論是公理演繹思想的極致體現(xiàn),它從三個最基本的公理出發(fā),也就是三個無法證明,但又找不到任何反例的假設出發(fā),一步一步,就像證明幾何題一樣推導出了整個理論大廈,令人嘆為觀止。
3. 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它的時空結構符合一個方程式,這個方程式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找到的最深刻的一個方程式。
《上帝擲骰子嗎?》是中國非常出名的科普作品之一。曾獲“吳大猷科普獎”,文津圖書獎等獎項,被譽為中國版的《時間簡史》。
作者梳理了量子力學百余年來的發(fā)展史,對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多位頂尖科學家之間的觀點爭執(zhí)做了梳理,并詳細論述了量子力學對人類認知的顛覆性影響。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一、“量子”概念沖擊了經典物理學大廈
“量子”概念中展現(xiàn)出的不連續(xù)性,對以連續(xù)性為基礎的經典物理學提出了重大挑戰(zhàn)。
1. 經典物理學在19世紀末發(fā)展到了巔峰
在19世紀末,經典力學、經典電動力學、經典熱力學這三大體系和諧統(tǒng)一,牢不可破,共同構成了經典物理學的大廈。當時人們認為,物理學已經發(fā)展到了盡頭,任何現(xiàn)象都在物理學的解釋范圍之內。
【案例】
熱力學泰斗開爾文爵士曾說:“物理學的未來,只能在小數(shù)點第六位之后去尋找?!币馑际钦f,物理學各個領域的基礎原理都已經定型了。此外,普朗克的老師也曾勸說普朗克別再研究物理學,認為物理學體系已經成熟了。
2. “量子”概念的提出沖擊了經典物理學的連續(xù)性基礎
在經典物理學發(fā)展到頂峰之時,兩朵看似無關緊要的“烏云”,卻最終導致了經典物理學的覆滅:一朵引發(fā)了相對論革命,一朵引發(fā)了量子論革命。
普朗克發(fā)現(xiàn),能量的發(fā)射和吸收是有一個最小單位的,并不能無限分割,是非連續(xù)的。而經典物理學建立在微積分之上,連續(xù)性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量子論由此顛覆了經典物理學的大廈。
【案例】
在量子論中,能量的發(fā)射和吸收就像是花錢一樣,你一次最少也要花1分錢,因為沒有比1分錢更小的面值了。能量也一樣,它有個最小單位,是不連續(xù)的。而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都是平滑連續(xù)的。
二、量子力學是一場“擲骰子”的概率游戲
在經典物理學中,只要進行足夠的計算,粒子的狀態(tài)都是可以完全確定的。但量子力學認為,我們無法確定粒子的分布,只能掌握粒子出現(xiàn)的概率。
1. 粒子的分布位置不是一個確定事件,而是一個概率
薛定諤在研究原子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方程,其中的 ψ 函數(shù)代表了電子在空間中的分布。薛定諤一開始以為,ψ 代表了電子的實際分布位置。但波恩卻指出,ψ 函數(shù)代表的是電子出現(xiàn)的概率,并不是實際位置。電子的分布是一種隨機分布。
【案例】
在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單個電子的出現(xiàn)位置是完全無法預測的,因為電子的位置是隨機分布的。但如果我們加大電子的發(fā)射量,就能看到明顯的干涉條紋。因為大量電子的隨機分布是符合數(shù)學規(guī)律的,我們就可以預測電子在某一處出現(xiàn)的概率。
2. 量子力學顛覆了“決定論”
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事物之間都是有因果聯(lián)系的。只要掌握了足夠多的規(guī)律,擁有足夠強的計算能力,就可以掌握所有事物的過去和未來,這種觀點被稱為“決定論”。但量子力學提出,我們不可能預測一切事物,只能預測事物發(fā)生的概率,上帝是在玩“擲骰子”的概率游戲。這一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決定論。
【案例】
愛因斯坦不相信上帝會“擲骰子”,他在寫給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馬克斯·波恩的信中明確表示,自己絕不愿意放棄因果性,他堅信量子論的基礎一定有問題,一定能挑出毛病。他在信中說:“我毫無保留地相信,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
三、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推翻了“實在論”
“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無法同時精確地測量電子或其他微觀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并且,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會對測量結果造成干擾。所以,我們不能說世界的本質是什么樣的,只能說我們觀測到的世界是什么樣的,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存在一個客觀實在的世界。
1. 我們無法同時精確測量一個電子的位置和速度
海森堡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我們在測量電子的速度和位置時,如果對速度的測量越精確,那么對位置的測量就越不精確;反過來也一樣,對位置的測量越精確,對速度的測量就越不精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也就是“不確定性原理”。
【案例】
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能量和時間,也存在著這種不確定性的互補關系。如果能量測量的越精確,時間就越模糊;如果時間測量的越精確,能量就會開始起伏不定。許多物理量都遵循著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此起彼伏,難以捉摸。
2. “不確定性”原理意味著“實在論”的破滅
“不確定性”原理意味著,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會影響我們的觀測結果。采取不同的觀測方式,會觀測到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狀態(tài),甚至可以說,在量子世界中,根本就沒有一個絕對客觀的實體或者外部世界。
【案例】
假如你現(xiàn)在看到了一匹棕色的馬,那如果你帶上墨鏡,那這匹馬的顏色在你眼中就變了,而如果你是一位色盲患者,那馬在你眼中又會是另外一種顏色。我們其實并不知道馬在本質上是什么顏色的,只能說馬在我們的觀察中是什么顏色的,甚至可以說,馬根本就沒有什么“本來的顏色”。
金句
1. 經典物理學建立在微積分的基礎之上,認為一切的自然過程都是連續(xù)不斷的,可以無限切分。但普朗克卻發(fā)現(xiàn),能量的傳輸并不是連續(xù)的,而是有個一個最小單位,就是“量子”。整個經典物理學的大廈因此搖搖欲墜。
2. 即使我們掌握了電子的初始狀態(tài),擁有最強大的計算工具,考慮了所有可能的影響,也不可能準確預言電子的位置。這不是因為我們的能力不足,而是大自然從根本性質上就是不可預測的。
3. 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一種互補關系,就像蹺蹺板一樣,按下這頭就翹起那頭,我們永遠也無法同時確定一個電子的速度和位置。這個原理,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或者叫“不確定性原理”。
4. 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會影響我們的觀測結果。采取不同的觀測方式,會觀測到不同的結果。
5. 物理學或者其他科學,都沒法去研究一個所謂的“客觀實在”的世界,人類并不知道宇宙的客觀本質是什么,只知道我們觀測到的宇宙是什么樣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在被觀測的時候才有意義。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介紹了20世紀物理學的基礎知識,涵蓋范圍很廣,從相對論到量子力學,從宇宙膨脹到基本粒子,從黑洞到蟲洞,霍金都有所涉及。更重要的是,霍金還介紹了“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這兩個自己最重要的學術貢獻,以及試圖解決宇宙起源問題的“無邊界宇宙模型”。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一、奇點定理
霍金和彭羅斯利用嚴謹?shù)臄?shù)學方法證明了,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而且宇宙中的確有我們觀測到的那么多物質,那宇宙一定誕生于一個奇點之中。
1. 宇宙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
埃德溫·哈勃等科學家發(fā)現(xiàn),宇宙中的絕大部分星系都在遠離地球而去,而且離地球越遠的恒星,離開地球的速度也越快。這意味著,宇宙就像是氣球一樣,在不斷地膨脹。
【案例】
愛因斯坦曾經認為,宇宙應該是靜態(tài)的。為了維持靜態(tài)宇宙的假設,他還在自己的方程里加上了一項“宇宙常數(shù)”,這被稱為“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2. “奇點定理”意味著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宇宙必然有一開端
“奇點”是體積無限小、彎曲程度無限大、密度無限大、引力無限大的點。宇宙就誕生于“奇點”之中。
【案例】
宇宙膨脹的發(fā)現(xiàn)意味著,在很久以前,宇宙必然比現(xiàn)在小,所有的物質都會緊緊地集中在一起?;艚鸷团砹_斯證明了,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前推150億年,那所有星系之間的距離都是0,宇宙必然誕生于“奇點”之中。
二、無邊界宇宙模型
在描述宇宙歷史的模型中,“宇宙大爆炸”模型是當前的主流理論,但這一理論目前無法解決宇宙起源問題。霍金因此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結合起來,提出了“無邊界宇宙模型”,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1. 宇宙大爆炸模型無法解決宇宙起源問題
在宇宙大爆炸模型中,宇宙誕生于“奇點”。但包括廣義相對論在內的所有物理定律,都會在奇點處失效,因此人類無法直接研究奇點,這就為上帝的存在留下了空間。
【案例】
在大爆炸模型中,物質、空間和時間,都是大爆炸之后才出現(xiàn)的。大爆炸之前的任何事件,對于我們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或者說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說,宇宙時空并不是無限的,而是有一個邊界和開端。
2. 在“無邊界宇宙模型”中,宇宙沒有起源和開端
在“無邊界宇宙模型”中,宇宙是“有限無界”的,沒有邊界和奇點。霍金認為,這個宇宙是完全自給自足的,不受任何外來事物影響,沒有創(chuàng)生和消滅的時刻,它就是存在本身,不需要上帝來創(chuàng)造它。
【案例】
“無邊界宇宙模型”里的宇宙,是一個空間和時間交織在一起所組成的四維宇宙。在這個宇宙中,時空就像是地球的表面,在范圍上是有限的,但卻沒有形成邊界,也沒有形成奇點??茖W規(guī)律在任何一個時空點上都適用,不會發(fā)生崩潰。
三、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也就是“黑洞輻射”?;艚鹄昧孔恿W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提出,黑洞也會發(fā)出輻射,并不是完全黑的。
1. 黑洞引力極大,連光都不可能逃出黑洞
當恒星的內部燃料耗盡之后,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就可能坍塌成黑洞。黑洞質量大,體積小,引力極高,任何物質,包括光在內,只要進入某個臨界區(qū)域,就永遠不可能逃出黑洞。
【案例】
黑洞吸引一切的性質,跟熱力學第二定律產生了沖突。所有有溫度的物體,都應該發(fā)出輻射和粒子,但如果連光都逃不出黑洞的引力,黑洞怎么能發(fā)出輻射呢?
2. 霍金利用“不確定性”原理提出了“黑洞輻射”
霍金提出,黑洞的邊緣在一刻不停地產生成對的粒子,其中帶有負能量的粒子會被吸到黑洞里去,但還有一些帶正能量的粒子,可以從黑洞的邊緣逃脫。在外界看來,就好像是黑洞在不斷地向外發(fā)射粒子,這就是黑洞輻射,也叫“霍金輻射”。
【案例】
在“不確定性原理”的限制下,即使是看似毫無一物的虛空,在微觀上也是波瀾起伏的。會不斷地產生成對的粒子和反粒子,再碰撞到一起發(fā)生湮滅。
金句
1. 霍金的一位博士后半開玩笑地評論說,霍金的科普,要比麥當娜談性的書還好賣。
2. “奇點”的出現(xiàn)證明了,廣義相對論也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理論,因為在宇宙最開始的那一刻它失效了,廣義相對論預言了自身的崩塌。
3. 霍金提出的“無邊界宇宙模型”意味著,宇宙沒有開端,也沒有誕生的時刻,所以也沒有上帝的位置。
4. 黑洞的確會發(fā)射出粒子,但這些粒子,并不是從黑洞里面跑出來的,而是從黑洞邊緣的空虛的空間里,無中生有變出來的。
《宇宙的琴弦》是布賴恩·格林的成名之作,是關于弦理論的最好的科普書籍之一。這本書曾在當年的《紐約時報》暢銷榜上排名第四,還獲得了2000年的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圖書獎。根據(jù)本書改編的紀錄片曾三次被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項“艾美獎”提名,并獲得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皮博迪獎”。
布賴恩·格林,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數(shù)學和物理學博士。他始終處于弦理論研究的第一線,對弦理論中空間形狀和形態(tài)的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
布賴恩·格林從現(xiàn)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沖突說起,介紹了弦理論的誕生背景。隨后對于弦理論的基礎概念、精妙之處、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描述,并展望了弦理論的未來。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一、弦理論誕生于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沖突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xiàn)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理論,但在普朗克尺度以下,二者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弦理論就誕生于這樣的背景之下。
1. 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是平滑的
廣義相對論認為:物質告訴空間如何彎曲,空間告訴物質如何運動。在這一圖景中,宇宙就像是一張巨大的膜,是平滑的。
【案例】
像太陽這樣的大質量物體,會使空間產生彎曲。空間會影響物質的運動,彎曲的空間因此改變的地球的運動方式。
2. 量子力學認為,空間在微觀層面是瘋狂漲落的
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認為:如果我們把觀察范圍縮小,那即使是在看似一片虛無的空間里,也存在著大量的活動。宇宙在微觀尺度上是一個混沌、瘋狂的世界。
【案例】
“不確定性”原理認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能量和時間,都不可能同時被確定。假如在一個很大的盒子里裝著一個電子,如果把盒子慢慢往里擠壓,越擠越小,那電子在位置上的確定性就變高了,但電子的行動軌跡會越來越難以預料,速度也會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二、弦理論認為物質的基本構成元素是“弦”
主流的“標準模型理論”認為:物質是由各種點一樣的粒子構成的。但弦理論認為,物質的基本構成元素是一根根震動的“弦”,并由此解決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沖突。
1. 物質是由振動的“弦”組成的
弦理論認為,如果我們把基本粒子放大,會發(fā)現(xiàn)它們是由一個個小環(huán)構成的。每個粒子都像是一根無限細的、一維的橡皮筋?!跋摇钡牟煌饎臃绞疆a生了不同的粒子。
【案例】
我們可以把弦理論中的“弦”想象成樂器的弦:通過不同的彈奏力度,可以讓同樣的弦產生不同的振動,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弦理論里的弦也是這樣,雖然所有的弦都是一樣的,但這些弦有不同的振動模式,所以可以產生不同的粒子。比如說,如果弦的振幅大,波長小,那產生粒子攜帶的能量就高。
2. 弦理論解決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的沖突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沖突,只有在普朗克尺度下才會展現(xiàn)出來。而在弦理論中,空間并不是可以無限切割的:由于物質的基本構成元素是弦,而弦的平均長度大約是普朗克尺度,因此在普朗克尺度以下的空間里所發(fā)生的事是無法影響到任何事物的。也就是說,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沖突在弦理論中其實是不存在的。
【案例】
如果用手去摸一塊精心加工過的花崗石,你會感覺它特別光滑順手。但如果用放大鏡或者顯微鏡來觀察它的表面,就會發(fā)現(xiàn)花崗石的表面有許多顆粒,只是這些顆粒太小,手根本感覺不到。
在這個例子中,花崗石表面的小顆粒已經超出了手的感知范圍,對于手來說它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把手換成弦的話,那就意味著,如果一個東西比弦還小,對弦都產生不了影響,那它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
三、弦理論推翻了許多對于宇宙的傳統(tǒng)的認知
科學家通過數(shù)學推導發(fā)現(xiàn),弦理論中的宇宙應該是11維的。利用弦理論,科學家們還在黑洞和基本粒子之間建立了無懈可擊的聯(lián)系。
1. 弦理論中的宇宙是11維的
科學家通過數(shù)學推導發(fā)現(xiàn),弦理論中的宇宙應該有10個空間維度和1個時間維度,一共11維。10個空間維中,有3個維度是展開的,也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三維世界,而其余的7個維度是蜷曲起來的,目前還觀測不到。當然,這一理論目前還不成熟。
【案例】
如果我們離得遠一點觀察一根水管,會認為這根水管是一維的,螞蟻只能進行一維運動。但如果我們湊近了看,就會發(fā)現(xiàn)水管還是有粗細的,螞蟻不光可以順著水管的方向爬,它也可以在水管上轉圈爬。轉圈的那個方向,也是一個維度。我們的宇宙就像這根水管,有些維度是展開的,有些維度是蜷曲的。
2. 黑洞和基本粒子之間存在著聯(lián)系
任何兩個黑洞如果有相同的質量、力荷和自轉,那它們就是完全相同的,這跟基本粒子的性質是一樣的。此前科學家們就試圖在黑洞和基本粒子之間建立聯(lián)系,弦理論的出現(xiàn)完成了這一構想。但目前這一理論也尚未成熟。
金句
1. 物理學家恵勒曾經用一句非常簡潔的話,概括了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內容:“物質告訴空間如何彎曲,空間告訴物質如何運動。”
2. 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可能同時被確定。如果它的位置越確定,那它速度的不確定性就越高;如果速度越確定,那位置的不確定性就越高。
3. 廣義相對論關注的是宏觀的問題,量子力學關注的是微觀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它們是相安無事的。但如果我們在一個很小很小的尺度上來進行計算,這兩套理論就會發(fā)生沖突。
4. 弦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不是由點狀的粒子組成的,而是由一根根振動的弦構成的。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就產生了不同的粒子。
5. 在標準模型理論中,空間是可以無限分割的。但在弦理論的世界中,空間只能小到弦的尺度,不能再小了。
《引力波》介紹了 LIGO 項目半個世紀以來的發(fā)展史,由于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因此被稱為“最權威”“最受 LIGO 項目官方認可”的引力波著作。科普作家珍娜·萊文,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采訪了諸多一線人員,記錄了 LIGO 項目所面對的種種內外部風險,包括如何從外部爭取資金,內部的管理困境和領導人員之間的人性沖突等種種“八卦”,展現(xiàn)了人類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所付出的種種努力。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一、探測引力波的科學價值和難度
探測引力波具有理論和實用上的雙重科學價值,但由于引力波極其微弱,因此對測量精度的要求極高。
1. 引力波的科學價值
愛因斯坦曾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過引力波的存在,但由于引力波過于微弱,因此一直未能被探測到。如果能捕捉到引力波,就相當于找到了“廣義相對論缺失的最后一塊拼圖”。
2. 探測引力波對精度的要求極高
兩個黑洞碰撞所產生的引力波,只會讓兩根干涉臂的長度產生十萬億分之一的變化。相當于要在地球周長1000億倍的范圍內,測量出比頭發(fā)絲直徑還要小的變化,且測量時間不到一秒鐘。
【案例】
為了達到高精度要求,就必須排除干擾。LIGO 兩根長4公里干涉臂都被抽成了真空,是地球上最大的真空區(qū)域,甚至比太空中的某些真空區(qū)域的物質密度還要低。
二、LIGO 項目艱難的資金爭取過程
LIGO 項目在一開始并不被看好,且耗資很高。在運氣和多位領導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才最終爭取到了足夠的資金。
1. 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爭取資金
探測引力波的先驅之一雷納·韋斯在軍方停止支持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能獲得任何資金。在彈盡糧絕之時,雷納跑到華盛頓,找到了國家科學基金會萬有引力項目的負責人艾薩克森,才終于要到了錢。如果沒有艾薩克森,LIGO 項目可能早就胎死腹中了。
【案例】
艾薩克森之所以會支持引力波探測項目,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一是因為,艾薩克森自己就是研究引力波的,因此對該項目很感興趣;另一方面,他也想憑借該項目,提升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聲譽。
2. 說服國會同意撥款
1989年,LIGO 項目組想要申請2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但這筆撥款必須得到國會的同意。當時無論是國會議員還是科學家,都對 LIGO 項目的前景不甚看好,因此不同意撥款。此后沃格特帶著說客助手跑到華盛頓展開游說,在經歷了兩年努力之后,國會才終于批準了這筆資金。
【案例】
一位來自利文斯頓的參議員答應給沃格特20分鐘的時間來談自己的項目,沃格特使出渾身解數(shù),努力讓參議員對宇宙學產生興趣,最后兩人整整交談了兩個小時,爭取到了參議員的支持,為 LIGO 項目在利文斯頓地區(qū)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LIGO項目組早期的管理問題
LIGO 項目早期由“三巨頭”共同領導,但由于其中的羅納德·德雷弗性格古怪,不懂得與他人合作,因此管理狀況極差,內部矛盾尖銳。羅納德·德雷弗最終被項目組開除,也失去了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1. “三巨頭”的管理方式降低了團隊效率
羅納德·德雷弗沒有合作意識,雖然想象力豐富,但做事缺乏條理,這與雷納等人的工作方式產生了嚴重沖突。兩人湊到一起之后,完全沒法兒推進工作,管理問題因此成了項目組內部的最大問題。最終,美國國家基金會指派了沃格特作為領導人,結束了“三巨頭”的管理體制。
【案例】
羅納德·德雷弗認為,項目組不應該急著去建大型機器,而是應該先建中等規(guī)模的機器,再逐漸擴大規(guī)模。但基普和雷納都認為,中等規(guī)模的機器無法探測引力波,應該直接建造大型機器。羅納德不愿意合作,最后還是在美國國家基金會的壓力之下才就范。
2. 沃格特最終將羅納德開除出項目組
沃格特到來之后,極大地改善了團隊的工作效率。但之后不久,他也和羅納德產生了沖突,于是羅納德成了項目組中最不受歡迎的人。后期沃格特對羅納德采取了一些不近人情的手段,并最終將德雷弗開除出了項目組。但這一決定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雷納就認為,羅納德雖然性格有問題,但的確是一位天才,因為沃格特缺乏管理經驗,沒能保護好這位天才。
【案例】
沃格特在項目組內部采取了“臭鼬工廠”的管理方式,團隊里人人平等,沒有等級制度,沒有官僚機構,科學家們可以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進行各種創(chuàng)新,極大地推動了工作效率。
金句
1. 探測引力波這樣的大型科學項目,所要面對的絕不僅僅是科學上的問題,還要面對資源上、管理上、人性上的一系列問題,是一個大型綜合難題。
2. 引力波雖然微弱,但卻可以穿越很長的距離,很難受到干擾。這就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引力波來觀測整個宇宙。
3. 研究人員要在相當于地球周長1000億倍的范圍內,測量出比頭發(fā)絲的直徑還要小的變化,而且留給他們的測量時間,還不到一秒鐘。
4. 哪怕是再純粹再有價值的科學研究,也不一定能拿到錢。你要向外界證明你的價值,還要考慮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
5. “臭鼬工廠”類似于今天的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團隊里人人平等,沒有等級制度和官僚機構。專業(yè)人員可以獲得資金支持,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
中國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4年嘔心力作。用自己獨有的方式,思考了當代物理的熱點。書中沒有復雜的數(shù)學公式,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描述了諸多問題。譬如慣性,引力,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糾纏,時間,物質等問題。是一本極具啟發(fā)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科普書籍。
《變化》為宇宙物理科普基礎讀物,內容豐富、敘述生動、插圖精彩。更關鍵的是該書在現(xiàn)有物理基礎上,有非常大的啟發(fā)性拓展。對于最基本的問題,引力,慣性,相對論,光速,時空都有獨到的看法。適合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學初年級文化程度的讀者閱讀。這本書把讀者引入千奇百怪、絢麗多彩的'宇宙物理'。書中沒有繁瑣的數(shù)學描述,
以當代物理前沿理論為基礎,進行了具有啟發(fā)性的探索。是一本通俗易懂,暢快淋漓的科普書籍,吸引了無數(shù)普通讀者,為他們了一扇思想之門。該書在靈遁者淘寶有售。
金句
17、人一定要站在可以想象的地方說事。對于不可想象之事,請沉默。——靈遁者《變化》
18、人類一定要相信,最偉大的人還沒有出現(xiàn)。——靈遁者《變化》
19、人類從來不是以一個人來衡量自己的,是以一群人來衡量的?!`遁者《變化》
10、要相信你看到的東西,但更要相信你看不到的東西?!`遁者《變化》
21、好好想一分鐘,再接著往下看。——靈遁者《變化》
22、緣分本來就包含在所有相遇的邏輯之中。你打開了這本書,我們就相遇了。——靈遁者《變化》
28、而關于質量的產生,必須回歸量子力學的相關理論。也就是說用希格斯場,希格斯機制來實現(xiàn)。所以整個理論體系,一定是一個圓圈。大統(tǒng)一理論的構想,是沒有錯的。數(shù)學家精于計算,但不一定也這樣考慮問題。所以我必須說出自己的思考,來告訴人們,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中【慣性現(xiàn)象】,蘊含著直達宇宙真理的秘密?!`遁者《變化》
29、我在寫完此文的時候,總覺得這里面很多東西應該好好展開來說。比如德布羅意波,引力常數(shù),普朗克常數(shù),光速等。所以這些概念的聯(lián)系,在我們的大腦之外,但能為我們大腦察覺。這是歷史所證明的。不要不相信巧合,不要不相信相似,物理是這樣的,人生也是這樣的。——靈遁者《變化》
30、一個人畢竟是一個人。但人類的悲壯,人類的輝煌,人類的未來,就是由這一個個人組成的。——靈遁者《變化》
31、任何過程要考慮時間,考慮時間就要涉及速度。速度的上限是光速。所以慣性作用的速度也是光速。超距作用不可想象,沒有理論基礎,也沒有實質想象的實驗,包括量子糾纏也不算?!`遁者《變化》
本文內容,摘錄自書與我與你公眾號,有補增。
聯(lián)系客服